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emm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2-27 20:35: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下面引用由whitecoat2004/02/27 05:43pm 发表的内容:
这和张天宇有何区别?
天渊之别!
12
发表于 2004-3-1 22:13:0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刘老所著的<<三部六病>>和其儿子刘惠生所著的<<同源异流>>(记不太清).有幸拜读过,可作学习伤寒的门径.可登录其网站-----http://www.sblb.net/
13
发表于 2004-3-8 12:45: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以前总不相信"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看了食医的贴子,才知道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只是要细心体会再结合一些中医的基本知识.
14
发表于 2004-3-12 08:48:3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4/03/12 08:5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食医2004/02/27 04:31pm 发表的内容:
怎么会是新方法,中医药物归经,食物从来就是药物,自然也归经,有啥好希奇的。只不过现代人言必西方科学,只盯着“科学”二字,而把老祖宗完全丢弃才连如此简单之理也不明白罢了。
牛道士如果不信,不妨把你的 ...
我同意食医的这种说法。
内经·素问:“药食宜也”出现了几次,请大家在电子文档中,查一查便知;谚云:吃药不忌口,神仙也没咒。这就是中医的“药食”体系:一棵草,一根针!
15
发表于 2004-3-17 21:24: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还是个概念问题,古今对于"病"和"经"理解都不一样
16
发表于 2004-3-26 23:33: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在我所治疗的病人中,几乎都是六经证中的合病和并病,有的还是几经合病。我想说的是治疗病人不能只是局限在什么法和什么经上,要总体考虑。其实在伤寒里也不是尽讲六经的,也讲三焦和八纲。这就说明了连张仲景也不是死讲六经的!治病要灵活,眼光要准,辨证要精,这才是一个好的医生啊。
17
发表于 2004-4-26 00:57: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同样的人体研究为什么产生不同的认识?中医的认识是否就是唯一对的呢?
18
发表于 2004-4-28 11:22: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4/03/12 08:48am 发表的内容:
我同意食医的这种说法。
内经·素问:“药食宜也”出现了几次,请大家在电子文档中,查一查便知;谚云:吃药不忌口,神仙也没咒。这就是中医的“药食”体系:一棵草,一根针!
黄岐建中汤总斑竹也不过如此。
19
发表于 2004-4-28 17:17: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下面引用由老狼2004/04/28 11:22am 发表的内容:
黄岐建中汤总斑竹也不过如此。
这位老狼先生,想必是学富五車,可是找遍这个论坛,却看不到老狼说过有代表性的文帖,令人失望之极!
不过,社会上这种人为数不少,自己不懂,又硬以为自己见识过人,四处搭讪,但又应者无人,皆因耻于与之为伴之故。
初上论坛,却又碰上这么个"活宝",真是有意思。
20
发表于 2004-5-4 20:32: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论“六经”当为“六病”

好文章,一直以来一直弄不懂伤寒六经辨证的要点,古有六经经络说,有六经地面说。好象都不能很圆满的解释六经辨证的本质,今看到先生这篇文章真是豁然开朗,原来六经本为六病,好!看来中医学的教科书误人了,呵呵,怎是六经辨证,该为六病辨证。然而有时觉得六经似乎也有其局限性,似乎仅是对伤寒病极其传变的疾病而言。至于温病,又不是按六病辨证可以解决的。卫气营血似乎更好些。。。。。。。。。。。。我觉得六病辨证该为仲景对伤寒病治疗后总结出来的辩病经验,当然是较为系统的辩病思路。。。。。呵呵,一点小想法,不知大家觉得如何,,,,见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8:34 , Processed in 0.0915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