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101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0:08: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温病条辨》疸论



吴鞠通在自注《温病条辨》疸论时说:“以黄疸一证而言,《金匮》有辨证三十五条,出治一十二方,先审黄之必发不发,在于小便之利与不利;疸之易治难治,在于口之渴与不渴,再察瘀热入胃之因,或因外并,或因内发,或因食谷,或因酣酒,或因劳色,有随经蓄血,入水黄汗,上盛者一身尽热,下郁者小便为难,又有表虚里虚,热除作哕,火劫致黄。知病有不一之因,故治有不紊之法,于是脉弦胁痛,少阳未罢,仍主以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泻热,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湿在下,以苦泄,以淡渗,如狂蓄血,势以必攻,汗后溺白,自宜投补,酒客多蕴热,先用清中,加之分利,后必顾其脾阳,女劳有秽浊,始以解毒,继以滑窍,终当峻补真阴,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变证,各立方论,以为后学津梁。至寒湿在里之治,阳明篇中,惟见一则,不出方论,指人以寒湿中求之。盖脾本畏木而喜风燥,制水而恶寒湿。今阴黄一证,寒湿相搏,例如卑监之土,须暴风日之阳,纯阴之病,疗以辛热无疑,方虽不出,法已显然。奈丹溪云:不必分五疸,总是如盦酱相似。以为得治黄之扼要,殊不知以之治阳黄,犹嫌其湿,以之治阴黄,恶乎可哉!喻嘉言于阴黄一证,竟谓仲景方论亡失,恍若无所循从。惟罗谦甫具有卓识,力辨阴阳,遵仲景寒湿之旨,出茵陈四逆湯之治。瑭于阴黄一证,究心有年,悉用罗氏法而化裁之,无不应手取效。间有始即寒湿,从太阳寒水之化,继因其人阳气尚未十分衰败,得燥热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者,即从阳黄例治之。”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关于《温病条辨》疸论的有关内容。

       邓老认为,《临证指南》所收“疸”证之案共十篇,吴氏采其三例著之于书,因其皆非治疸之常法,而是吴鞠通实践有得者,学于叶天士而能化裁,未可因其源自叶案而过责也。正相反,我们应该学习吴鞠通对前人医案的学习精神。

吴鞠通把罗谦甫《卫生宝鉴》的理论与经验,与蒋式玉之论阴黄加以推崇,又经过吴鞠通的验证,还是有利于后学。吴鞠通最后指出始有寒湿,得燥热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者,即从阳黄例治之。证之实践的确如此,我们曾见阴黄治疗过程中转为阳黄之证。足证吴鞠通又“透此一分”矣。

吴鞠通从散在的叶天士医案中,抽丝剥茧,上升为理与法,是很有学术贡献的。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02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0:13:05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9月6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7讲《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名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秽,四肢烦俛,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餐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慎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麤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黄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弥,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2103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2:02: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9月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僵蚕和白花蛇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学习朱老对僵蚕和白花蛇的用药心得。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白花蛇,中药材名,功能主治为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善于应用虫类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江苏中医》和《中医杂志》介绍有关经验,后来出版了《虫类药应用经验》等专门著作,填补了中医药动物药专门著作的空白,开一代学术新领域。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04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3: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9月7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研究和发展现代天人相应论。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其核心思想是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人作为天的一个子系统,强调人与天地相应性,其内容的主要点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等等。天人相应的立足点很高,眼界很宽,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确立为一项原理性内容,天人相应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已被公认。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
他与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研究和发展现代天人相应论的有关内容。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其核心思想是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人作为天的一个子系统,强调人与天地相应性,
这个思想,萌芽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学术原理来源于《河图》《洛书》《易经》,充分运用于《内经》。
这个思想,就是生命、人体,都是在天地阴阳作用下,整体自然生成的,不是神造,不是人工合成。
这种思想是很先进的世界观,古老的,但是比机械唯物主义高出了很多,是需要大家学习和弘扬的理论。
中医需要“先进性教育”,教育自己,也可以去教育“西医”。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0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4:18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9月8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麻黄”“通草”“芍药”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210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4:5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

      今天(2022年9月9日)分享的内容是《医学要数》最后一讲“   十二经络始终流注,十二经治法,十三阴,十五络,十九问选
   ”等中医术语。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关于“   十二经络始终流注,十二经治法,十三阴,十五络,十九问选
   ”等中医术语。
       《内经》说:“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运行气血津液,传到感觉信号,是疾病深入浅出的通路,也是中医外治依靠的基础,的却很重要,需要大家搞清楚,说明白,会应用。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1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9月1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三节:“中医科学化”是被逼出来的。
        本节内容较多,我们分三个小节学习。第一小节,中医科学化口号的提出,是此前“中西医汇通”学术主张的继续,是在西医疾病观的压搾下提出来的,也是被迫无奈的一种学术主张。许多文化名人敢于骂中医,敢于批判中医,比如鲁迅、梁启超、傅斯年等均不是出于自己了解,参透中医的背景下,而是因当时社会背景、自我认知局限或因此宣扬自己境况下。
        以及余云岫因提废止中医案中医界从而发起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抗争活动。因国民政府通令中医学校一律改称传习所,卫生部通令将中医医院改为医室,并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引发了1929年12月的第二次抗争风潮。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被逼出来的“中医科学化”。
        很多人没有弄清“科学的概念”,但是五四前后,“德先生”“赛先生”来到中国,甚至被当做神灵一般对待。不论中医怎样有效,就不管不顾把中医当做“不科学”的旧学问,被称为“封建医”、“旧医”,甚至说“旧医一日不除,新医一日不进”,中医是卫生事业的“障碍”,所以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清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中医界自身,也被来势勇猛的西医(科学医)所震撼,很多人主张“中医科学化”。
如何“中医科学化”?就是把中医的理论去掉,只要中医的药方、药物,进行研究,变成没有中医理论指导的“科学中药”,这就是“废医存药论”的来历。
时间过了70年,方舟子说不能“简单存药”,需要“验药”才能知道这个药能不能“存”。是用化学分析成分的方法,也就是一味药里边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不安全”,就被“株连”了这味药,就不能再用了,这种“废医验药”,比余云岫的“废医存药”更阴损,更毒辣,也就是希望借助“科学手段”,通过“客观”“科学检验”宣布中药不安全,因此就废药,“株连九族”的“废医验药”,就达到了“废医、废药”,中医也就灭亡了。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08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6:21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9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们继续谈香药的有关内容。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香药本草》香药作用的有关内容。
       中医认为,万物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有特征是“色”与“味”,因此,可以“目察五色”和“口尝五味”,五味就是全部的味,当然,有些物体、物质的味很重、很浓,不通过口尝,而是可以由鼻子嗅到“五味”,这就是芳香类的物质,蜜蜂、蝴蝶等节肢动物对于气味的敏感度,远比人类敏感。很多芳香类植物组成的香料药,能影响人的情绪,也就影响了人的脏腑和气血,因此,“闻香治病”、“闻香保健”也就理所当然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座与分享。
2109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6:5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温病四讲:第一讲  风温(春温、冬温)

冬春两季感受风温邪气的外感发热病,名为风温。其中,发于冬天的名冬温;发于春令,初起即见气分证或营分证的名春温。
流行性脑脊膜炎、冬春季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等病,可参考本讲的论述进行辨证论治。
风温邪气为本病的致病原因。春季温暖多风或冬季应寒反暖,风温邪气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不足以拒邪,因而成病。
本病初起邪在肺卫,肺卫不解,则邪热顺传气分或逆传心包,若仍不解则入营入血或损伤肝肾之阴。
若正气本虚邪气过盛,或本有内热再感外邪,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证,甚至出现营分血分证,病多急重。
      感谢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温病四讲:风温(春温、冬温)的主要内容。
     邪正斗争是温热病、外感热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季节区分伤寒、温病(风温、春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容易造成“望文生义”,以为伤寒就是寒病,《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热病”,伤寒不是寒病,是热病,在阳明也需要白虎汤、承气汤,所以“温病”名称,张仲景的时代是“里热外发”的“伏气温病”,也就是丽热出表,没有恶寒表证,需要直请里热。
但是,后来人们不再遵循张仲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概念了,所以,后世的温病也需要“解表”而不是“直请里热”,这是温病概念古今不同,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30:50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9月13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8讲《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理。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0:43 , Processed in 0.0566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