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版纳福龄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5-21 18:43:04 | 只看该作者
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作者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按: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作为理论的支柱,并与医疗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升华,形成了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及疾病防治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点评

不是把阴阳五行与医疗经验相结合,而是与医学实验结果相结合。结果就是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用玄学术语表述的医学实验得出的中医理论体系。  发表于 2016-5-26 03:29
12
发表于 2016-5-21 18:43:25 | 只看该作者
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遭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内经》三才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13
发表于 2016-5-21 18:43:46 | 只看该作者
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是中医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治疗方面,《内经》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寒热温清、预防与早治等原则。在治法方面,除了针灸和药治外,还广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药熨、渍浴、术数等方法。这些说明了《内经》治法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有些疗法,如针灸、按摩、导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
正基于此,金元时代的医家张子和曾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点评

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医疗绝招,很多至今没有被认识到。  发表于 2016-5-26 03:30
14
发表于 2016-5-21 18:44:03 | 只看该作者
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总览《内经》,其内容远不止涉及医学一个学科,它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点评

《内经》医学研究涉及的学科很广泛。还有音乐、玉石、光、震动、语音、色彩、饮食、军事、建筑、丧葬、祭祀、官吏制度、娱乐、交通等。  发表于 2016-5-26 03:55
15
发表于 2016-5-21 18:44:23 | 只看该作者
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一股“中医热”,与其说是“中医热”,不如说是“针灸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是以针灸为先导。由“针灸热”进而引发了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热点。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针灸疗法的发明,是《内经》的一大学术成就。
对于经络实质的探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经络是独立存在的一套联络调节系统,经络是迄今为止未被认识的人体特殊结构。也有学者认为,经络没有特殊的物质结构,而是综合人体一切解剖系统来经营生活的综合系统。至今经络的本质还是个迷,这与其说是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现代科学远远不能胜任理解与阐释中华祖先发现的瑰宝。

点评

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要比《内经》成书时代早很多年。《内经》只不过是总结而已。  发表于 2016-5-26 03:57
16
发表于 2016-5-21 18:44:53 | 只看该作者
六、《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被中世纪医学界推崇为“医学之父”,可见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其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和《内经》相比,有两方面相似:两者著作的时代相差不远,它们的编辑性质相同,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也不是成于一个时代的作品。
遗憾的是,《内经》的医学成就尚未写进世界医学史,但是《内经》的学术对世界医学史的贡献不可低估。我们确信,随着中医学走向世界,《内经》的学术价值必将逐步被学术界所认识,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终将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内容摘引自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2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6-5-21 18:50:55 | 只看该作者
《内经》讲些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1j3i4.html
18
发表于 2016-5-21 18:51:14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1j3i4.html
19
发表于 2016-5-21 18:52:06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1j3i4.html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0:20: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几大学派都源出《内经》,相信现代再诞生一个与时俱进的新中医学派。

点评

要想源于《内经》还高于《内经》难度很大。人们读了两千多年还有很多内容一知半解,如何才能超越?只有一条路就是一个一个的重复《内经》中做过的医学实验。  发表于 2016-5-26 04: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15:45 , Processed in 0.0587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