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全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1:33:03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再来2009/08/25 09:24pm 发表的内容:
1 王全年,跟你说过多少次? 是你自己把胰腺漏了,而不是中医,请你别劫持中医好么?
2 你不是一样鄙视课题么? 你弄那个什么项目批号干啥?
3 西部还相对比较落后, 你拿着西部人民的血汗钱、坐在高堂之上,在 ...
--------------
再来师弟又蒙面上网了。
我确实也觉得每个在应该节约国家的钱,该不化就省着化。课题最好不化国家钱,自己出钱!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1:42:01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第四讲   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谁主沉浮??
病、症、证——疾病的三元认识模型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征与规律等本质所作的概括。“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现象。证就是证候、证型,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证”、“病”三者含义各不相同, 但都是人体处于异常病理状态下形成的三个度量疾病层次与特点的不同要素,表达了中医认知疾病的三元模型。如果用一座楼做比喻,病是整体意义上的“楼”;证是层次与阶段性的“层”;症是大楼最小的结构单位“砖”。
2.中药对应“病、证、症”治疗的三元用药体系
一部中药发展历史画卷,是从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入手”的[2]。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以三才数学模提出中药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3]梁代陶宏景继 “三品分类法”之后,在其著作《本草经集注》中又独创自然来源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4]三元医学创始人也以三才数学模型提出了三原中药分类法:“疾病万千,不离三元。何谓三元?毒,郁,虚……因此中药也分为解毒、解郁、补虚三类”[5]。鉴于疾病认识的三元认识模型,中药可以按照“病、症、证”三要素,形成三类用药分类体系:辨病用药体系、辨症用药体系、辨证用药体系。
2.1辨病用药体系:即“对病下药”。这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最原始的用药体系。它包括两种情况:专病专方、专病专药。如张仲景治疗热痢用白头翁汤、治疗黄疸用茵陈蒿汤、治疗肠痈用大黄牡丹皮汤等。中医史上重多的偏方、验方,都是专病专方的应用,可纳入辨病用药体系。而百部治肺痨、黄连治痢疾、辛夷苍耳子治鼻渊等,是专病专药,也是辨病用药体系的临床应用。
2.2辨症用药体系:即“对症下药”,就是根据症状来选择治疗疾病的药物。一个病可以有许多症状组成,所以,同病异症,药因症异,就属于辨症用药体系。如头痛用川芎、咽喉疼痛选用山豆根桔梗、视力模糊选用石决明、呃逆选用丁香柿蒂、饮食积滞选用焦三仙、骨蒸潮热选地骨皮、上臂关节疼痛选用羌活、下肢关节疼痛选用独活牛膝等等。
2.3辨证用药体系:就是“对证下药”,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体。是中药最突出的治疗用药体系。中医的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任何涉及到的“证”,均可采取“对证下药”。如气虚证,用药可用参芪类,用方可选四君子汤;血虚证,用药可选熟地、当归,用方可选四物汤。
课题目的:中医治疗三辨,各在千秋,难分仲伯,不应该只突出所谓的辨证论治!
————————————————————
宁夏医科大学模型中医学研究大讲堂
23
发表于 2009-8-25 22:22:39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同王全年先生探讨
   首先,中医的脏腑概念不能搭配现代解剖学的器官概念,中医认为的五脏六腑,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学概念。所以关于现代解剖学的器官“胰”的器官概念和功能概念,不能说中医没有。我认为中医胰的器官和功能,包含于脾胃和三焦之中。这些都不用详述,相关经典中都有。同样,关于心的脏腑归属,不能光看器官形态,按照现代教材的归纳,中医是将“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在志为喜”等一系列功能和作用称为“心”,而不仅仅是解剖学上的器官概念。
  其次,关于经络理论同脏腑理论是指导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的不同理论板块,我认为是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因此不能因为经络中的心包络而认为是伪造的,何况,现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实验室和科学家都运用不同的方法论证了经络存在的确实性。
  第三,关于辩证论治的认识,按照已故北中医国医大师王绵之老先生的观点,其与辩证施治的不同之处,不仅仅是文字游戏,王老认为,不是辨完证就能治的,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论。论不仅包括了阁下认为的质、龄、态、域、性、时、情等方面,而且还包括论治法、论谴药等方面。
   同先生探讨!
             80后中医

-=-=-=-=- 以下内容由 liuhy2009年08月25日 10:42pm 时添加 -=-=-=-=-
关于先生对的“三辨”的认识,后生不敢苟同。
我认为,阁下分化的辨病和辨症体系,从深层来看,根还是在辩证。古人云,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下手。而不是死于字下,死于方下。先贤仲景,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么百多个方子,更宝贵的财富而是仲景教授的思维方法。照书看病早被历代医家痛斥。中医看病,关注的不仅是病,更看重生病的人的情况。所以说,专病专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实际运用,总需加减变化的,专病专药,具体运用都是需要配伍的。同样,对于辨症用药,单方的实际运用也是较少的,更多的是需要复方配伍。因此,对于病、症,实际临床,还是需要结合实际,也就是经过当时情况进行辩证,方能论治。
24
发表于 2009-8-25 22:27:57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课题目的:中医治疗三辨,各在千秋,难分仲伯,不应该只突出所谓的辨证论治!
于是王博士就提出新学说:辨治论治。妙!
25
发表于 2009-8-25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其中必定有原因。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上提出意见,都是值得中医人思考的。只要是从爱护中医、发展中医角度上发表的意见,都应该让其无所顾忌的说出来,善者从之,否则弃之——这都将有利于中医的振兴。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02:47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8/25 10:21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不是哲学范说。中医的哲学说是中医的求真工具。中医的哲学范说是你等强加!
中医的五脏六腑是借符说、演人体实事。中医是以功能达示定和识五脏六腑。
中医三焦是中医借三焦意说、演绎人体的三个区域内的组织 ...
-----------
你的水平是最不值得我回答的版主!
27
发表于 2009-8-25 23:05:03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朋友:熟不知中国的西医内脏之名盗用了中医的脏腑名称,中医几千年的知识产权被现代的西医翻译家盗用到西医中,现在反过来说中医不科学,世间还有这种道理吗,
西医为什么不去直接翻译西医的名称,而是盗用中医的有关名称呢,去好好看看中医发展史,去了解西医的外文名称,了解翻译成中文的历史过程,
    中医的脏腑名称既包含了所谓“现在西医”的脏腑,但中医的脏腑内容远比西医脏腑内容丰富,两者不是对等的内涵,两个概念岂能混谈?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07:56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liuhy2009/08/25 10:22pm 发表的内容:
同王全年先生探讨
   首先,中医的脏腑概念不能搭配现代解剖学的器官概念,中医认为的五脏六腑,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学概念。所以关于现代解剖学的器官“胰”的器官概念和功能概念,不能说中医没有。我认为中医胰的 ...
------------
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中到了非常高级时才出现的,古人就是辨症、辨证论治的。三辨而治,是中医史上三大里程碑,各有千秋!
可能你还是学生,所以只想着一个辨证论治。一张方子,是同时应该体现这三者的,尤其在没证可辨或难辨时!如结核,就可用百部治!辨病之治也!
29
发表于 2009-8-25 23:15:54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既然阁下认为三辨是里程碑,辩证最高级,那何出“中医治疗三辨,各在千秋,难分仲伯,不应该只突出所谓的辨证论治!”之语呢?
百部治结核,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能使用,结果不还是得归于辩证吗?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20:54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经络春秋梦2009/08/25 11:05pm 发表的内容:
朋友:熟不知中国的西医内脏之名盗用了中医的脏腑名称,中医几千年的知识产权被现代的西医翻译家盗用到西医中,现在反过来说中医不科学,世间还有这种道理吗,
西医为什么不去直接翻译西医的名称,而是盗用中医 ...
-------------
看看中医文献中,藏的意义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3:27 , Processed in 0.05190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