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1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20:0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10月8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五节:回归中医才能振兴中医。
        “回归中医”是邓铁涛教授对中医界发出的召唤。“因为有所“迷失”,所以要“回归”。只有回归中医,才能做铁杆中医。迷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曹教授认为,主要表现在中医诊察手段的退化丶辨证理论的萎缩与指导思想的异化。   
       古人说,有非常之人,才能成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才能有非常之功。
        本节内容较多,共分为二小节论述。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第二章 第五节:回归中医才能振兴中医。
        “回归中医”是邓铁涛教授对中医界发出的召唤。“因为有所“迷失”,所以要“回归”。迷失的主要是“道”,是发展道路的异化和西化,是实践证明走不通的道路,也是中医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一百年“求同存异”,汇通,汇而不通,中医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只有“求异存同”,才能走向复兴。
        “求异存同”,就是回归中医的个性,彰显与西医的不同,然后才能走向复兴。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4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20:09:0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0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五章神志疾病临证辨治思路与原则,第一节以神志异常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思路,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五章,第一节以神志异常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思路。
      西方医学把人的精神状态主要区分为亢奋和低落,前者需要抑制,后者需要兴奋剂。
      中医学则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同的细致划分,并且与脏腑本身的虚实,以及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联系起来,因此这个体系很复杂,临床辨治的内容相应地就很丰富。
       而且很多情治病,与人的信仰也有很大关系。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4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20:09: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0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祛瘀法及其应用(上)

祛瘀法属于理血法中的一个部分,是中医学中有其独特之处的一种治疗经验。
这一治法,源于汉代,发扬于晚清,现代更有新的发展。
“瘀”是血流阻滞,蓄积于脉道之内、外。
血瘀的形成过程,一般是血已离经,未出体外,停滞于内。如跌打损伤,或因病出血处理不当,或月经、产后致络脉受伤等,均可继发血瘀之证。
气为血帅,气分受病亦引致血瘀之证。如因病气郁或气滞,使血行受阻,乃致血瘀;更有由于气虚,推动血行乏力,血行不畅,渐致血瘀。前者纯属实证,后者为虚中挟实证。
此外,邪热入营入血,或湿热、痰火阻遏脉络不通,均能导致血瘀之证。
从上述可见,引起血瘀的病证甚为广泛,跌打损伤、温热病以至临床各科疾病都有血瘀之证。临床实践证明凡兼血瘀的病证,用祛瘀法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关于祛瘀法及其应用(上)的有关内容。
邓老认为,《素问》对于血瘀证有所论述,而治疗主要是针刺,《腹中论》提到“血枯”(病即闭经)以四乌鲗骨一芦茹(茜根)丸治疗。茜根有活血去瘀的作用。
可见《内经》时代对“瘀”与“祛瘀”的认识还浅。
汉代对瘀血的辨证治法,有一些可贵的经验,有些理论与经验沿用至今,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内容,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其所讨论的病证有蓄血证、癥病、产后腹痛等。
        张仲景治疟疾的鳖甲煎丸、治血痹虚劳的大黄蟅虫丸、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湯等,都是祛瘀方剂。其中,大黄牡丹皮湯对于急性阑尾炎有良效;鳖甲煎丸对于疟疾脾肿大有效,亦有用于肝病而致肝脾肿大者。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4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20:11:20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10月11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52讲《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和《灵枢》外揣第四十五。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征,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五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岐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灵枢》外揣第四十五
    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畲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岐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黄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2145
发表于 2022-10-11 21:3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粒粟 于 2022-10-11 22:01 编辑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1 20:11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10月11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 ...

黄帝内经、难经理论是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之上,是古人探索自然与疾病抗争过程得出的非常粗浅的经验认识、经验理论,这些内容大多是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主观臆想。其认识水平之低、错误之多令人不堪卒读,如果现代人仍然把古人这些粗浅的、错误的主观臆想当做科学超科学知识到处宣传是极不理智的,是一种反智反科学行为。

医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必须如实反映临床实践,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修正理论的错误。然而内经难经理论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曾改变过,就医学发展规律来讲,二千年前古人对人体的认识必然受到时代限制,不可能提出超过现代认知水平的医疗理论。黄帝内经难经只是我们祖先对自然对人体模糊的似是而非的主观认识,仅仅停留在事物表象以及主观臆想的基础之上。
2146
发表于 2022-10-11 21:4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粒粟 于 2022-10-11 22:10 编辑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4 20:11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10月4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 ...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

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

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

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

厥气与三魂七魄鬼魂一样,纯属主观臆想。

要不厥气为何物,为何没有专家专门论述。

2147
发表于 2022-10-13 09:25:43 | 只看该作者
沧海一粒粟 发表于 2022-10-11 13:33
黄帝内经、难经理论是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之上,是古人探索自然与疾病抗争过程得出的非常粗浅的经验认识、经 ...

刘亦之你把古人的人体运动物理实验除掉,你也不做实验,信口开河“黄帝内经、难经理论是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之上,是古人探索自然与疾病抗争过程得出的非常粗浅的经验认识、经验理论,这些内容大多是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主观臆想。”胡编乱造,造谣诽谤中医。
2148
发表于 2022-10-13 09:48:47 | 只看该作者
沧海一粒粟 发表于 2022-10-11 13:42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

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

刘亦之你站在物质上观察厥气,问厥气是什么?厥气是物质的运动。你还满嘴科学,你用科学对中医进行诽谤是真。
214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20:16:3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0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水牛角和山羊角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水牛角和山羊角的用药心得。
     朱良春先生善用动物药,犀牛角、羚羊角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再做药物使用,就用水牛角、山羊角替代。
      水牛角,中药名。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山羊角,中药材名。本品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角。功能主治为:①《本草新编》:专活死血,磨山羊角一分,入酒中送下。②《医林纂要》:功用近羚羊角。③《吉林中草药》:镇静,退热,明目,止血。治小儿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经痛。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5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20:17: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10月12日)的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的太阳篇。《伤寒论》为汉医经典著作,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书中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其中记载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太阳篇。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伤寒论》的太阳篇。
      太阳病是外感伤寒的最初阶段,按说应该在表,很简单的、很轻浅,容易处理,见效也很容易。
因此,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对《伤寒论》研究的结果是:“寻方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
但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太阳篇,内容最多,很复杂,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又感慨地说说:“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
      宋代林亿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
只是到了宋代之后,人们逐渐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7:26 , Processed in 0.0627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