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什么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10-22 22:12:10 | 只看该作者
病人早就没有吞咽了,照样救活了!中能治疗急症,这是事实,但目前急症病人都在西医那里这也是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那就是制度与资本的问题!
12
发表于 2015-10-22 22:17:55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10-21 13:44
  看了上面1、2楼两位老先生的观点。我个人觉得标题所问,一切皆源于人们信息获取不均衡所导致。
  因 ...

        我还想借用一句话:真相会传染。请相信,一旦人们知道了更多的真相,那么离中医药发展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
        管理员的思考有一定道理。但现实中做不到。
        1、老百姓有的一天天忙于一日三餐来之不易。有的吃饱后为看病、上学、住房、养老奔波。他们没有时间知道真相。
        2、知道真相后,还有几个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中医高手少,可信度不高。第二,90%的人信西医治病,不那么容易信中医。第三,有些人的不愿服中药,嫌它麻烦,又苦,喝不下去。第四,患者不重慢性病,得过且过。,,
13
发表于 2015-10-23 11:37:27 | 只看该作者
”医院认为无法搀回患者的生命需要有指征依据,“i他们当然有依据,只是我不懂西医,我说不出来。说无法挽回这话是ICU主任与医院的副院长对我说的,且患者的母亲与这两位大教授都是湘雅的同学,她们都懂西医。患者是从广州某医院治疗且越治越重,感染不能控制而后进入昏迷进而深昏迷,院方与其母亲一天之内谈了两次话,认为无力回天后放弃抢救才转回长沙他母亲同学所在的医院的,我会诊时看到的情况是深昏迷,无吞咽,胸腹腔都插管引流,小便也是插管,身上各种管子,呼吸机。当然如果您认为无吞咽喂药都是用的西医的方法,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这例急性腹泻算不上重症,主要在于肠道功能紊乱。抗菌素加中药调节,不难治疗。”患者在肠道传染科住院三天后即转入ICU的,在ICU又抢救了七天人仅无效反而越来越重,才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但凡有一点办法就不会请中医,因为他们圧根儿就看不起中医,您说是不算重症,我就不知道您的重症标准是什么了?


我前年治愈一例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就是从医院出来找我治疗的。其中没有西医的参与。

我在乡下时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合併胆囊炎诱发的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兰尾炎,肾绞痛,胃大出血,脑溢血不知凡几,都有很好的效果!无一无效者。


我曾就脑溢血与在维也纳外科学术年会上誉为东方圣刀的脑外科专家袁某讨论过脑溢血的治疗,我认为回天无术的情况,他说西医也没办法了,即使真的救过来了,那也一定会是植物人。


所以我坚持认为中医是可以单独治疗急症的。
14
发表于 2015-10-23 11:41:49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例先师完全停用西药治疗的急危重症,供您参考。
厥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危重症)
    毛某某,男,65岁,住江西省委
    1995年6月26日突发冠心病心梗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连续三晚病情加剧,江西省卫生厅为其成立了专家诊疗小组,心电图日夜监护。就诊时患者不能平卧,胸闷气塞,左右胸部胀痛,以心前区明显反射到肩背部,气提不上,吐不出,不自觉地冲逆作呃,呃时荧屏心电图相应跳跃,连呃不止则语不成声,水饮难下,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医给开塞露暂通而复闭,晚上加剧,几乎势不可逆,患者在湖南时,常请刘老视疾,故速请刘老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专家孙明教授应邀往诊。
    1995年6月29日上午刘老会诊时所见:患者以手护心,面色晦暗,呃声频作,自诉胸窒闷痛,气上冲心,便闭呃逆最为所苦,舌质紫暗胖润,苔白腻滑,脉象“阳微阴弦”,60次/分,且呈结象,三五不调。
    刘老与刘明教授诊后,又听取了江西医疗专家小组的医疗情况汇报。经刘明教授提议,专家小组一致同意对毛某立即暂停西药,由中医主导治疗,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改善危情。西医只配合观察。中医方面则由刘老以中医的观点论病定方。刘老认为胸痹心痛,气冲作呃连续不断,与“二阳之病发心脾(痹)”相合,脉象“阳微阴弦”,60次/分,则为阳虚阴盛之征,舌质紫暗胖润,苔白腻滑,则又为气滞血瘀、痰凝、寒结之象。脾阳虚影响到心肾之阳,“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故升降失调 ,上呃下闭,并产生循环性腹胀。
    综合分析,诊为阳虚血瘀气滞痰凝寒结之证。
    治以调其营卫,温其心脾肾之阳,而重点在脾胃之阳。
    方以六君子汤、四逆汤、归脾汤、理中汤、真武汤联合化裁:红参6克,白术12克,茯苓1 2克,炙草5克,法夏5克,广皮5克,北黄芪20克,丹参12克,远志4克,枣仁15克,白芍12克,上桂2克(兑服),附片5克,炮姜3克,杜仲12克,补骨脂3克,锁阳12克,肉苁蓉12克,西砂仁4克,鸡内金5克。当日下午开始服药,晚上矢气下行,呃少入睡,次日继服原方,不用开塞露而大便自行,日2次不成形,呃止心痛缓而腹胀舒,已能起床行动料理工作。
    1995年7月4日复诊:药已服完3剂,多行走则胸仍微闷,多语则呃逆又微作,眠食均好,二便如常。脉象:阳微稍振,阴弦不坚而律整。舌象:仍质淡而苔滑,口不渴而喜热饮,经与专家诊疗小组及孙明教授商量,中药仍以“整体调节,阴阳平衡”为原则,效不更方,即以原方作丸服,以巩固疗效。追访到今,病愈后未再复发。
  按:本案为危急疑难重证,治疗稍有闪失,则其命不保。其治疗的难度可想而知,刘老据症分析,果断采用“塞因塞用”之法。参芪丹参肉桂,以益气活血,所谓“阳得正其治于上,阴自顺其化于下”,此不通便而便自通之理,远志、枣仁以宁心,六君砂仁鸡金健脾以助化,且脾胃健运则痰湿自化,附子炮姜温脾肾之阳以通痹,以白芍制其亢亦犹真武之意,杜仲、补骨脂、锁阳、肉苁蓉补肾以纳气,此针对胸闷、呃逆、便闭,使降而愈逆,通而愈闭者得到缓解,所谓“欲求南风,须开北牖”是也。或问,气逆而用参芪,便闭而用白术作何解释?余曰北黄芪主循环性腹胀(其特点是胸闷气短,空腹亦胀),黄芪补气通脉,脉通气畅,则腹胀自巳。《名医别录》云:“人参疗心腹鼓痛,胸胁逆满”,必据少气脉弱之诊,所谓“塞因塞用”也。至于用白术以调整大便,见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证:“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此即健中助运“气内复而机自行”,近世名医魏龙骧验之于前,非无师之智也。凡久用一般通便药愈通愈闭,导致肠肌麻痹而肠鸣音转盛者,非桂附理中汤(含白术)不能解决,清•陈修园所谓“开冰解冻”是也。
   又此例之治,若不停西药,则不能有此速效。诚如刘老在从江西回湖南的征途,孙明教授对刘老说:“不停西药恐无此速效。”刘老回答说,您看到了问题的征结所在,真是善于观察的杏林妙手!
15
发表于 2015-10-23 11:45:21 | 只看该作者
从我先师刘炳凡老的临床与我个人的临床经历,我坚信中医能治急危重症!
说中医能独立治疗急危重症,并没有反对中西医结合的意思,我从不反对中西药结合。

点评

畅所欲言,说明即可,不用争论。  发表于 2015-10-23 16:08
中医一样能治疗急性病,只是现在中医没有主动权罢了。  发表于 2015-10-23 13:3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15-10-23 11:48: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想争论,所以我的发言也就止于此了。谢谢您的包容!

点评

胡先生对我以上所言提出不同看法,则需要言之有据,且经得起推敲才可。  发表于 2015-10-23 18:13
17
发表于 2015-10-23 15:06: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胡先生,中医照样能治急症!
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西医同治疗效可能更好,这里说的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合作。
关键有几点:第一,治疗中西医不能忽视和蔑视中医,第二,西医和中医都有手段,要斟酌哪一种更合理和有利于病人,第三,西医和中医完全可能互补长短。
例如:在病人不能进食的情况下,可以下胃管解决,汤药照样能服用。例如病人血小板太低,紧急可以先输入血小板,腾出时间来用中药凉血、止血、化瘀等提高血小板,这方面我有成功的经验。
18
发表于 2015-10-23 16:03:18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5-10-23 07:06
支持胡先生,中医照样能治急症!
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西医同治疗效可能更好,这里说的不是中西医结合 ...

谢谢溪流先生支持!中医真的是能独立治疗急症的,中医也不应拒绝现代技术的应用,输血,插管这些技术,中医人应该拿来应用,技术就是技术,你用西医理论指导就是西医的你用中医理论指导就是中医的,中医人不要固步自封,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19
发表于 2015-10-23 16:04:2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一样能治疗急性病,只是现在中医没有主动权罢了。 ”然也然也!
20
发表于 2015-10-23 18: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10-23 18:16 编辑

中医方法对于某些急症有效,我岂不知。问题是,若笼统地说,中医能治急症,则需要具体。
胡先生强调中药能独立治急症,溪流先生表示支持。但那几个病例都是在西医的保驾下进行的,并不是中医独立治急症的病例。提出任何观点,要想站住脚,都模糊不得,模糊等于没说。R

我不知二位说的中药独立急症到底是指哪些急症?能不能具体指出病名?是否完全脱离了西医手段?中医敢不敢独立接诊?,
这几点是首先是要说清楚的,才能讨论中医是否能治急症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21:04 , Processed in 0.0584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