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20:22:57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7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们继续谈香药的有关内容。
            祝贺山东名医姬领会院长在淄博周村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香药本草》一书的有关内容。
屈原在《离骚》中借从早到晚采摘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解郁、通窍镇惊、驱毒杀虫的功效。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
苍术、川芎、石菖蒲、藿香、薄荷、荆芥、白芷等,这类药都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据说,这些挥发性物质,通过散发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粘膜,使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生成,这种抗体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能较好地发挥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05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20:23: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7月2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下)

气分病进一步发展,便及营分。营分病的特点是:舌色绛,夜间发热较高,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等。
血分病是感染性发热性病的极期和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出现各种的出血症状,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皮下出血成片(斑),以及一些神志昏乱的症状,舌色深绛。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下)的有关内容。
学以致用,在非典流行的早期,邓铁涛先生就上书中央,为中医参与救治而呼吁,并且写出了最早的论文《论中医防治非典》这一篇文章,是在3月初,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科技情报所所长、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长贾谦教授在广州调研非典,访问他的时候,同他探讨中医药如何治疗非典、中医治疗非典的依据何在时,深受启发和鼓舞,让他立即撰写的论文。并且是“三日之内寄到北京”,以便组织中医药防治非典的战略论坛用。这一篇论文是给中医战胜非典以理论、以武器的一篇重要文献,也是最早的指导性论文,十分重要。
邓铁涛教授以他特有的自信,以中医学特有的几千年的深厚积淀,在现代医学刚刚找到冠状病毒这个病原微生物,一无疫苗、二无有效抗病毒药的紧急关头,大声地发出了中医界的声音:“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这是多么豪迈的呐喊!这是多么可贵的宣言!在这中华民族与瘟神战斗最黑暗、最困苦、最为紧急的时候,在党与政府领导人感到“揪心”的时刻,我们来了!我们是中华大医,战胜非典,我们能行,我们有一个武器库!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5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20:25:43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2年7月26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1讲《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肠中有虫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恐腹浓痛,形中上者。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聆聊,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砾,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砾,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205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21:37:3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7月2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穿山甲及活血化瘀药蛴螬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穿山甲及活血化瘀药蛴螬的用药心得。
       穿山甲属于珍稀保护动物的甲片,家养和替代品不足,现在应用受制约。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对作物危害很大。 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
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目中翳障。用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055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4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7月27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继续振兴中医,努力发扬特色。崔月犁部长说,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国能够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领域之一,党和政府制定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中医机构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缺乏特色,很大一部分中医医院挂着中医的牌子,却在唱着西医的调子,人民群众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中医治疗,中医队伍内部忧心忡忡,担心长此下去,中医很可能名存实亡!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中医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造就一大批学贯古今的中医临床专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培养新一代的中国名医,为农村输送中医人才,逐步解决九亿农民看中医的难题,还要推广师带徒的好经验,加速中医人才的成长。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继续讲述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有关内容,题目是,继续振兴中医,努力发扬特色。
      本世纪初,张晓彤的名字才渐为中医圈内人熟知。他的名气,却非源自他是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儿子,而是源自近些年来他以民间中医从业者身份,时时为中医药发展奔走疾呼发出的响亮声音。
东跑西颠半生,过了知天命之年,接触到中医,才知道这辈子该干什么。

  1997年的一天,崔月犁叫回张晓彤,让他帮忙做件事。这位在任时曾竭力为中医药发展拨乱反正、推动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老卫生部长,希望将中医古籍名著编订整理并翻译成各种外文,旨在从学术上正本清源、培养中医人才、介绍中医给世界。第二年,父亲的突然离世,更给了张晓彤压力。“一个外行,两手空空,不知深浅。”出书需要钱,听取老中医们建议,以中医养中医,遂成立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1999年成立“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并开诊营业。

  本是为完成父亲遗愿筹钱的门诊部,却让张晓彤对中医瞪大了眼。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2056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49:0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7月28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薤白”“白薇”“玄参”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薤白”“白薇”“玄参”三味药。
        薤白,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功效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白薇别名薇草(《别录》)、白幕(《别录》)、春草(《别录》)、 (音尾)、骨美。时珍 曰∶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 ,春草也。薇、 音相近,则白薇又 音之 转也。《别录》以 为莽草之名,误矣。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玄参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甘、苦、咸。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症。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057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49:4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7月29日)
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外用药及其他。
外用药是指 常常以外用为主的一部分药物。外用药分别具有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等功效适用于疮痈肿疖、外伤、蛇虫咬伤以及五官疾患等。
今天给大家汇报 露蜂房、木芙蓉叶、血竭、樟脑、大疯子、木槿皮、丝瓜络、松香、孩儿茶、瓦楞子、守宫等中药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东义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外用药的 露蜂房、木芙蓉叶、血竭、樟脑、大疯子、木槿皮、丝瓜络、松香、孩儿茶、瓦楞子、守宫等内容。
      露蜂房露蜂房-中药材释名: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蜂叶子,野蜂房。
气味: 甘、平、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攻毒消肿;杀虫止痒。主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
     木芙蓉叶,功用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血竭,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樟脑,.1《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疾。
2.《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3.《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大疯子,【主治】:麻风,外用治梅疮,疥癣,手背皲裂等症。
     木槿皮,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5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7月3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第六节: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本节内容分两个时段学习,我们今天学习第二时段内容: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而且都贯穿着“辩证论治"的精神,其影响超出了国界。
       在东汉年间,还有两位比较出名的医学家郭玉和董凤,以及“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一些赞美医生的美好传说,寓意深刻而悠久。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第一章  第六节: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在华佗那里受的手术之苦,或者因为“错投了”仲景之门,或者由于没有找到华佗弟子,各种急腹症就依靠张仲景的方子治好了,内科治疗“替代了”华佗外科!。
内科治疗照样能够治疗需要开刀的外科疾病,一样可以“治病活人”,人们就因此而不愿意选择华佗的方法,中医们也不需要学习华佗的外科手术了。“用进废退”的结果,“华佗的刀”逐渐生锈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必然会失传。
“麻沸散失传了”,这是中国人的不幸呢,还是因为中国人太幸运?
假如没有张仲景,没有他建立的六经辨证治热病,也没有他的脏腑辨证治杂病,而只有华佗的手术刀。难道中医们会让珍贵的“麻沸散”失传了吗?
假如中医只有华佗指引的道路,需要经常做手术治疗疾病,难道中医们会放弃研究人体解剖吗?他们在切开病人肚子的时候,难道不需要避开血管?不需要躲着神经?不需要避免损伤重要脏器?
       在东汉年间医学家郭玉诊脉、针灸很出名;董奉“杏林春暖";苏耽“橘井泉香”等,令人向往,传颂两千多年。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59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52: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7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讲述中医养生发展史:
一、上古时期。中医养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生存作为一种本能,促使人们去探求祛病延年、养生的方法。这其中包括药物养生、食物养生、针灸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二、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王位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发展为预防养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全奠定的物质基础。这其中包括精神养生、起居养生、药物养生、饮食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大家的事情制度趋于完善,社会环境稳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中医养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其中包括精神养生、起居养生、四时养生、药食养生、运动养生、针灸按摩养生、房室养生几方面。
四、晋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南北人口的流动,促进了民族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从而又使中医养生融合了多民族的医学养生思想。隋唐时期,释教与道教盛行,唐代统治阶级提出儒、释、道“三教归一”的纲领,并把它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这“三教”著作中的养生内容也被当时的医家和方士所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医预防养生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针灸养生、美容养生、房室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发展史:一、上古时期。二、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晋隋唐时期。
       十几年前,我在《中医药与亚健康》《国医年鉴》提出一个初步的概念“养生源于农业文明”,渔猎文明是杀生的文明,工业文明也是杀生为主的文明,只有农业文明,才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过程。
        另外,我说“养生是个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讲道理,谁违背了,就要受惩罚,绝不姑息轻饶。
          我还说过“生命不能创造,只能保养。”拉长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长度,是人生的高境界。
因此,我主编了《颐养天年》和《外求内养找健康》两本书,也出版了六年了。

感谢曹传龙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2060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52:4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外感发热病辨证刍议

长期以来,外感发热病的辨证,有伤寒与温病两派之分,在温病派中又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分。近些年来中医基本理论教材,又增加了“六淫辨证”的内容。致使学生读后,见证茫然,虽毕业后能应付治病,但在理论上终未彻底解决。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似属我辈责无旁贷的了。
伤寒、温病两派的争论已历数百年,解放后争论渐息。
多数学者同意邓老在1955年《中医杂志》8月号中发表的《温病学说的发生与成长》一文的论点,即伤寒与温病学说都是宝贵的遗产,温病学派是伤寒学说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这一说法,已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证明。
既然伤寒派与温病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所研究的对象又同是外感发热性疾病,因此,近些年来,在广州、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都有人主张把伤寒与温病统一起来,看来在时机上也比较成熟了。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邢台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外感发热病辨证刍议提出的“统一辨证”问题。
邓老指出,外感发热病的辨证,有伤寒与温病两派之分,在温病派中又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分。近些年来中医基本理论教材,又增加了“六淫辨证”的内容。致使学生读后,见证茫然,虽毕业后能应付治病,但在理论上终未彻底解决。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似属我辈责无旁贷的了。
伤寒、温病两派的争论已历数百年,伤寒是一个“封闭体系”,容不下后世的方药进入“六经”体系,成不了经方。温病学没有“三阴回阳救逆法则”,不能全盘接收张仲景的方药。因此,统一辨证,依靠伤寒统温病,或者温病统伤寒的模式,不容易实现真正的“统一辨证”。
曹东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病证结合、分层诊疗的“河舟码头学说”,也就是“病像河流,证似舟,系列方药如码头”,把病证方药统一在“热病”名号之下。
这既解决了历史纷争,也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包容古今与未来。

谢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3 11:50 , Processed in 0.0774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