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谢谢录出!
2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0:50: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颜德馨先生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创立“衡论”观点。先生认为,中医辨证核心是“八纲辨证”,八纲之中,虽无气血两字,但气血内容确尽贯于八纲之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11月16日 00:55am 时添加 -=-=-=-=-
主要精神见《颜德馨诊治疑难病证秘笈》
213
发表于 2008-11-16 00:59:5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杉树在 2008/11/16 01:02am 第 1 次编辑]

渔翁老师 个人管见,气血应在八纲之上.....人无气血,万事休矣,伤寒初病气而后病血,杂病亦然.人之病,只有二,或在表,或在里,在表为气病,在里为血病 舍此无他........
2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1:23:4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11/16 01:35am 第 1 次编辑]

中医也有辨“病”,此“病”理论上与西医之“病”有相同者,亦多有不同者。金寿山先生认为,“既然确定是一个病,就絶不是一个孤立的证候,也不是所谓症候群,而是有原因,有发病机理,有发展过程,有规律可循,有预后可测,它的治法也有一定原则,若干方是专方,若干药是其专用药或优选药,但有不等于一个病只有一方一药。”“并不是说治病可以无原则地”随证变法。岳美中老中医有一治慢性肾炎病例,始终用防己黄芪汤近二百剂,就因为岳老有真知灼见,识其病属“水气”,温运脾阳是一大法,性质属于脏病,不能急于求成,必假以时日,故能有方有守,终于治愈。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11月16日 01:25am 时添加 -=-=-=-=-
见《金寿山医论选集》
2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1:32: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可见,要想完成“治病求本”,必须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诊治活动的全过程。
2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1:36:3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下面引用由红杉树2008/11/16 00:59am 发表的内容:
渔翁老师 个人管见,气血应在八纲之上.....人无气血,万事休矣,伤寒初病气而后病血,杂病亦然.人之病,只有二,或在表,或在里,在表为气病,在里为血病 舍此无他........
细审之,不矛盾!
217
发表于 2008-11-16 02:30: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人无气血,万事休矣”,乃真知灼见,气血二字,是中医立论与立法的基础。许多难解的现象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中西赖以汇通的基础也在此。
气血的贯通,全在脏腑经络,辨表里,辨阴阳,一定要落在脏腑经络上,辨虚实,辨寒热,一定落在气血上。
从灵枢而求诸素问难经,从内经而求诸伤寒温病。无不有此线贯通。
脉诊为何?测的是脏腑经络之气血多少。望诊也如此。治疗上也如此。
那又为何有阴阳五行的理论?这其实是古人创立的一种理论,用于取类比象,来解释病机与治法。古人将经络脏腑两分为阴阳,五分为五行,以比类取象,提纲挈领,相当完美。
然而这种理论,并非不无瑕疵。比如灵枢中说: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便打破了这种格局,许多肺病或肾病在治法上,除了表里同治的考虑外,经常必须肺肾同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这是本人一孔之见,求正于知音。
218
发表于 2008-11-16 07:21: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xyx0535在 2008/11/16 07:30am 第 1 次编辑]

   
------------------------------------------------------
    可见,要想完成“治病求本”,必须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诊治活动的全过程。
---------------------------------------------------

    渔翁先生真知灼见。这就把辨证论治引向更深入一层,需要搞清病的概念和证的概念。
219
发表于 2008-11-16 07:29:0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中医的 病有的是一个宏观结构病理变化过程,有的是一组症候变化过程。宏观结构病理变化过程的病比例数较小,症候变化过程的病比较多。西医的病大部分是微观病理变化过程,而症候变化过程的病比较少。

   
2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8:13: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11/16 07:21am 发表的内容:
   
------------------------------------------------------
    可见,要想完成“治病求本”,必须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诊治活动的全过程。
------------------------------- ...
谢谢解老先生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6:59 , Processed in 0.0647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