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20:29:45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3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癫病,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癫病的有关内容。
       癫病最早见于《内经》,大多数表现是精神抑郁、面无表情、吐字不清楚和神志错乱等。治疗要遵医嘱服药。如果患者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幅度大、表情淡漠、痴呆和叹息等典型症状时,考虑是癫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中医内服依靠辨证论治,探索过几千年,有很多经验。
       癫病也可以通过癫病心理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还是都可以好转的。
        目前治疗的主要办法还是采取药物治疗为主,自我缓解的方法就是平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紧张情绪或者疲劳,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可以减少癫病的复发。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20:30:2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3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1,略谈四诊

中医的诊断,靠望、闻、问、切四诊。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已发展到利用原子、电子诊断疾病的时代了,还仅靠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三个手指头来检查疾病,未免太落后了。邓老认为不能这样看,中西医的检查,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2,中医急诊术必须抢救

解放后,党中央制定了中医政策,使已处于奄奄一息的中医学复苏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学并未达到党和人民所要求的那样发展壮大,中医事业30年来有发展,有成绩,但不够理想,并隐伏着危机。例如,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有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急症的错觉,中医急诊术也日趋衰退。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特此呼吁。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略谈四诊与中医急诊术必须抢救的有关内容。
       中医诊断疾病靠四诊,也可以“四诊合参”,但是,临床上也可以根据某一诊的情况,进行干预和治疗,不一定必须四诊都全部具备。《伤寒论》很多条文,都不是四诊齐全的条文。当然,“四诊合参”能够比较全面认识病情,比只顾一点的“专家”“专科”“靶点”治疗,也许要全面一些。
        中医治疗急症有悠久的传统,传染病是急症,新冠、非典,中医药有独特的优势作用,大家都得到见证了。

    中医药还有 很多抢救各种疼痛、昏迷晕厥、二便不利等急救措施,也很常用。
        邓老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有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急症的错觉,中医急诊术也日趋衰退。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特此呼吁。
谢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43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20:31:27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3年3月21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73讲《灵枢·卫气行》。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纷纷,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2344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05: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3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带下的原文与评注。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带下的原文与评注。
     《傅青主女科》 1826年清.傅山(青主)著,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症,41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症,
        讲者 卢青玉,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农工民主党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委员会不孕不育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19年在河北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半年,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尤其对月经病、孕前调理、试管前调理、产后病的调治经验丰富。发表国内期刊论著2篇,申请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完成妇科学著作1部。

        感谢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45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0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3月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6讲主要学习手少阴心经重点腧穴。学习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祝贺河北中医高春花针灸讲师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6讲手少阴心经重点腧穴。学习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灵枢·经脉》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痛,嗌干,口渴。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46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07:1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3月23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燕屎”“猬皮”“石龙子”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燕屎”“猬皮”“石龙子”三味药。
        燕屎,味辛,平。主蛊毒,避不祥邪气;利小便。生平谷。
【释名】燕屎为燕科动物越燕,胡燕的粪便。胸部呈紫色,形体轻巧的为胡燕,越燕身上有黑斑且叫声响亮。燕屎一般春季采收。
陶隐居云∶燕有两种,有胡、有越。紫胸轻小者是越燕,不入药用;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俗呼胡燕为夏候,其作窠喜长,人言有容一疋绢者,令家富。窠亦入药用,与屎同,多以作汤洗浴,疗小儿惊邪也。窠户有北向及尾倔(求勿切)色白者,皆是数百岁燕,食之延年。
      猬皮,[性味] 苦甘,平。
[功用] 凉血,解毒,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反胃呕吐、便血、血痢、痔疮等症
     石龙子,别名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泉龙,猪婆蛇等。
   【性味归经】咸,寒,有毒。入肾、脾二经。   
【功效分类】利水渗湿药  
   ①《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②《纲目》:"消水饮阴癀,滑窍破血。"
③《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347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08:27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3年3月23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曹东义漫谈中医五千年》第66讲,今天开始学习王叔和著《脉经》,从序言开始。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脉经》序
  王熙(叔和)着。十卷。搜集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脉象 24 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
王叔和著《脉经》,序言
  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间。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斥兹偏见,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决,合为十卷。百病根原,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诚能留心研穷,究其微赜,则可以比踪古贤,代无夭横矣。

卷一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平虚实第十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卷二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卷三
  肝胆部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卷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诊百病死生诀第七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卷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卷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病可发汗证第二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病不可吐证第四
  病可吐证第五
  病不可下证第六
  病可下证第七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病可温证第九
  病不可灸证第十
  病可灸证第十一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病可刺证第十三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病可水证第十五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病可火证第十七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卷八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平湿脉证第二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卷九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卷十
  上足三阳脉
  上足三阴脉
  上阳跷阴跷带脉

2348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09:2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尊敬的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本周五晚(2023年3月24日)由上海的黄小平给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中山东中医学院教授 李克绍,题目是
《学医、行医话当年》
李克绍(1910~),山东牟平县人。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都有所开拓。著作中有《伤寒解感论》一书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颇得读者好评。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贺上海中医的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给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中山东中医学院教授 李克绍,题目是
《学医、行医话当年》
   李克绍先生说,我从摆脱教条,注重辨证之后,不但对于临床治病比从前有了把握,而且对于阅读医书,也觉得和从前不一样。

从前我只喜欢看有方有药的著作和开门见山的医案,而对于理论性的著作和像《临床指南》那样需要自加分析的医案,就看不进去。可是对辨证有了体会之后,感情就转过来了,不但喜欢看理论性的著作,而且看医案也有了自己的赏鉴与批评能力。
祝贺黄小平院长讲座和分享成功!

2349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1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3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
        第十二节: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这节内容较多,分为三小节讲完。第一小节: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减少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中医药学是原创于我国的独特学术体系,是理论、技术、经验三位一体的学科,近年来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引进了针灸与中医药,就说明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医药的信任,也为中医药学带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了机遇。
        青蒿素被公认为“抗疟药研究史上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从而带动国内国外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第十二节: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中医药不分,中药都是中医品尝和应用、发明的,不是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创造的。“天地精华聚成药,四气五味入脏腑。”
化学合成的药物,虽然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它属于大自然的异物,因此,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痛,必须尽快排泄出去,否则就会蓄积中毒。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减少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中医药学是原创于我国的独特学术体系,是理论、技术、经验三位一体的学科,不仅仅是解决治疗问题,还可以养生保健,有利于恢复正气,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创造,也是“化毒为药,变废为宝”的大智慧。
这些智慧就是用中医理论驾驭中药,否则用化学分析就看不懂了。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50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20:11:05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3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临证本草》一书关于细辛的临床妙用。
       细辛(原变型)是一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马兜铃科、细辛族、细辛属类生物 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陕西、四川、日本和朝鲜。
     「主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除喉痹 鼻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 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添胆气、治嗽,去皮风湿痒, 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甄权)。含之,去口臭(弘景)。润肝燥,治督脉 为病,脊强而厥(好古)。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06:40 , Processed in 0.0862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