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诚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学版块为何讨论阴阳并不热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9-16 12:05: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7-9-16 12:46:0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9-15 18:11
哲学版块之所以讨论阴阳不热烈,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太过复杂,相互之间有矛 ...

弄不清本义的阴阳引申义的阴阳之间的区别,自然会觉得内经阴阳太过复杂,相互之间有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最后全都陷入死胡同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6: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9-16 08:16 编辑

       感谢王先生的回复: 自相矛盾,是《黄帝内经》和历代中医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不经过系统梳理,是不行的。
      据笔者所了解,依据内经中“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的观点,人体有内外的阴阳(夫言人之阴阳,则内为阴,外为阳)、前后部位的阴阳(腹为阴,背为阳)、藏府中阴阳(言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脉之阴阳(至者为阳,去者为阴)、部位之阴阳(腹为阴,背为阳)等等。这些阴阳关系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不知道临床的中医们是如何进行应用的?盼指迷津!

14
发表于 2017-9-16 17:01:15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9-16 16:09
感谢王先生的回复: 自相矛盾,是《黄帝内经》和历代中医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不经过系统梳理,是不 ...

临床上主要是以四诊八纲使用阴阳的。至于上述那些阴阳划分,临床上很少有人会应用,或者说没有人应用。
15
发表于 2017-9-16 17:0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16 17:28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9-16 16:09
感谢王先生的回复: 自相矛盾,是《黄帝内经》和历代中医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不经过系统梳理,是不 ...

我已研究过内经中的各种阴阳划分,自相矛盾之处不只一处。如《灵枢•阳阴系日月》中,肝为阴中之少阳;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肝为阳中之少阳。还有------。


任意变来变去。


16
发表于 2017-9-17 12:51: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
发表于 2017-9-17 13:12: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7-9-17 18:2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17 18:26 编辑
叶苗 发表于 2017-9-17 12:51
尊敬的王锡民教授:叶苗回复认为:不是内经中的各种阴阳划分,自相矛盾之处不只一处。任意变来变去。而是 ...

         叶先生这可是首次和我客气。来而不往,非礼也。       实际上,正常交流即可,也用不着太过客气。你不骂我,我就满足了。
       我们都是为了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认识上有差异,自然观点不可能一致。在学术问题上,观点不一致是常态,是正常现象,不用大惊小怪。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探讨,不要进行攻击,以免大家伤了和气。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对于你提出的光色假说,我认为,只能适用于望诊一个方面,不适用于闻、问、切等三诊。所以,我认为你将“光色”说成是中医四诊的全部,我不赞成。
       即便是对于望诊来说,我们都习惯于肉眼所在,以肉眼作为判断办法,而没有应用仪器作为望诊手段。既然如此,我不知道你的光色理论还能用在哪里?
      你的观点,在本论坛已发过无数次,众人无人不知你的观点。既然大家都知道了,我不知道你再重复发又有什么意义?
      你总是想与大家争论、抬杠,想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大家还是不知道你的“光色”究竟能解决中医的什么问题。如果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自然会感兴趣。你想想,我说的对不对?

19
发表于 2017-9-19 10:04: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发表于 2017-9-19 18:1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19 18:15 编辑
叶苗 发表于 2017-9-19 10:04
叶苗回复王锡民教授:
我们都是为了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认识上有差异,自然 ...

         你提出的光色假说,我并没否定你。只是因为光色说法只能适用于望诊一个方面,不适用于闻、问、切等三诊。所以,你将“光色”说成是中医四诊的全部,我不赞成。
       再说,即便是望诊,我们都习惯于肉眼望诊作为判断办法,而没有应用仪器作为望诊手段。既然如此,我不知道你的光色理论还能用在哪里?
      你如果把肉眼望诊,用电脑机器来望诊,那才能说明你的光色说法有用处。我这么说,符合现实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08:53 , Processed in 0.1079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