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取类比象,邀请中西医融合先生、王锡民教授、仁海于先生、gl101先生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14-11-19 09:09:1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取象比类就要讨论它的必然性,或然性的东西就不要说了,说多少也是白说,等于瞎扯。
272
发表于 2014-11-19 09:12: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4-11-18 22:42
      西方人擅长于逻辑思维,包括在同一类的事物中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从一般到个别 ...

       取象比类,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与西方的类比不同),这种联系需要以事实、经验作为基础,作为支撑,作为根据,而不是毫无目的、漫无边际、胡拉乱扯、形式逻辑推理的联系。这种联系建立起了之后,还要经过反复实践的验证,最后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
273
发表于 2014-11-19 09:13: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取象比类靠或然性能够传承存在到现在吗?中医靠或然性能够传承存在到现在吗?中医靠或然性能够传承存在下去吗?我觉得不能,哪位觉得能请说说为什么?
274
发表于 2014-11-19 09:19:10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11-19 01:09
讨论取象比类就要讨论它的必然性,或然性的东西就不要说了,说多少也是白说,等于瞎扯。

                  偶然性、或然性、必然性是相对的,或然性比起偶然性来说,是进了一大步。
275
发表于 2014-11-19 09:19:1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了这么多,盖了这么高的楼,哪位给总结一下都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了?如果这么扯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什么时候才能把它扯清楚啊?
276
发表于 2014-11-19 09:25:1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11-19 01:13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取象比类靠或然性能够传承存在到现在吗?中医靠或然性能够传承 ...

         或然性进步到必然性,现在有两种方法:1   是科学实验;2   是反复实践。科学实验的代价小,时间短;反复实践的代价大、时间长。古代只有一种办法,反复实践。
277
发表于 2014-11-19 16:41: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7 03:30
治疗湿热下焦郁热的药,大概四季都有吧?我们查查中药书很容易看到。只要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季都得 ...

    先生忘记我在上面的回复中说过:“取象比类是有一个参照物的,这个参照物传统叫做易像。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可以不必以易像为参照物,也可以另外以八个或者另外一个数目的定位标志作为参照物,也一定同样可以把万事万物归类,以此建构一个大同小异的体系,一个同样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体系。这样看来,问题不是易像的神圣性发挥了什么作用,而是取象比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用处的方法论,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我们用科学的逻辑方法没有被认识的同一性。这样说并不是亵渎圣明,而是实话。”先生把易像视为神秘的东西,所以才以为别人也是如此。再说一下,我所需要知道的正是取象比类的本质,欢迎先生提出看法而不必把它看得有什么神秘性。
278
发表于 2014-11-19 16:4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1-19 08:4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17 08:20
治疗湿热下焦郁热的药,大概四季都有吧?我们查查中药书很容易看到。只要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

       取象比类的方法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正如薛立斋所言“举一可以例百,”这种方法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只适用于柿子、茵陈。否则中医的理论怎么能够形成呢?如果我们觉得这种方法有不适用之处,那应该是我们在具体应用时违背了它的某一些要求,正如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的,取象比类必须接受中医基本理论的约束,必须有一个参照系作为定位标志,在一定范围内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而不能为所欲为——虽然在另外一些方面它违反了形式逻辑。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还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  发表于 2014-11-20 15:16
279
发表于 2014-11-19 20:15:30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19 12:45
取象比类的方法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正如薛立斋所言“举一可以例百,”这种方法具有必然性而 ...

取象比类的方法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正如薛立斋所言“举一可以例百,”这种方法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只适用于柿子、茵陈。否则中医的理论怎么能够形成呢?如果我们觉得这种方法有不适用之处,那应该是我们在具体应用时违背了它的某一些要求,
——————————————————————————————————————————
那么,是否也需要考虑一下,这个理论不是万能的,而有什么缺陷?
280
发表于 2014-11-20 12:0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1-20 04:0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7 03:30
治疗湿热下焦郁热的药,大概四季都有吧?我们查查中药书很容易看到。只要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季都得 ...

       我举出这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取象比类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是为选择更为恰当的药物的,而不是文字游戏。比如我的手头有很多种利尿清利湿热的药物,经过这样的对比,领悟其差异,就会使选择的药更准确。事实上,仅仅看书是解决不了在一定的病机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哪一种利湿药的疑问的。先生可能以为上面的论述都是一些废话,其实不然,它对于临床实践是很有帮助的,这正是我所要强调的。
由于对于取象比类的思路不熟悉,先生上面的文字就有以点带面的毛病。我们还可以问一声:同样是在寒冷状态下生长,为什么还会有热性的植物,例如天山雪莲或者雪菊、苦荞?又如何解释这些寒热性质各异的现象?

点评

我们还可以问一声:同样是在寒冷状态下生长,为什么还会有热性的植物,例如天山雪莲或者雪菊、苦荞?又如何解释这些寒热性质各异的现象?------------------------------------------------------------------- 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12: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0:51 , Processed in 0.0809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