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20:21:14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2年10月27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9讲,学习《中藏经》生死要论、有灾怪论、水法有六论和火法有五论。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中藏经》生死要论第十三
    凡不病而五行绝者,死;
   不病而性变者,死;
    不病而暴语妄者,死;
    不病而暴不语者,死;
    不病而暴喘促者,死;
    不病而暴强厥[一作中]者,死;
    不病而暴目盲者,死;
    不病而暴耳聋者,死;
    不病而暴痿缓者,死;
    不病而暴肿满者,死;
    不病而暴大小便结者,死;
    不病而暴无脉者,死;
    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
    此皆内气先尽[一作绝]故也。逆者即死,顺者二年无有生者也。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病有灾怪,何谓也?病者应寒而反热,应热而反寒,应吐而不吐,应泻而不泻,应汗而不汗,应语而不语,应寐而不寐,应水而不水,皆属灾怪也。此乃五脏之气,不相随从而致之矣。四逆者,不治。四逆者,谓主客运气,俱不得时也。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
    阳之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畜在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寤而不寐者,有寐而不寤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而便自利者,有能言而声清者,有不能言而声昧者,状各不同,皆生六腑也。
    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济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乐,慎勿违背,亦不可强抑之也。如此从顺,则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无不愈矣!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病起于五脏者,皆阴之属也。
    其发也,或偏枯,或痿躄,或外寒而内热,或外热而内寒,或心腹膨胀,或手足拳挛,或口眼不正,或皮肤不仁,或行步艰难,或身体强硬,或吐泻不息,或疼痛不宁,或暴无语,或久无音,绵绵默默,状若死人。如斯之候,备出于阴。阴之盛也,阳必不足;阳之盛也,阴必不盈。故前论云: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者是也。
    故喜其汗者,汗之;喜其温者,温之;喜其热者,热之;喜其火者,火之;喜其汤者,汤之。温热汤火,亦在其宜,慎勿强之,如是则万全其万。水火之法,真阴阳也,治救之道,当详明矣!

217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21:25:4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10月27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秦艽”“茅根”“白鲜”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秦艽”“茅根”“白鲜”三味药。
      时珍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 。「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本经》)。疗风无问久新,通身 挛急(《别录》)。传尸骨蒸,治疳及时气(大明)。牛乳点服,利大小便,疗酒黄、黄胆,解 酒毒,去头风(甄权)。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肠风泻血,养血荣筋(元 素)。泄热,益胆气(好古)。治胃热虚劳发热(时珍)。
      茅根(学名erotis indica (L.) Kuntze)是禾本科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厘米。根壮茎白色,横走于地下,密集,节部生有鳞片,先端尖有甜味。性味:甘、寒。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白鲜(学名: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是芸香科、白鲜属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味苦,性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荨麻疹等。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217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0:09:0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黄小平,周五晚上(2022年10月28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名中医之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有助于鼓励我们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而这正是我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姜春华老先生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在理论、临床、医史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对于哮喘、肝病以及活血化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在医学界享有重要地位。

今天周五晚上我们学习姜春华老先生的 “我的学习过程”“学医案不能买椟还珠”。
请曹东义老师给予指导!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名老中医之路”之 姜春华先生在理论、临床、医史诸方面的成就。
      姜春华不但撷取中西医之长,而且善于吸取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精华,方药联系实际,看病读书结合。他30岁后诊务日趋繁忙,凡日间诊治过的病例如疗效不显,他入夜就查阅前人治验,考虑选择前人医方可取之处,适当调整。一般认为,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慎用攻泻,因为容易造成肝昏迷。但姜春华认为:中医所说的肝具有藏血和主疏泄的功能,肝脏血瘀气滞影响肝藏血和疏泄功能,故肝病之治不论是急性肝炎的肝肿大,还是慢性肝炎的肝硬化,均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方法治疗。
姜春华临诊既注重辨证论治,又反复挖掘验证民间单方、验方和专病专药,如用黑大豆、爵床治疗慢性肾炎,马勃、天浆壳、南天竹子治疗咳嗽,佛耳草、碧桃干、老鹳草截喘,白头翁汤配合人参、大黄治痢,鱼腥草、鸭跖草治大叶性肺炎,僵蚕、蝉衣治疗乙型肝炎等,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17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0: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10月29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三章:正视中医现实作用。
        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不可缺。
         第二节:中医向世界贡献免疫思想。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 第三章:正视中医现实作用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不可缺”和“中医向世界贡献免疫思想”的有关内容。
        2003年5月12日,国家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中医的作用,还把握不准。编制这个条例的时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通过非典、新冠抗疫,以及地震、泥石流救灾,都可以重新认识中医药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中医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医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思想,在中医免疫思想的哺育下,诞生了可操作的免疫技术。免疫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再创新和推广,才使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之中,取得了主动权,并最终消灭了一个传染病“天花”,而且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的原始创新来源于中医。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7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0:11:3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10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讲述两方面内容:一、体质学说与中医养生。二、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养生。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体质学说与中医养生、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养生的有关内容。
       体质,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地说,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阳虚多因素体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房室过度,损伤肾阳。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养生需要针对不同体质,有很多相应的方法。

感谢曹传龙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7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0:12: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0月3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试论陈修园的功与过。
        陈念祖,字修园,福建长乐人,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清代著名医家,著述及注释医书16种,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然而人无完人,有功亦有过。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在宁晋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邓老论陈修园的医学成就。
      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他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保定、衡水枣强,邢台磁州、擢代理正定知府等职,长期在河北省境内为官,写作医学书籍。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陈修园虽是官员,却特别重视中医科普,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定向作用:"医学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因此,《南雅堂医书全集》具有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博采众家之所长的整体结构。这套书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写法上深入浅出,又多从临证需要出发,切合实用;文字清新流畅、浅显通俗,且多赋以韵脚,或作成歌括,易读易记。因此这套书利于自学,是中医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7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0:14:59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11月1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55讲《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雷公曰:愿闻为工。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察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
  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曰灸刺,脉急则引,脉大以弱,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

217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20:07:2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1月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五倍子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五倍子的用药心得经验。
     五倍子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
    时珍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 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详见果部盐麸子下)。此木生丛林处者, 五 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 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 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 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 药用,木性殊也。
      朱老屡用五倍子治一切诸疮;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血,尝用虫百蜡,朱丹溪盛赞其为“外科圣药”。
朱老用五倍子配伍 枯矾
【用法】五倍子120g,枯矾45g,共研细末,米粉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20粒,米汤送下,1日2~3次,食后服。鼻衄、牙宣可取末外搽。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鼻衄、牙宣、咯血、吐血、崩漏、便血、尿血。凡无实火者俱可用之。
五倍子含有丰富之鞣质,能加速血凝而达到止血之效,内服、外敷均可。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7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20: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11月2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第一次中医药发展战略讨论会纪要,这是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做的一个总结稿。衡阳会议以来,国家把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明确提出中医不能丢,要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的大部分中医医院中医药治疗率达不到50%,个别的中医大学附属医院中医药治疗率仅为20%左右,中医院的急症差不多都西医化了,中医真正的东西很少能看到了。因此,大家很担心:中医院再过几年,就会全变成西医院了,因为学术内容和治疗思路、方法都变了,只会剩下一块空牌子。中医药学术的关键问题是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在中医教育方面,要着眼培养一批中医基础理论过硬,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强,向老中医样子的原样人才,不要等到从科学上真正认识中医了,全世界都来热心学习我们的中医药的时候,而中国真正懂中医的人却没有了。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

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和吕炳奎司长在衡阳会议以来,提出的先见之明。
后来逐渐有贾谦先生的努力,以及很多专家的不懈奋斗,促使国家把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明确提出中医不能丢,要与西医摆在同等位置上。
大家担心,
不要等到从科学上真正认识中医了,全世界都来热心学习我们的中医药的时候,而中国真正懂中医的人却没有了。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218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20:16:03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2年11月3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50讲,继续学习《中藏经》。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中藏经》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风中有五者,谓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中,其言生死,状各不同。
    心风之状[一作候],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者,心绝也,不可救,过五六日即死耳。
    肝风之状,青色围目连额上,但坐不得倨偻者,可治;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肝风宜于肝俞灸之。
    脾风之状,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若手足未青而面黄者,可治,不然即死。脾风宜于脾俞灸之。
    肾风之状,但踞坐而腰脚重痛也。视其胁下未生黄黠者,可治,不然即死矣。肾风宜灸肾俞穴也。
    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语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风宜于肺俞灸之。
    凡诊其脉滑而散者,风也。缓而大,浮而紧[一作虚],软而弱,皆属风也。
    中风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
    又,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脉迟者,生;脉急而数者,死。
    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也。
    风之厥,皆由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有瘾类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历节者,有颠厥者,有疼痛者,有聋瞽者,有疮癞者,有胀满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有青黑者,有瘙痒者,有狂妄者,皆起于风也。其脉浮虚者,自虚而得之;实大者,自实而得之;弦紧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饮酒而得之;癫厥者,自劳而得之;手足不中者,言语蹇涩者,房中而得之;瘾类者,自痹[一作卑]湿而得之;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聋瞽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万状,莫离于五脏六腑而生矣。所使之候配以此耳!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积聚、症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久之不除也。或积或聚,或症或瘕,或变为虫,其状各异。有能害人者,有不能害人者,有为病缓者,有为病速者,有疼者,有痒者,有生头足者,有如杯块者,势类不同。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抟,交合而成也。
积者,系于脏也;聚者,系于腑也;症者,系于气也;瘕者,系于血也;虫者,乃血气食物相感而化也。故积有五,聚有六,症有十二,瘕有八,虫有九,其名各不同也。
积有心肝脾肺肾也,聚有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症有劳气冷热虚实风湿食药思忧之十二名也,瘕有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之八名也,虫有伏蛇白肉肺胃赤弱蛲之九名也。为病之说,出于诸论,治疗之法,皆具于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09:52 , Processed in 0.0729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