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辨证本身就是识机,证与病机实是一回事’,那么病理过程或状态跑哪里去了?或者说,在中医诊治体系里,被放在哪个位置?”
我的简单答案是:不知道。传统中医有没有现代所谓“病理过程”的认识,我是有怀疑的。如伤寒论里的传变说,也只是从简单的外观结果加上当时对数字有某种阴阳属性的简单认知合起来去判断/解释,和现代人所认知的“病理过程”很难划上等号。所以我觉得应该先在现有的证名基础上作一梳理(这部分已经基本完成),然后有认为有些属于“病理过程”而没有进入证名概念的部分列个清单出来,再看看这些部分应该怎样和现有的证名整合。(譬如确认为是病理过程的中医认识,可以表述为建于证名层次之上的“模型”)。
Look,不管你怎样称呼它,有好几百个证名(最基本的如气虚、血虚)过去和现在的中医都在使用,这应该是建构证候概念(和学说)的出发点。中医的理论应该从中医的现状出发,西医的定义用得上就用,用不上就暂时搁一边,待得建成的基本框架能收纳大部分的证名,再来看余下这些证名怎么办。我们做工程的就是这样,所以才有ver 1,ver 2,……,等到什么都弄清了,可能是几代人以后的事,俺肯定等不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