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萧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邓与邓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7:14:20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大学实质上是个企业, 其主要产品是博硕士. 如果吴所举报情况属实, 则像徐志伟这样的博士产品显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不禁令人担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会不会成了中医学界的三鹿? 怎么办?
 
细看吴的举报, 此事缘起于“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条规定:‘校领导是当然的学科带头人’”. ... 呀! 我有个新主意了: 既然我们可以有"东方科学", 何不照办煮碗, 另立一个"东方学术"的"著名品牌", 干脆就以“校领导是当然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特色. 如此一来, 吴某等人明显是对老祖宗的经典钻研不深, 在受到西方学术污染后产生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作出的错误行为. 邓老何不提示一下毛、贾等人, 将此案塑做成"东方学术"的范本? 以邓老"一位共产党员的远大眼光与境界"及"国医大师"的威望, 估计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此一范本一旦树立成功, 不独广州中医药大学这案子可解决, 对其他国内大学诸多所谓"学术不正之风"的案件亦一口气全解决掉, 功莫大焉. ...
22
发表于 2009-9-10 16:34:20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这个贴子最后由wangmengying在 2009/09/10 04:5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不吐不快2009/09/09 05:10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请把自己的帖子多看几遍,脸上发烧吗?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人之大病,莫过于“嫉妒”风。且小人之“嫉妒”风发作,或如醋女呜咽于隅,或如泼妇大骂于众。呜呼,此风治之难亦。
楼主与以下的变态案例是属于同一类型滴!
————————————————————===================================================================================================================================================================
仁海中西医  
  


等级: 2000分
信息:   
威望: +3 积分: 2367
现金: 67050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东青岛胶南 
发帖: 2286 篇
精华: 4 篇
资料:   
注册: 2007/03/10 10:39am
造访: 2009/09/10 02:5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只看我 繁体  [第 7 楼]

  
下面引用由王亚当在 2009/08/20 11:59am 发表的内容:
楼上几位,你们一定认为自己比邓老精明吗,比邓老更知中医吗?有些不自量吧?
================================================================================================================================================================



无耻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08月20日 00:53pm 时添加 -=-=-=-=-
而且还无知
===============================================================================================================================================================

变态心理学目录[隐藏]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变态心理学简史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的矫治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关于变态心理学应试技巧(适合各类考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变态心理学简史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的矫治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关于变态心理学应试技巧(适合各类考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abnormal psychology
[编辑本段]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从3 方面考察:①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属于异常。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③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取得显著效果。预防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个案调查法
  3、实验法:包括病程实验 病程的治疗 儿童自然实验 动物实验
  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
  研究指标指标:
  统计学指标 、社会适应性指标 、以个人经验为指标
  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
  变态标准划分
  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
  2特殊意识状态
  3轻度心理异常
  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
  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
  6严重的心理异常
[编辑本段][1]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
  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
  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的矫治
  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
以上案例笔者使用“怒斥法”挽救了其“自杀性的危险倾向”————可论坛管理者不知其中“奥妙”————竟然“中断”了笔者的“治疗措施”————这是“外行干预内行”的一个“典型”例子!
——————————————————————————————
那就让“此类人等去‘自*’好了————既然与人民为敌,也只能是如此结局————故“大实话”先生预言此类人等难过“三九、四九”芸命之坎!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0日 04:48pm 时添加 -=-=-=-=-
邓铁涛老中医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与祖国的综合国力强盛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受到论坛“郑筱萸阴魂”之辈的污蔑谩骂————这是当代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现象————流向“洛克菲勒药品集团”的“资金漏洞”被“堵住”————尽管还不彻底,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战胜西洋海盗文化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成果————载入当代中医史册是毫无疑义滴!————蹦蹦与跳跳们再喧嚣也是徒劳滴!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0日 05:01pm 时添加 -=-=-=-=-
笔者曾在此地以“120克生大黄煎剂”强制灌服一有“龙阳毒”临床症状的变态性心理的“棍棍”————临床刚刚见效————嘿嘿————也是被论坛管理者给“中断”了————搞得此“患者”临床病情不断反复,至今看不出痊愈之征兆!
23
发表于 2009-9-10 18:20:18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我非邓老之粉丝,乃中医之粉丝。对诋毁、诬陷、中伤、诽谤、分裂、破坏中医之团结、振兴者恶之。
   1,楼主把“老邓与邓老”相比,是否也把自己与“胡总”一比。
   2,老邓与邓老“在各自的领域都可说是一言九鼎”。此话既醉也醒。既是一言九鼎,你为何还敢发帖问罪?“老邓”显露的是:领袖的威仪、权力的威仪、国家的威仪、人民的威仪。而“邓老”显示的是:和谐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威信的力量、行业的力量。他是什么官?他有什么权?他的一言九鼎,是威望,是中医的威望,是自发的威望,是他用德和才为中医事业贡献的成果。你的帖子,不正是要击垮其威望吗?
   3,邓老是93嵗高令的老人,他还能做什么事?你的要求,他能做到吗?你若93嵗,我断定决不会这么多的名利思想了。
   4,邓老“与中医界的反动分子报成一团。”何为反动分子?你是什么分子?学术问题能用革命、反动来分离吗?你吃醋啦,恨邓老没有抱你。
   5,“开否定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倒车。”原来楼主是搞中西医结合的。你有中西结合的自由,别人就不能振兴中医?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是天地之道,是自然之道。非政治之道,人为之道。若振兴中医为历史倒车,那么退耕山林呢······
   6,“邓老在中医界有相当于老邓的威望。却是个倒骑驴,多可惜呀。”楼主爱恨交集醋意发,无可奈何叹落花。奈何,奈何······
  
24
发表于 2009-9-10 19:07:21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中国民间中医快被执业医师法整死完了,很多被视为国宝的秘方都无奈的烧掉了,民间中医即将灭绝邓老不顾90多岁的高级上凑中央领导得到党中央重视从而挽救了在苦难中的中医从而又救活了很多鲜活的生命邓老没有错。从几千年的中医历史至执业医师法出台前查正没有一个朝代治病救人犯法的,执业医师法对几代人治病救人的医生失去了人性很多求医无门的生命死于无奈之中这就是我们的执业医师法?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2:48:28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下面引用由不吐不快2009/09/10 06:20pm 发表的内容:...
邓老是93嵗高令的老人,他还能做什么事? ...
可做的事还是蛮多的, 不过眼下有两件事最要紧: 一是继续给中央领导看病及上书, 这是关系中医存亡的大事, 不能停 - 邓老的博士生弟子徐校长本来可在这方面帮邓老分担一下, 不过徐校长现在弄成这个样子, 要接这个班恐怕有颇大难度了. 二是要保住广州中医药大学这个著名品牌, 不能让不肖分子把这个招牌给砸了. 从已披露的消息看, 徐恐怕麻烦不少. 本来邓老是当事人之一, 跟徐说一声"谢谢您过去多年的贡献; 现在请您辞职"便可完事. 我明白邓老对广中大就像自已的家一样, 所以对徐像家奴一样维护亦属人之常情. 但这案子已拖了两年, 再这样下去, 会把邓老头上的光环和广中大的名牌都赔进去, 所以这是当务之急.
 
之前我提议以"东方学术"的特殊性来解套. 不过有人跟我说, 你打"东方"这个招牌, 恐怕日韩会来掺和. 本来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 就算是个任务丢给外交部去办就是了. 但现在要有一个强烈的危机感(忧患意识远远不够), 夜长梦多, 所以我们可以妥协, 把我们这个学术招牌的范围收窄些, 就叫"中华学术"吧. 怎知又有朋友说, 这也不妥, "中华学术"有很悠久的传统, 你要抢这块招牌很多老先生会跟你拼了. 我说, 这不难, 那我们称它"当代中华学术"吧. 又有人说其他学科恐怕不卖账. 好了好了, 我说, 我没耐性跟你们磨, 以邓老的威望, 就叫"当代广中大学术"总可以吧!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9:13:52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下面引用由不吐不快2009/09/10 06:20pm 发表的内容:
我非邓老之粉丝,乃中医之粉丝。对诋毁、诬陷、中伤、诽谤、分裂、破坏中医之团结、振兴者恶之。
...
对啦, 邓老既是当事人, 又是广中大掌门人, 站出来以"一位共产党员的远大眼光与境界"及"国医大师"的权威说一两句话, 不就把"诋毁、诬陷、中伤、诽谤、分裂、破坏中医之团结、振兴者"从源头上清除得一干二净了? 不明白为什么一直躲猫猫起来.
27
发表于 2009-9-11 09:48:42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为什么老邓治不好他儿子的病和他老伴的病?
28
发表于 2009-9-11 10:33:02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下面引用由南风2009/09/11 09:48a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老邓治不好他儿子的病和他老伴的病?
-------------------------------------------
其实这并不奇怪。如果有一位中医能真正治好 自己或是至亲的病,那么他恐怕不会老死。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2:10:53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还有许多病, 无论中西医目前仍是治不了的; 而邓老对中医的确有很大贡献, 否认这两点就不是实事即客观的态度.
 
但现在中医药这个肌体有病, 大家都想把它的"病"治好, 恢复健康. 有些人主张扶正补虚(如抬轿吹捧之类), 但明明表邪已经入里(如抄袭论文的竟然是大学的当家), 我看医书上说此时不宜用大补之法, 应先攻下祛邪为上, 想一想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
30
发表于 2009-9-11 12:46:42 | 只看该作者

老邓与邓老

扶正补虚(如抬轿吹捧之类)--能这么解读?哈哈。就扶正补虚来说,扶正当然是没有错的。而补虚,那要看是怎么补。补法有物质的,有心灵的。
另外,您说的话题,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转变,单讲中医或是医疗事业,也不行。得有大德君王回天之手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1:55 , Processed in 0.1326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