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奇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4-21 13:24: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支持
12
发表于 2008-4-21 14:15:1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凌峰醫師說
”劉海若的恢復不是用了什麼新藥,也和高精尖的儀器無關”,” 而是一種新的醫療理念””整體自洽醫學理論”,他們向全世界成功的展示了這種新的醫療理念,這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其中喻涵了許多祖宗的智慧,但今之中國人能領會的恐不多,其實應用在癌症治療上也有效。
13
发表于 2008-4-21 15:27:0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d
14
发表于 2008-4-25 20:13: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赞成楼主的观点!
现在很多治癌方法,如放疗、化疗,这样刀那样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目的只是赚钱,动辙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患者的钱花光了,人也摧残死了。医院不管患者癌症好没好,钱是赚到手的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有些患者治到这个程度时又来找中医,那真是惨不忍睹!
15
发表于 2008-4-30 08:11: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科学家发现抑制肿瘤在体内扩散的关键蛋白

英国科学家在《分子细胞》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可使癌细胞锚定于某一位置的蛋白。
他们鉴定出一种使癌细胞锚定于某一位置的天然蛋白,这种蛋白可消除癌细胞发生致死性转移的潜在可能。他们说,如果可以模仿这种蛋白的生理过程,那么则可能开发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但同时研究人员警告说即使研发出了新药,要批量生产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转移即肿瘤从身体的一个部位扩散到另一部位是癌症如此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这项由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转移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一种叫mena,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协助癌细胞迁移;另一种叫tes,可通过粘附meta来抑制细胞迁移,从而抑制肿瘤扩散。在许多发生转移的病例中,meta的量都远远超过了tes蛋白的量。科学家们说他们可以利用两种蛋白作用原理研发有相同机制的药物。已知癌细胞从肿瘤组织解离向其他部位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了解这些机制、加深我们对这种蛋白的认识讲有助于我们将来开发一种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16
发表于 2008-4-30 08:11: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RNA基因干扰技术成功抑制癌干细胞
From 自明知识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宋尔卫在乳腺癌治疗上取得重大研究突破,该研究成果已定于2007年12月13日在国际生物学界权威杂志《Cell》上发表。

该课题组首次提出低剂量的化疗压力可以富集乳腺癌干细胞,为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模型;同时采用芯片技术以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了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其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是肿瘤基础理论领域的重要突破。

据宋尔卫介绍,癌症难以根治的关键就在恶性肿瘤细胞中有一小部分“癌干细胞”,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成瘤能力特别强,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成瘤、发展、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根源。而他主持的这项科研,就是用RNA基因干扰技术,成功地干扰抑制乳腺癌的“癌干细胞”。

通过在小鼠身上做实验,他发现一种叫“let—7”的小分子RNA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很低,于是通过病毒载体,把人工合成的蛋白精确导入“癌干细胞”中,恢复“let-7”的表达,发现“干细胞特性”(这些特征是癌干细胞生成肿瘤、导致癌细胞转移和产生对治疗耐药的关键)被明显抑制,“癌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自我增殖能力、多向分化和成瘤能力均显著下降。因此,小分子RNA干扰可成为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有效治疗手段。

宋尔卫是哈佛大学的“海归”学者,因其在RNA基因干扰方面的科学研究而闻名。2003年,他首次成功地将RNA基因干扰技术应用于保护小鼠爆发性肝炎的模型,为该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奠定了基础,在美国《科学》杂志“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评选中位列第四。
17
发表于 2008-4-30 08:12:1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木酚素抗前列腺癌的新机制
From 自明知识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2007年9月6日《分子肿瘤疗法》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刊载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组有关木酚素代谢产物肠内酯抗前列腺癌机制的研究论文。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地区是第二位癌症致死因素。虽然中国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低发病区,但伴随着国人膳食习惯的日渐西化,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攀升。各种研究表明:前列腺癌高发生是与高热量、高脂肪和高动物蛋白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则对前列腺有保护作用。木酚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与大豆异黄酮类同属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和坚果中,在亚麻子和芝麻中含量尤为丰富。研究表明,亚麻子及木酚素对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肠癌和黑色素癌具有保护作用,但亚麻子和木酚素抗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学者发现亚麻子添加膳食对前列腺癌病人癌症相关指标具有改善作用。林旭等人以前的研究表明亚麻子能显著抑制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和肿瘤的恶性程度。木酚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肠内酯(enterolactone)和肠二醇(enterodiol)亦能显著抑制雄激素敏感和非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次此发表的论文中,林旭研究组的博士生陈丽华等人发现:肠内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长主要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实现的。肠内酯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释放细胞色素C、裂解胱天蛋白酶原3(procaspase-3)和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提示肠内酯促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胱天蛋白酶依赖的通路介导的。该研究还表明AKT和p53也参与了肠内酯诱导的凋亡过程。这一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植物性食物成分木酚素抗癌机制的了解,也为今后合理组织膳食防治前列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亚麻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18
发表于 2008-4-30 08:12: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杀灭病毒,阻止癌症
From 自明知识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CANCER TARGETS?: Key to treating some cancers may be blasting viruses that cause them before they morph into malignancies.研究人员首次指出:每年130万例之多的癌症,通过靶向杀灭其引发病毒,有一天可能会得到成功地治疗,甚至得到预防。纽约市耶希瓦大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声称,这一研究发现能够为战胜先期病毒感染相关的人类癌症铺平道路。在这些癌症中,肝癌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发,子宫颈癌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淋巴瘤由EB病毒引发。 他们说,他们的关键是在这些病毒引发癌症之前,找到并且杀灭它们。

在这样的尝试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项被认为是放射免疫疗法的技术,该技术系将与抗体(类似感染搜寻--摧毁导弹的蛋白质分子)相固定的放射性同位素(释放辐射的不稳定元素)注入体内。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抗体一旦进入体内,就锁定了他们的靶点---病毒抗原,而且放射性同位素在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的情况下,破坏了邻近的癌细胞。 病毒抗原是由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其能够引起那些感染细胞出现异常,开始失控地分裂增殖,从而发生癌变。抗体是存在结合位点的免疫蛋白,其能够将相似的迷惑部分与外源性病毒或细菌抗原上相应的结合位点相结合,从而使它们失去功能(触发其他的免疫应答)。

虽然,典型引发癌症的病毒的问题是它们往往隐藏在无法触及的细胞内部,而不是在细胞的表面。然而,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却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据爱因斯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合作的资深研究作者Arturo Casadeval说,“我们有一个预感:快速生长的肿瘤可能会超越血供而过度增长,致使产生坏死的肿瘤细胞,这些坏死细胞可能在存活的肿瘤细胞之间释放他们的病毒抗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将固定于同位素的抗体注射到血液中,送至深达肿块内部,然后它们将会与这些目前暴露的抗原相结合。于是,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辐射冲击将会破坏邻近的肿瘤细胞。”

研究人员将放射性同位素铼-18附在攻击E6(一种实际上由所有子宫颈癌细胞产生的病毒抗原)的抗体上,利用小鼠检测了他们的理论。他们还通过将铼-18附在以HBx(一种通过癌性肝细胞制成的病毒抗原)为靶点的抗体上,从而制备出对抗肝癌的相似武器。他们采用适当的放射免疫疗法,对注射了人类宫颈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小鼠进行了治疗。据研究人员在PLoS ONE中报道称,在这两种情况下,与未治疗的小鼠的结果相比,该疗法明显减慢了肿瘤生长。在种植了宫颈癌的小鼠中,肿瘤不仅停止生长,而且一些肿瘤居然缩小了。爱因斯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以及核医学系的副教授、资深研究合著者-- Ekaterina Dadachova说,“放射免疫疗法不仅在治疗这些肿瘤中发挥作用,此外,放射还被完全限制于癌肿,使得健康组织不受损害。”

应用放射免疫疗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先驱者Dadachova,先前曾经首次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一种引起肺炎的链状球菌的治疗。去年,她和她的同事指出:该疗法也能够通过靶向作用于HIV感染细胞表面的几个病毒蛋白,而应用于帮助阻止艾滋病病毒。她说,“我们的研究已经基本上表明:放射免疫疗法能够帮助治疗由病毒引发的癌症。而且,令人兴奋的是,该疗法也有望实现癌症的预防!在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或其他已知的引发癌症病毒的慢性感染人群中,放射免疫疗法有可能在病毒感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之前将它们消灭。”

19
发表于 2008-4-30 08:13: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缓解癌性疼痛新方法
From 自明知识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在一项34名癌症患者的研究中,称为冷冻消融的方法缓解了对其他治疗均无效的持续强烈疼痛。“这确实是剧烈的、持续性的疼痛,为此患者需要服用麻醉药物,只是为了熬过去”,研究员Matthew Callstrom 博士(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梅奥诊所的放射科医师)说。据所有的患者讲,至少一些疼痛缓解了。所有患者的疼痛都能减低,而且一些患者甚至停止服用麻醉药品。 Callstrom在接受WebMD的采访时说,最重要的是这些饱受癌症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患者说,平均起来,在本研究开始的时候,他们一半的生活饱受着肿瘤疼痛之扰。到24周之后,这个比例下降至10%,”他说。该研究发现发表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

引导探针穿透皮肤
该微创技术包括经由患者皮肤上四分之一英寸的切口插入一些很小的探针(叫做cryoapplicators),使用超声或者CT成像引导这些探针进入肿瘤内。然后气体在探针内循环。当接触到探针的钢尖的时候,气体迅速冷却,并冻结邻近的区域。冷冻破坏了癌细胞、炎症细胞以及引起疼痛的小的感觉神经细胞。这项最新研究纳入了34名癌症患者,他们所患的癌症包括结肠直肠癌、肾癌、肺癌以及卵巢癌。所有患者都严重地患有已扩散到骨骼的攻击性癌症。

据Callstrom 称,每年大约200,000患癌症的美国人饱受因骨扩散所致的控制不佳的疼痛。在该研究开始的时候,在10分的疼痛评分尺度上,这些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为7.2分。4周后,疼痛得到显著减轻。该疗法似乎有持续效果:在接受该治疗操作的24周后,平均疼痛评分只有1.7分。在24周的研究过程中,许多患者死亡了,但那不是意外死亡,因为全部患者被认定为身患绝症。冷冻消融不是设计用来恢复健康或治愈癌症,而是用来减轻躯体痛苦的,Callstrom说。该研究工作由美国Endocare公司提供资金,该公司制造了此研究中使用的冷冻消融装置。

冷冻消融 vs 放射治疗
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被授予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奖助金,用来引领一项进行冷冻消融术与放射治疗对比的全国性的研究,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已发生骨扩散的晚期癌症相关疼痛的金标准。布朗大学放射学教授,也进行冷冻消融研究的Damian Dupuy博士在接受WebMD采访时说,放射治疗或许是大多数患者的一个较好的选择。“癌症往往已经扩散到许多不同的部位。放射治疗能够立刻打击许多部位,但是如果采用冷冻消融,你可能就会到处插探针。患者将会在临终的时候看上去象一个针垫,”他说。 Dupuy讲,但是有占相当大比例的少数患者 -- 近乎25% -- 从这些患者身上可以证实冷冻消融是更好的选择。他说,“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做这项研究的原因”。


20
发表于 2008-4-30 08:13: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过度治疗害处多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习惯与癌症危险
From 自明知识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因为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有限、患者预后不良,癌症至今仍是困扰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癌症在世界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中占居首位。随着流行病学证据的积累,人们日渐了解癌症的“可预防性”及预防癌症的意义——与其等癌症发生了再辛苦治疗,不如积极行动将癌症阻挡在“一级防线”之外。
近日,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第六届癌症预防前沿研究会议再次强调,虽然癌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但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细节(包括健康饮食、合理锻炼、戒烟等)才是人们远离癌症的关键。因为,不同于遗传因素,这些行为细节是人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

食用某些蔬菜可降低癌症危险
多吃蔬菜和水果向来是预防癌症中健康饮食的主旋律。此次大会上公布的一些研究结果证明,黑树莓(black raspberry)和西兰花、卷心菜、花菜等一些十字花科蔬菜对预防癌症有很大帮助。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不再满足于知道“哪些食物可以防癌”,对“如何食用这些食物”也做了一些探索。

黑树莓可降低食管癌危险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romkers等的研究证实,黑树莓可以缓解Barrett食管(BE)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降低这些患者发生食管癌(EAC)的危险。
该研究观察了20例BE女性和男性患者,每天相应补充32 g或45 g冻干黑树莓,为期26周。研究者发现,26周后,这些患者尿液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8-异构前列腺素)水平显著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i)通常在BE患者食管组织内表达水平较低.。但经过26周的黑树莓补充,37%的BE患者食管组织内GSTpi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就一般情况而言,BE患者发生EAC的危险比普通人高30~40倍。EAC是美国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的疾病,EA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目前对BE的治疗方法大多只能缓解症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疾病或阻止癌症进展。研究者Kresty表示,黑树莓无论对健康人或BE患者都有益处,不同于一些药物,食用黑树莓没有令人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对此都表示欢迎。

十字花科蔬菜可预防膀胱癌
西兰花、花菜、卷心菜都属于此类。美国纽约布法罗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食用西兰花可使尿液中异硫氰酸酯(ITC)水平上升,从而发挥抑制癌症的作用。在小鼠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摄入西兰花提取物的小鼠,其膀胱癌的进展受到显著抑制,抑制作用与摄入的提取物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ITC在小鼠尿液中的水平是血浆中的2~3倍,显示出较高的生物可及性。在摄入西兰花提取物后12小时,ITC可进入尿液,代谢较快。这些都是西兰花在预防和抑制膀胱癌方面的独有优势。
但是如何吃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蔬菜的抑癌作用呢?研究结果指出,生食(而不是煮熟)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危险达40%。
研究者调查了275例原发性膀胱癌患者和825名健康人的饮食习惯,发现膀胱癌危险与生吃十字花科蔬菜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逆相关性。研究者指出,烹调会使这些蔬菜中60%~90%的ITC流失,从而影响防癌的效果。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硫代葡萄糖苷,即硫苷(glucosinolate),通过人体代谢生成ITC,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而加热烹调会影响这一过程,从而影响ITC的生成。因此,生吃才能让人们得到“最大益处”。
“生吃”的做法也得到了美国得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一项研究的认可。研究者Forman说,生吃蔬菜与较低的肺癌危险相关,可能因为生吃蔬菜能最大限度地摄入其中的营养成分。

无论吸烟与否体力活动均可降低肺癌危险
除了维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生吃)之外,规律的体力活动也是保持健康、远离癌症的秘诀之一。
美国得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Forman等通过对该中心登记的肺癌患者和与之匹配的健康人的病例对照研究(共包括3800名参试者)发现,体力活动可以降低所有吸烟人群的肺癌危险。
参试者无论吸烟与否,每周在自家花园劳动1次以上者与不劳动者相比,肺癌危险降低33%~46%。研究者指出,“花园劳动”形式的体力活动最容易被吸烟人群接受。
年关将近,聚会的季节即将来临,人们此时大多疏于锻炼,觉得一点点“节日增重(holiday weight)”无伤大雅。然而,此次大会上公布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体重增长可引起包括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在内的一系列癌症危险增加。这也提醒人们,规律的体力活动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长期执行的项目,并且不要因为各种借口而轻易中断。

远离癌症应先远离烟草
说起吸烟,人们可能立刻联想起肺癌。事实上,吸烟不仅容易诱发肺癌,还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男性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此次大会上,新的研究证据给烟草又添了几条罪状。
美国佛罗里达的一项研究调查了442名女性吸烟和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情况,发现吸烟女性中HPV阳性者比例最高,推测吸烟女性日后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美国洛克菲勒研究中心的Gao等调查了中国华北地区某省1513例上消化道癌症患者与150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者,发现吸烟与当地上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高有一定相关性。
目前我国烟民数目庞大,而人们对吸烟危害又了解甚少。毫无疑问,吸烟不再只是一个惹人讨厌的不良习惯,而是如同某位肺癌专家所说,“成为了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若想远离癌症,必先远离烟草。戒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期努力。一个普通公民可能无法控制烟草行业的发展,无权发布“禁烟”的命令,但是至少可以管住自己,劝诫家人。

结语
这些“改变生活方式”的论调或许难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是近年来国外国内各大学术会议中的热点。令人畏惧的癌症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轻松避免,只需要对一些小细节做出改进,看上去多么容易!事实是大多数人难以坚持这些“改进”。因为“改进”意味着改变习惯,意味着吃不喜欢的食物、放弃每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悠闲。这恐怕也是“生活方式干预”成为学术热点的原因之一。人们渐渐明白该怎么做,可是却做不到。
其实,每天改变一点不良行为比一天改变很多点容易。例如,一天减少一点自己喜欢的垃圾食品,一天增加一点自己不喜欢的健康食品。改变生活方式,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难,像句老话说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13:58 , Processed in 0.0743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