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黄岐建中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11-6 21:1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8:58pm 发表的内容:
四季的产生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迹是椭圆,假设地球的轨迹是个以太阳为圆心的圆,就可能是“四季如春”了,也就出现上面这种表现了
还应有地球自转因素
22
发表于 2006-11-6 21:1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9:08pm 发表的内容:
怎么“相当于西医的生理”,望先生解惑?
就是绝对健康状态,即中医的“平人”。
23
发表于 2006-11-6 21:15: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9:10pm 发表的内容:
还应有地球自转因素
呵呵!能力所限还没考虑到这一因素,希望以后能逐步提高。杏林奇葩先生也能帮我一把最好。
24
发表于 2006-11-6 21:2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是根据病变的部位和不同的病变趋势,所采取的治法
”高者抑之“--把阴阳共振线高出的波峰压下去
”下者举之“--把阴阳共振线低陷的波谷举上来
25
发表于 2006-11-6 21:2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9:21pm 发表的内容: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是根据病变的部位和不同的病变趋势,所采取的治法
是但不全是,抑之为盛用泻,举之为虚用补。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9:21pm 发表的内容:
”高者抑之“--把阴阳共振线高出的波峰压下去
”下者举之“--把阴阳共振线低陷的波谷举上来
这是对的,所以那条平脉直线就关键了,它可以定出六经的虚实。
26
发表于 2006-11-6 21:2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9:15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能力所限还没考虑到这一因素,希望以后能逐步提高。杏林奇葩先生也能帮我一把最好。
古水流先生过谦了,看先生所论,有茅塞顿开之感
27
发表于 2006-11-6 21:3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9:26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对的,所以那条平脉直线就关键了,它可以定出六经的虚实。
平脉也是正常阴阳共振曲线
”平脉直线”---改为阴阳共振曲线坐标系横轴,如何?
28
发表于 2006-11-6 21:3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9:27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过谦了,看先生所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不是谦虚,是应该感谢楼主黄歧建中汤先生才是。
阴阳其实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可以水火论、气血论、营卫论、上下论,左右论,但个人觉得黄歧先生以出入论阴阳最为根本。
太阳为阳盛,阳明为阴盛,少阳为阴虚,这些概念楼主都以阴出阳入论述的很明白。
29
发表于 2006-11-6 23:5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王全年,看看你师兄,多少还着点儿边, 你那套直接不着边儿啊!
30
发表于 2006-11-7 16:5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11/07 05:24pm 第 3 次编辑]

四季概说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的回归运动,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严格地说,只有中纬度地带才是四季分明的。因此,对全球来说,不如笼统地说季节变化更确切一些。概括地说,季节变化具有如下两方面的性质: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南北两半球没有同时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当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热量集中,是夏季;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是冬季。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直射在一个半球;两半球的太阳赤纬总是正负相反。
除了半球性因素外,季节变化也有它的全球性因素,这就是日地距离的变化。这个因素决定全球所得太阳辐射热能的总量。地球距离太阳较近的半年,太阳赋予地球的热量较多,是全球共同的夏半年;反之,地球距离太阳较远的半年,是南北半球共同的冬半年。
两种性质迥异的因素,产生两种不同的季节:[color=#DC143C]半球性季节和全球性季节。比较起来,后者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


地球轨道具有“近圆性”,因此,日地距离的变化不大。具体地说,日地距离变化于 152 100000km(远日点)与147000000km(近日点)之间,两者约成100∶97。我们知道,光源的辐射强度与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全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应是(100)2∶(97)2,即约成100∶93.5,二者的差值为6.5%。与半球性因素相比,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南北两半球各自所得太阳辐射,就其对全球所占的百分比来说,则变动于70%—30%之间,即成100∶43,其差值达57%。[color=#DC143C]因此,半球性因素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日地距离的变化,不能改变太阳赤纬变化所造成的冬夏季节(图1)。
——季节变化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这里所要说的是作为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决定于太阳直射的纬度。具体地说,[color=#DC143C]天文季节的因素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图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偏高,太阳热量分配侧重在北半球。这时,北半球是夏季半年,南半球是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低,太阳热量分配侧重在南半球。于是,北半球是冬半年,南半球是夏半年。[color=#DC143C]如果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不变,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始终不变,也就无所谓半球性的季节变化了。
 
(选自金祖孟等编著《地球概论(第三版)》)



[color=#DC143C]
文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13:02 , Processed in 0.0609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