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二节 出土医书与《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17:49 | 只看该作者
⑾杂疗方该书是古医方书的一种,原帛书书首缺损,其行数与字数均不详,亦无目录。故今仅据现存残帛的条数依次编号,共四十五条。全部残帛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其一是益气补益医方,共2条。
其二是“内加”(壮阳)及“约”(壮阴)诸方,共20条。
其三是埋胞衣法,共2条。
其四是“益内利中”的补药方。其中主治文字可辨者有3条,(余)则缺文过多,内容不详。
其五是治疗“蜮”虫及蛇、蜂所伤医方共8条。
其六是主治不详的若干残缺处方共7条。
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该书内容特点命名为《杂疗方》。(《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18:18 | 只看该作者
⑿胎产书:该书系一种有关胎产的方技类古籍,但其内容并不全是医方。整个帛呈正方形。其中全帛二分之一的上方为图形部分,二分之一的下方为文字部分。图形部分又分为左右两图。其中右上方为“人字”图(原缺图名,今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人字”图定名),其内容是并列有两小幅横绘的人形图。这是一种根据胎儿产日预卜命运的迷信测算图,但并无文字解说。帛的左上方为题名“南方禹藏”的埋胞方位图。这是一种迷信的埋藏新生儿胞衣(“埋胞”)选择方位的图,也没有专门的文字解说。
帛的下半文字部分,系由右侧第1行逐行写录者。今据其内容又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即其中自第1行至第13行为“禹问幼频”的养胎论一篇。其内容论述十月胚胎的形成及产母调摄法。其文与六朝、隋、唐时流传的“十月养胎法”(见《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及《医心方》等书引文)大致相同。但其内容更为古朴简要,足证是其最早的祖本。
文字的后部即自第13行至第34行为集录的医方,现存共21方,其内容主要是安胎保产,求子诸方。自第34行以下的左侧原帛尚有10余行的面积空白,没有书写文字与绘制图形。
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该书内容特点命名为《胎产书》。(《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18:48 | 只看该作者
⒀十问:该书共分十篇,系以相互问答形式编写而成。根据原简出土的排列次序,此十篇分别为黄帝问天师,黄帝问大成,黄帝问容成,尧问舜,王子巧妇问彭祖,帝盘庚问耇老,禹问师癸,文挚问齐威王以及王期问秦昭王。书中主要论述房中养生之理,兼及呼吸、服食诸法。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编例特点命名为《十问》。(《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19:20 | 只看该作者
⒁合阴阳:该书是已知最古的论述房中之法的专书。全书共分九条。第1条首论房事前的按摩之法。第2条,首为“五欲(之征)”,论房事前的准备。其次则综述了房事的全部过程。第3至第5条均系分述各种房事活动。其中第3条“十动”,论10种动作次数。第4条“十节”,论10种仿生(动物)姿势。第5条“十脩”,分论有关方位、节奏、深度及频度等问题。第6至第8条均系分论各种房事反应。其中第6条“八动”论述了8种以肢体活动为主的反应。第7条“五音”,论述了5种以声音为主的反应。第8条“十已(之征)”,论述了10种以气味及感觉为主的反应,作为完成10个阶段(10次)的标帜。第9条论房事养生的意义。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全书开始第一句“凡将合阴阳之方”命名为《合阴阳》。(《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19:55 | 只看该作者
⒂杂禁方:该书为古方技书之一。其内容以厌禁为主的方术之法。全书共11条,仅百余字。虽非医书,且均涉及迷信之事,但作为与古医书同时抄录并出土的文献,仍有其相应的史料价值,故今扔一并予以考释。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内容属于古禁方之列,故命名为《杂禁方》。(《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⒃天下至道谈:五字系该书原记在简首的书名标题。考其涵义,天下一词指人世间。至解为真。道即理,至道即真理。“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至德就是至道,即真理。
该书是古房中术专书之一,全书共分二十七条,第1、第2条论“玉闭”之道。第3、第12、第14~第21、第25各条分论“十动”“十势”“八道”“八动(观)”“五音”“五欲”“三至(诣)”“十已”等房事之法及其反应,文字多与《合阴阳》一书相近。第4~第10、第13各条论七损、八益。第11条论生而不学者二。第22~第24、第26、第27各条,则杂论女阴各部名称及阴阳之数等。(《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0:36 | 只看该作者
⒄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随葬遣册木牍所记墓葬时日原文即:“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可知其墓葬的准确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即汉文帝初元十二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二篇》)
廖育群说:“马王堆出土医书……在总体上恰恰涵括了西汉末年向、歆父子整理古籍时所编目录《七略》中‘方技略’的‘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方面。……这四大方面,即是该时代‘方技’概念的外延所及。……是该时代正在使用的知识载体。因而尽管站在今本《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者的立场,将马王堆医书的著作年代上溯到春秋战国之际,甚至更早,但最可靠的证据则是该墓的墓葬年代——公元前168年,只能将其视为承接先秦、降至西汉初期,医学发展实际水平的客观表现。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问题,这些医学著作与《七略》‘方技略’的范围吻合,便非纯属偶然了。”(《重构秦汉医学图像》)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1:41 | 只看该作者
⒅《五十二病方》为书名:本书所收古医书五种,原来都没有书名。为了称引方便,整理小组根据内容试加了书名。由于其中《五十二病方》字数最多,就以它作为本书的总标题。(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五十二病方·凡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2:15 | 只看该作者
⒆中外研究这五种医书的文章较多:随着马王堆古医书释文的陆续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科研工作。继70年代帛书小组成员在《文物》、《新医药杂志》等发表的论文外,进入80年代后,在国内一些中医药刊物上研究马王堆古医书的论文逐渐增多。特别是1980年1月及1981年2月由湖南中医学院先后汇集国内的一些研究论文印行了《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第1、2辑)。又于1981年9月在湖南衡山,1984年6月及1990年9月在长沙市先后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马王堆医书研究学术报告会”,并相应地成立了“长沙马王堆医书研究会”。每次学术报告会均有国内很多医药科技人员参加并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其中有的论文则分别又刊载在一些中医药及其他报刊上。这些论文的内容、体裁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综述、文字训释、养生导引、药物方剂、病理诊断、临床各科医疗及其他等方面。
然而,有关整理马王堆古医籍的专书正式出版者不多。早在70年代末,马继兴在全部马王堆医书释文的基础上对各古书进一步予以注释、语译和考证研究,写出了《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一书。
1988年7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湖南中医学院周一谋先生等人的《马王堆医书考证》一书。1990年6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周世荣先生的《马王堆养生气功》一书。前者是在《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集基础上作的补充注释;后者则围绕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一书,结合历代养生学文献,加以引申与发挥。
在国外,专门的学术会议有1979年6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举行了一次马王堆帛书会议。我国有李学勤教授出席并作了学术报告。
参加过考察研究马王堆古医书,并发表过有关论著的国外学者主要有:曰本的赤堀昭、山田庆儿、坂出祥伸、森村谦一、江村治树、有地滋,德国的文树德、美国的夏德安等人。他们的文章主要见于《曰本医学史杂志》、《汉方之临床》、《东方学报》等刊物及有关医学著作中。(《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一篇》)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3:04 | 只看该作者
⒇大多未正式发表:《时代》初版(1985)前,马王堆医书研究成果出版发表情况如下:
1973年12月马王堆三号墓帛(简)书出土后,旋即于1974年夏由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成立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以下简称“帛书小组”),从事这批帛(简)古籍的整理工作。其中属于医学方技性质的帛简古书由唐兰、李学勤、周世荣和马继兴承担。(唐先生只参加了《导引图》和《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初期工作)1975年帛书小组在《文物》杂志第6及第9期首先发表了其所作的部分整理释文。即《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释文》(一)(内容是《导引图》、《却谷食气》、两种《十一脉灸经》、《脉法》及《阴阳脉死候》的释文)和(二)(内容是《五十二病方》的释文)。与此同时还在该两期杂志上发表了帛书小组合写的几篇研究该书的论文。1979年4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此书中包括影印及复原的彩色导引图及论文集,由唐兰、周世荣和马继兴撰写。同年11月,该社又出版了《五十二病方》一书(其中包括《文物》1975年第6期及第9期刊载的几种古医书的释文及研究论文)。到1985年3月,文物出版社将马王堆出土的全部古医学方技书(包括以前尚未正式发表的《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的图影及释文)结集为《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集出版(李学勤,周世荣和马继兴编撰)。至此,马王堆古医书的全部文献及原貌始得公开发表。(《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一篇》)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3:39 | 只看该作者
[21]流沙坠简: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详细内容请参看百度百科。
[22]居延汉简: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学界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被发现而得名。欲了解居延汉简的各方面状况,必须首先了解汉代长城居延要塞的情况。详细内容请参看百度百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9 14:25 , Processed in 0.1032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