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六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5:31 | 只看该作者
⑻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亦译“尼达姆”、“尼德汉”。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胚胎生物化学创始人。剑桥大学博士。曾任剑桥大学冈维尔——凯斯学院院士委员会主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英中了解协会首届会长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1943年曾作为英中科学合作馆馆长来华援助抗日战争。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极大地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为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由他创立的剑桥东亚科学史图书馆、李约瑟研究所,是世界研究中国科技文化的中心。还著有《化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四海之内》等。(《辞海》)
中国科学技术史:亦译《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李约瑟等著。原计划7卷34分册。195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开始出版。截至2008年已出版27分册。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及工程技术等领域。(《辞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6:00 | 只看该作者
⑼天文训:这是一篇记载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论述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文献,代表了汉代的最高科技成就,也成为《淮南子》自然天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探讨了宇宙本原、演化和形成的问题。对五星、二十八宿、八风、二十节气、岁星和干支纪年法、五音、十二律、旋宫等问题进行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中对物候、气象、农事、政事以及反常气候等也作了记载。作者运用先进的几何学原理,对正朝夕、大地东西南北的长度、日高等进行了测定。当然其中的数字是不实的,但是敢于探索宇宙奥妙的精神,则是十分可贵的。
而高诱注《淮南》的题解是:“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谓以谴告一人。”也就是说,用天象的变化,来禁告和责示人君,必须“仰天承顺”,“不乱其常”,顺应天道规律,否则上天必降祸殃。其中带有浓重的“天人感应”的成分。(陈广忠译注《淮南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6:42 | 只看该作者
⑽帝张四维:天帝布张四维。帝,天帝。四维,与四正相对,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
⑾匝:周。
⑿指寅,(寅)则万物螾螾也:寅,地支第三位。《史记·律书》:“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螾螾,《汉典》云:“蠕动貌。”高诱注:“动生貌。”万物复苏活动的样子。
洪钧按:古人是把北极星为中心的圆周分为十二支,寅在相当于机械钟表盘的3至5点位置。初昏斗柄指此,标志着春天来临。只是,较严密的斗柄观测,不应该在初昏,因为四时中昏的时刻可以差两个多小时。故以夜半观测最好。以下指卯等不再加按语。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7:20 | 只看该作者
⒀指卯,卯则茂茂然卯,地支第四位。《史记·律书》:“卯之为言茂也。”茂茂然,草木冒地而出的样子。《说文》:“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白虎通》:“卯,茂也。”
⒁指辰,辰则振之也:辰,地支第五位。《史记·律书》:“辰者,言万物之蜄也。”蜄,同振,振动,振作。《说文》:“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
⒂指巳,巳则生已定也:巳,地支第六位。《史记·律书》:“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
⒃二十八宿:见以下所引原文及本节附文。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7:5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以上推测显然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没说明。即:春、夏、秋、冬的四季分法到底何时才出现?它们是否主要取决于斗柄方向?(以斗柄方向定四季,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斗柄,最早应该是取日落后不久。下文还要简单介绍。)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古文献,则尧时已有二分、二至和四时。那时判断四时不以斗柄为根据。《尚书·尧典第一》说: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孶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外天文学家和史学家,根据这段文字写了许多文章,从四仲星变迁的规律推测这种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准确年代。不过,甲骨文研究已肯定商末历法中,“年”还只分春秋。天文学家研究《春秋》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春秋时代的历法,以鲁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宣公(公元前608~前591)为分界线。在此以前,冬至大都出现在十二月,置闰没有明显的规律,大小月的安排比较随便。宣公以后,冬至大都出现在正月,置闰已大致符合十九年七闰的闰法,大小月的安排也比较有规律。这表明历法正是在此前后摆脱了观象授时的被动性,掌握了按科学规律编排历日的主动权。”(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71)历法的大致定型是天文学体系中定型较早的。其时在春秋。故《尚书·尧典》中的记载不全可信。夏代无文字且不说,那时不可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更没有把它们依次配东南西北。那些资料,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人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追述的夏代历法史,并有汉人加进去的东西。孔子编史名为《春秋》,大概也能说明,四时划分在春秋早期或西周末期还不很严格。孔子时代,四时的说法已是天经地义了。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论语·阳货第十七))后世儒家不敢轻易把四时改为五时,孔夫子的话是起了作用的。孔子时,斗的作用似乎还不大。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论语·为政[22]第二》)汉儒“法北斗以齐七政[23]”等瞎附会[24],是对孔子的歪曲。孔子的话不过是比喻。到孟子时,历法知识便为很多学者熟悉了。他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之[25]。”(《孟子·离娄[26]下》)这段话给了一个纯科学背景:天文、历法毫不神秘。星辰之远和千岁之日至,不但可以解释,而且都可以计算出来。
以上提到两种以天象定四时的办法[27],标准不同却都和四方有关。按常识推测,以斗柄定四时应该早些。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8:53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乃羲氏、和氏之后,掌天地之官,据天象以定四时(观象授时),指导农事民生。既是官职,古代史官——掌天文历法(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分掌东西南北以定四时(敬授人时),命以民事;又是人名,其中羲仲、羲叔为羲氏之后,和仲、和叔为和氏之后。
孔《传》:“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
孔《疏》:“尧之贤德美政,如上所陈。但圣不必独理,必须贤辅。尧以须臣之故,乃命有俊明之人羲氏、和氏敬顺昊天之命,历此法象。其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月所会之辰,定其所行之数,以为一岁之历。乃依此历,敬授下人。以天时之早晚,其总为一岁之历,其分有四时之异。既举总目,更别序之。尧于羲、和之内,乃分别命其羲氏而字仲者,令居治东方嵎夷之地也。日所出处名曰旸明之谷,于此处所主之职,使羲仲主治之。既主东方之事,而日出于东方,令此羲仲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平均次序东方耕作之事,使彼下民务勤种植。于日昼夜中分,刻漏正等,天星朱鸟南方七宿合昏毕见,以此天下之时候,调正仲春之节气。
马融注:“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郑康成注:“高辛氏之世,命重为南正司天,黎为火(北)正司地。尧育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之子贤者,使掌旧职天地之官。亦纪于近,命以民事。”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马、郑皆曰:此命羲、和者,命为天地之官。下云分命、申命,为四时之职。天地之与四时,于周则冢宰、司徒之属,六卿是也。”
金栋按:高辛氏即颛顼帝。重、黎,颛顼帝时代的史官。重之后代为羲氏、黎之后代为和氏,乃尧帝时代史官。扬子《法言》:“羲近重,和近黎。”孔《传》,指伪孔安国《尚书传》。孔《疏》指唐孔颖达《正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9:47 | 只看该作者
⑵宅嵎夷,曰旸谷:宅,居。嵎夷即旸(音阳yang)谷,地名。
孔《传》:“宅,居也。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旸谷、嵎夷,一也。羲仲,居治东方之官。”
马融曰:“嵎,海嵎也。夷,莱夷也。旸谷、海嵎,夷之地名。”孙星衍说:“‘宅嵎夷’者,《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然则经言羲仲掌此东方之事也。”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0:12 | 只看该作者
⑶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尊敬地顺候太阳出来,按照时序指导东方居民农耕作事。寅,敬。宾,教导,顺从、顺候。平,使,按照。秩,秩序,时序。
孔《传》:“寅,敬;宾,导;秩,秩序。岁起于东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
马融曰:“宾,从也。苹(平),使也。”郑康成曰:“谓春分朝日。作,生。”孙星衍说:“平秩,谓使课其事。……东作者……‘谓治农事也。’……《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0:43 | 只看该作者
⑷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春分之日,鸟星在正南方,以正仲春。日中,春分日,白昼不长不短日。星鸟,(四方)仲(中)星之一,在正南方。殷,正。
日中:孔《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雀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
马融曰:“日中宵中者,日见之漏,与不见者齐也。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孙星衍说:“日中者,《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
星鸟:马融、郑康成皆曰:“星鸟、星火,谓正在南方。春分之昏,七星中。”孙星衍说:“经言‘星鸟’者,鸟为朱雀,南方之宿。……故说经者知是昏中于南方也。”
仲春:孙星衍说:“案:《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
洪钧按:有的读者可能不很明白,“日中”为什么是春分日。对孔《传》和马融注的简短文言也可能不很清楚。春分日称“日中”,意思是这一天白天不长不短,昼夜等长。尽管不是绝对等长,但除了秋分日之外,这一天是最等长的。一年之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从冬至到次年夏至,白天逐日增长,夜间逐日缩短。中间有一天,即春分日昼夜几乎等长。从夏至到本年的冬至情况相反,其中有一天,即秋分日,也是昼夜几乎等长。但秋分日昼夜等长不叫“日中”而称“宵中”,见下文。春分和秋分日都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为一个回归年当中,太阳从直射南回归线到直射北回归线来回两次直射赤道。
假如你用的是智能手机,每天都可以在天气预报中查到日出和日落时刻。大体是白天逐日增长或缩短大约5~7分钟。春分和秋分日的日出和日落之间必然都极接近12小时。洪钧写本按的准确日期是2016年2月15日,农历丙申年正月初九,立春后第十一天,距春分日还有35天。今天的日落时间是17:59,明天的日出时间是7:14。今天到明天的这个夜间长是13小时15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21:29 | 只看该作者
⑸厥民析,鸟兽孶尾:那里的居民开始分散耕种,鸟兽动物开始孕育生子。厥,其,那里。析,分析,分散耕种。孶尾,动物交配孕育生子。
孔《传》:“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厥,其也。言其民老壮分析。乳化曰孶,交接曰尾。”
孙星衍说:“析者……言使民分散耕种”,“孶尾者……张湛注云:‘孶尾,牝牡相生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3 10:06 , Processed in 0.0794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