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接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3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3 18:02
有些道理。
若是,你果真这样想的,那么,给你点个赞。
-------------------------------------------- ...

好,果真如此,我们的讨论,就是有意义的。
对中医也好,对医学也罢,都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12
发表于 2017-1-3 19:21:2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3 18:12
治未病,你惹了谁来?这么多人讨厌你!骂你360天不重样!
------------------------------------------ ...

“热”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必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可用之。经曰“勿虚虚,勿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0:33:2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3 17:40
无论是病理,还是方药,都有实际证据。
因为,这个理论体系相当庞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就举个简单 ...

您这走的太快了,探讨病理什么的,还早。
肝病实证,导致脾病虚证,这是五行中木克土。有此证有此方,即木克土有内容。然后依次是土克水……


五行学说是个系统理论,五个克,在临床上都存在,五行学说的相克理论先就有了对象。然后是相生,反克,一共十五个关系,十五个证型,都能找出来就行。这要求很低。
您的探讨是高要求,暂时用不着。

点评

李老师要求的证据,有没有肝实证,造成的脾虚证?就必须涉及病理,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是肝病,什么是脾病,怎么找出肝克脾的证据? 再则,肝克脾,就是肝病导致脾病,按脾病来论治,是当代中医不明经典,想当然编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4 09:32
就是我以前说的,先看有没有,再看对不对。要是没有,就不考虑对不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3 20:3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0:34: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3 20:33
您这走的太快了,探讨病理什么的,还早。
肝病实证,导致脾病虚证,这是五行中木克土。有此证有此方,即 ...

就是我以前说的,先看有没有,再看对不对。要是没有,就不考虑对不对了。
15
发表于 2017-1-4 06:13:20 | 只看该作者
    戴着蓭眼拉磨!什么也看不见。
16
发表于 2017-1-4 09:32:5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3 20:33
您这走的太快了,探讨病理什么的,还早。
肝病实证,导致脾病虚证,这是五行中木克土。有此证有此方,即 ...

李老师要求的证据,有没有肝实证,造成的脾虚证?就必须涉及病理,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是肝病,什么是脾病,怎么找出肝克脾的证据?
再则,肝克脾,就是肝病导致脾病,按脾病来论治,是当代中医不明经典,想当然编造的。
就像八纲辨证一样。


17
发表于 2017-1-4 09:40:4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4 09:32
李老师要求的证据,有没有肝实证,造成的脾虚证?就必须涉及病理,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是肝病,什么是脾病 ...

比如,现在充斥于各个高端中医学术刊物当中的,肝炎导致胃肠炎,乃肝克脾,木克土的所谓中医理论,就是假的中医理论,
假做真时真亦假,中医没落就源于此。
18
发表于 2017-1-4 10:5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4 10:52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3 19:21
“热”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 ...

先生解释的都是传统理论上的未病。
我想通过一个真实例子来证明中医能治未病,而且能够避嫌。

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近二十年,今年已九旬,身体尚健。
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本身并没有特效方法,但对其并发症确有“治未病”疗效。
这位老人一直坚持服用中药预防并发症(未病)。
糖尿病初期甚至中期,并发症是检查不出来的,因为尚未病变。所以,西医也就没有办法预防。
近二十年过去了,该老人的糖尿病并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与其同期患了糖尿病的其他人,不是高血压、就是肾病变,还有白内障等多种并发症。
由此证明,中医治未病还是有效的。
当然,能做到让糖尿病二十年无并发症的医生,应属“上医”。

只是这个证明未病还是不够严密。
因为尚有患糖尿病二十年不用中药也没有并发症的现象存在。



点评

你怎么看洗脚敲背就是按摩  发表于 2017-1-4 12:4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1:04:4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4 09:32
李老师要求的证据,有没有肝实证,造成的脾虚证?就必须涉及病理,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是肝病,什么是脾病 ...

想用病理学内容帮助解读五脏,也可以。只是我本帖里,主要想知道,肝病传脾,这个发展规律,在五脏中是普遍存在还就限于肝脾之间。我们要找的是,已有的中医学

点评

普遍存在,但我们得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取得一致看法,像现代中医这样,稀里糊涂可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4 15:23
怎么说你不懂  发表于 2017-1-4 12:40
不是一个档次,小学生非说自己懂高等数学  发表于 2017-1-4 12:29
20
发表于 2017-1-4 15:23:5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4 11:04
想用病理学内容帮助解读五脏,也可以。只是我本帖里,主要想知道,肝病传脾,这个发展规律,在五脏中是普 ...

普遍存在,但我们得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取得一致看法,像现代中医这样,稀里糊涂可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3 02:57 , Processed in 0.0682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