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22:01:01 | 只看该作者
李源说,今天周四(2018年2月1日20:30),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回归中医》第三十三讲《中医是生态医学“一揽子解决”》本讲主要内容是曹东义老师通过对中西医学研究方法的对比,让人们看到了西医所谓的“精准”与中医的宏观、生态一揽子解决问题理念,各自有那些优缺点。做为中医大夫如何学好中医,建立理论自信,保障疗效自强,从而进一步促进传承自觉。并一起学习邓铁涛教授在2002年刊登在《新中医》的一篇文章《寄语21世纪青年中医》,邓老16年前的这篇文章与曹东义老师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值得每一位青年中医重温。
         我们一起期待李源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hgzy
         祝贺李源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独特的学术特色,“一揽子解决疾病诊治问题”。西医在“构成论”、“还原论”指导下,从整体开始,逐渐向微观领域深入探索,发现了细胞、蛋白质、DNA等大分子,以为找到了疾病的本质,治疗主要从分子靶点、受体蛋白寻找突破口,有其可取之处。但是,疾病的形成很复杂,一人多病、一病多因,各种检查出来的病理指标,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客观世界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是越单纯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越单纯越失真,“复杂关系”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此,单一靶点治疗,就容易干扰人体自我修复、自我调节机制。中医药主张,病人自身是健康的主宰,医学只是帮助和辅助,很多药物、非药物的治疗手段,都是帮助人体,弄不好就是干扰人体,破坏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中医药主张“杂合以治”,不主张单一靶点。独参汤、或者单方一味,也是含着很复杂成分的来自天然的药物,再加上精神调节(形神一体),针灸按摩、刮痧拔罐、饮食导引、运动养生,千方百计为的都是畅通气血,扶助正气,恢复人体固有的功能。所以属于“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有单一靶点所不具备的大智慧。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22:16: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2月2号20:30),由刘云双为大家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批驳方舟子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接上周内容,向大家介绍伽利略,他是意大利一个落破家族的后人,他的祖先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但是伽利略对力学研究非常感兴趣,他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还著作了《星际使者》在威尼斯出版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厄运随之降临到他的头上,1615年冬天伽利略的名字上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他被传讯到罗马来接受对他的审讯。伽利略被迫放弃了可白尼学说的声明,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罗伦萨,在沉默中度过了好多年。
方舟子说:有些中医支持者为了把中医说成科学。另外提出了科学判定标准,这在逻辑上是荒谬的。方舟子一口咬定科学诞生在西方与中国无缘,因此也就不属于科学。方舟子断言站在历史的高点里,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医的衰落是必然的。
           方舟子以为自己是懂科学的,其实与科学巨匠相比,它只是一个科学小矮人,与未来科学相比,他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假如他以如此浅薄的知识为凭据,让人们远离中医药,那它就不仅仅是知识浅薄的问题了,而是空谈误国的问题。因此他远离中医,不信任中医咱管不着,但是他还要代表科学,向群众宣传中医不科学,不可信动摇中医生存的群众基础,让中医自己走向灭亡,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一起期待刘云双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tqzydjl
           祝贺刘云双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析了伽利略的坎坷人生。在西方,《圣经创世纪》说神造了万物,并且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女人夏娃,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罪。西方不允许讨论天地万物从哪里来?布鲁诺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被烧死,足以说明西方禁锢思想多么严峻。需要指出,日心说虽然比地心说进步,但也是错误的,宇宙的核心现在也没找到,但不是太阳。伽利略如果在中国进行研究,就不会受审判,从河图洛书,到《道德经》《内经》,人们都是从天地开始说万物,有无相生,以无为本。“无”不是没有,是暗物质,“有”是明物质。西方长于研究明物质的结构,东方立足于有无相生的“生成论”。生成的物质有结构,生成能够包容构成。站在,或局限于明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否定有无相生的生成之学,是错误的,狭隘的。因此,方舟子虽然自诩为科学代言人,他只能是“科学小矮人”,他所了解领域很小,如同“坐井观天”。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21:59:04 | 只看该作者
        王群才说,今天晚上(2018年2月3日),我们继续学习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话》中的〈郭可明治乙脑意义重大〉这一节后半部的内容:郭可明医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治疗流行性乙脑功绩卓著,所以著名中医蒲辅周先生贊叹其成就,并在推广其经验的过程之中,继续丰富治疗乙脑的方法。著名中医专家焦树德、刘志明、曲锡萍、林宏益等人,也在那个时代,按照郭老先生治疗乙脑的经验,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彰显了中医治病救人的神奇疗效!郭可明先生治疗苏联专家的乙脑,让当地中西医感到棘手的危重病,他也做出了起死回生的成就,从而使在场之西医和护士为之震撼,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尊重和信服中医。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取得这样好成绩来之不易,中医成功治疗乙脑,以及气功的神奇,也提升了我国医药卫生在国际上的地位,迎来苏联专家前来参观学习。————让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xdsh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的成功经验,不仅给中医打上了科学的烙印,为毛泽东中医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而且在日后扩大的医疗实践之中,逐渐开启了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全面超越西医疗效的先河,在麻疹肺炎、流行性出血热、非典等传染病的过程中,都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令世人仰慕的成就。但是,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通过这些事实例证得出“病毒性疾病中医首选,中医必选”的普遍认识。不久前的禽流感,今年的流感比较大的流行之时,达菲、奥司他韦等西药抗病毒药,本来只在36小时至48小时之内有效,过来这个“时间窗”,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但是,人们,医生争先恐后购买这些西医药,不知道中医药的优越性,不选择中医药治疗。其中,既有对中医药历史偏见的原因,也有某些利益集团故意的遮蔽和抹杀。重温历史经验,传播中医学术,复兴原创国医,道路遥远而复杂。我们一起努力,传播正能量,不仅是有利于中医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大众健康。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22:43: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2月4日20:30),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的学术成就。中医儿科奠基于扁鹊,《史记·扁鹊传》说秦越人“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古代医学分科,成人科叫大方脉,小儿科叫小方脉。虽然张仲景撰用的“胎胪药录”,有可能是儿科学的专门著作,但是在流传之中,早已散佚。孙思邈《千金要方》重视妇儿科疾病,却不是专著。因此,北宋医学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着。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钱乙的学术成就。古代医家称小儿科做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因为小儿脉微难见,诊察时又多惊啼,靠脉诊难以辨证,这是一;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无常,靠望诊了解病情也有困难,这是二;小儿不能言语,言语亦未足取信,凭问诊了解病情更难这是三;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就足使病情复杂化,这是四。钱乙自幼精勤好学,认真钻研《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如他的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组成,原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即八味肾气丸(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加减化裁,作六味地黄丸,用来当作幼科补剂。这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他为后世补益虚损,健脾补肾的学术发展,开启了先河。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09:34:4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2月5日20:30),霍立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结合《神医扁鹊之谜》与大家一起讨论扁鹊著作的情况。曹东义在《神医扁鹊之谜》之中,经过考证认为,《素问》《灵枢》两本书,是“医经七家”的汇编性著作,其中也收载了扁鹊著作的内容,继承了扁鹊的医学思想,只是它并没有这样说。
明确表示学术内容来源于扁鹊的早期医学著作,是魏代太医令王叔和,他在《脉经》之中的卷四、卷五,引用了大篇幅的扁鹊著作。《脉经》是一部善于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优秀著作,其中既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也有扁鹊《内经》《外经》的精华。其第四卷、五卷有五篇内容叙述扁鹊脉学,极为珍贵,这也是我们探索扁鹊脉学的主要依据材料。
                   生活于魏晋时代的太医令王叔,由于身在宫廷之内,能够见到很多古代的医学书籍,王叔和本人又乐于整理和研究这些古代文献,写成了《脉经》一书。根据皇甫谧《甲乙经·序》介绍,王叔和还整理过张仲景的“遗论”,内容编次很精当,切合临床实用。——我们一起期待霍立轩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254
                   祝贺霍立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著作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对于扁鹊脉学进行了探索。《脉经》引用扁鹊的原文说:“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扁鹊这种按照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一日分为四时”来谈论脉象的理论,是贯彻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也是动态的变化。
                扁鹊认为,脉象除了一天之中不同时段不一样之外,一年四季的脉象也不一样,而且表现出“阴阳六经”分段主时、分时段旺盛的特点。
                扁鹊说:“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这种上半年三阳脉旺,下半年三阴经脉旺的学术特点,把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与大自然的阴阳之气的变化相关联,体现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理念。当然,这里论述的脉象的衰、旺,都是生理现象,而不是病态的脉象变化。
医生诊治疾病,既要熟悉生理状态下的脉象,也要了解病理状态之下脉象变化的道理,所以,扁鹊接着论述了病理状态下的脉象。既有形象的不正常,也有“动摇几分”程度上的差异,并且把脉象与疾病的证候紧密联系起来,其主要反应体内寒热之气的变化,也与四时阴阳变化有很大关系,并且很看重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脉象变化的决定作用。
                 扁鹊除了对六经脉象比较重视,还对“附阳脉”与“附阴脉”的关系很看重。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09:37:4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2月6日20:30),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温病学成熟之后,伤寒与温病关系的复杂化问题。自从叶天士提出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提出了三焦辨证的学说之后,温病学说就与仲景的伤寒六经辨证学说分道扬镳,成为外感热病辨证的一套新体系,被广大医学家所接受,并很快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使外感热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也有不完善之处,受到后世医家的批评,甚至被伤寒学家诋毁,也不足为怪。
                  外感热病是一大类病症,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大部分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这么多的病症,除了都有发热症状之伤寒的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它们又有所区别,六经辨证重视在经络,卫气营血辨证代表了外感热病的四个阶段,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分析,存有不少问题。那么,有何办法既能够克服了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者的弊端,又能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呢?敬请关注今天晚上由张海涛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讲述。——我们一起期待张海涛的分析与讲述。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255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 清代温病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医家,号称“温病四大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温病四大家之中,又以发明卫气营血辨证的叶桂和提倡温病三焦辨证的吴鞠通最有代表性。
                   在清代比较有影响的温病学著作,还有著成于公元1784年的杨栗山著《伤寒温疫条辨》6卷,其中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疗温病的方剂,对后世影响很大。1785年的刘奎著《松峰说疫》,广集前人治疗瘟疫的方药,以及刮痧治法,倡导八法统治瘟疫,自成一家。1794年余师愚著成的《疫疹一得》,因善用石膏,创制“清瘟败毒饮”而称誉医林。所有这些温病学著作的大量涌现,充分说明清代温病学的崛起与成熟。
                   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恶寒”是太阳病的必备证候,“不恶寒”而发热,则是阳明病的特点,“渴”是入里化热伤津之象,所以仲景对温病的定义,是没有表证、里热外发型的外感热病。对于温病的治疗,仲景并没有明言,《伤寒论》虽然受《素问·热论》“日传一经 ”的影响,但是更重视辨证论治,笔者坚信仲景决不会用麻黄汤、桂枝汤去治疗“不恶寒”的里热外发型的温病;而且仲景见到“发热而渴”或是“壮热为病”的温病,其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黄芩汤、大小柴胡汤等加减使用也势所必然。清代温病学家在前人有关认识的基础上,对仲景关于温病的定义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只在“伏气温病”项下,保留仲景关于温病的思想。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09:39: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和大家一起反思,非典过后,中医收获了什么?古人经历了几千年的瘟疫流行,只有善于总结,才能提升理论认识,丰富治疗经验,不断发展有关学术。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都是这样诞生的。非典前后,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名老中医都做了很多贡献,有过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深刻论述,推动有关研究不断深入。
               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y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个题目“非典过后,中医收获了什么?”我觉得首先是现在的条件下,中西医并存,传染病基本控制住的情况下,突发性的新瘟疫大流行,中医的作用仍然很突出。全球8000多病例,大陆5000多,大陆的西医的医疗条件设备与水平,赶不上香港、台湾、新加坡,但是大陆的病死率明显少很多,香港请大陆的中医去会诊危重病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有没有中医参加,中医参加的早和晚,大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承认中医的独特价值。但是,不自信的某些国人,竟然很快提出“万人签名取消中医!”这说明了什么?不是中医有问题,而是看待中医的世界观出了问题!再有,中医药被改造了100多年,但是战胜非典的方法,是按照传统的理论,而不是所谓的“动物实验和实验室结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不能违背中医药传统和独特方式方法,不能想当然改造中医。另外,经过非典的实践检验,中医自身在理论阐述等方面,寒温论争的历史问题也影响了临床实践,应该发展中医理论,避免不必要的分歧,进行理论创新。这样的创新,不是为了迎合西医,也不是为了标榜新潮,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因为,瘟神并没有走远!

点评

你们看看《中西医融合观》,就知道,你们说的全部是废话。  发表于 2018-2-8 11:56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21:55: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2月8日),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病灶与证候分别构成客观依据”的问题。西医受构成论的影响,研究可见的明物质;中医在生成论的指导下,擅长研究有无相生的关系,证候虽然变化万千,但是不属于“深不可测”,也不是“抓不住客观证据”。中医研究证候与疾病的关系几千年,善于在动态之中把握疾病本质,在有无相生的过程里,帮助患者恢复脏腑功能,祛除邪气,维持正气,有利于人们保持健康,达到天年。这是摆脱了形体束缚,不用数字说事,很高明的“以象之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就难进入中医之门。http://www.ynjkcy.com/hgzy
             祝贺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西医疾病观的区别,西方构成论把病灶当作可以依据的基础,用“不变的病灶”解释复杂的临床问题,但是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因为病灶相对稳定不变,人体的状态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变化。病灶很难准确说明过去,更难以预测未来,只有活在当下依靠动态变化的状态,才是最靠谱的方法。不要用打靶的两点一线原理,说明巡航导弹的作用过程。中医几千年依靠“辨证论治,形神一体,杂合以治”,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疾病与复杂药物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大智慧,值得大家重视。
279
发表于 2018-2-9 07:12:46 | 只看该作者
     [ 用“不变的病灶”解释复杂的临床问题 ]
     误人子弟。西医的病灶也是不断变化的,你去查查炎症病灶是不是:充血、渗出、化脓、变性、增生……不断变化的。不懂西医,胡拉乱扯,还讲课,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22:48:5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周五(2018年2月9日20:30),由黄小平为大家讲述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方舟子在2006年10月28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方舟子说:“科学讲究创新,绝不崇古。中医更像是一种人文学,而不是科学。”
方舟子说:“科学研究的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方舟子说:“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学科都相互联系、统一在一起,不存在一个与其他学科都无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的独立科学学科。”
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经验积累的结晶。”
方舟子说:“没有科学的指导,宝贵的经验也很容易走偏。
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有效。”
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人经常说,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实践证明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个诉诸民族感情的证据根本不值一驳。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并不需要靠医术来维持,这证明不了其医术的科学性。”
方舟子辩解说:“否定中医是科学,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中医。”


方舟子说了一大堆,巧舌如簧,肆意抹杀和否定中医的历史贡献,放大、拔高西医药作用,挑拨中西医之间的关系。方舟子竭尽全力批判中医,歪曲、否定中医的真实目的暴露出来了。

他之所以丑化、摸黑中医,就是要推行“废医”的主张,动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决定的发展传统医药的根本大法,把党和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取消,把一个高尚而合法的中医职业消灭。“只要西医,废止中医”的观念,在方舟子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他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大篇,才抛出来这个伪装了很多“科学外衣”的炮弹。他说中医是否科学是假,以“伪科学”为武器、为打手,为“科学的医学”西医“清君侧”,才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听黄小平讲述,认清方舟子的危害,阐述中医是什么样的科学。http://www.ynjkcy.com/tqzydjl
祝贺黄小平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分析了方舟子打着科学的旗号,抹黑中医的不良用心。我们认为,中医是保障人们健康、诊治疾病的行业,它是否属于科学其实并不很重要,因为科学是是什么本身还没有搞清楚,有广义狭义的区别,有简单与复杂性的不同,有现在与未来的差异。一般说来,科学是研究为什么的,很多“为什么”的解释,也就是科学道理,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变化之中。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安全有效地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是增强人民体质,保持健康体魄,这些问题中医学在历史上有了很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很多经验教训。中医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绝对不是无缘的,更不是互相冲突、对抗的。不是中医不需要物理化学,而是现在的物理化学太幼稚,根本无法解释中医的所以然。
难道因为你方舟子看不懂魔术,就要判魔术师“无中生有”?变魔术的人、学魔术的人都属于“伪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舟子也未必看得懂,爱因斯坦在方舟子对面坐着,也极有可能会被当作“伪科学家”。

在方舟子的潜意识里,中医只在中国生存着,只要一出国界,就找不到中医了;说中医的学术语言,外国人也不懂,外国人永远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其实,这都是毫无根据的指责。中医在改革开放之前就走出了国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后,针灸、针刺麻醉就掀起了一股中医热。改革开放之后,来自国外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是非常之多的,遍及一百多个国家,中医的诊所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很多出国的西医,往往那要先学习一些针灸之类的中医知识,以便交流或者有利于在国外谋生。那些只懂西医知识,看不起中医学问的西医,在国外大受其苦,完全不被当作一个医生看待,远没有中医医生那样可以“落地生根”,一展宏图,尽早过上好生活。近些年在美国申请考针灸执照的许多考生里,绝大多数是美国白人,而不是华裔中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9 18:33 , Processed in 0.0610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