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2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0:07:0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1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六章神志疾病症状学,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一书第六章神志疾病症状学。
       中医认为认得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都与五脏有关系;情志过激,会损伤脏腑;脏腑有病,也会出现相应的情志改变。
       现在认为,情感障碍,就是以心情、心境、情感交替出现异常高涨,或者是异常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而且是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这个疾病发病率还是挺高的,它对病人损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社会功能、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损害和影响都是特别严重的。
        感谢王红霞主任讲述和分享。

22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0:07:5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1月2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
       “ 阴阳五行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但“ 五行学说”在古代哲学史上唯心论者运用得较多,只有中医学之五行学说,一直与医学之唯物辩证法结合得最紧。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在宁晋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论五脏相关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古希腊的四元素学说,印度佛教的“四大”,都没有“金”,可见西方文化对金属革命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中华民族。
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质,金却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劳动成果;五行之间的生和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谓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制约,达到生态平衡。是一个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共存的学问,是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所谓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资助,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所谓相克,就是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的生克制约关系,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人类劳动参与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了;那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其他几个要素就要发生响应的变化,通过相克和相生的作用,以便恢复系统的平衡。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0:08:45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11月29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59讲《灵枢》天年和逆顺。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逆顺第五十五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22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20:08: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1月2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瓦楞子和阿胶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学习了朱老对瓦楞子和阿胶的用药心得。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虫类药的运用,值得大家学习。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又名蛤壳,瓦屋子,瓦垄子,蜡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瘕痞块,胃痛泛酸。
   阿胶《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
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功效: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朱老用大黄 配合 阿胶养血止血:【用量】大黄6g,阿胶10g。
【功效】通腑泻下,养血止血。【主治】血虚夹瘀热之血证。
大黄泻下通腑,阿胶养血止血,用于治疗血虚夹瘀热的各种血证效果较好,如血淋、血尿、吐血、崩漏、月经过多,以及肝病血证等。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20: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11月3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给大家分享《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伤寒论》的原文165条——175条。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伤寒杂病论》原文165条——175条的有关内容。
      《汤液经》外感天行热病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六合辨证”进行治疗;对于内科杂病用补泻脏腑作为主要方法。但是,外感与杂病在证候与病机方面的交叉、虚人外感和外感致虚等,种种使外感与内伤错杂存在的情况,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之中,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础上,把虚人外感和因病致虚柔和到外感热病的过程之中,因此,证候变得十分复杂。
         本来,外感热病在健康人患病之后,或者体质比较好的情况下,经过解表就可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进入了复杂程序,也就“因病致虚”的病情。因此《伤寒论》的太阳病篇,内容非常繁杂。它既不同于《素问·热论》,也不同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20:20:50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2年12月1日,周四)8点,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54讲,《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和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今日讲座内容
《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足阳明是其经也。
    胃气绝,则五日死;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
    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颠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巳。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病人鼻下平则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无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
    胃脉博坚而长,其色黄赤者,当病折腰[一作髀]。其脉软而散者,病食痹。左关上脉浮而大者,虚也。浮而短涩者,实也。浮而微滑者,亦虚也。净而迟者,寒也。浮而数者,实也。虚实寒热生死之法,察而端谨,则成神妙也。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手太阴是其经也。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
    有寒则善欬[一本作有病则喜欬],实则鼻流清涕。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实则梦刀兵恐惧,肩息胸中满;虚则寒生[一作热],欬[一作喘]息利下,少气力,多悲感。王于秋。其脉浮而毛曰平。
    又,浮而短涩者,肺脉也。其脉来毛而中央坚,两头[一作傍]虚曰太过。病在外,其脉来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而欬[一作嗽],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又,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平。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来如物之浮,如风吹鸟背上毛者,死。真肺脉至,大而虚。
    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肤,其色赤,其毛折者死。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眩者曰春病,眩甚曰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热,脉数颊赤者,死也。
    又,久欬而见血,身热而短气,脉当涩,今反浮大;色当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也。
    肺病喘咳,身但寒无热,脉迟微者,可治。
    秋王于肺,其脉当浮涩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长,是火刑金,亦不可治。
    又,得软而滑者,肾来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缓者,是脾来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长者,是肺被肝从,为微邪,虽病不妨。虚则不能息,耳重,嗌干,喘咳上气,胸背痛有积,则胁下胀满。
    中风,则口燥而喘,身运而重汗出,而冒闷,其脉按之虚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中热,则唾血,其脉细紧浮数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扰嗔怒,劳伤得之,气壅结所为也。
    肺胀,则其人喘咳,而目如脱,其脉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则吐涎沫,而咽干欲饮者,为愈;不饮则未差。
    又,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其脉沉浊者,病在内;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则鼻孔开,而黑枯喘,而目直视也。
    又,肺绝则十二日死,其状足满,泻痢不觉出也。面白目青,此谓乱经,此虽天命,亦不可治。
    又,饮酒当风,中于肺则咳嗽喘闷,见血者,不可治;无血者,可治;面黄目白者,可治;肺病顂赤者,死。
    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一作睡],此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阳气上而不降,燔于肺,肺自结邪,胀满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说,而口鼻张,大小便,头俱胀,饮水无度,此因热伤于肺,肺化为血,不可治,则半岁死。
    又,肺疟,使人心寒,寒甚则发热,寒热往来,休作不定,多惊咳喘,如有所见者是也,其脉净而紧。又,滑而数;又,迟涩而小;皆为肺疟之脉也。
    又,其人素声清而雄者,暴不响亮,而拖气用力,言语难出,视不转睛,虽未为病,其人不久。
    又,肺病实则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脉大也。虚则力乏喘促,右胁胀,语言气短[一作促]者是也。
    又,乍寒乍热,鼻塞頣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22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8:46:3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12月1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龙眼”“白头翁”“羊踯躅”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龙眼”“白头翁”“羊踯躅”三味药。
        龙眼,龙目(《吴普》)、圆眼(俗名)、益智(《本经》)、亚荔枝(《开宝》)、荔枝奴、 骊珠、燕卵、蜜脾、鲛泪、 时珍曰∶龙眼、龙目,象形也。《吴普本草》谓之龙目,又曰比目。曹宪《博雅》谓之 益智。「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毒,去三虫。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本经》)。开胃益脾,补虚长智(时珍)。
       白头翁,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
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羊踯躅,别名黄杜鹃(《蒙筌》)、羊不食草(《拾遗》)、闹羊花(《纲 目》 弘景曰∶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名。闹当作恼。恼,乱也。
辛,温,有大毒。
权曰∶恶诸石及面,不入汤使,伏丹砂、 砂、雌黄,畏栀子。

「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本经》)。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2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8:48:04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三字经》,  作者是清代医家陈修园。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今天(2022年12月2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闷,寓意存,补金匮。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三字经》 【咳嗽第四】、 【疟疾第五】、【痢疾第六】的有关内容。
    《素问》《汤液经》都是脏腑分证,咳嗽、疟疾都需要脏腑辨证,“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疟疾、痢疾也离不开脏腑辨证,这是中医的整体观念的体现,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医学三字经》很概括地介绍这几个病的诊治特色,便于记忆,尤其是重视张仲景的方剂,这固然很好,但是,对于后世的方剂也应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还有很多“非药物疗法”,针刺、拔罐、药浴、按摩、艾灸,也可以选用。“圣人杂合以治”,也是中医的传统。
      感谢雷宝淳讲述和分享。

22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8:4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12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接着学习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的内容:
         第三章:正视中医现实作用。
         第九节:慢性病治疗中医有方法学优势。
        为了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特色,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说人体为什么在急性病阶段没有治好,转成了慢性病?或者为什么有些疾病在发病的时候,就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疾病已经发展为“慢性病”了。
        中医学的思想方法不是“分而查之”,也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合而查之”与“合而治之”。
       届时衡水中医师王群才和各位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接着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三章:正视中医现实作用之“慢性病治疗中医有方法学优势”的有关内容。
      西方医学传入一百多年,改变了国人的就医格局,中医药不断被“边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传承的困难,西医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 需要重新认识中医药,需要用中医药的大智慧,带领世界走向健康。
      中医的方法不是“分而查之”,也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合而查之”与“合而治之”,是一揽子解决问题,是把人放在天地万物之中,道法自然,维护健康,调理亚健康,治疗不健康,全生命周期关爱每个人。

       感谢衡水中医师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22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8:49:32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2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临证本草》一书的有关内容。
《临证本草》一书把120味常用中药,用4688条历代中医著作应用经验进行佐证,著作注意用小方说药效。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有介绍说作者:陶御风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
  作者 陶御风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
职  称:主任医师
擅  长:顽固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胃病/冠心病/心肌炎/早搏及因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或性格偏内向所致失眠/便秘/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病/青春痘/口腔溃疡/牙齿过敏疼痛等病症。收起↑
执业经历:陶御风,主任医师,擅长顽固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胃病,冠心病,心肌炎,早搏及因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或性格偏内向所致失眠,便秘,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病,青春痘,口腔溃疡,牙齿过敏疼痛等病症。
       今天讲的一味麻黄,就有如此之多的运用经验。,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02:29 , Processed in 0.1123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