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丁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逸湘先生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4-26 09:16:3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丁先生說到:"想与先生商讨的是,目前对当归的认识,正如先生所说,能用來"造血",但是从本人的经历,当归补血并不是"造血",而是当归强烈的气味,影响静脉血回流通道,就象足球守门员使球改变方向?阻碍静脉血回流,阳气旺,血液被举送补充亏缺处,象本人那时气虚,则表现出血无归所,下滞溢于皮下?"
當歸作用有氣分與血分兩部份
"血分"的作用要些時日
立時可見的是"氣分"当归强烈的气味正是"氣分"
現代藥理已證明當歸會改變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流
故先生的體會部分也對
血經動脈送出靜脈回收
中間並非直接連接
先經動脈微血管送至體液中再經擴散作用由靜脈微血管回收
濃稠度太高會影響擴散作用
同時下肢靜脈回流心臟要反地心引力最為困難
12
发表于 2007-4-26 09:33:37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丁先生說到:"根据《内经》五劳: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五住:脾主肌,肾主骨……
逸湘先生想过立禪強化腎經能量的原理吗?
久立伤骨,立禪是控制肾气向肾之所属骨延伸?控制肾家真阴,而保肾家真阳胜出,(因为阴阳相克,阴胜则阳病,反过来说,阴弱则阳强)促进肾气的生化?。“腎經能量中醫稱為「先天之氣」”如厨师煮饭成为众人工作力量的先驱;而厨师也要吃饱休息好,就如肾家真阴之气;如果不让厨师休息,可以出产更多。但厨师必定受不了;所以气功大师最终多有生癌,是肾家真阴亏损以至邪火炽盛?
“很多藥物補了腎陽卻虧了腎陰”
很多藥物補腎陽更是消耗原有肾阴而激发肾气生化?"
久立傷骨
但"立禪"並未久站
且立禪是有講究的
立禪不同於武術站樁的"四平馬步樁"
立禪的立是立在足底湧泉穴
刺激足底湧泉穴加上"鬆"字訣
激發了腎經的能量
腎經又為下肢能量之主
主下肢血液回流心臟
故"心腎相交"
心有充分血可外送
可降"心火"
腎臟可得營養補助
也有助全身氣血循環
故道家有門派以立禪為補先天腎氣之入門功
氣功大師之癌病
出在陽氣盛後不知"止火"
故損及真陰
這部份先生有些體會是對的
所以我一向勸人練氣功要謹慎要慎選師父
很多氣功師不知"止火"為何物

13
发表于 2007-4-26 09:34:47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立禪僅是入門功
下一步是坐禪
最後是"臥禪"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05:56:01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基于对本身出现的现象,参照已知的一些医学知识,而解读《内经》,所以对其中一些文字特别敏感。
目前解释《内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章节,都局限在自然天气年运?
而个人的理解,书中关于五运的名称,实际代指人体内五脏之气?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周而复始。”“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此明言“人有五脏,化五气”按时运行,也从年运落实到四时,理解时更应该参照“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思考脏气之太过与不及?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这里有顺序,先“玄”、“道”、“化”,是说由天之“玄”通过“道”生化脏气?五脏化生五气,先生道与智,再生神?
“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
    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
    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
    在天为寒,   在的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的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结合《六节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此段是说五脏各自的特性与化气的性质,气与五脏相互为用,而产生各种分泌物质?
后面更进一步说明,“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寒暑燥湿风,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最后二句表明天地均以阴阳和合化气事物。地气由三阴三阳之道上奉,而组合天气,各脏气的偏胜,根据各自的性质而改变天气。天气由生长化收藏下应,成为五脏功能之本。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可以理解成地为生化之本,天为生化之物,生化之本遇阳热被消耗,遇阴气能收藏补充;生化之物因阳气而分裂,因阴气而成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盼望得到大家的认同,以期揭开《内经》神秘的面纱。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06:28:1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逸湘  先生:
血分氣分其實是中醫的觀念
西醫並無此觀念
也是中醫勝於西醫之重點
血分氣分确實是中醫的觀念,但是目前俨然分科却是西医的思考方式,再如先生所说,
“因屬"血分"藥F
故王博士藥物歸經實驗也未做”
这也是西医学的检验方式?检验中药的性质、功能,似乎该以《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气伤于味,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些阴阳应象规律推算,再检测。才是中医理论的检测方式?
“非揮發成分有19種氨基酸
多種維生素與微量金屬成分
抗補體活性阿拉伯半乳多糖
中性阿拉伯多糖
這些是影響血分的”
这些,从现代医学证明,有助血细胞的生成,但是一家之中的人,吃同样食物,效果不同,就说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重要性?
16
发表于 2007-4-27 08:36:57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丁和先生道:
血分氣分确實是中醫的觀念,但是目前俨然分科却是西医的思考方式,再如先生所说,
“因屬"血分"藥F
故王博士藥物歸經實驗也未做”
这也是西医学的检验方式?检验中药的性质、功能,似乎该以《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气伤于味,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些阴阳应象规律推算,再检测。才是中医理论的检测方式?
其實這跟氣分作用快且王博士的儀器可檢驗有關
血分藥的驗證
以當今科技尚有困難
這是以後要努力之處
“非揮發成分有19種氨基酸
多種維生素與微量金屬成分
抗補體活性阿拉伯半乳多糖
中性阿拉伯多糖
這些是影響血分的”
这些,从现代医学证明,有助血细胞的生成,但是一家之中的人,吃同样食物,效果不同,就说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重要性?
味之化陰
尚需陽氣
這是內經說陰陽要互勝(勝任)之意
故氣虛不受補
所以我向說補之學問大矣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6:03:27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内经》对治疗原理也有明示:
《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包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上一白字,下二日并列,得去找工具书),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所出,刺手阳明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也,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之所出,刺手少阳之所入。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此段说得很仔细,虽然有些名称不知深意,但可以理解,气在经脉中运行,因天之虚逢人之虚,郁结不行,可以用刺法助其升或降。
“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应该是针刺、气功、药剂治疗的作用目标,目前中医治疗折郁泻盛有过之,而扶运与补弱全真难及,
大凡中医都会说“阴阳失调,辨证论治”,但少有深思,阴阳和合,乃是组合气化之本,而且“气”的化态需要跟踪维护。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6:07:5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
理解四法的排名原因,参照《异法方宜论》思考,“东方之域,鱼盐之地,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南方者阳之所盛处,其民嗜酸而食(月付),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移精变气论》“……邪不能深入,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用砭石之病在血脉;用针之病其气盛,散其经气;用灸之病其阴盛阳虚,灸伤真阴;用汤药之病在内,汤药动脏腑;治病以早治为妙,如大树,一枝有病,不必满树斫之。
这是我对“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排名的理解,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19
发表于 2007-4-30 11:46:3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五運六氣我沒研究
先試論其他
20
发表于 2007-4-30 11:53:2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逸湘先生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4/29 06:03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对治疗原理也有明示:
《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 ...
五行貴在"平衡"
刺之一法在調"氣"
使五行之氣"平衡"
陰陽則需互勝
陽氣須足以將吃下的食物化為身體可吸收的成分
陰則必須足以提供陽氣的發生的機構與燃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9:46 , Processed in 0.0595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