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思考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有经验后有理论”是中医千古不变的发展法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4-23 16:40:2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3 14:53
请问先生,人体的三阴三阳是由什么经验上升的理论?

也有学者认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由乾坤生六子之启发推演而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7:3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3 17:36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23 11:09
思考者先生,您说的汇通派是指王清任、张锡纯等老前辈,而不是您说的蒲先生、东先生。

思考者先生,您说的汇通派是指王清任、张锡纯等老前辈,而不是您说的蒲先生、东先生。
-----------------------------------------------------------

答复医先生:
王清任所处时代在清朝中期,应该算是汇通派的先驱;
汇通派正式建立应该是清末,也就是19世纪末,牵头人是恽铁樵、张锡纯、唐荣川、朱培文等名医。
到了民国时代,汇通派的代表人应该算:施今墨、萧龙友等;
到了建国后,就不再称“汇通派”,统称:中西医结合。
其实,在中西医结合的队伍中,仍分为两派。
一派是现代医学或中医院校出身的科学工作者;
二派是传统中医出身的地方名医。

一开始,传统中医出身的人员被国家排除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之外,因为他们除了会看病,现代医学基础太差。
后来发现,现代医学或中医院校出身的人员都不会看病,才召集了一批地方名医进入中医机构。
随着时代演化,传统中医出身的新一代人员也进修了西医,导致临床水平突飞猛进。
建国后涌现出的这一批临床家中,传统派最杰出的算是蒲辅周先生;
汇通派最杰出的可算东周西杜,(东周--周次清;西杜--杜雨茂)。
在周、杜二人之前,还有一位更伟大的医学家,我们称“燃灯医祖”。
因为现代人已经不再称“汇通派”,
但是依据他们“衷中参西”的学术理念及技术手法,仍归于“汇通派”。(这是本人归纳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7:5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3 18:19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3 14:53
请问先生,人体的三阴三阳是由什么经验上升的理论?


请问先生,人体的三阴三阳是由什么经验上升的理论?
------------------------------------------------------------------------------

河间先生好!

一般认为中医起步是从巫、卜、分家之后,才称中医。
其实,中医的产生时代远远超过这个时代,
也就是说,中医的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导致分家的。
分家前估计没有什么书籍或理论,分家后逐渐形成。
自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直至西晋,叔和先生总结了多个时代的行医经验以及经验方,
为了给验方使用方法编一个名称,故称:在“三阴三阳六经辨证” 。
至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是从“三阴三阳六经辨证” 中吸收过去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8:01:4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3 15:49
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许多理论,并非由经验而来,或系理论之推演。

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许多理论,并非由经验而来,或系理论之推演。
-------------------------------------------------------------------------------------------------
《内经》的形成年代距我们过于遥远,实难考证。
但如果没有中医这门经验医学,何来内经?
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人出来编写理论。
古人不知道科学理论,也只能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总结这一阶段的经验。
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法则,推演出更丰富的理论。
然而,阴阳五行毕竟只是认识论及方法论面层的东西,
推演出来的理论,如果没有经过实验验证,方向可能不错,但具体东西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终导致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相差巨大。
习中医之人,无不研读内经,但几人会因读过内经而成为名医?
也就是说,内经里面废话过多,不读或许还能学会看病,读了反而不会看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8:20:09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白话文大仙,混混你能读出来什么?

------------------------------------------------------------------

回复:按摩就是现有经验,而后有理论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8:36:4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3 16:27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取象比类的方法,《内经》以阴阳五 ...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取象比类的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
同道或有不认同者。
------------------------------------------------------------------------

当时没有其它学说可以参考,只能参考上天,来个天人相应。
取象比类,在当今思维科学里称“类比思维”。是用来开拓思维能力的。
中医是一门技术,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哲学。
《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在当时是正确的。
到了现代就显得过于落后。
西方早在16世纪,科学就从哲学中剥离出来了。中医至今尚未与哲学实现剥离,
比西方至少落后4个世纪。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淘汰。
20世纪,西医大规模挺进中国,如入无医之境。
中医用阴阳无行能抵挡得住吗?
中医最当务之急就是要与哲学实现剥离。
用现代医学科学重新总结一套理论。
在广泛的大病难病研究领域完全有能力战胜西医。
这就是创建新医学的基本宗旨。
17
发表于 2017-4-24 06:44:49 | 只看该作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就上述经典这段话,是从经验而来,还是理论之推演?同道可以发表高论。

另外,《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灵枢·论疾诊尺》篇亦有相同论述,但文字略有不同。
18
发表于 2017-4-24 07:34:57 | 只看该作者
习惯上称五脏六腑,为什么还有五脏五腑、六脏六腑等称谓。这些内容是由经验上升到理论,还是由理论推演而来?
19
发表于 2017-4-24 09:11:48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3 17:53
请问先生,人体的三阴三阳是由什么经验上升的理论?
---------------------------------------------- ...

《内经》是两汉时期成书,王叔和是西晋人,是否本末倒置?
20
发表于 2017-4-24 09:43:36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3 18:01
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许多理论,并非由经验而来,或系理论之推演。
---------------------------- ...

然考证《内经》者,代不乏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9:37 , Processed in 0.0501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