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3:58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药性赋》。《药性赋》原书未注明作者,据初步考证大约为金元时代作品。该书历来都是作为中医带徒弟学习中药的启蒙书。原书用韵语编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颇受初学者的珍爱,传延至今,长盛不衰。

  今天(2024年1月19日)分享的内容是: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药性赋》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茵陈,别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
        瞿麦,别名高山瞿麦,主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本 经》)。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血块排脓(《大明》)。
       芒硝,别名硫酸钠,芒硝。可以主治破痞,温中,消食,逐水,缓泻。用于胃脘痞,食痞,消化不良,浮肿,水肿,乳肿,闭经,便秘。
        石膏,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本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 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别录》)。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6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1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药,是养生保健过程之中的早期阶段,向内”反求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养生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内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论基础。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二、导引气血,伸展肢体
      三、练五禽戏,仿生健体
      四、学八段锦,轻松健身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望后瞧
       5、攒拳怒目增气力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二、导引气血,伸展肢体、  三、练五禽戏,仿生健体、 四、学八段锦,轻松健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生动地把古人通过运动,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画面展现给大家,既生动又形象,十分传神。《导引图》中描述的肢体运动,除极个别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现在中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
       五禽戏虽然创始于华佗,但是具体的运动方式却记载于南北朝,运动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是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健身运动。它是一种“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的仿生运动法。
         “八段锦”是我国医疗体育的瑰宝之一。它是历经千百年的筛选,然后编织成八段锦绣般的健身之术。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健身术,值得提倡。除了站立运动的“八段锦”之外,还有“坐式八段锦”特别适合腿脚有病,不便于站立行动的患者锻炼。坚持日久,也会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5:36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4年1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梅核气,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梅核气。
       梅核气是中医的一种说法,通常是描述患者咽腔内有异物,就像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从西医角度,又称之为咽异感症、咽炎。
        梅核气这个病名,最早相似的名称来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用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组成方剂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由于这是治疗妇女的咽炎,并且由于妇女在那个时候社会地位不高,又经常在家里边受“夹板气”,所以这样的病证很多,因此张仲景说:“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当然这与更年期有关系。
       现在很多男人也这样,也有很多社会原因,所以归于“神志病”之中。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6: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
(五)“辛温解表难用”由来已久

五、坚守道术并重逐渐走向复兴
(一)辉煌历史难掩近代坎坷
(二)道术并重才能复兴中医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五)“辛温解表难用”由来已久、 五、坚守道术并重逐渐走向复兴
(一)辉煌历史难掩近代坎坷(二)道术并重才能复兴中医。
清初的伤寒学家如喻嘉言、汪友苓等,也强调不可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温病。到温病学学说成熟之后,便把辛凉解表作为外感热病表证的基本治法。吴鞠通所创制的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方药,至今仍十分盛行。
       西方医学的传入,改变了中医传承的道路,但是,随着新技术引入医学,化学制药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这就是:慢性病高发难以治愈,医疗费用高昂难以支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
慢性病成因复杂难于根治,中医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这与它的方法论有关。中医是道术并重的医学体系,一百年的坎坷道路,主要是“重术轻道”,不承认中医的指导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只接受中医的方药和技术,并且错误地提出“废医存药”和“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造成了中医事业的衰退。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9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7: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生活年代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生活年代。
       关于扁鹊的生活年代,网上和工具书的记载很多都是错误的,大多说他生活于公元前407至310年,这是错误的。
有些学者按照“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而人为强行“认定”了扁鹊的生活年代,没有尊重司马迁的考证意见,比扁鹊实际的生活年代晚了150年左右。
司马迁记载扁鹊为赵简子治病,其资料来源于赵国的史书,事件的前因后果可考可证。根据《左传》的记载,记录这件事的董安于,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在公元前496年被逼迫自尽了。因此,扁鹊诊赵简子这件事,只能发生在董安于还活着的时候。只是要说清这件事情,破费周折,因为其牵扯的事件很复杂,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历史由春秋步入战国的起因。
      “扁鹊诊赵简子”所以被记载于史书之中,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到晋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大家的事情事变。这个历史事件,是由赵简子不请示晋国国君就杀了邯郸赵午而引发了内乱,被孔夫子称为“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赵鞅就是赵简子的名字,“赵简子”是赵鞅死后的谥号。孔夫子公元前479年逝世,而赵简子此后3年才去世,孔夫子不知道赵鞅日后的谥号是“赵简子”。历史上的晋阳,就是现在的太原市。
根据《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赵简子在公元前497年前后,惹出来一场麻烦,几乎导致灭顶之灾。那是他成为正卿之后,日益独断专行,飞横跋扈引起来的。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4年1月2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内容,题目是:肿瘤的治疗——三辨六法治肿瘤。西方医学治疗肿瘤的方法呢,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三大传统治疗手段,治疗结果呢也是毁誉参半,导致人人谈癌色变,但是目前为止仍然牢牢占据着主流医学的宝座。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代,古人对肿瘤即有发现,殷墟甲骨文中已有“瘤”的记载,流聚而生肿,留聚不去的意思,亦称“毒瘤”。24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论述了“症瘕积聚”、“石瘕”、“肠蕈”、“癖结”的病机、症状、治则和治法,表明了中医学对于肿瘤病已经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论认识和医疗实践。几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中医学家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验证,总结出了中医治疗肿瘤的独特诊疗系统:外治技术同内服汤药相结合,内外同治,杂合以治,理法方药俱备,使无数肿瘤患者实现了绿色抗癌,带瘤生存,并且简便验廉,无痛无创,人人治得起,人人都适宜,尤其是减轻了医保的巨大负担,值得大力推广。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习了《体质肿瘤学》三辨六法治肿瘤的有关内容。
        癌症虽然是世界级的难题,特别是晚期癌症,目前尚没有特殊的有效方法进行攻克。但中医治疗癌症还是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可以延长寿命,减轻癌症的症状,或者获得临床缓解的效果,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而且中医 的治疗方法,也不是一个单方,或者某个抗药物,某个化学成分起了作用。这是西方对抗疗法所难以了解的学术原理。
         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提出治法及选择方药,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因本虚标实即正虚邪实的情况,中医在治疗肿瘤时是通过祛邪扶正及调和阴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也可减轻放疗、化疗及手术引起的副作用,使患者治疗更加全面,有利于患者治疗过程的持续和恢复。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8:4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1月25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三十一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三十一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青蒿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经》)。李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按《月令 通纂》,言伏内庚日,采青蒿悬于门庭内,可辟邪气。阴干为末,冬至、元旦各服二钱亦良 。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所伏也。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白薇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9: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4年1月2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三辨六法治肿瘤。三辨就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和中医辨体质相结合的辨证体系,体现的是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做支持,中西医联合抗癌,尽可能多的绿色抗癌的诊疗思想。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平民百姓多年之所盼,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唯一出路!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体质肿瘤学》的三辨六法治肿瘤。三辨就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和中医辨体质相结合的辨证体系,体现的是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做支持,中西医联合抗癌,尽可能多的绿色抗癌的诊疗思想。
         2019年9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提到:癌症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要求,深入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其中提到:
      提升癌症中医药防治能力。制订完善癌症中医药防治指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癌症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法,探索创新符合中医理论的癌症诊疗模式,培养癌症中医药防治专业人才。 开展癌症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形成并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中,规范开展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强化癌症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研究梳理中医药防癌知识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内容。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4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1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药,是养生保健过程之中的早期阶段,向内”反求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养生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内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论基础。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四、学八段锦,轻松健身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七、摇头摆尾去心火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四节:取法太极,行气强体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第四节:取法太极,行气强体
       太极拳是很流行的中国功夫,很有代表性的柔性健身运动,关于它的起源、流传有很多说法。综合各家观点,可以看出它在民间流传多年,在清末才逐渐成数,并变化出不同的流派。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河南温县的陈式太极拳流传比较早,河北永年的杨露禅杨式太极拳源出于陈氏,而有所变化。太极拳是杨露禅带到北京之后,在他的手里才得以被官家子弟练习,逐渐由民间走向了普及化的道路。具体的故事虽然有出入,但是主线比较明确。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店“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练习民间的拳法,并借陈德瑚家的大院子授徒。杨露禅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40:47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4年1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奔豚气,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奔豚气的有关内容。
          奔豚或者叫做奔豚气,是中医当中的病名诊断术语,中国古典医籍《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奔豚气。奔豚的特点是患者感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06:09 , Processed in 0.0526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