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ianj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应盲从“脑主神明”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5-10 21:48: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0 09:58
现代人如果想要落实这里的“心”到底是什么器官、什么系统,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一个器官或几个器官,那是 ...

  以中西医的共同点为标准,建立一个新的、涵盖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痰证与炎症、瘀血与凝血已经完成了。迄今为止,还只有我一个人在做。
————————————————————————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连中医理论都没弄清楚,没有理顺,怎么可能合而为一?
12
发表于 2014-5-11 06:29:3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连中医理论都没弄清楚,没有理顺,怎么可能合而为一?

     回复:
     这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与行进方向。
     中西医融合是以《伤寒论》、温病为出发点,即从临床开始,最后进行基础理论的融合。这符合中医理论的产生的原始过程,即中医基础理论是从中医临床反推过来的。中医的“证”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证的诊断、治疗方剂、疗效及其评定标准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有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能够融合,我的手里就有了必胜的把握,所谓胜券在握。学习中医,从《伤寒论》学起,才是正道。
     中西医结合,以西解中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为出发点,最后进行临床,解读证的本质。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经做出了回答。
13
发表于 2014-5-11 17:1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5-11 17:3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1 06:29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连中医理论都没弄清楚,没有理顺,怎么可能合而为一?


       中西医融合是以《伤寒论》、温病为出发点,即从临床开始,最后进行基础理论的融合。这符合中医理论的产生的原始过程,即中医基础理论是从中医临床反推过来的。中医的“证”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证的诊断、治疗方剂、疗效及其评定标准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有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能够融合,我的手里就有了必胜的把握,所谓胜券在握。学习中医,从《伤寒论》学起,才是正道。
      
       中西医结合,以西解中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为出发点,最后进行临床,解读证的本质。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经做出了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伤寒论、温病出发,进行中西医比较,进行临床方面的对应,的确容易得多。这一点我也赞成。但是,如果不搞清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的内涵,也未必能够成功。况且,中医基础理论并非你想的那样,只是从临床反推的。实际上,也有直接解剖观察而来的。比如说,肝主藏血、心主血脉、肺司呼吸等就是建立在死体解剖或活体解剖基础之上的,与病理没什么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既有病理向生理转化的观察,也有生理向病理状态转化过程的观察,而且远不止这些。
       退一步说,即使从伤寒论上能将中西医两者对号入座,就现阶段的中医理论状态来看,也不可能把基础理论对号入座。对你来说,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到现在你也没弄懂中医的精、气、阴阳、五行哲学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甚至连基本概念也弄不明白。怎么反推,都是推不动的。
       中医基础理论与西医理论的难以对应,是因为中医理论牵涉到60多个学科以上的知识,而以往的学者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才导致睁眼不识泰山。所以,以往他人研究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不足为凭。本人不同,本人花费了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未达彻底)扫平了各种学科知识上的障碍,目前已初步完成二者大部分基础理论之间的相互诠释过程。只须一一出版就可。只是因为无人支持,每天要上班工作为了糊口,所以只能挤时间在深夜完成;而且无人资助出版,曾报了科题被知识浅薄的评委不给通过,所以无人资助,只能单枪匹马,靠自己的能力慢慢解决。真正想为医学做点贡献,也是不容易的,最起码社会上无人支持我的研究。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我能解释清楚,我感到你也看不懂。这是根据你以往的发言留下的印象。中西医看人体及医学是从两个角度看的,两个角度不是1加1等于2的相等公式。它需要从意思上理解,而不是刻板地对应,形而上学的思维是理解不了的。比如说,英文译成汉文,并不是一个词对应一个词,而是一句话的意思对应一句话的意思,这样说,你懂了吗?
       前几天讨论癌症,这么明显的例子你都理解不了。癌症是理化方法确诊,治愈也须确定影象上消失,就足以说明问题。为什么要测元气呢?那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认为,你的大脑不够转,还不如一个普通患者的脑袋好使。你听后可能不服,但事实已经证明了,你的上百次的瞎抬杠,就足以证明你的脑袋是花岗岩做的。又硬又不开窍。
       恕我冒昧,你要是能弄懂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下一辈子吧。

       说句心里说,我是不愿意直言批评你的。但你看不懂我的发言,而且又瞎抬杠,实在让我忍耐不了,所以,就只能还击了。我喜欢友好交流,能够以诚对诚,不喜欢意义用事,让读者笑话。
       我也提醒你一句:你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未必别人做不到,先不要下断言。对于网上他人的发言,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再发言。不要那样,一看不对自己的心思,就去否定。不是我有意贬低你,根据你的无数次的发言,我可以确定,你对马哲、中国古代哲学、系统论、西医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还处于稀里糊涂的状态。
      你写的《中西医融合观》我没时间看,所以先不做评论。我不会盲目评论自己没看过的书。
      


     


14
发表于 2014-5-11 17:36:17 | 只看该作者
    5,11日  [前几天讨论癌症,这么明显的例子你都理解不了。癌症是理化方法确诊,治愈也须确定影象上消失,就足以说明问题。为什么要测元气呢?那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认为,你的大脑不够转,还不如一个普通患者的脑袋好使。你听后可能不服,但事实已经证明了,你的上百次的瞎抬杠,就足以证明你的脑袋是花岗岩做的。又硬又不开窍。]
     5月7日:[ 所以,癌症患者本身就必然存在着元气大亏,元气亏损的程度直接关乎肿瘤的生长速度。元气虚时,肿瘤增长的速度就快;元气增长时,肿瘤增殖的就慢。
    元气足的人有能力清除这些新生的癌细胞,而体虚的病人就难以清除,所以才长出肿瘤。]

      回复:以上是先生的两段原话,以下是我5,7日的回复。你看看是谁画蛇添足!自己给自己设套绞杀自己!
    5,7日的 回复:       
   1    本话题是谈西医的癌症。先生拉扯中医的元气干什么?而且说的活灵活现,科学的不得了!
   2    理化指标能不能测定元气的多少?换句话说:西医的标准能不能衡量中医?你自己说。

15
发表于 2014-5-11 18:02: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基础理论与西医理论的难以对应,是因为中医理论牵涉到60多个学科以上的知识,而以往的学者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才导致睁眼不识泰山。所以,以往他人研究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不足为凭。本人不同,本人花费了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未达彻底)扫平了各种学科知识上的障碍,目前已初步完成二者大部分基础理论之间的相互诠释过程。】

     回复:
     先生的中医水平,不知道泻心汤为何物?西医水平,不知道脑出血为何物?
     元气拿不出理化指标!
16
发表于 2014-5-11 19: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5-11 19:2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1 17:36
5,11日  [前几天讨论癌症,这么明显的例子你都理解不了。癌症是理化方法确诊,治愈也须确定影象上消失 ...


     1    本话题是谈西医的癌症。先生拉扯中医的元气干什么?而且说的活灵活现,科学的不得了!
   2    理化指标能不能测定元气的多少?换句话说:西医的标准能不能衡量中医?你自己说。
——————————————————————————————————
     你不仅理解不了,也太健忘了。
    这个话题的最初出处起源于梁院长的“半数癌症可以治愈”。
    梁院长的治癌总结是,癌症患者存在着元气大虚,所以,治疗中采用大补元气的方法,取得了疗效上的突破。怎能说与元气无关?你懂不懂,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也是癌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治疗时,采用中药补元气就可了,为什么要测元气?再说,测出元气的指标,也是用于探讨治癌的原理,而与临床评价疗效无关。能不能分开瓣啊?

     让你理解一个问题,比聋哑人都难。
   


17
发表于 2014-5-11 19:4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5-11 19:4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1 18:02
【中医基础理论与西医理论的难以对应,是因为中医理论牵涉到60多个学科以上的知识,而以往的学者知识 ...


        又在造谣瞎说,是谁不知道泻心汤和脑出血,看看你的发言就知道了。我在那些贴子里批驳的是谁啊?自己看出吧?
      评价肿瘤是否消失,是靠影象啊,还是靠测元气啊?需要拿元气的指标吗?知道自己说的是啥吗?

     如果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话,就可以指出:你的《中西医融合观》有什么证据,测指标了吗?是不是闭门造车啊。

     所以,不要把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两类研究混为一谈。啥也不懂,还能带研究生?

18
发表于 2014-5-12 00:59: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0 09:58
现代人如果想要落实这里的“心”到底是什么器官、什么系统,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一个器官或几个器官,那是 ...

我初学中医的时候。在中基课开讲前(还是脏腑学说开讲前,记不清了),书上和老师就说,有一种说法,是把五脏看做五个生理系统。书本和老师对此都是否定的,否定的方式就是“源于解剖、高于解剖”这一系列的说法。当时我接受了否定“生理系统”的这种观点。
几十年来,经过多次的思考,尤其是讲《中基》课时的尴尬,让我逐渐认识清了,不从五个生理系统来解读脏腑学说,只会把中医理论带进死胡同。
说起来也很简单,站在古人的角度想想,不从生理、病理变化来认识人体脏腑,再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认识脏腑。我记得博士先生也赞同这个观点。


心主神,其实讲的就是神。心就是个符号。同理,肾是精的符号,脾是运化的符号……还有其他,我还不能一下子都理顺。我想做的、能做的就是这一步。


说到您的中西医融合,还有您和王教授的争论。说实在话,有些内容我还看不懂,所以不能发言。但二位都认为应该用现代科学(医学)的内容来探讨中医理论,这一点是相同的。


您讲到外感热病的中西医融合,我想,从临床的角度,用西医标准判定中医疗效,这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应该这样的。但要判定中医理论、中医概念,首先得把中医概念理顺了,说清楚了才行。如果中医概念本身就含糊不清,和西医融合就会乱套。


举例说,六淫,一般是按中医病因讲的,除暑邪外,五淫就根本不是病因,怎么和现代的微生物学融合呢?
至于暑邪,用几句话就可以和西医的“中暑”融合。西医的中暑,还有几个名字,日晒病什么的,都和中医的暑病完全吻合,因为中医的暑病,概念很明确,要和西医融合很容易。其他中医概念就很麻烦了,一个寒字,要和西医融合,就很难。西医只有个冻伤,显然和“寒”差的太远。风,在西医来讲,就和看天书一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4-5-12 06:30:3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5-11 16:59
我初学中医的时候。在中基课开讲前(还是脏腑学说开讲前,记不清了),书上和老师就说,有一种说法,是把 ...

        回复:
     愿与先生交流。
     先生所提的问题以及疑虑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中已经解决了,例如:湿热、暑湿、风温、伏暑等等概念已经实现了中西医融合,说明了他们与细菌学、季节、气候的关系。篇幅较大,以后可以连续发表。
     判定中医理论的标准是什么?理顺的参照物是什么?是中医的临床及疗效,而不是西医的量化指标和所谓的科学标准。尽管中医理论的中医解释混乱,如果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参照物,理顺他才是正确方向。
     我把科学、西医与中医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比较,不是以科学、西医为标准去研究中医。
     我不破坏中医的理论构架,而是把西医的理论构架解构,按照中医理论重构。
     中西医融合最重要的是概念的融合与取舍,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发表了几次相同的帖子,好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概念的融合,我有一套标准与方法,以确保融合的准确性。
     中西医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在临床上使用一套涵盖中西医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标准,而且理论与实践不发生矛盾。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最终要落实到临床上,而不是临床落实到理论上。

      以上都是原则,每一条还需要详细说明。
20
发表于 2014-5-12 07:10:21 | 只看该作者
        【   至于暑邪,用几句话就可以和西医的“中暑”融合。西医的中暑,还有几个名字,日晒病什么的,都和中医的暑病完全吻合,因为中医的暑病,概念很明确,要和西医融合很容易。其他中医概念就很麻烦了,一个寒字,要和西医融合,就很难。西医只有个冻伤,显然和“寒”差的太远。风,在西医来讲,就和看天书一样。】
     回复:       
     这就是以西医、科学直解中医的困惑与迷茫,中西医直接比较如同看天书一样。
     我的方法是:首先把中医的暑邪搞清楚,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引起哪些临床表现,有几个典型的证。然后把这几个典型证的临床表现、临床过程、治疗方剂等等搞清楚,再按照西医学的诊断过程、诊断标准(不包括理化指标)对中医的证进行再诊断,得出西医的病理状态诊断,最后再把方剂的药理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证的方剂能不能治疗相应的病理状态,来综合评定中医的证与相应的病理状态是不是一个证态。例如只有证明了暑伤肺络与夏秋季节能够引起肺出血、鼻出血的传染病是一个证态,暑邪的病原体就显露出来了,暑伤肺络的理化指标也就显现出来了。例如: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等,在其疾病的某一个阶段出现肺出血、鼻出血,这个时候就是暑伤肺络。
     中暑只是暑邪当中的一种,西医谓热射病。与病原体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20:33 , Processed in 0.1261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