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提几个问题吗?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13-12-21 16:57:13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2-19 20:45
然风是得病以后才能认识到的,那就只能是对疾病性质的一种认识。所有的风类病变,不是因为有共同的病因, ...


             诚如先生所言,“中西医融合”成也。
       卫气营血辨证适用于所有传染病,如果所有中医都具备先生的思想,中西医一定能够实现融合。这与我的“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可相融性探讨”中的认识是一致的。
262
发表于 2013-12-21 17:18:5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中西医融合观》书中的下篇:“外感染热病证态学”中的导论第二章外邪-病因论中的内容。请参考。


        一、外邪与病原体
      病因学:近代西医对于感染病的病因认识很明确,就是病原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病因的相关因素。中医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是外邪,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我们来探讨病原体与外邪六淫的关系。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中医书上固有的提法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道”是规律和法则。《内经•五运行大论》谓:“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意思是: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固有规律。中医学对自然变化和人体生理、疾病规律的总结认识,基本上是通过对有关各种客观现象的观察、经过推导、总结而来,因此,中医学十分强调“候”、认为“道”源于“候”,因而,“候”也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医学中所谓的“候”,一般可分为“气候”、“物候”、“病候”三个方面。所谓“气候”指日月星辰的运行与风、火、湿、燥、寒等气候变化的客观表现;“物候”,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主要指各种生物(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收藏等客观表现;“病候”,指人体疾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
根据“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的理论,中医对外感热病特别是对温病病因的认识是按照“审证求因”思维方式进行的。当把所有疾病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时,其中有一大类疾病具有发热及一系列热性的证候,《内经》规定“凡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广义的伤寒,包括温病在内。伤寒与温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两大学派,我们不讨论两大学派之间的关系,单就病因来说,中医认为伤寒的病因是寒邪,温病的病因是温邪。中医还认为:六淫皆能化火,所以无论寒邪还是温邪都能引起发热这一类热性疾病。温病与伤寒的区别首先起源于治疗上的差异,因为在《伤寒论》之前,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治疗伤寒的方法对于一大类热性疾病不适宜,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这一点在《伤寒论》中已经明确了;张仲景之后的医家又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创造出许多新的方剂,治疗这些疾病取得了巨大成功,才把这一大类热性疾病分离出来称为温病,以示与伤寒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温病学说。所以中医理论的创立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首先观察到许多证候用原有的治疗方法无效,同时有治疗方法的创新,而后才有一大群证候被分离出来,最后才有理论的创立。理论创立之后,再用于指导医疗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原有的理论。中医的病因、病机乃至藏象学说中的象、态等,都是以证候为基础,反向推论出来的。这种思维方法在西医也是普遍使用的,如SARS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西医并没有认识其病原体,首先认识到的是一组有别于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非典型肺炎,但是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在SARS之前非典型肺炎多为散发,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推论SARS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病因)至今还不能完全确定。从疾病的诊断思维过程来看,医生第一次接触病人看到的,追求的,想要知道的不是病原体,而是病人的所有临床表现及疾病发生的过程、诱因,得出第一印象之后,推论其病理状态及可能的病因,根据病人所处的病理状态及可能的病因给予治疗,必要时才进行病原体(病因)诊断。“审证求因”是中、西医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只是中医始终停留在推论的水平上,而西医则是用实验的方法找到了病原体。西医以病原体作为参考系,在动物身上复制出该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与人的临床表现相比对,并经过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研究,最终得出病因、病理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系统理论。从理论体系发生的过程,可以看出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联系与差别。无论从理论体系发生的过程,还是疾病诊断的思维过程,都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经过“审证求因”的反向推论的过程,得出有关病因、病理机制的假设。它们的区别是理论框架不同。由于理论框架不同,对于临床表现的取舍也不同,既就是临床表现取舍相同,由于理论框架不同,得出的病因、病机也不同。
     温病从伤寒分离出来之后,温病的病因也是按照“审证求因”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与天地相适应”的理论框架推导出来的。因为温病与伤寒都是研究发热这一大类疾病的,二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推论其病因也一定不同。伤寒的病因是寒邪,那么温病的病因就是温邪。温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风,因此在春季发病的多数为风温,其病因是风热病邪;夏季酷热,夏季容易发生暑温,其病因是暑热病邪;长夏多雨潮湿,多发湿温,其病邪是湿热病邪;秋季干燥,易患秋燥,病因是燥热病邪。温病讨论冬季发生的疾病比较少,因为冬季发病其病因是寒邪,疾病以伤寒多见;冬季的温病称为冬温。这是一般情况,发病季节与临床表现相符合。另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暑温、暑湿相似,却发生在冬季,称为伏暑;发生在春季的另一类温病与风温不同,起病即以里热证候为主要表现,称为春温,这两种病邪称为伏邪。可以看出中医温病的病因是由证候与季节相结合所决定的。西医感染病的病因是病原体,同时也认识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自然因素中季节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感染病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特定的临床表现,例如冬春季有利于流行性感冒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的繁殖与传播,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症候群;夏秋季有利于沙门氏菌的繁殖与传播,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候群;秋季蚊虫孳生高峰期容易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出现突发高热、昏迷、皮疹症候群。所以在某个季节容易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就有规律可循。中医正是在不知道病原体的情况下,根据某个季节经常出现的临床表现(证候)以及证候之间的演变规律,总结、推断出疾病的原因,所以,中医温病的病因与病原体有密切的关系。临床症候群就是温病病因(具有季节性特点)与病原体的桥梁,例如冬季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症呼吸道感染候群,中医称为伤寒,那么,伤寒就与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有关。余类推。
      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等。例如,夏季和初秋天气炎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在外界环境中繁殖,也有利于苍蝇的孳生,从而使肠道致病菌易于传播;同时,炎热天气可能使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肠蠕动减弱,消化道的抵抗力可因而降低,而且炎热季节中人们爱吃生冷食物,与肠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可能增多,因此,炎热季节中容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等。冬春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较长,如通风不良,居住拥挤就有利于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因而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我国吸血虫病主要见于长江两岸和南方湖沼水网地区,是由于这些地区适宜于中间宿主的大量繁殖,而水源又易被含有血吸虫卵的人畜粪便所污染的缘故。
      也有许多条件属于社会因素。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我国在解放前,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人民精神苦闷,生活贫困,营养不足,又加上过度劳累,因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同时,恶劣的卫生条件又使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得以大量繁殖孳生,各种劳动保护措施又十分欠缺。这些条件(社会因素)就决定了旧社会中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猖獗流行和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大量发生;娼妓制度的存在,又使性病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生活水平、劳动条件和卫生条件都逐步有所提高和改善,体质也不断有所增强。多年来,我国在党的卫生方针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卫生保健事业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例如,解放前在我国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鼠疫、天花等已经绝迹,黑热病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已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也逐步得到控制,娼妓制度的废除,也使性病逐步趋于消灭等等。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饮食卫生管理不善以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结核等尚未得到充分的控制,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区分致病因子和条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不同情况,我们既可以侧重于采取在体内外消灭致病因子或防止其侵入机体的各种措施,也可以侧重于采取排除相应各种条件的措施,或者采取两者并重的办法,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例如,目前对防止疟疾的流行来说,消灭致病因子(疟原虫)是主要的,因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当是彻底治疗疟疾现症患者,疟疾流行区居民普遍预防服药,消灭蚊虫和防止蚊虫叮咬等。对于消灭天花来说,全民接种牛痘疫苗,以排除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不足这个条件,却是最有效的措施。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病的病因是病原体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体,实际上病原体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只是因为病原体在感染病发病中的特殊作用,才把它从自然环境中抽出来。如果我们站在现代医学的高度,把中医的病因学说与与西医的病因学说融合在一起,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外邪是病原体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体,由外邪引起的疾病称为外感染热病,外邪就是外感染热病的病因,病原体是外邪(病因)的载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病理变化时,此时的病原体与单纯的、实验室的病原体完全不一样,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承载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病原体作用的信息。单纯的、实验室的病原体没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同不可能致病,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其本身并不一定能引起人体患病,必须经过蚊子叮咬患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或者病畜,病毒在蚊体内增殖5万~10万倍,再叮咬健康人,这时才可能引起疾病,这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已经承载着季节、气候、蚊子以及社会等因素的信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是人和动物,但是人仅有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量很少,故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而动物中家禽、家畜特别猪感染数量最多,猪的感染率是100%,因此猪是主要传染源。蚊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蚊子吸血之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其肠道内增殖,然后移行在唾液腺内增殖,且在唾液中保持较高浓度。蚊子受感染后10~12d即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蚊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亦可带病毒越冬。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与人群的免疫水平、蚊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气温和雨量与该病流行有密切关系)、猪及其它家禽患病情况以及病毒的毒力等有关。在热带区如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及马来西亚蚊子一年四季繁殖,故全年有散发病例。在温带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呈季节性流行。我国流行季节为7~9月份。
      人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后,显性感染与不显性感染的比例是1:2000左右,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其它防御功能,病毒的数量及毒力对发病也能起一定作用。所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是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载体的外邪,病原体侵入人体能否发病还要决定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其它防御功能(统称正气)。人体的免疫力及其它防御功能同样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医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原体侵入人体必须要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没有这种协同病原体就不可能进入人体,更不能引起疾病。疾病的发生、疾病过程与结局决定于外邪与正气斗争的态势。

点评

病因学:近代西医对于感染病的病因认识很明确,就是病原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病因的相关因素。中医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是外邪,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我们来探讨病原体与外邪六淫的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3 23:24
先生论述精彩,值得我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2 07:18
263
发表于 2013-12-22 07:17: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2-21 15:37
我们对五行学说的一个共识,就是五行生克理论,在中医认识病机时,有时候可以作为一种说理方法,一种比喻 ...

风既是病因,也不是病因

针对病人: 1 外卫不足,外风入侵,这就是病因 ; 2厉风(鼠疫,天花等),所过人畜大多数皆病,它也是病因;

针对健康人: 风是和煦之风 ;正气若存,厉风也不可干。

至于:寒温暑湿燥,那是内外环境的问题。内环境比如 是否先有了水液代谢问题的湿证,或者久处湿地的外环境。

再广义的大胆的预测一下, 这些外淫 可能都是不同微生物,细菌,病毒的不同表现形式。

点评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强弱不同,是否发病自然不同。 2,说风邪,可能是指微生物,也是对的。 不过需要讨论两点: 1,我们平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3 23:46
264
发表于 2013-12-22 07:18:2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21 17:18
以下是《中西医融合观》书中的下篇:“外感染热病证态学”中的导论第二章外邪-病因论中的内容。请参考。

...

先生论述精彩,值得我学习。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23:24: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21 17:18
以下是《中西医融合观》书中的下篇:“外感染热病证态学”中的导论第二章外邪-病因论中的内容。请参考。

...


      病因学:近代西医对于感染病的病因认识很明确,就是病原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病因的相关因素。中医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是外邪,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我们来探讨病原体与外邪六淫的关系。
    …………
根据“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的理论,……中医的病因、病机乃至藏象学说中的象、态等,都是以证候为基础,反向推论出来的。
--------------------------

这是一部著作里的内容,涉及我们现在的话题,有这两句就够了。五淫(暑邪除外),实际就是对外感病的分类,不是疾病的原因。得病以后,根据表现反向推论,推论出的结果是什么?只能是对疾病的分类(或者就叫证型、分型)。然后根据分类指导治疗。


博士先生同意我的看法吗?
如果同意的话,后面的问题又多了。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23:46:32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2-22 07:17
风既是病因,也不是病因

针对病人: 1 外卫不足,外风入侵,这就是病因 ; 2厉风(鼠疫,天花等),所 ...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强弱不同,是否发病自然不同。
2,说风邪,可能是指微生物,也是对的。

不过需要讨论两点:

1,我们平时说的外风引起的疾病,都是针对得病以后的情况说的。不得病就不提了。得病以后,有了临床表现,我们才知道是风邪引起了疾病。所谓审证求因就这个意思。
审证,审出来的自然是证,求因,求出来的是因。这个时候,证和因就是一个东西、
结论是,风邪不是病因。而是外感病的一种分类。或者直接说,风,就是一种病机。

2,微生物这个概念是现代有的。但中医可能在更早就有了这个猜想。吴有性的《瘟疫论》提出的异气学说,明确说是六淫之外的一种邪气,他当时想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东西,而不是气候变化这么简单。
在此之前,六淫学说,既没有提到传染性,也没有提到侵入途径,只是反复论述风邪引起疾病的特点,论述了许多,分类特别详细。更说明风是病机。

吴有性手里没有显微镜,“异气”学说无法进一步发展,只好原回到六淫学说里去。所以,在他以后的叶天士,也只能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得病以后,发现最先得病的是肺的病。
如果吴有性手里有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就可能是中国人。这个“如果”如果当时实现了的话,可能要改变世界历史,可惜只能是“如果”。


点评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强弱不同,是否发病自然不同。 2,说风邪,可能是指微生物,也是对的。 不过需要讨论两点: 1,我们平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4 07:14
267
发表于 2013-12-24 07:14:2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2-23 23:46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 ...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强弱不同,是否发病自然不同。
2,说风邪,可能是指微生物,也是对的。

不过需要讨论两点:
1,我们平时说的外风引起的疾病,都是针对得病以后的情况说的。不得病就不提了。得病以后,有了临床表现,我们才知道是风邪引起了疾病。所谓审证求因就这个意思。
审证,审出来的自然是证,求因,求出来的是因。这个时候,证和因就是一个东西--------赞同。

结论是,风邪不是病因----风邪可以不作为病因来看。而是外感病的一种分类。或者直接说,风,就是一种病机-------所病机时,一定要论述机理,就是风于卫控制玄府的病变关系, 单说风就是病机不妥,比如粮食可以解饿,说粮食是解饿机理就不行,而必须说粮食经过消化,提供能量这个过程的机理才可以。

2,微生物这个概念是现代有的。但中医可能在更早就有了这个猜想。吴有性的《瘟疫论》提出的异气学说,明确说是六淫之外的一种邪气,他当时想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东西,而不是气候变化这么简单-----这正是中医要发展的地方。
在此之前,六淫学说,既没有提到传染性,也没有提到侵入途径,只是反复论述风邪引起疾病的特点,论述了许多,分类特别详细。更说明风是病机----病因与病机的区别是, 病因: 产生问题的主体原因; 病机:产生问题的过程。 这样说风是病的原因可以, 说“风”是过程--- 病机就不妥。因为风邪致病,你要论述是,必须要说它怎么致病---这个就是病机, 而不能说 风就是病机。
吴有性手里没有显微镜,“异气”学说无法进一步发展,只好原回到六淫学说里去。所以,在他以后的叶天士,也只能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得病以后,发现最先得病的是肺的病。
如果吴有性手里有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就可能是中国人。这个“如果”如果当时实现了的话,可能要改变世界历史,可惜只能是“如果”。

点评

说病机时,一定要论述机理,就是风于卫控制玄府的病变关系, 单说风就是病机不妥, -------------------------- 请先生就此句继续阐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4 17:17
268
发表于 2013-12-24 10:32:3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2-23 15:24
病因学:近代西医对于感染病的病因认识很明确,就是病原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病因的相关因素 ...

       这涉及到中西医理论的不同特点。
     西医的疾病分类、病因、病理、病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是由不同的学科分别完成的。以感染病为例,疾病分类是由病案室完成的,病因是由微生物、寄生虫等学科完成的,病理是由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免疫学等完成的,病理机制是由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完成的……。分工明确,相互重叠,临床医生并不需要完全记住这些东西,大致了解就可以了,主要任务是诊断与治疗。
     中医则不同,疾病分类、病因、病机、证型、治疗是统一的,例如“风温”既是病因、病机又是疾病名称,而且与治疗相关。风温的不同证型如:卫、气、营、血也要具有风温的特点,而与风寒的太阳表证、阳明病、少阳病等等有所区别。
     我们不能够运用西医的套路把中医的模糊性、可延展性等优点硬性的分割为:病因、病机、证型、疾病分类等等来表述。我在谈得外邪与病原体的关系时说:外邪包括了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是他们的综合,只有承载了自然信息、社会信息的病原体才能够称为外邪,外邪是病因。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只不过是承载着不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各种不同的病原体。

点评

我们不能够运用西医的套路把中医的模糊性、可延展性等优点硬性的分割为:病因、病机、证型、疾病分类等等来表述。 -------------------------------------------- 我想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病因这个词汇,在《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30 21:12
还有点没看明白,思考以后我再发言。  发表于 2013-12-24 17:14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7:17:37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2-24 07:14
先生这里有点舍不得放下“风”是病因的这个观点。

1,说风是不是病因,因人而异,这是对的。各人卫气 ...

说病机时,一定要论述机理,就是风于卫控制玄府的病变关系, 单说风就是病机不妥,
--------------------------
请先生就此句继续阐述。

点评

这段已经说过了,就是风-卫气-毛孔之间的关系,由此正常关系构成正常的代谢过程;不正常的当然就是病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31 11:11
270
发表于 2013-12-28 10:07: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12:34 , Processed in 0.0829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