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6-3 20:42:4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三七生 16:06:45oVNz
这时候就要先加水,把热量藏住,然后再加热,再添水……直到满起来.orTS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L)x';d
五积散按:言之有理,亲一个G>>>
亲了没有?
12
发表于 2007-6-8 08:21:4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7/06/08 08:22am 第 1 次编辑]

  
    看到各位先生坚定不移的语气,于是便花了两天时间找来两本统编教材一查,哦,果然是细脉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那么,细脉到底主什么病症呢?
      
    下面是《内经》论细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为气衰,细则气少”。下面还有一句:“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素问/脉要精微论》)。
     按:气属阳,气虚甚者即为阳虚。下面一句说的是阳虚阴盛,张景岳注此句云:“沉细为阴,而静则阴中之阴,故脉但沉细者,病在阴分,当为骨痛”。
         
     再看一下《伤寒论》对于细脉的论述。
    《伤寒论》除了第148条的细脉为“阳微结”,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外,其余条文大多是作为兼脉出现的,但也能说明细脉的性质: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第60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第265条)。
     按:第60条属于误汗后的阳虚证。第265条弦属少阳主脉,细则属脾胃虚寒。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第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第300条:“少阴并,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第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按:以上引用了除阳微结以外的所有有关于细脉的条文,应该说结论是很清楚的了。
           
     下面是陈修园论细脉:“虚而形小为细。”自注:“形如蛛丝,指下分明。主气冷”。
     按:气冷者,阳虚也。
         
     张石顽《脉宗三昧》云:“《内经》细脉诸条,如细则少气,细而附骨者积也,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头痛脉细而缓为中湿种种,皆阴邪为患,故胃虚少食,冷涎犯逆,便泄腹痛,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按:张氏此论结合具体病症,尤其明晰实用。
     那么,为什么前人往往以“气血虚”来说明细脉病机,如大家熟知的《濒湖脉学》便有“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我认为这一类的说法实际上应该理解做连类而及的偏正结构词组,即“血”字为偏,“气”字为正,重点还是气虚,我们不应该以词害义。况且李时珍并不是临床医学家,前代医家对于这本书评价也并不高。至于统编教材的含混说法,正是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医学界不重视以至于脱离临床研究的弊端。
13
发表于 2007-6-8 12:23:1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孙曼之老师:你的   

好文章!学习,对临床有帮助,谢谢1
14
发表于 2007-6-8 17:28:0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6/02 10:02pm 发表的内容:
        形属阴,势属阳,说到了点子上,值得称许。但认为细脉为阴虚则又犯了初级错误,盖阴虚则脉气涣散不摄,浮现于阳分,故而脉呈现虚、大、散、洪之象;阳虚则脉气鼓动无力,蜷缩于阴分,故而呈现沉、细、微 ...
高!可藏之于“金匮”之言。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21:36:4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能否请孙曼之老师给讲讲《伤寒论》少阴篇之提纲?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21:44:4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6/08 08:21am 发表的内容:
   
              下面是陈修园论细脉:“虚而形小为细。”自注:“形如蛛丝,指下分明。主气冷”。
    按:气冷者,阳虚也。
请教孙老师:如果按您的按来说,
那么
第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您认为当归四逆汤也是针对阳虚而设?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23:34:2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6/08 08:21am 发表的内容:
  
下面是《内经》论细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为气衰,细则气少”。下面还有一句:“诸细而沉者皆在 ,则为骨痛”(《素问/脉要精微论》)。
    按:气属阳,气虚甚者即为阳虚。下面一句说的是阳虚阴盛,张景岳注此句云:“沉细为阴,而静则阴中之阴,故脉但沉细者,病在阴分,当为骨痛”。
张公此解为正。
盖此处之阴,指的是部位,位置,可以狭义的理解为脏,下焦,约言之,无非就是血少,血虚,阴精不足之意,肾主骨,肝主筋,精血匮乏,骨失所养,则骨痛。
再按:此种之骨痛,绝非辛温发散之品可解,也绝非温燥回阳之品可解,正解:独活寄生汤
18
发表于 2007-6-10 00:08:1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五先生的幽默,有几个能读懂?像是平白无故来了一剂乌梅汤!唾液腺分泌忽然增加!

-=-=-=-=- 以下内容由 没招2007年06月10日 11:32am 时添加 -=-=-=-=-
说明一下,该开乌梅丸的时候我都开成了汤子了,所以,疗效很差。
19
发表于 2007-6-10 11:19:5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注解】少阴属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少阴为病,阴阳皆虚,心肾精神,为之不振。反映于脉,阳气虚则脉微,阴虚则脉细。
     阴阳皆虚,又以阳虚为主,是以昏沉欲睡而萎靡不振。
     按:风寒初感,若气血充盛,抗邪有力,则发为太阳病;若气血虚衰,不能抵抗,由阳入阴则发为少阴病。故感邪虽同,阴阳从化不同。而取决于患者正气盛衰。此证不仅见于伤寒,而实亦包括杂病在内。总由心肾阴阳虚衰所致。

    【原文】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注解】欲吐不叶、心烦、口渴很像有热的证候,惟但欲寐,小便色白,则属虚寒之证。
     此证初起寒侵,正邪交争,欲受不甘,欲却不能,故见欲吐不吐和心烦。少阴之阳本衰,故但欲寐。至五六日邪人已深,肾主水而心主火;下水无阳以温则自下利,下水无阳以升则口渴。津不上承,故引水自救。下焦阳虚不能制水,故小便色白。
    按:本条指出少阴为病水寒火冷的病理变化,其根本的问题是下焦阳虚有寒。“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三症,应以‘‘但欲寐’’为辨证要点;“自利”、“口渴”、“小便色白”三症,以小便色白为辨证要点。因为从但欲寐、小便色白二症,方能看出阳虚的实质,故文中指出,“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这是在辨证上一锤定音之句;“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又在病理上进行了分析。可见小便色白一症是辨证的主要依据。
    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反映了心肾阴阳皆虚,尤以阳虚为重。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等证候,反映了火上水下、水寒火冷的病变,尤以肾阳虚寒,无气以化生津液,为本条辨证重点。
20
发表于 2007-6-10 11:32:0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这是刘渡舟《伤寒契要》的解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0:25 , Processed in 0.0842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