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人萧吉:据《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及《梁书》记载,萧吉的曾祖父萧顺之,是南齐太祖萧道成(479~482在位)的族弟;祖父萧懿是梁武帝的长兄,南齐一代名将;其父是萧懿九子之一,具体第几子不详。据江苏丹阳《开沙萧氏族谱》记载,萧顺之是西汉丞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则萧吉当为萧何的第二十八世孙。 萧吉的生年无确切记载,估计生于梁武帝(502~549在位)中期,公元520~530年左右。萧吉入隋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上不顺利。《北史》本传说:“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浮沉,又与杨素不协,由是摈落,郁郁不得志。”“性孤峭”不是主要原因,“与杨素不协”才是问题的关键。杨素是隋朝元勋,不会看得起三易其主的萧吉;在一贯负手向天的杨素面前,萧吉也不能不觉得气短,因此,只能闭门读书,以求一逞。不过,萧吉“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的特长,终于为他提供了机会。他发现隋文帝“好徵祥之说,欲乾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开皇十四年(594),萧吉上文帝书,投其所好,大谈符命徵祥,显然是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所获心得的一部分。 曰本学者中村璋八推测,萧吉向文帝上的书很可能就是《五行大义》,而上书之年的594年,也就是《五行大义》的完稿之年。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导致了594年的上书,而且上书与《五行大义》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若以上书等同于《五行大义》,或以594年为成书之年,其理由还有待商榷。(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