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身“透风”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6:56:26 | 只看该作者
万岁中医 发表于 2014-8-8 16:28
王某、女、44岁、家庭主妇。近日初诊。
主诉:全身怕凉、“透风”两年余。
自言病起于劳累、受寒,风吹及 ...

嘿嘿,万岁先生,对于临床描述,我一般是很简略的,关键就是懒一些,没有精力多写,先生见谅啊。
12
发表于 2014-8-8 17:01:5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和医案相互参看:

今天门诊来一患者,男,47岁,黑龙江人,农民。由从牡丹江医科大学毕业,已从事麻醉工作一年,正准备考研的儿子陪伴而来京。主诉:胸闷,憋气,胸内寒冷,三年余。患者因感到寒冷,在此三伏天身穿多层衣裤,其形体壮大,表情忧郁,气色较灰暗,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诉说病情尤以晚上较重,自感呼吸不利,胸部及胃脘部憋涨,气息悬而不降,躺下后则越感不适,必须起立于室内游走,自诉痛苦不堪。饮食如常,二便自调。多次与当地县城和哈尔滨大医院就医,做多种心肺检查,甚至头颅核磁,CT,以及胃镜,皆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可以解释。曾服用健胃药,心血管药,平喘药,均不见改善。亦曾找中医诊治,多以疏肝理气治疗,并无好转。后又经人介绍到到大庆一医院服用中成药补肾生精丸,服后可缓解病情,但不能彻底根除病情。  
  于是决定来京就医。来京后,到北京几个大医院就诊,因未检出病源,医院不予开药,有的医生建议找中医诊治,患者遂到同仁堂就医,服药不效。又到东直门中医院就医,医院开具四君子汤和栝楼薤白汤合方,患者犹豫不决。又经亲友介绍来我院。其脉搏沉细,舌淡暗苔白腻。测血压110/90mmhg.诊为肾不纳气证,予以右归汤重用山萸肉。
http://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417&extra=page%3D1

13
发表于 2014-8-8 17:16: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7:27:20 | 只看该作者
万岁中医 发表于 2014-8-8 17:16
你一简略不要紧,我等就不好表态了!看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须仔细才行。此例44岁,元气虚损若此的可能 ...

先生说的有道理,详情容后禀报
15
发表于 2014-8-8 19:26:05 | 只看该作者
万岁中医 发表于 2014-8-8 17:16
你一简略不要紧,我等就不好表态了!看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须仔细才行。此例44岁,元气虚损若此的可能 ...

此案的主证应该是自汗,伴畏风、恶寒。如果脉象正如梁院长所述沉微弱的话,桂枝汤类证是无疑的,老中医们常说胖人多气虚、瘦人多血虚,面诊时按压其肌肤,如果病人肌肉松没有弹性,则更能肯定了黄芪的应用指征,“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盛夏外出还身着棉衣,何来“热郁于中”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0:02:08 | 只看该作者
万岁中医 发表于 2014-8-8 17:16
你一简略不要紧,我等就不好表态了!看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须仔细才行。此例44岁,元气虚损若此的可能 ...

回万岁中医先生话:

1、元气之亏虚,和年龄没有必然联系。八十岁,元气充盛者有之;虽十八妙龄,元气竭绝者也屡见不鲜。关键是要依据脉证,不能凭想象。
2、此案脉证舌色便溺无丝毫热证之征象,先生猜度热郁于内,那就真的是想象了。
3、此女中年,方脸大眼、中等个头、体态丰腴,乍一看,确实很壮实,但详询诸症、细察舌脉,还是了无热像。
4、夫妻二人语音迥异、南北相距遥远,猜测或为半路,其间隐曲不足为外人道,但精神、肉体之损害应该可以想象,此或为原因之一吧?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24:16 | 只看该作者
2014-07-03初诊,2014-07-21二诊,效果较好,透风、怕冷的感觉有所减轻。自觉疗效好,再加上时间安排不方便,初诊的七天药用完后,停药十天才来二诊。
为加强健脾补气的作用,上方继用,另加人参归脾丸每日两丸。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28:52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9 12:24
2014-07-03初诊,2014-07-21二诊,效果较好,透风、怕冷的感觉有所减轻。自觉疗效好,再加上时间安排不方便 ...

2014-08-07三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脉象也较前有力,但较常人还是弱,7--21方案继续用七天。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30:28 | 只看该作者
趁疼散组成:

   黄芪    当归    白术    人参    桂枝    薤白    甘草   独活   。
20
发表于 2014-8-10 08:46:26 | 只看该作者
王某、女、44岁、家庭主妇。近日初诊。

主诉:全身怕凉、“透风”两年余。

自言病起于劳累、受寒,风吹及接触凉水,则觉寒冷入骨,着衣少,则凉风直入体内,痛苦莫名。虽盛夏,外出必重衣,甚至着棉衣,路人辄笑之...时时出汗,汗后益冷;时有心悸。

脉沉微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体格丰腴,纳食、二便无异常。

元气亏虚、卫外不固、风寒羁留,虚实夹杂耳。

主以:独活寄生汤合归脾汤  日一剂。

     另以陈士铎“趁疼散”研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冲服。

这是我正在治疗的患者,请诸位同仁点评、建言,并请您预测疗效!

谢谢诸位

评:

透风觉凉,时时出汗-----------------------------------------------------------主外卫不固;
接触凉水寒冷入股感, 夏季着棉衣------------寒 + 脉沉细弱---------主阳虚
体格丰腴--------------------------------------------------------------------------主寒湿体质

纳食,大便无异常,舌苔薄白------------------------------------------------主无中焦脾胃症状

无腰酸背痛,无小便清长,但含有脉沉微弱------------------------------肾阳虚证据不足

资料不足:
舌质淡红--不知淡多红少,还是淡少红多;有人据此认为热郁,但汗后变冷这点,排除了热闭于内。
脉的三部寸关尺没有给出具体强弱指征。

汗后益冷,时有心悸------------------------------------------------------------主心阳虚

诊断:属心阳虚, 兼外卫不固。

说明,

1 心阳虚: 初起于劳累,受寒,伤及外卫, 久汗伤及心血,血亏则心气必虚,夹杂寒,伤及心阳而心悸(心悸为心阳虚的重要标志,无心悸者,不为心阳虚) ;

2 外卫不固:外卫由,脾气升清之水谷精微+肺吸入清气=====彪悍之气------形成卫气; 今无脾胃症状,上焦心阳不足,久汗伤卫,累及于肺,但患者无肺系症状,此处只可作肺系提供的卫气,其供应量不足以控制皮毛玄府开阖,故汗出不止。  

治则: 温心阳补气,敛护外卫。

用药参考:

温补心阳: 薤白,桂枝尖,干姜(温心阳),远志,刺五加(补心气),龙眼肉,大枣,炙甘草(甘缓以止汗),必要时可考虑加 煅牡蛎。

补益外卫:黄芪,防风,羌活,----仿玉屏风散来止汗,护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22:28 , Processed in 0.1249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