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1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12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药,是养生保健过程之中的早期阶段,向内”反求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养生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内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体内外相关,表里和谐如一。
       4.民以食为天,饥饿不利养生。
       5.七情守中和,过激伤五脏。
       第二节:气功锻炼好处多,强壮身体靠自我
       4.经历坎坷,再现辉煌
       5.气功方法多,学会就受益
       一.”内养功"的修烁方法:
        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经北戴河疗养院的刘贵珍整理后,由刘亚非等传人加以推广。内养功强调呼吸停顿、气沉丹田等动作和意念,具有”大脑静”而”脏腑动”的特点。
       (一)练功前的准备工作
       (二)练功姿式
       (三)调匀呼吸
       (四)意守丹田
      (五)收功
      (六)适应人群
      (七)注意事项
    二、”真气运行法”的煅炼方法
      (一)练功姿式
     (二)练功时对五官的要求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第一节:人体内外相关,表里和谐如一。第二节:气功锻炼好处多,强壮身体靠自我。
       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行气玉佩铭”,记载了当时健身气功的情况,这是用玉石雕刻的艺术品。铭文说:“行气,深(吞)则蓄,蓄则神(伸),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萌),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兀(机)舂(冲)在上,地兀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建国初期,在1955年12月19日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大会上,唐山市气功疗法小组与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小组、重庆市痔瘘医疗小组、以及治疗血吸虫病药物“腹水草”的贡献者,一起受到卫生部的表扬,并接受了卫生部颁发的奖状和奖金。可见气功治疗的功效一定非同小可。
表彰令说:“唐山气功疗法小组:唐山市气功疗法小组是由刘贵珍同志及西医师王树彬等组成,气功疗法是我国民族医学中特有的一种导引治疗方法,首先是由刘贵珍同志本身经练气功治愈胃溃疡后,乃于一九四九年就开始运用气功疗法为人治病。“
       真气运行,实则是任督交流,也是周天功的初级功法(小周天)的一个过程。它是以练功过程和自身体验命名的,符合中医理论,这个词比较符合中医科学。但是,如果几个月、几年都练真气运行,也会出偏差,个别的可能出现“气”乱串等精神障碍。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17:39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2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关于知母的有关内容。
       知母,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673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18:1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三、运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

(六)内伤虚损启迪后世肾命学说
5.《医贯贬》学术批评难免过当

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
(一)古代温病属于狭义温病
(二)伤寒更感异气变成众多温热病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三、运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六)内伤虚损启迪后世肾命学说、5.《医贯贬》学术批评难免过当、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一)古代温病属于狭义温病(二)伤寒更感异气变成众多温热病。
           外感与杂病各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各有其辨治的体系,但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因虚致邪和因邪致虚,以及其证候、病机、治疗方法的交叉与重叠,使二者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摆正他们的关系,则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浅识滥用,多成误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古为今用”是我们深入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素问》提到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只是限定了温病的季节,发生于春季,或者春末夏初。因为《素问·热论》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反映了《素问》的作者注重发病的季节,而对于证候表现,都以“热病”概之,并没有伤寒、热病、温病相互区别的含义。因此,才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论述。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温病证候定义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恶寒”是太阳表证必备的证候,不恶寒就是没有表证而有里热证,所以后世有“阳明乃温病之渊薮”的说法。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18:5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与难经,素问,灵枢>的关系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他继续为大家讲述了《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与难经,素问,灵枢>的关系。
        扁鹊医学著作除《扁鹊内外经》见于《汉书艺文志》之外,《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23卷被列在“经方”之中,其中收有扁鹊治疗疾病的方药经验,但日久失传,难以推知其梗慨。现有《难经》一书,相传为秦越人所著,然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与《素问》《灵枢》一样,《难经》书中频繁引用“《经》言”达35次,几乎是“八十一难”的半数,其书成于刘向校书之后可知。
    现存医书中引用《难经》较早者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因为《难经》与《素问》《灵枢》一样是成书于东汉的古医书,其中又汇集了汉以前脉学学术成就的精华,较多地保留了扁鹊所开创的古脉学的原貌,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深受历代学者重视是情理之中的事,以往认为《难经》是解释和阐发《素问》《灵枢》的著作,其原因在于对《素问》《灵枢》成书年代和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上存有模糊认识,另外《难经》中所说“经言”有与《素问》《灵枢》中文字相同或相近者,似乎成了《难经》是阐发二书奥旨的。内证”,却不设想二书中皆引有“经言”,有着共同的祖本,同出一源而互有异词。其实,三书都是《汉志》医经七家的延续,皆传扁鹊之脉学,而又有所发展,丰富了医学理论的内容,使“方者宗”扁鹊所开创和集成的事业更加完善。
     所以,把《难经》看成是扁鹊学派的著作,是《素问》《灵枢》所构成的黄帝学派医经之外的学术著作的做法,人为划线,刀削斧凿的弊端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认为医学发展过程中,从春秋末到汉代没有明显的流派斗争,《难经》不是《灵枢》《素问》的解经之词,也不是《累问》《灵枢》的“反对派”或“在野党”,他们都是扁鹊开创的古医学在汉代丰富发展的文字结晶。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75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19:4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4年1月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内容,题目是肿瘤的检查与诊断。肿瘤的诊断技术主要有四大类:影像学,内窥镜,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诊断不难。我们尽量选用简单,方便,安全,痛苦少,无创伤或微创,费用低廉的检查方法。肿瘤的发现和确诊一般都是由西医学方法来完成的,诊断并不难,患者来看中医的时候呢,主要就是考验辨证的功夫了。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体质肿瘤学》肿瘤的检查与诊断。
        中医与西医对待肿瘤的认识不一样,是因为世界观不同。西医以有为本,一定要找出肿瘤来,把它切除、或者放疗、化疗,说是尽量“根治”,但是即使是乳腺癌根治术,也根治不了,因为,根不是外来,而是内生的,每个人都有“癌基因”,一不小心就启动了,活化了,所以根治只是一个愿望,而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每个人,经常有变异的细胞出现,之所以不会形成癌症,是因为自身的抗病能力好。
       中医“以无为本”,强调疾病出现的原因,尤其是向内求,认为正气管不了的东西,就是癌瘤。不强调这个“果”必须消失,而是希望正气看住它,不发展,带瘤生存。
       潘德孚先生多年前主张“天下无癌”,就是不怕癌,战略上藐视癌,对于自身的正气充满信心。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20:28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1月4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穿心莲、贯众”,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感谢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穿心莲、贯众”。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
        连翘,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本经》)。以作蒸饮酒 病患(《别录》)。治伤寒瘀热欲发黄(时珍)。
      大青叶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
       板蓝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
      青黛,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穿心莲,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贯众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瘟疫,斑疹,吐血,衄血,肠风。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6:53:47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来自上海的黄小平,今天晚上(2024年1月5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今天要学习的题目是:《学医关键是在青年时代》介绍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龚志贤
(1907-1984),四川巴县人,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体会较深,擅长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方剂于临床实践,经验丰寓,医理精湛。近几年来,总结平生所学所得,写出了《四诊概要》、《临床经验集》、《肝炎、肝硬化的初步治疗经验》等论著。

请老师和大家指点指正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名老中医之路:已故名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龚志贤(1907-1984)的文章《学医关键是在青年时代》。
         龚志贤13岁到姜家乡跟李寿昌学习中医。他说,李寿吕是我家嫂的哥哥,对《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较深的研究。他要求我们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要熟读, 《灵枢》、《素问))得选读一部分。他特别重视经络与内脏的联系,要求对十二经、十五络、奇经八脉和经水、经筋、经别等籍都要重点学习。开始,学习地点是一个山神庙,后因游人喧嚷,迁往东温泉。三年之内,读完了《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选读了《内经》、《难经》等经典医书。李老师在东温泉时,常有临近病人求治,也为我们创造了临床实习的机会。李老师治学谨严,对待病人非常关心,诊病力求符合实际,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他常告诫我们:"望问问切四诊,要落在实处,一点虚浮不得。望诊,表证除发赤色外,余无里证,颁着重色诊。闻诊,病人的声音、呃、哕、汗、沫、大小便的气味都要包括在内。问诊,要启发病人说话,如痛点在何处,大小便畅利否,尤其是胸部、腹部要用手摸,汉代张仲景就重视腹诊。切脉,要和病症联系起来看,要四诊合参。须知用药的温,清、补、泻,是随病症的寒、热、虚、实来的。凡病要详察原因,水、食,痰、血、气,要详细辨明。"李老师这些扼要的启示,言犹在耳,是我临床的座右铭。
我和长兄跟李老师学习三年之后,李老师提议我们共同组织"三友医社",在五布、姜家、=圣三个乡行医。"三友医社"在五布乡东温泉,距离姜家、=圣两乡各有二十余里,我们师徒三人每逢一、四、七日去二圣乡赶场应诊,二、五、八日去姜家乡赶场应诊,三、六、九日在东温泉本社应诊。本社往返二圣、姜家皆步行五十余里,这是很辛苦的工作,但能治好一些病人,我们感到很愉快。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6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6:5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1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药,是养生保健过程之中的早期阶段,向内”反求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养生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内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论基础。
       5.气功方法多,学会就受益
       一.”内养功"的修炼方法:
        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经北戴河疗养院的刘贵珍整理后,由刘亚非等传人加以推广。内养功强调呼吸停顿、气沉丹田等动作和意念,具有”大脑静”而”脏腑动”的特点。
    二、”真气运行法”的煅炼方法
      (三)练功时的呼气方法
    三、“郭林气功”简介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5.气功方法多,学会就受益、
       一.”内养功"的修炼方法:   二、”真气运行法”的煅炼方法;   三、“郭林气功”简介。
        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经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的刘贵珍整理后,由刘亚非等传人加以推广。内养功强调呼吸停顿、气沉丹田等动作和意念,具有“大脑静”而“脏腑动”的特点。
         据有关专家介绍,“真气运行法”是已故甘肃名中医李少波创立的一套功法,在“气功热”期间很有影响,当时据称有海内外学员逾百万,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气功热”的衰退而日渐式微。2012年因甘肃省卫生厅的推广“打通任督二脉”而让它再次声名鹊起,也引起了围绕“真气运行法”的舆论风潮。
该法以立足中医科学、简明易学、短期通督、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等特点,深受医学界、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好评。
      “郭林气功”简介
根据专家介绍,“郭林气功”亦称新气功疗法,属吐纳派功法,是郭林(1909——1984年)根据家传气功并结合自身练功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所创编,由陶秉福整理发表于1988年,“风呼吸法”为本功在调息中的特点,常用于癌症患者的康复锻炼。
郭林气功包括五种导引法(即意念导引、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吐音导引、按摩导引)。通过患者自身的意、气、形的锻炼,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气化功能。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人体得病的内环境。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6:55:55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4年1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百合病,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百合病的有关内容。
       百合病是张仲景命名的疾病,西方医学说这是心理疾病,张仲景说这是五脏失调引起的疾病,就叫做“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证候很复杂,病人很痛苦,证候多变而难以治疗,甚至“诸药不能治”,唯有百合可以奏效,因此,得名“百合病”。
            张仲景说:“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6:56:3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

(二)伤寒更感异气变成众多温热病
1.古代狭义温病概念,在晋唐时期有所混淆
2.《小品方》引经据典,坚守学术阵地

(三)新感温病学说逐渐兴起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二)伤寒更感异气变成众多温热病、1.古代狭义温病概念,在晋唐时期有所混淆、2.《小品方》引经据典,坚守学术阵地、(三)新感温病学说逐渐兴起。
        伏寒变温,疾病初期没有恶寒表证的温病学说,在晋代已经出现了混乱的情况。葛洪《肘后方》说: “伤寒、时行、瘟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又说““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之。”
       《小品方》的作者,是东晋著名医家陈延之,他对葛洪的“模糊认识”,持不同观点,提出批评意见。
        北宋名医朱肱关于温病的观点,深受同时代医家庞安常的影响,所以《类证活人书》也认为温病的证候“其病与冬时即病候无异。但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是有表证的温病。此观点虽与清代温病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但与仲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传统定义,大不相同,为寒温关系的复杂化,写下了伏笔。
南宋名医郭雍既继承了《伤寒例》的“伏寒温病”说,又将春时新感风寒温气和春季的时行疫气引起的病证命名为温病,从而将温病分为三种不同病因,突破了传统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伏气温病”学说,与清代温病学观点一致。
        张仲景关于伤寒与温病的关系,至此,就混乱了。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2 06:44 , Processed in 0.07344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