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19年5月~2019年9月

[复制链接]
28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201998
于建成: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作家塑造一个典型的文学人物形象,画家创作一幅图画,都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出这个任务或这幅图画的画面,这种构思的过程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素材的,所以叫形象思维。

于建成: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于建成:
象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象思维将宇宙自然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象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
象思维是中华文化的主导思维,是原创性的源泉,原创性的母体,是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思维。中医相关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象思维。“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忽略了原创性的本源,中医理论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中医,只有先寻找到自我,从经典出发,进而更好地发展。

于建成:
王树人教授首次提出了“象思维”的概念(Xiang thinking),是当代中国象思维研究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师从杨一之先生与贺麟先生。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波鸿大学、波恩大学作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学贯中西,长期从事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他精通易老庄禅,通晓诗道书画。王先生提出的“象思维”概念及其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概括,也为这一思想文化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方法论和视角。

于建成:
这个哲学教授,既不懂中国文化,也不懂思维方式。

老教授:
  我对取象比类做了一番考察。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讨论。

于建成:
使用了词和符号,还能叫做象思维吗?

于建成:
太极图,周易,河洛,五行,都是天文历法,与思维方式有毛关系?

老教授:
  即将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之三》对于取象比类,做了专门的一章讨论。

老教授:
取象比类

一、         来源出处;

二、         概念(取象比类的现代解释)

1.    什么是象

2.    什么是类

3.    什么是取象比类

1)观物取象与取象建类

2)取象比类与取类比象

3)取象比类的进一步解释

三、         取象比类与参考系

四、         取象比类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五、         取象比类与科学实验

六、         取象比类与思维

七、         《内经》中的形式逻辑问题(《内经》中的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

八、         取象比类在欧洲的运用

九、         取象比类与实践论

十、         取象比类小结

老教授:
取象比类小结


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包含着:观物取象、取象建类、取象比类、取类比象。“象”就是现代语言中,哲学语言中的“现象”;运用文字表述出来的类,就是概念,表示对现实生活中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的抽象,是认识事物、建立理论的基础。类就是参照系,就是标准。

观物取象、取象建类。即婴儿期,形象思维,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实践论中的感性认识。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理论。即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运用语言、文字表述概念。达到理论阶段,即实践论中的理性认识。

小学、中学、大学学习阶段,第二信号系统反复强化,接受文化基因的传承,建立人生各种参考系。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动物本能基础上完成的,即细胞基因(包含动物全部进化过程及本能)与文化基因的连续衔接点。

取类比象,把理论付诸实践(变革现实),反复验证,变为社会行为。即实践论中的再实践。

实际上,就是实践论中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反复认识过程。取象比类属于认识论,他与实践论是一致的。观物取象是感性阶段;取象建类,取象比类,是理性阶段;取类比象(变革现实、科学实验、生产活动)是再实践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科学观察(观物取象的一种类型)在科学实验中,人们变革着客观的物质对象(取类比象),这就使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产活动有相同的方面。

取象比类,是通过两个系统的相似性,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方法,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种原始的、根本的思维形式,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的智慧源泉,只不过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他并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了,自觉地运用取象比类去认识世界,而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潜意识的使用取象比类而不自知。

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建立《内经》理论的基础,《内经》中广泛地使用了形式逻辑,证明了取象比类中和蕴含着形式逻辑。欧洲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潜意识地使用者取象比类。

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天文地理、建筑、艺术等等一切学问,就其思维形式而言都来自于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人类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中国先哲把取象比类抽象出来,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是伟大的创造;欧洲古代没有发现、没有认识到取象比类,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始终都在不经意的、不自觉的使用着取象比类。中国古代先哲们没有发现形式逻辑,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潜意识里时时刻刻都在运用着形式逻辑。由笛卡尔奠定理论基础的、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分析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只不过是取象比类的延伸。辩证逻辑来源于唯物辩证法,他超越了形式逻辑,或者说辩证逻辑是形式逻辑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在取象比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科学实验之间找到了融合点,他们的融合就是人类思维形式的大融合。取象比类中隐含着形式逻辑,中国古代先哲在运用取象比类的的时候,潜意识的使用着形式逻辑,实验方法只不过是取象比类的延伸、量化;欧洲先哲们发现了形式逻辑,但潜意识的使用着取象比类,一切科学成果都是取象比类的结果。

显微镜,科学仪器是眼睛的延伸;科学实验是取象比类的延伸,二者得出的结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成为相对真理。

按照客观规律(理论、精神),运用科学方法(精神外化、变革现实)重新创造一个人为的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与未来的世界。从此,原来的、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就不能够完整的存在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我们头脑中的主观世界、精神世界外化了的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诸如:高楼大厦、交通运输、信息传递、政府机关……)。这就是“精神外化”“精神变物质”,秦岭不再是原始的秦岭,而是经过人为改造的秦岭,按照人的主观意识(精神外化)改造的秦岭,是主观精神外化了的秦岭。这就是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精神一元论的辩证统一,即融合。未来世界是主观意识外化逐渐加大的世界,是一个逐渐“变假”的世界,与原始的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类似而不同的世界。是人与神融合的世界,是以“人”为参考系重新创造的客观世界。自然系统以人为参考系认识的“真世界”,人工系统是以人为参考系重新创造一个“假世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把头脑中的逻辑思维过程误认为是先于物质的绝对精神过程,黑格尔不知道头脑中的逻辑过程也是外在的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运动的反映以及动物遗传给人类的本能,而不是独立于人类头脑之外的“绝对精神”。

老教授: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认识事物,只要认识事物首先就得取象比类,潜意识的、不经意的使用取象比类。到了水果店买桃子,你必须取各种水果之象,与你头脑中的桃子(类)相比较,判定哪是桃子!桃子与苹果、杏、梨、枇杷……怎么鉴别,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对于儿童来讲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不那么简单了。

     只要认识事物,第一步就是观察现象,取象比类。第二步,咬一口尝尝味道,与头脑中的桃子的味道一样不一样,还是取象比类。在不间断的比对中,判定是不是桃子。是不是实践论中的说法。

老教授:
  咬一口尝尝味道,也是取象!摸摸外形,手感也是取象!一切检查仪器都是感官的延伸,都是为了取象。

人类使用天眼、雷达、气象卫星……其目的都是为了取象,比类是人类的的主观意识活动。

于建成:
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

于建成:
五行表

于建成: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周现强:
@老教授?老祖宗们从始至终的是功形同构逻辑(神与形俱),其取象比类,是以"彼此偶联″的在对待课题,不是"对立矛盾的统一";国人在肯定着"无形生有形和有无相互转化″万物是从"无极生太极″的起于毫厘"演化″而来,有其演化的过程:太始、太初、太素等(天演论),很早知道了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一元论(太一学说),并用"数理″予以验证归纳与总结,这些,都有其肯定基础。不是形式逻辑的"否定之否定″;国人从始至终的是"量效″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米成箩、积丝成裘。不是形式逻辑的"质量互变"?!老师:不要继续张冠李戴了,否则是在误导!中医是"象数理念"的高度整合。

于建成:
五行表,与仓管原则,文献分类和编目学,差不多,甚至更简单。大道至简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周现强:
不要把莫须有的"形式逻辑″的假帽子强加戴在老祖宗们的头上!可"形式逻辑″是平面线性的,老祖宗们是"四维八度在行″的立体邏輯!

周现强:
从繁体字的""字,可见真义,即"四维一执在运"

周现强:
@太白侠?太极在统一身之气,宇宙是个总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个大整体,即是"气一元论",说气不是一元论者,缺少中医的整体观念。

于建成:
@周现强嗯,你看看我的文章,仔细地看,看仔细喽。我讨论向来以详实论据和逻辑论证说话,所以,我希望与我讨论的人,不要只拿观点。谢谢



28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9:44:58 | 只看该作者
201998
Fa. 阿贝尔:
五行是分类法,不是象思维?

于建成:
@Fa. 阿贝尔当然。

Fa. 阿贝尔:
但这种分类法太特别

于建成:
太极,本义,大柱子。太极图是陈抟立杆测影,得出来的一年日影规律。当然,陈抟是重复古人的做法。

Fa. 阿贝尔:
我认可的象思维有两点,第一是并不是零碎的类比,而是关系整个世界的分类归纳。第二是分类的方法基于外在特征。

因而,是对世界持不打开的态度。从整体上抓外在特征,因而具有和代数一样纯粹形式的特点

于建成:
@Fa. 阿贝尔第一,何为象思维?类比是象思维吗?第二,用论据和论证,指出内经哪个理论是类比产生的?

Fa. 阿贝尔:
各种说法,我个人觉得王树人教授说的我比较认可。当然,我自己的抓的,第一是并不是零碎的类比,而是关系整个世界的分类归纳。第二是分类的方法基于外在特征。

但,于老师要把五行直接说成分类,我曾经想过。有下面两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分类的依据太奇怪,和把世界上的事物和运动按动物类、植物类、岩石类等不一样。同样属于火行的,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心,这是颜色和人体器官两个领域的东西,是很奇怪的。所以要解释清楚分类依据的特殊性

第二,动物类、植物类等的分类,有其下一步的用途。而中国五行和八卦的分类,有其下一步的运思,有一些演绎的程序,依据外在特征的分类,如何承担第二步的演绎?

我承认分类,而且强调了是将整个世界在纯粹外在形式层面以外在特征为依据做分类。但要解决我刚说的两个问题,因而进一步,是象思维

Fa. 阿贝尔:
内经是综合使用了很多种方法来构建理论。而且,一开始就是冲着解释整个世界去的。这是内经使用的那些方法可以冲到极致的原因

Fa. 阿贝尔:
我还有一个判断,就是精气学说,这是一种知识意义。而精气观念,不仅是关于世界的本源,而且具有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可以说是人类的底蕴性思维。因为现代人要认识一个新东西,要用已有的知识来推。但精气观念体现的,是人们的思维在对世界琐碎的对应记忆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解,而要系统的解释世界。在认识上要“空手套白狼”,同时承担起认识世界和开发一无所有的脑世界的双重任务,属于“无中生有”



28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9:48:58 | 只看该作者
201998
于建成:
@JJYYLL 取象比类,说成是类比思维、象思维,是错误的。五运六气,用来算命和算遗传病,是错误的。做为分类方法,取象比类没有错。做为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病候,这种研究方法也没有什么错误。泼掉洗澡水,别把孩子也泼掉。

JJYYLL:
@太白侠?分类,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初级学科用的。科学稍微高级一点,就有严格的分类法。
比如,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就是初级的,可是按功效分类,就是经过了思维,在用药经验基础上分类的。起码比五行分类高级了许多。

发展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药物的来源分类,分十六部六十类 ,就接近现代生物学的分类了。
李时珍较神农本草经的进步,符合中医学发展过程。
没想到现在中医越活越抽抽,就想倒退到最低级水平。

周现强:
@孙敏 ?中国方术正考,可能名称叫得好,没有追源朮本,在言分枝末叶。虽然内中想往公允靠拢,但是还是无力求得公正。连"太易″的源头都没法找到,那对"太初、太始、太素"的演化过程是一笔糊涂账,还不知道是"天地气交、天地姻媪(气字头的因昷未打出、以此暂代)、万物化醇、渐演生物的生命过程。在"天文历算″中肯定了"数理"的作用,那么,这些"命运"之术就不能模棱两可?不知道、儒、法、墨等四家是从大道文化(大同)分枝而出?公共学子(纳税人供养)不公共了。当前中国还是短缺公共文化的学者。

JJYYLL:
神农本草经的三类,发展到李时珍的六十类,这是学科的正常发展路径。
现在的中医,竟然想拿木火土金水统领万物,想用取像比类认识事物,谁能想到,现代社会竟然有这么幼稚的思维。

周现强:
以此,对照比较,还不如一本"天演论″。

于建成:
@JJYYLL 五运六气,让中医分类出个五脏六腑,营卫津液。现代中医还丢了一部分,篡改一部分,就是没有分出个六十脏,八十腑。不然李老师按着李时珍的路数,给中医搞个高明点的分类?

周现强:
都是戴着有色的凹凸透镜在对待中国的文化史,在说文解字中,哲为睿智!从西方留洋者说中国没有哲学?!也不敢正面理直气壮的回答:"中国不是西方的平面线性的低层次的哲学,而是高层次的立体多维的功形同构哲学″,连这个大原则都丧失贻尽了,这就是在把中国固有的文化根底,给不孝不敬不诚的子孙们颠污了。

Fa. 阿贝尔:
周老师用哲学这个名词,就是西方本位的观念

周现强:
@Fa. 阿贝尔?中国文字与文词中,有"圣哲、哲人",何谓之呢?!是"睿智"!怎么又是"西方的专利"哩!你这是在不学无术!

周现强:
哲学,是以高度抽象的方法语言,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运行法则在数理上作出宏观上的概括与总结。




28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09:47 | 只看该作者
2019910
江海浩瀚:
我发现,中医人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不像西医,只要有一种新药出来,每个大夫,每个医院或者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同时享受到。而我们的中医,尤其是最核心的汤药,每个人几乎都在各自为战。即使你有最好的方子,哪怕是硬的很广,也只能是一个人独乐乐。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江海浩瀚?对中医都是各自为战,各承家技,散兵游勇,
西医是一个利益化团队,厉害得狠





28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1:11 | 只看该作者
2019910
阙名:
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恐怕大数据永远无法解开。也许可从数据证实中医理论的有效性,但大数据只有统计方法,没有原理分析,不可能解释中医理论。

2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3:54 | 只看该作者
2019911
Ning Chen:
土是气的载体

Ning Chen:
金和水是阴阳转化

Ning Chen:
木和火是阳的出入

Ning Chen:
五行在周期现象中。


28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0-2-16 10:16 编辑

2019912

阙名:
在所有的职业中,我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是关于“生命”!教师这个职业是关于“灵魂”!

28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6:04 | 只看该作者
2019914

阙名:
颅骨如地球板块,漂浮在脑脊液上。人体颅骨并非密封,尤如鱼鳃有舒张活动。颅内外神经经骨缝出入。焦氏头针按大脑投影针刺,靳氏针按穴位针刺,董氏针部分在骨缝中,针刺为间断性(倒马针法等),脑针为头督脉磨骨(帽状筋膜),唐氏针按骨缝,卤穴针刺,采用串珠法和接龙法。在颅峰、峽,卤這些部位强剌激,可使帽状筋膜内神经直接导入胼胝体,使皮层反馈自我调节,临床上优于他法。(不否定他法具有的疗效)。唐氏针法根据欧式颅骶理论应运而生的颅峯加强型,瘫痪1綫,2线,人字缝加强型,颞缝加强型等。其核心指导理念,围绕缝,卤针刺。
单纯性头部针刺效果不错,但关节疼痛,肢体挛缩(特别手指)短期尚不能解决。這时手针,体针常可秒杀。如指挛缩采用相应指的大叉法和拉弓射箭。肢体疼痛施以万能止痛针,董氏三针止痛法…,效果很好。体针的肢体的抬腿穴,四肢穴,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常可增效。若治疗病情有波动,配以腹针天地神柱(引气归元),腹六关,中脘大漪涟。病程若较长,体弱,可加开四关,三物生阳等(尤如补阳还五汤,振阳活血)。
以骨缝头针为主,根据病情配以相应手针或体针或腹针(腹针我常用埋线法)。其效果远胜任于单一种针法。各位老师可试一下,一定可取得效果。

28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7:17 | 只看该作者
2019914
阙名:
心主血,凡心脏手术过的,左寸脉必虚,这是真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0:19:29 | 只看该作者
2019914
Tony Li 济生堂:
当然有女子长胡须的,内经讲的是常态的人

Tony Li 济生堂:
本来就不是绝对真理

Tony Li 济生堂:
为何要100%要求呢

Tony Li 济生堂:
现代西医也不敢说100%

Tony Li 济生堂:
轻易不敢说“治愈”

Tony Li 济生堂:
脉关乎三焦虚实,使得你用药有靶向目标

Tony Li 济生堂:
另外还有季节问题,饮食禁忌问题

小陈:
病位 病势病情 趋势

Tony Li 济生堂:
郁滞病,不忌口,神医也不行

Tony Li 济生堂:
冲任肾肝对于性欲影响较大

Tony Li 济生堂:
其对应的是脚趾头

Tony Li 济生堂:
医术高而木纳的多数生意不好,这类人适合在公立医院

Tony Li 济生堂:
所以生意成功,并非只是医术问题

Tony Li 济生堂:
但为医者考虑这些过多,难以大成就

Tony Li 济生堂:
其专注力不够了

Tony Li 济生堂:
有的,有点本事自己就满足了

Tony Li 济生堂:
没有那种为先贤继绝学的志向

Tony Li 济生堂:
我很钦佩先贤们,留下大量典籍,供后世学习

Tony Li 济生堂:
我很不喜欢讲中医科学

Tony Li 济生堂:
现在的科学那套验证方式,根本验证不了中医

Tony Li 济生堂:
那么凡是不能被科学验证的,则成了与巫术划等号

Tony Li 济生堂:
这其实就是方舟子的逻辑

Tony Li 济生堂:
但中医是系统工程,天地人,一定条件下的湿度,温度,都有共通影响

Tony Li 济生堂:
比如说茶

Tony Li 济生堂:
春茶,秋茶,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Tony Li 济生堂:
中医的治疗是立体型的

Fa. 阿贝尔:
圆机活法路路通

Tony Li 济生堂:
不是点对点,也不是线性的

周现强:
@Tony Li 济生堂?很准确。往往那些"客观"的东西,就不"客观″,距离现实很远,是条件与参数设计下的"客观"

Tony Li 济生堂:
中医的四诊还要加上气候,西医诊断用药

Tony Li 济生堂:
有些病本身反应,被西药覆盖了

Tony Li 济生堂:
这类病你是治疗不好的

周现强:
@Tony Li 济生堂?我很不喜欢讲中医科学

一一一一一
      这种认知,是对头的。中医是自然生态学中的范畴,与当代科学的如此窄视不靠边、有些相同的说法,也是在某个点线中的耦合,但不能顶替全部或整体。

Tony Li 济生堂:
我要是看到有人每天吃西药10多种,这个作为中医来看是没法治疗的

Tony Li 济生堂:
西医针对的指标,不针对人,所以它的人性化度非常低,大多数西药服用的个人体感不舒服这是事实

Tony Li 济生堂:
其实你要是把感觉好弄对了,没几个人去做什么病检

老百姓:
樊代明院士算是比较清醒的西医。

Tony Li 济生堂:
无脉“体似健康”者,内经称之为“行尸”,主预后不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0-15 07:27 , Processed in 0.0759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