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取类比象,邀请中西医融合先生、王锡民教授、仁海于先生、gl101先生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7:02: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15 09:15
系辞八:【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取象比 ...

学习易经系辞来领会取象比类,这个要求真太高了。系辞是解释卦辞、爻辞的,您把这一段和卦辞、爻辞联系起来讲解了,大家听得懂,才能联系到中医的取象比类。


估计这里的朋友对易经的了解和我差不多,知道有这么个典籍,专心学习的不多,或许有熟悉易经但平时没有机会发言的朋友。
252
发表于 2014-11-15 19:32:08 | 只看该作者
系辞上八: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见乃谓之象”

《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以上三段是取象比类的出处。
253
发表于 2014-11-16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15 19:32
系辞上八: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 ...

不要死读古书了!解剖一下动物,做个活体的能量传输系统的系统的观察,就会有中医学实际的五行学的具体落实!
  而空气中的氧气与食物中的能量被氧气氧化产生热与一氧化氮阻止氧气进入细胞变冷,就会有科学的阴阳学产生!
   中医学的科学化与进步,不能总用古书的!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才能使中医学进步的!
254
发表于 2014-11-17 10:22:3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15 04:02
西方科学要不要中国化?能不能中国化?我的答复是肯定的!没有害怕的必要,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同意先生的观点!
255
发表于 2014-11-17 10:24:1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5 03:38
事实引发了思维是很正常的事情,先生不必感到奇怪,但是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也就是古代 ...

‘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一条是耽误中医发展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引用的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因为所有的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包括各种学科都是如此。西医也不例外。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所形成的体系,都是“思维所形成是结论并用以指导人的行为”的理论,因为方法论的不同,所以它们不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无法分出其优劣。站在西医的立场上,中医是错误的产物,站在中医的立场上,西医又被称为杀人工具。所以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意义的。取象比类的方法是为中医的体系服务的,离开了这个理论体系来谈论取象比类就毫无意义。例如,我们家里这两天正在吃茵陈蒸菜,我观察到在零度以下,茵陈还在茁壮生长,等待春季才采集入药。可知此物之耐受寒冷的习性确实不凡。整个冬季茵陈都在吸收寒气,所以其寒凉的药性显然可见,对于治疗湿热下焦郁热有效就可想而知了。这些看法对于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才有意义,对于不用辨证施治的西医或者找个方子就可以治病的中医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取象比类不感兴趣,不必理它就是了,也不必愤懑,因为这些东西是中医实践离不开的。

256
发表于 2014-11-17 10:26:38 | 只看该作者
Yyllii:孙先生对取象比类的认识很明确,但却不愿意正视其缺陷,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一条是耽误中医发展的原因之一,医易同源。这个结论的出现,再往下滑,就是医源于易,再发展,就是医学来自神授。有时候是很危险的。


回复:不同的理论体系就会有不同的、相应的方法,站在西医的立场上,取象比类耽误了中医的发展。所以是缺点。但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却必须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取得疗效。

257
发表于 2014-11-17 10:46:18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17 02:24
“‘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一条是耽误中医发展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引用的这句话似 ...

          难得!
       运用取象比类,出神入化,信手拈来,难得。
       留心者处处皆学问。扎实的中医基本功,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取象比类的基础。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1:25:44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17 10:26
Yyllii:孙先生对取象比类的认识很明确,但却不愿意正视其缺陷,“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 ...

但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却必须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取得疗效。
------------------------------------------------------------


不是用取象比类取得疗效,是先取得疗效,后才取象比类的,前面您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是先发现的坠胎事实,后才想到梨子质重下坠的。


取象比类,在梨子坠胎上,仅仅起到一个简单说明作用,而且这个说明,只能起到加深初学“坠胎”印象的作用。
再说,所有的果实都是重坠向下的,坠胎的却只有梨子。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1:30:13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17 10:24
“‘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一条是耽误中医发展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引用的这句话似 ...

治疗湿热下焦郁热的药,大概四季都有吧?我们查查中药书很容易看到。只要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季都得吸收寒气呀,吸也得吸,不吸也得吸。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1:34:45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17 10:24
“‘思维形成的结论又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一条是耽误中医发展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引用的这句话似 ...

对于取象比类不感兴趣,不必理它就是了,也不必愤懑,因为这些东西是中医实践离不开的。
---------------------------------------


呵呵,愤懑不至于。大家到论坛,因为对中医的内容有兴趣,对中医的发展关心才讨论的。关心中医发展,自然要在同行间探讨与发展有关的思维、研究方法。
就梨子坠胎的例子里,已经实践了,结论也出来了,就是能坠胎,怎么还说实践离不开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0:49 , Processed in 0.0725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