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2:35:5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11 16:29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

五行学说用在辨证论治上,所用的方法是打哪指哪。只要确定了这个方法,所有的问题 ...

李老师说得好!
12
发表于 2014-4-12 12:59: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4-4-12 20: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4-12 20:15 编辑

        从内经及历代医家著作看,当初把五行学说引入中医理论的原作者,都没有搞清五行补泻,当今的中医当然也弄不懂。牵强附会而已。反说正说都有理,实际上是不懂其理。
        五行学说就是一个两头堵的思维模式,是2000年前时代的一种粗浅的认识,与算卦的两头堵有同工异曲之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4-4-12 21:39:2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12 00:29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

五行学说用在辨证论治上,所用的方法是打哪指哪。只要确定了这个方法,所有的问题 ...

扯。
15
发表于 2014-4-12 21:55:47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4-12 20:12
从内经及历代医家著作看,当初把五行学说引入中医理论的原作者,都没有搞清五行补泻,当今的中医当 ...

所以,不管五行学说怎么天花乱坠,一到辨证论治的具体问题上就暴露出先天不足的毛病了。


梁院长在那个论坛里发的关于五行和辨证论治的帖里,大家讨论的结果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一点。
16
发表于 2014-4-13 05:4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4-13 05:5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4-12 21:55
所以,不管五行学说怎么天花乱坠,一到辨证论治的具体问题上就暴露出先天不足的毛病了。


        是啊。
      在极力推崇五行学说的那些人中,竟没有一人能够解释清楚五行学说的用处,原来自己也不懂。让谁说,谁就装聋作哑,唯恐露馅,,这就足以说明问题。假把式,虚张声势而己。
17
发表于 2014-4-13 09:46:30 | 只看该作者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语出《难经.六十九难》。是利用五行相生,子母关系的学说,把五行「木、火、土、金、水」配合「肝、心、脾、肺、肾」,从五行、五脏的子母关系,说明一部分的治病法则,有补母、泻子两种。补母:例如肾水生肝木,肾是母,肝是子,如果出现肝木虚弱证,不直接补肝,而补生肝的肾。如肝有虚火证,失眠烦躁,嘈杂容易饥饿,头面烘热,脉弦细而数,重按无力,治疗宜滋补肾水以消肝的虚火,用六味地黄丸。泻子: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木是母,心火是子,如果出现肝实证,不直接泻肝,而泻肝木所生的心火。如肝有实火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胁肋灼痛,小便黄赤,口苦,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可用泻心法。
     泻心汤,泻心火,是治疗肝实热证的。泻心汤,由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上述适应症与肝实火证一致。肝火旺盛,迫血妄行而致的吐血衄血;湿热黄疸无论内伤外感严重者皆可泻心汤治疗;肝开窍于目,眼目赤肿属于肝热。不用泻肝实火,而是泻心火,所以称为泻心汤。
18
发表于 2014-4-13 13:09: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发表于 2014-4-13 14:05: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发表于 2014-4-13 22:57:21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4-12 09:38
《难经·六十九难》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难经中的说法有法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23:10 , Processed in 0.0606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