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仲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9-30 09:3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管理员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摧毁“中医药发展”的某些“曙光”!
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正常的言论难道可以被你诬为“瞎说”?
你可以屏蔽我的这条言论,也可以屏蔽我的所有帖子,这些作为能说明你的什么,你是应该清楚的。
12
发表于 2009-9-30 12: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中医医院更名为现代中医院仍然可以“姓中”,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经济为支柱。
13
发表于 2009-9-30 18:5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
此帖子内容已经被单独屏蔽!
屏蔽理由:不想让这个不懂装懂的伪中医在这里瞎说
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
--------------------------
请管理员拿出“这个不懂装懂的伪中医在这里瞎说”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信口雌黄瞎说的应该就是你。
如果拿不出对我评价的证据而瞎说,则作为管理员应该考虑自己行为的属性,同时,你这个管理员的管理者对你的这种做法应该有一个公允的结论。
你是中医吗?如果是,请你站出来说说你是不是“伪中医”以及证明。
14
发表于 2009-9-30 21:2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原来自己的帖子是自己加的精?
分明是在大放厥词吗,中国的医学从来就是发展的,而不是保守的,谁的办法好就吸收谁的,如此,中医为什么不能用西药?中医在诊治危、急、重症就是较西医逊色吗,否则还能萎缩?你想困死中医吗?亏你还是现代中医学校培养出来的,还什么“士”,你老师就是教你这样保守的?还是你想迎合坛子里的低级趣味呢?
有了不同意见就来一个屏蔽?还再加上一个自认为很合理的“不懂装懂的伪中医”的理由?你发帖子不就是让人家看,让人家探讨的吗?否则,你就发布个行政命令让中医执行不就得了?
如此这般,先生还顶着医圣“张仲景”的高帽,不认为对不起他老人家吗?
15
发表于 2009-10-1 07:4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有人可能还会说,中医自古以来就能治疗急症、危症、重症,但是现在还有几个方法和措施能比得上或不亚于西医的呢?============================这句话严重错误!是真正的中医药人才严重短缺和野生优质药材稀少及古法炮制失传造成的结果!
16
发表于 2009-10-1 13:4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下面引用由中医药最伟大2009/10/01 07:44am 发表的内容:
有人可能还会说,中医自古以来就能治疗急症、危症、重症,但是现在还有几个方法和措施能比得上或不亚于西医的呢?============================这句话严重错误!是真正的中医药人才严重短缺和野生优质药材稀少及 ...
“中医药最伟大”先生,您一定是一位真正的中医人才吧?请问您在临床中,如果野生药材及时满足供应给您,并经过您自己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之后,那么,是否所有病种、病例,都完全可以单纯用中医药方法诊治,而无需借助西医处理措施呢?
17
发表于 2009-10-1 21:03: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院有三个70%的要求:中医药专业人员在医院专业人员总数中的比例、使用中药处方治疗在总处方中的比例、中医病床在病床总数中的比例均不得少于70%,但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些重点中医院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三个70%,甚至有的中医院已成了比例倒置的状况,几乎完全靠西医药来养活中医了。这当中除了时代变迁,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人们的医疗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医的传承不力等因素外,还跟中医的诊疗价格难以提升有关,以门诊而言,中医看10个病人不如西医看一个病人,中医院不得不靠西医来养活中医了。
18
发表于 2009-10-4 11:3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大家不要盲目否定楼主的意见
我觉得楼主的意见只是偏于理想化 超越世俗 让我们这些俗人一时难以接受
但我肯定楼主出发点是好的 中医要达到纯中医化 不用丁点西药  等等观点都是中医若干年后的最终趋势 我肯定
19
发表于 2009-10-4 12:2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楼主是想让中医自己“作茧自缚”,走纯中医的死路。
20
发表于 2009-10-5 16: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医院现有模式,决定了中医不能姓“中”

评张效霞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错误观点
一、药物毒副作用高发不是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错
张博士认为中西药并用的第一个危害就是:“中药毒副反应日益彰显,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毒副反应不仅仅是中西药物合用产生的,若想详细说明这个问题应该有统计学分析。比如中药联合用药、西药联合用药、中西药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哪些类药物,在什么明情况下发生的,医生的资质等等,作为一个博士不能信口开河。
张博士说“合理的中西药物联用,有助于增强疗效,减少用量,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合理配伍或盲目联合,不仅降低疗效,甚至不良反应相加,毒副作用增大。”以上所说不是中西药物合用的问题,是所有药物联合使用产生的问题。张博士说中药的品种成千上万实在不够严肃,《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物5000多种,最新的《中华药海》收载药物也只有8488种,显然没有达到张博士说得那么多。并且这些大型工具书所收载的药物绝大部分是不常用的药物,常用药物不过三五百种。中药方剂也不过10万种左右。药物联合应用需要做严格的药理毒理试验应该的,但是做一对一的实验未必是需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不需要的。化学药物虽然也数千种,加上复方制剂也在万种以上。看起来数字很庞大,如果一对一的做起来联合用药毒性试验的确是不小的数字,但是这是没有必要的。看似庞杂的化学药物家族,用化学分类法进行分类后不过几十类而已,最常用不过二三十类。
对于中药和西药常用药的数据有个基本认识后再说试验。其实只要知道中药中某类成分和西药的某类成分反应能发生不良反应,做有限的一些实验就可以。比如某类中药成分和喹诺酮类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那么就没有必要和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一一都做实验。举个具体例子酒可以和头孢类药物发生戒酒硫样反应,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那么使用药酒类药物期间就不要使用头孢类药物,没有必要一一做实验。
其实由于对于中西药物成为了解的不足,在单独应用西药,单独应用中药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是很多的。
与其呼吁停止中西药物合用,不如呼吁努力学习中西药物知识。
二、重复用药加重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是医德医术问题
张博士认为中西药药并用的第二个危害是:“用药重复,加重人民群众医疗负担。 ”
用药重复,用药贵主要是医德问题和医疗水平问题,和中西药物合用没有必然联系。中医院里中药的大处方也是比比皆是,党参50g,甘草30g、龟板20g、蛤蚧一对,西洋参20g也未必都是临床所必须,很多情况是经济利益驱使。在此我强烈反对国家最近出台的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这无疑加重上述问题。
三、中西医结合不会导致造假成风。
张博士认为中西药药并用的第三个危害是:“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误导”,致使造假成风。这实在是中西医结合无法担当的罪过。学术造假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病,这不是中医界独有的问题,更与中西医结合无关,这纯属学术道德问题。那些非中医的博士造假难道也要算中西医结合的错吗?荒唐!
四、不钻研中医学术,临床水平日趋下降是医疗界的通病
张博士认为中西药药并用的第三个危害是:不钻研中医学术,临床水平日趋下降。 这是做学问的态度问题,中国现在是一个浮躁的世界,真正做学问的人在减少,不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西医滥用激素、抗生素,中医滥用清热解毒药,补药、滥用活血祛瘀药的也数不胜数。把不学无术之罪名加之于中西医合是站不住脚的观点。
张博士说:“光用西药就有效,钻研苦涩难懂的中医有啥用。”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有人喜欢中医,有人相信中医,就有中医的市场,就会有学习钻研中医的人。博士的观点有点像计划经济年代有些领导要留住人才,企图以留下档案为手段的做法,实在是可笑。我们应该以市场的眼光看问题,有些患者就是喜欢中西医结合的疗法,难道他们犯法吗?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经济学的规律。中医不能为中医而中医,应该有市场观念。
用法律限制中医不许开西药,西医不许开中药也许可行,但是那只是形式的可行,实际却是不可行的。
在医疗院所内部可以执行,但是出了医疗院所呢?一个胃疼的患者找中医看病,拿五剂加减黄芪建中汤,有到西医那里开点雷尼替丁,你管得了吗,这不也是中西药合用,中西医结合吗?如果效果好你就敢说100%是你汤药的功劳吗?反之出了问题你就一点责任没有吗?比如一个患者风湿又近日外感风寒,某中医给开点药酒加桂枝汤,喝完药酒汤药,患者又去输头孢哌酮,结果患者出现严重医疗事故,你没有责任吗。这个你如果说没有责任还可以,如果反过来呢,这个患者先输的头孢哌酮,后找中医开的药酒,喝完药酒不久患者出现休克,中医还没有责任吗?
张博士认:“今天的中医必须学习西医西药知识,即使你不开西药也要知道中西药合用的禁忌,否则是要出问题的。”这个提法我基本赞成,但我认为应该修改为,处方权应该的分别管理,没有学习过规定内容《药理学》的人无西药处方权,西医师应该学习规定内容的《中药学》取得中药处方权。
五、中医院即使使用纯中医疗法住院病房仍有存在的意义
张博士认为中医不开西药了,不输液了,中医院的病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实大错特错。博士根本没有明白病房存在的意义。病房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手术前后患者,输液患者而设。医院需要病房,需要患者住院治疗的目的是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用纯中医方法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住院治疗就有很多的优势,可以随时调整处方,观察病情转归等。骨折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危重患者、疑难病患者等即使应用纯中医治疗也有住院的必要。住院病房的产生是医学事业的一个进步,这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完全可以应用。而且即使用纯中医治疗也同样需要病房。
六、中药注射液不中不西的问题
张博士认为“中药注射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标准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不能算作中药了。注射剂是药物给药方式的一个进步,西医有注射液的历史也只有百年左右。开始的时候不良反应也是非常多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医院也经常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从给药途径的安全性来讲,注射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这没有中西药之分。但是不能因此取消注射液。因为在补充体液,危重病人的治疗上输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既要正视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但也没有必要过分问责中药的不良反应。至于说“中药注射液”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也不符合事实,是没有根据的话。首先说是否离开的中医理论,目前的中药注射液基本没有背离中医理论,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都没有脱离中医的理论,而且基本和饮片或者传统制剂功效相同。至于说某一注射液的功效不等同于组成药物的作用,或者说原传统剂型的功效,严格的说这也不奇怪。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中药注射液是中药的一种炮制形式。传统中药不同炮制品之间、炮制品和生品之间出现功效不同的是普遍现象。生地清热凉血;熟地补血;神曲的功效不是组成原料功效之和。此类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与其说中药注射液不符合中医理论,不如说老一代中医不能进行知识更新,其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说中药注射液没有进行毒理实验,或者达到毒理要求更是无稽之谈。在此我为我们中医人感到耻辱,国家药监部门管的严了,我们一些人说不符合中医理论,如果宽了又说“将如此既不是中医标准上的中药,也不是西医标准上的西药的所谓“中药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病人”甚至说“是犯罪”,我真弄不明白难道我们非要回到仲景时代才算是中医吗!?
七、我认为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简、便、验、廉”是对中医特点的一种通俗的概况,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相对于西医来讲这种概况的其正确的程度远远大于它的偏差。
先说简,就是简单易学易用。我们不要把中医搞的神神秘秘,做一个基层中医相对来讲比学西医就是好学。我们对中医的标准要符合实际,不要用教授专家的水平要求每一个中医。仲景时代的中医也不完全是仲景的水平,否则《伤寒论》中就不会有那么多误汗、误下等病例,我们只有看看伤寒论就可以知道当时医生的水平,那可是绝对的纯中医。1949年前的中医也不都是施今墨、岳美中、蒲辅周,杨则民先生的《潜厂医话》记载那时的中医有的根本不知道仲景的大名。同样今天的中医也不都是王玉川那样的大师水平。其实西医也是一样,钟南山那样的医生是很少的,大都是水平一般的医生。将中医是水平定得过高貌似重视中医,实则也是扼杀限制中医。如果要求物理专业的大学生都达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那个水平,可能所有的物理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能毕业,最后也就一个物理学家没有了。
那么中医是否真的好学呢,如果要当专家,成为一代名医,那的确有一定难度。如果成为一个一般的中医大夫又的确很容易,比西医药容易得多,学好《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就可以。台湾陈胜崑著《医学•心理•民俗》称台湾的中医中很多都是小学毕业。而不学好《生理》、《药理》、《解剖》当个一般的西医也很难,学好所谓的“三理一剖”至少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不就是中医的简吗。再有中医的“简”是指整个中医事业,而不是指个体,服用汤剂的确比吃药片复杂,但是汤剂的制备过程要比化学药的合成简单的多。简还可以说很多,这里就说这些。
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相对西医的一些手法就是方便。不需要任何器械,几乎任何场所都可以。
验就不必说了,没有验中医早就亡了。
廉也同样是相对的,治疗一下疑难病平均治疗费用中医方法要低于西医方法的。
如果我们把“简、便、验、廉”也放弃的话,不易于自我封杀自己。
八、中医离开科学必将走向死亡
是医学不是像物理、数学一样的纯科学,医学是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的一个学科。科学是基础,在科学层面应该没有中西医的区别,中西医的区别主要是在技术和人文科学层面。中西医比较的文章很多,从理论上讲篇幅小了很难说明白。举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建筑学的科学性已经不容置疑,但是各国的建筑却各具特色,尤其是历史建筑风格更为明显,一看就知道中国的,法国的,俄罗斯的、印度的。虽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但是必须符合力学的基本原则。中医也是一样,基于科学的《化学》、《生理》、《解剖》是没有中西医区别的,中医要发展就必须与现代科学结缘,而不是相反。中医发展不好不是与现在科学结缘的错误,正好相反是没有很好的和现在可以结合。中医一旦与现在科学脱离,萎缩的更快,最后只能彻底走向民间,以至于与巫为伍。
九、让中医院分流即不现实,也实行不了
张博士提出:对现有中医院人员进行分流,热爱中医的“铁杆中医”留下,其余分流出去。此项即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找一二个中医院当实验田做个试验,倒也可以。同时我要说一句中医要为患者服务,不能为中医而中医。有无数事实证明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比如术后康复,骨折治疗等等。
如果认为中医开西药影响的了中医的发展,影响了中医的临床水平的发挥,那么中医不能等到今天才萎缩,早就萎缩甚至死掉了。乳香、没药、苏合香等药历史上都是西药,现在的名方天王补心丸也是西药。当今的中医与其说怕接受西医的理论被同化,不如说自己映入膏肓。一个壮汉吃东西几乎没有忌口,进入了ICU病房的人吸入的氧气也要过滤。历史上中医曾经消化吸收了很多西药,今天的中医如果努力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化掉西药变西药为中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0:55 , Processed in 0.0511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