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991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39:3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6月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中医医疗的误区。
     医疗卫生的首要目的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初级医疗保健,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解决极为罕见的所谓“高精尖”的疾病,毛主席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专门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然而,今天的广大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顽疾,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我们的医疗已经走入了误区,一些错误的认识更是将中医医疗引入了误区。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继续来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关于中医医疗误区的有关内容。
       贾谦先生在十几年前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是因为医疗模式市场化造成的,制度缺陷导致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矛盾,白求恩的思想不能顺利实现,推销员化的医疗定位,让医务人员沦为世界资本制药企业的“末等推销员”。
医学面临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推动变革就需要重新规划,是顶层设计需要发挥作用的问题。
因此,战略研究是很重要的,是具备推动历史能力的学术研究,外国说这叫“智库报告”,也是参谋建议。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1992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0:4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6月2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艾”“黄柏”“黄连”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艾”“黄柏”“黄连”三味药。
      艾,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19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1:11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6月3日)
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的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今天继续学习 芡实,山茱萸,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乌贼骨,刺猬皮等中药。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东义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收涩药 芡实,山茱萸,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乌贼骨,刺猬皮等中药。
芡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又名鸡头子,历版《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为睡莲科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主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金樱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桑螵蛸主要功效是缩尿,能治各种小便过多,失禁,遗尿,疗效显著。如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夜间小便次数多,尿色清白,不易解净,时有腰酸腿软,用桑螵蛸配肉桂、肉苁蓉、益智仁,有温补强身,收涩缩尿功效。神经系统疾患后遗症,小便失禁,用桑螵蛸治疗亦有效。
       覆盆子,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
       乌贼骨是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中医用做止血药。具有制酸止痛、止血、接骨、骨缺损修复、抗辐射、抗肿瘤、抗溃疡等作用。
      刺猬皮,主治胃脘疼痛、反胃呕吐、便血、血痢、痔疮等症。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1994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6月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第一节:春秋时期医巫分家。
        通过晋景公召见秦国名医医缓和当时著名的巫师桑田巫 为他治病这个事件,说明春秋时期医生和巫师已经分家,各自“学有所长",并不互相混同。但是“孤证不立",还有一些记载于史册的例子加以证明。
     例如扁鹊巧遇一病人,但病人父亲让巫师治疗而致病亡。扁鹊愤而提出“信巫不信医者,六不治也。等等例子。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第一节:春秋时期医巫分家。
       甲骨文时代的医药知识,基本上都是巫师掌握和书写的。春秋时代已经“医巫分家”了,分灶吃饭,独立发展。
       医学逐渐发展,体系日益庞大,传承几千年,名医辈出,今天逐渐走向世界。
       而巫术的没落,让沟通天地人的高尚行为,逐渐沦为街头艺术,或者成为有些人的骗术。
回望历史,巫术与医学,走了不同的道路,在扁鹊时代,已经泾渭分明,但是,也时有交叉,并不是都能这样做,本是同根生,各有辉煌历史。
挽救巫术不太可能,但是,巫“通天地人”的思想是伟大的,只要努力继承其哲学,而不陷入谋生骗术,仍然有其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经历的大多是“肯定之肯定”,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否定之否定”。
看清这一点,颇不容易;看不清,就容易被西方忽悠、利用、打击,沦为民族虚无主义,最后还是“数典忘祖”,没有自信,没有根基。

谢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95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2: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6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分享《瘟疫学》。他将讲述暑热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寒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瘟疫学》暑热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寒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历史上,有人根据不同季节、证候特征,把传染病称为暑瘟、寒疫,它们发病初期的证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暑热疫、寒疫都需要“辨证论治”,不能从开始到最后都用一个治疗方药。都必须根据证候变化,随时调整方药。
另外,寒疫不是寒病,《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是热病,辛温解表也是为了解表除热,不是外散内寒。
再有,中医所说的暑热疫、寒疫,不能与西医的某某病对等来看,就是新冠肺炎,可以表现为暑热疫(夏天、暑期发病),也可以是寒疫(冬季发病),因此,不能说新冠肺炎就是寒疫、暑热疫,它们只是辨证论治的参考,是相对的历史依据,“治在当下,从证候出发”,这是中医千年不变的法宝。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1996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3:0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6月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邓老对于脾胃学说的研究。
中医的脾胃实质是什么?这个结论要等将来中西医结合大量研究后才能作出。若要提个假设的话,邓老认为,从生理、病理来看,中医的脾胃应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与有关的体液。若从治疗脾胃的角度来看,范围就更大,可以说,调理脾胃能治疗临床上某些有脾胃见症(甚或没有脾胃见症)的疾病,其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请大家关注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主要学习:邓老对于脾胃学说的研究。
邓老说李东垣的《脾胃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论点: 1.内因脾胃为主论。2.升发脾阳说。3.相火为元气之贼说。4.内伤发热辨。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说“脾胃之证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克之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0:49:52 | 只看该作者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6月7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34讲《灵枢•五十营》第十五、《灵枢·营气》第十六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五十营》第十五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灵枢·营气》第十六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1998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1:28:3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6月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全蝎的用药心得(下)。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全蝎的用药心得(下)。
朱老认为,蝎尾较全蝎之功力为胜,粉剂内服又较煎剂为佳。宜先用清水漂去盐质,晒干,或微火焙用。应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蝎尾用1-3条,全蝎可用2-3克,研分二次吞服。长期服用,一般无毒性反应。曾有一骨结核患者,连服两年,病愈而无任何不快之感。但体虚甚者,需配合补益药同用。
凡肺结核伴有空洞而久治不愈者,其病灶多僵化,常需采用开瘀消痈、解毒医疮之品以“推陈致新”,方可促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痨散即为此而设。处方:炙全蝎、白芨各60克,炙蜈蚣、地鳖虫各30克,胎盘60克,甘草15克,研为细末。每服4克,日二次。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9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21:35: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6月8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学习《河北中医五千年》。编写《河北中草药》是开展中草药资源普查的一部份,经过查阅古今医药书籍和现代医药资料,对定为药用的1208种中草药,考虑到实际应用和资源多寡,只筛选出800余种作为《河北中草药》的编写品种。同时我们也学习张大昌先生进献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来,至此终于引起了国内中医专家们的重视。历史向中医的传承者发出了挑战,你最珍爱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有可能是加害你的罪证,我们看看张大昌进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来的影响。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与大家继续学习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河北中草药》编写、张大昌先生进献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事情。
       文革期间调查河北省的中药资源和张大昌进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是两个巨大的学术事件。
      中药在文革时期,曾经被当做“战略物资”看待,在那个年代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中药材的资源调查。生药采购、保存、加工、供销,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落实。
       今天,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很多是自生自灭,中医用药也只好“用其可用”了。
       《辅行诀》在经方研究与传承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阐明经方的“源流、体系、方药妙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000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21:36:5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6月9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紫菀”“藁本”“萆薢”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与大家共同学习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紫菀”“藁本”“萆薢”三味药。
        紫菀,别名青菀(《别录》)、紫茜。李 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许慎《说文》作茈菀。《斗门方》谓之返魂草。
        功能主治: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藁本,【别名】:香藁本、藁茇,鬼卿,地新,山苣,蔚香,微茎,蒿板,藁本,山园荽,辽藁本,家藁本,水藁本,火藁本。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萆薢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又名:蛇头草。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7 02:46 , Processed in 0.0868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