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mengy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9-1 19:09:0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转帖】————————
人类的单细胞时期哪里是司令部(2008-12-07 14:54:55)标签:爱在中国行 军事 人体科学 太极拳 中西医结合 中医.文化 杂谈   
按进化论的观点,人类是由地球上最早的蛋白质,单细胞逐渐发展进化形成的

那么,在人类还处于单细胞时期,还没有进化出脑袋的时候,那个时侯,人的那个部位是司令部指挥官呢?

毫无疑问,这个单个细胞,主管他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一定就在他体内,就在这个细胞内部

司令在细胞内部,这就为我们心为君主之官提供了佐证

可以设想,随着人类的生物进化过程,人体细胞不断增加,人体逐渐把感知能力强的细胞单独分化出来,让他们为整体分别负责专门的使命,负责听,或者负责视,负责嗅……并把最有营养的阴(脑)也集中一大部分为他们做后勤保障,同时也把为了吞饮而变形的细胞分化成手臂和腿足;但总司令总指挥并没有动,这就是心,心仍然留在体内,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就像我们国家今天分出了二炮部队,组建了天基部队(个人推测),军事卫星漫天巡视;国家也一定为这些最可爱的人提供最好的物质待遇;但是,我们的军委主席,我们的国家机关却不会跟着二炮走,不会跟着天基部队跟着卫星走,他们还会留在我们国家的中心——北京

上述事例证实,脑只是因为进化需要,在人体进化过程中,从人体中分化出去的专门(或者说主要)供给感官(也是后分化出去的)营养的阴(人体中最富营养的物质);人体的最高司令是心神,心神藏在心脏内,心脏位于胸腔中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01日 07:13pm 时添加 -=-=-=-=-
【转帖】——————————
斡旋汤治愈阳痿早泄(2008-12-11 17:06:48)标签:爱在中国行 军事 人体科学 太极拳 中西医结合 中医.文化 杂谈   
徐某某,男,43岁,文职人员,2006年9月28日来诊
阳痿早泄,尿频大便次数多,中国医大诊为前列腺炎,戒烟酒用西药一个月,便次有所减少而阳痿早泄依然
脉虚,左脉尤虚,左寸不见;舌左半侧苔厚,胃区凉,背左侧心肝脾肾腧物多而心腧尤多,处方:
     柴胡20  半夏10  红参7  甘草10   黄芩3  赤芍10  川芎10  当归20
     地龙10  黄芪65  桃仁10  桂枝10  麻黄10  白术15  陈皮15  升麻15
     白寇10  熟地20  山药10  萸肉15  丹皮15  茯苓10  泽泻10  薏米20
     知母15  黄柏10  双花10  葛根10  兰根10  水蛭5     6付  水煎服

二诊,诸证向愈,执两瓶好酒来谢医生;身觉有力了,不气短了,舌根苔黄,脉两寸浮大明显,右有力于左,但均重按无力,胃区仍凉,背俞物两侧都有了,病已移动也,上方加
     益母草10   益智仁15    6付

共进24服,痊愈

以此方义,又治愈了韩某某(退休干部),高某(青年工人),郭某某(青年农民)等多人这类疾病

体会:阳痿早泄一病,西医认为是相关神经兴奋性减低或传导障碍,目前没有较好药物,伟哥可解一时之需,但长期使用,副作用甚多,得不偿失。中医认为此病是阴阳气血虚损,心肾不交所致;生息繁衍,虽是由肾负责,但总领一身,君主是心;故以斡旋汤为治,气血阴阳补足,气足血通,阴物自起!
——————————————————————————————————————————————————————————————————————白云峰先生的见解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
22
发表于 2009-9-1 22:08:2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直接导致了中医人对西医西药过分地、懒惰地依赖,不思从中医角度去钻研、认识、解决疾病;导致了中医人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偏移和退化;导致了中医人对中医临床疗效信心的丧失;导致了下一代中医人对中医疗效的怀疑,对中医信念的崩溃。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实质就是“中医西化”和“西医代替中医”!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直接导致了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各方面产生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确也!!!!!!!!!!!!!!!!!!!!!!!!
23
发表于 2009-9-2 11:59:3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下面引用由歧黄后学2009/09/01 10:08pm 发表的内容: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直接导致了中医人对西医西药过分地、懒惰地依赖,不思从中医角度去钻研、认识、解决疾病;导致了中医人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偏移和退化;导致了中医人对中医临床疗效信心的丧失;导致了下一代中 ...
方药中先生在学中医出师独立开业之后,于1955年再入西医院校学习现代医学五年;所以方药中先生是最有资格探讨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的,但方药中先生在《辨证论治研究七讲》一书中探讨的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水准论坛有“人物”能达到吗————显然是一批提不起来的“烂泥”-上不了“墙”!然而这堆“烂泥”为了向“主子”骗点“津贴”-从患者身上“揩点油”——以供其“花天酒地”,在论坛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赵名人’架势”-到处有一搭没一搭滴“随地方便”-后台“老板”喜上眉魈-月底一“币”津贴费又快到“手”啦——一出又一出的闹剧就这样在论坛连续不断滴“上演”————皆大欢喜嘛!————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杀头生意有人作-如‘玩包升’等等‘人物’”就是这批“烂泥们”孜孜以求的“境界”——至于最后的可耻下场————“烂泥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比“玩包升们”“高明”-出不了“事”滴!
24
发表于 2009-9-2 13:10:0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中西医结合是在继承中医精髓的前提下,吸收西医的长处,以便更好的发挥出中医绝技。并非象某些人那样、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持这种思潮的人,要么近视、心态不正;要么是别有用心。
可以肯定地说,中医不吸收西医之长,就根本没有出路。那些痛恨中西结合的人,就死了心吧。医学自来就是开放的,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任何螳臂挡车都是徒劳的。
25
发表于 2009-9-2 13:25:2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多谢wangmengying 先生转贴许多有价值的文章。
也请先生不要意气用事,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宽以待人,于人于己都有益处,望请三思。先生对论坛的贡献,各位还是有目共睹的。
26
发表于 2009-9-2 13:41:05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中医继承未必与宗教结合;中医创新未必与西医结合。。。。。。
27
发表于 2009-9-2 14:07:1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9/02 01:41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继承未必与宗教结合;中医创新未必与西医结合。。。。。。
中医继承一定不与宗教结合,中医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格格不入,中医何时远离宗教,那么中医就会大踏步地前进,否则,不但不前进,反而一定后退;中医创新,一定会吸收一切医学界的有用成果,其中也必将包括西医。
28
发表于 2009-9-2 17:28:1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下面引用由fans2009/09/02 01:25pm 发表的内容:
多谢wangmengying 先生转贴许多有价值的文章。
也请先生不要意气用事,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宽以待人,于人于己都有益处,望请三思。先生对论坛的贡献,各位还是有目共睹的。
嘿嘿,要那些虚假的“滥威望”有何用?————把“烂泥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才是有点意义的事————孙曼之先生对“烂泥们”的“围剿”毫无办法-一走了之!笔者学不来贾谦先生提倡的“李云龙精神”——当个“拼命三郎石秀”还是可以滴!————呵呵-与却波先生攀上了亲戚——不是故意地!
笔者几年前初上论坛的时候,玩电脑是个新手,连注册个邮箱都得请人帮忙;而今在论坛打个“大歼灭战”不过是“顺手牵洋-给洋棍棍‘来个撑死它’”而已!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04日 00:05am 时添加 -=-=-=-=-
对于-论坛的伪中医,无须手下留什么“情”————“谅人从人人不已,一皱眉头起杀机”————历史就是这么记载滴————我们应当吸取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滴!————决不能搞陈独秀的机会主义路线!
29
发表于 2009-9-3 15:04:32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一位儿童患者家属的求医感想!——————————————————————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70051617
标题:一次心痛、心酸、心冷的求医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纸飞机102004101 于 2009-09-03 12:49:31.0 发表  发送短消息

上个月我的孩子感冒了,刚开始只是有点流鼻涕,后来嗓子有点哑了,因为小宝宝历来感冒没有过嗓子哑的情况,所以,和孩爸就很着急,赶紧带去我们所在区的医院门诊,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很肯定的说:你家孩子是咽喉炎,并且很重,必须马上住院,说实话,孩子一生病,我就有点乱了方寸,孩爸说,那就赶紧住院吧,紧接着医生就给病房的医生打电话:又给你们收了个病人,咽炎的。当时我听到医生的电话,就有点不爽,怎么感觉这医生有点像在邀功,更像在“报喜”呢。不过,没有想到的是,不爽的还在后边呢!
我们在门诊看病就已经是在下午6点了,办了住院手续,到病房就六点多了,我们看到病房人比较少,有相当一部分病房是空着的,到护班室,添了表,把我们安排到一个6张床的大病房,我就和护士说:大夫(巴结着点吧),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个人少点的病房呢,天气热,怕孩子烦躁,不配合治疗。可人家护士说了:没有病房了,要不你住抢救室吧,就是贵点。我想那和她说不通,我再换个人,我就找医生去了,我说:您看那床位少的好几个病房都没人,能不能帮我们调一下呢。医生到底素质“高”点,态度也说得过去,人说:不行,你家孩子的病重,我得让他离我们近点,你们住的病房我们这近。我一听,算了,甭再说了,没用!不过我也明白了个道理,合着住的病房离医生或护士远了,那就容易出事,就会“照顾不了”,那反过来也就是说,那些住院的不管是什么科的,只要你住院时出事了得,肯定都是离护士和医生远的,你想想如果你住的病房离护班室或医办室有10米远了,那你有点什么急事需要人家过来看看,那人家怎么来的急过来呢!好,医生说得太对了,我们一定要听医生的,这样,我坚定了信心:人医护人员都是为我们患者着想的。
可往后的事情却又颠覆了我的这种信心。
住进病房后,医生让家长到医办室,给分析了病情,说:孩子的病很严重,如果不按她的治疗方案,就容易怎样怎样,把孩爸给吓的大气不敢出了。当天给输了几瓶液,到第二天一早,护士来了,要抽静脉血,扎的脚腕,扎了3、4针才找着血管,可却怎么也抽不到她们说得那满满一注射器得血,就见那护士在那使劲抽,我们孩子哭的都快没气了,(说实话,我是个狠心的妈妈,历来孩子打针、输液我没着过急,我总说,孩子哭是正常的,没大事)可这次,我的心实在是痛的要碎了,你说那护士抽了个10多分钟还说不行,还要重扎,说办管血不够化验的,我急了,我说不抽了,我们不抽血了,就这点血,够就够,不够就算了,我们也不化验了!听我这么一说,护士不给抽了,拿着半管血走了。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护士,要输液了,是扎的脚,小孩子的血管细,不好找,我们孩子被刚才的给扎怕了,是怎么也不配合,两个大人使劲攥着胳膊腿的让护士扎,可这个护士把针扎进去了却怎么都找不到血管,就拿着针头在我们孩子的肉里搅来搅去得,疼的我们孩子哭声都快没了,我这心哪,真的是痛的要死了,可这个“儿科”护士还在说着更雷人的话:别哭了,再哭,我给你扎两针。这话要搁平时听了,我肯定要骂人了,可现在不敢呀,我一声没敢吭,哪敢哪,如果人家护士生气了,别说两针,20针都有可能的。可就是这样,人家说要扎两针,最后还真就扎了两针。护士走了,孩子还在哭,我们就抱着哄,说很快就好了,再也不会扎针了,可刚说了没几分钟,就发现不走液,赶紧找护士,这次来了两个人,倒真是态度非常好,一直在轻声细语的在哄孩子,可两个人轮番给扎,扎了有三、四针,还是不走液,又换了个年级大的,虽然态度不好吧,但总算给扎准了,开始走液了。孩子也哭的快没劲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9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纸飞机102004101 于 2009-09-03 12:56:32.0 发表  发送短消息

住了三天,我们孩子没见好转,问医生,医生说:早着呢,得住够7-10天呢,可我看看我们孩子的小手和小脚,都扎满了针眼了,实在没地方下针了,并且我看每次输液让我们孩子哭成那样,反倒更加重病情了(咽炎)。我就和孩爸说,要不我们出院吧,去儿研所或儿童医院瞧吧,我是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在这了,哪怕就是到北京去还是输液我们也不在这了,我就和孩爸说了。他就去找医生了,先只是想咨询下医生,毕竟是“医生”啊,“权威”啊,就说:我们孩子住了三天了,怎么嗓子还是不见好呢,医生说了:你家孩子病重啊,不只不可能现在见好,还有可能转肺炎呢,我们孩爸脾气够好的,轻易不和人急,可那天听医生一说我们孩有可能转肺炎,真急了:就这个小病,我们住了三天的院,非但不好转,还要转肺炎,那要这样,那我们干嘛要住院,要你们医生干嘛呀!嗬,这可不得了了,医生发飙了,人家那科的主任说得彻底,有话别和我们这说,该找谁找谁去!听听,这就是我们的医生。后来我们想算了,不能在这耽误时间了,得赶紧出院,去市区吧,赶紧去办出院手续吧,我们就把那没验尿和粪便,但却收了费用的事情给医生说了,医生说你们先去补费用(因为医院账单显示我们还欠几十块钱费用)吧,补了再说,我们想不是费用多少的问题,但太气人了,如果补了钱,谁还管我们这事呢,就想先紧着去看病,回来再细细理论,可人家医生毕竟见多识广,找个借口把我们病例本给要过去了,然后如果我们不补费用就不给病例本,其实,说实话,我并不怕她不给病历本,到了市区人家医生说不定都不会理她的记录,可我们不想再因为这事生气,就给补上了费用,办了出院手续,但没结账。但俺长了个“心眼”,临离开医办室,问了下医生,那我们如果补了费用,到结账的时候,多扣了我们的费用(所谓的验尿和粪便)能给退吗,那谁能给我们作证我们就是没验呢。医生信誓旦旦的说:到结账时就会给你退得,有我写的病例本做证。我觉得,那怎么说人家是个堂堂“医生”啊,治病救人的,哪能说假话匡人呢。所以,我们就放心的补了费用,然后拿出病历本去了市区的儿研所。
花了7块钱挂了个专家号,检查完了医生说:没大事,吃点药就行了,家里还有什么药呢,我说:有原来医院给开的XXX(就不说药名了,因为一说药名就知道说得是哪家医院,俺怕遭报复)医生说:那两种药你就吃一种就行了,没必要都吃。我想了想说:还是您给开些吧,家里的我们不吃了(因为都太苦了,孩子根本不吃)。医生就给开了两种共3盒药,一共花了80多块钱,可原来医院给我们开的光两盒消炎的就90多,吃了还没见效,最可气的是听别人说那家医院不管你是大人孩子,只要你是感冒,就狂给你开那种口服液,因为它贵呀,并且最主要的是,许多人吃了并没效果。
我感觉这个心酸哪,如果早来这看,我们孩子也不用受那么多罪,并且病也可能早见好了,还能省不少钱呢。都是我们这做父母的太没主见,也太容易相信那些唬人的鬼话了!
吃了儿研所的药,到第2天下午孩子就又活泼的蹦跳着玩去了,脸色也不想在原来医院输液时蜡黄的。我们提着的心也都放下了。
这个事情似乎结束了,我也不愿再去想那个让人闹心的医院了,后来还是孩爸提醒:医院的帐还没结呢,应该还得退给我们钱呢,并且那莫须有的验尿和粪便的费用得退给我们呀。虽然很不想去,但磨蹭了两天还是去了,住院处费用单打出来,我留意看了下,那验尿和粪便的费用还赫然在列呢,根本没给除去,我拿着单子犹豫了下,到底要不要去找那个信誓旦旦向我们保证的医生呢,后来决定不去找了,理由有二:第一,那些医生的唬人和推脱的功夫我已经领教过了,去了不可能给我好脸色。第二,我们坚持出院,让她们少挣了不少钱,本来就够不高兴的了,再去找人家“晦气”,那些医生说不定都是有背景的(要不人家态度咋那样强硬,说话那样有底气呢),把人家惹急了,我们不是要遭殃吗。这些年就因为老百姓随意说了句什么话,就被拘留,被打杀的事情又不少见。所以,慎重起见,还是忍气吞声的好,到现在也没和孩爸说,免得他烦恼。事情虽然完结了,可心里却冷的就像小品里范伟说得:哇凉哇凉的呀!
这些年了我们老百姓都在说看病难,看病贵,可似乎没人理我们,并且还时不时的有什么专家出来“辟谣”:我们中国百姓看病不是最贵的,是啊,我们看病不是最贵的,可我们老百姓也不是最富的呀,并且连富裕的水平都不到呢。像我们看次普通感冒就花1000多块钱,难道还不算很贵吗,难道非要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让我们倾家荡产才是最贵吗。并且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专家在提醒大众:看病没必要非要去大医院,找专家。要就近去看,社区医院就可以看呢,并且也很便宜,我想说,我们普通百姓并不是非要找大医院,我们也想就近看,找便宜的看,可就近看的结果却是,花不少钱受不少罪不说,还没效果,最后还得受一肚子气,可去大医院呢,人家医术高,态度好,花钱也不一定比就近看的就多了(虽然去大医院要等的时间很长,可值得),所以我们这的好多人,尤其是孩子病了,就直接去市区,根本不在这的医院看,太没谱。
国家一直在积极的进行医改,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是为我们所有的民众着想,我们感谢政府。可改革真的并不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拍拍脑袋,闷一晚上不睡觉,就能给想出办法来解决的,而要多听听我们大众的意见,听听我们的心声,不要动不动就呵斥我们:群众不明真相。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不是我们不明真相,是有些部门(或人)不想让我们明白真相。原因就一个字:利。是把中央的号召“以人为本”给扭曲成了“以少部分特殊人的利益为本”。
30
发表于 2009-9-3 18:06:0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下面引用由wangmengying2009/09/02 05:28pm 发表的内容:
笔者几年前初上论坛的时候,玩电脑是个新手,连注册个邮箱都得请人帮忙;而今在论坛打个“大歼灭战”不过是“顺手牵洋-给洋棍棍‘来个撑死它’”而已!
——来论坛就是为了捣乱,真是绝妙的自我揭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22:56 , Processed in 0.18659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