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的藏(脏)象为什么是五脏六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7:5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0-6 18:21 编辑

五脏六腑:四字连用者,《内经》全书共见52次。其中《素问》14见,《灵枢》38见。
《白虎通·性情篇·论五性六情》云:“性所以五,情所以六何?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也。《乐动声仪》曰:‘官有六府,人有五藏。’”
《五行大义·卷三·第十四论杂配·论配藏府》云:“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为六情。……藏者,以其藏于形体之内,故称为藏。亦能藏受五气,故名为藏。府者,以其传流受纳,谓之曰府。”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8:23:05 | 只看该作者
脏者有五,肝、心、脾、肺、肾也,皆实质器官,但藏精气,“藏精神魂魄者也”,皆藏阴象地,其气象地,“所谓藏精气而不泻也”。腑者有六,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空腔器官,但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皆藏阳象天,其气象天,“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也。
余云岫《灵素商兑》云:“《灵》《素》中所云五藏六府者,大体皆以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素问·金匮真言论》)。原其所以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则《素问·五脏别论篇》有定义焉。其言曰:‘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释之者曰:‘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积实。水谷质浊,传化不藏,故但有积实而无充满。’然则《灵》《素》之所谓五藏六府者,其意义燎然可明矣。彼以为肝、心、脾、肺、肾者,剖之而肥厚多实质,或不见空洞,不睹他物,又不得其出入之路,于是以为但有精气流行充满于其间,而无传化疏泄之用,藏而不泻,故名之为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为囊橐腔洞之形,或贮液体,或贮固体,而胆胃膀胱又显然有出入之口,乃以为司传化疏泄之机,充实他物之库,故名之为府。”
金栋按:余云岫以西医之生理解剖来诋毁中医的五藏六府,认为“此其谬误。凡稍知生理、解剖者,皆能晓然”,盖其不知中医“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耳。
13
发表于 2016-10-6 20:07:2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金先生这是在普及中医知识。赞!
14
发表于 2016-10-7 00:04:16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又搞错了,取象类比是一种哲学方法,是对存在的说明。中医不存在独立的脏腑,脏腑依六经而生,没有六经就没有脏腑。
15
发表于 2016-10-7 08:03:2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0-6 20:04
先生又搞错了,取象类比是一种哲学方法,是对存在的说明。中医不存在独立的脏腑,脏腑依六经而生,没有六经 ...

请问,六经与脏腑,人们先发现的哪个?
16
发表于 2016-10-7 10:12:55 | 只看该作者
性所以五,情所以六何?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也。

什么逻辑?
17
发表于 2016-10-7 11:13:35 | 只看该作者
连藏象和藏府是什么意思都没有搞清,其它的论证还有什么意义?
18
发表于 2016-10-7 12:14:17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7 08:03
请问,六经与脏腑,人们先发现的哪个?

先生之问,太过高明。如,人之身首,能分而论之吗?
19
发表于 2016-10-7 22:38:43 | 只看该作者
天干本来有十,地支本来有十二。可是,在一甲子(即六十花甲,古人先是用它记日)中,甲出现六次,子出现五次。其中的数学道理本来很简单,因为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在这一循环中,天干只能循环六次,地支只能循环五次。古人则认为这是妙不可言的天意。关乎人的生命。所以阳经有六,阴经有五。腑有六,脏有五。不如此就违背天数。《难经》的作者,未能站到这一高度说清问题。
-------------------------------------------
  若中医如此,用一台计算机就把中医的问题解决了,还用什么干支组合?
  五运来自天干,天干是天体运行的表现。天体依天之序运行,运化五气,下降于地。
  六气起于地支,支代表月,一月二气。12月24气化三阴三阳六气上奉于天。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升者司天,降者在泉,升升降降,气合为器。器为生化之宇,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气有五立根器之中,升降于上下左右中五方。这个行五方之气的就是五脏,五脏藏神。地气有六,立根器之外,进出五味,以养天气。这个六气就是六腑。以責出入。五脏六腑是阴阳气化的表现。
  当然,这是取象类比,是对人体五脏六腑的说明。这一说明,要用实践来捡验,实践证明五脏六腑的气化苻合人体生理的实践。
20
发表于 2016-10-9 13:14:5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8:29 , Processed in 0.0531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