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德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6:01:4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12/21 03:5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有江著用古天文研“武王伐纣”时间的一本。早年还在小书店淘到一本《星象解码》----(引领进入神秘的星座世界)书中对全天肉眼所能见的主要星座的位置、大小形态特点作了系统介绍,并配有近百幅插图。书 ...
总版藏书之丰富,学识之渊博,令人佩服!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6:13:1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德居士在 2009/12/21 04:3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再来2009/12/21 00:17pm 发表的内容:
3  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当年我们的老祖宗屠夫都知道的心肝脾肺肾到了20世纪居然变得不是屠夫挖出来的那些脏器了。到底是谁数典忘祖?? 到底是谁干的??
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中医讲究的是“同气相求”
首先 不能否认 这些脏器就是属于这些脏器体系
其次 也不能否认 与这些脏器(物质载体)相关联的经络和经络所作用到的人体系统(能量载体) 它们同样属于这个脏器体系
比方说到再来 就会想到再来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因为你再来先生不是孤立存在于这个社会的。
所以我们说到肝,就会想到胆,想到酸,想到春,想到怒,想到目,想到筋,想到东。。。。。
23
发表于 2009-12-21 18:13:2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12/21 03:5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有江著用古天文研“武王伐纣”时间的一本。早年还在小书店淘到一本《星象解码》----(引领进入神秘的星座世界)书中对全天肉眼所能见的主要星座的位置、大小形态特点作了系统介绍,并配有近百幅插图。书 ...
有前车之鉴(见下图), 渔翁得考虑尽快装个监录系统了.
24
发表于 2009-12-21 18:41:38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12/21 06:46pm 第 1 次编辑]

人生如此多姿,引无数英雄竞论医。
??敬越人仲景,引领华采,
??思邈时珍,各显风骚,
??一代英才,张医锡钝,更开中西结合思。
??既继承,论超越创新,还看今朝!
---------------------------------------------------------
萧先生的词,欣读,韵转得快,不如一韵到底!
                                

还看今朝---俱进与时。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12月21日 06:47pm 时添加 -=-=-=-=-
冒昧进见!
25
发表于 2009-12-21 18:49:2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萧铁2009/12/21 06:13pm 发表的内容:
有前车之鉴(见下图), 渔翁得考虑尽快装个监录系统了.
呵呵,电脑外行,没搞明白萧先生的意思。
26
发表于 2009-12-21 22:08:2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跟电脑没啥关系, 那照片转载自"季羨林舊居遭盜竊 洗劫一空"新闻, 看那些书架空空如也, 季之子(照片中人)我想肯定会后悔没装监录系统, 所以提醒先生.
27
发表于 2009-12-21 22:14:1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呵呵,晚上看新闻才知道这事,慢先生半拍了。季老生前不也有过被“小窃”事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12月21日 10:35pm 时添加 -=-=-=-=-
刚刚在光明网看到---------
季羡林旧居失窃案20日已破 遗产纷争谜雾再现  刊发时间:2009-12-21 09:36:49 人民网-文化频道   [字体:大 中 小]   已故学者季羡林先生旧居所在地——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公寓外景(12月20日摄)。记者当日从北京大学证实,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故居近日被盗,部分书籍等物品丢失。季羡林的家属已经报案。 新华社发(赵琬微摄)
  人民网文化频道21日综合报道 季羡林之子季承16日向警方报案并向北大校
方反映情况,季羡林位于北大朗润园的家中玻璃被人砸碎,近五千册古书和一些雕塑、文物丢失。季羡林弟子钱文忠在博客中说,失窃物品价值起码以百万计。北大高度关注季羡林原居所被盗事件,警方已经介入调查。20日晚,知情人透露季羡林旧居丢失的物品已找到,此事界定为盗窃还是因纠纷引起的财物流失,警方还在甄别。一度沸沸扬扬的季羡林遗产风波,在季羡林去世后曾暂归寂静,不想又起波澜,在外人看来,季羡林遗产纷争形成了一个越来越让人看不透的谜团。
  季羡林旧居失窃 其看门人及行李均不知所踪
  16日,季羡林北大朗润园旧居的大量古籍及佛像被盗。昨(20日)天,北京大学在校网对此事作出说明,并表示已经在今年6月将房屋及屋内所有物品移交季羡林之子季承。季承接受采访时称,曾雇一男子为季老看门,被解雇后他不愿离开并强行进屋居住,房屋遭窃后,他的行李不见踪影。(阅读更多)
12月20日,季羡林之子季承向记者介绍情况。记者当日从北京大学证实,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故居近日被盗,部分书籍等物品丢失。季羡林的家属已经报案。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季承再报案 季羡林旧居“被盗”疑点重重
  12月16日,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报案,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朗润园的旧居遭遇盗窃,丢失数千册线装书和佛像等物品。20日,季承表示,搬这些东西的至少有五六人,还要有车接应。季承说,房子里重要的东西都被拿走,剩下的都是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此次丢失的古籍共有161种。其中,有明确数目的线装书就有4351册,此外还有嘉庆殿本全唐文4大箱和全套二十四史,丢失书籍总数将近5000册。季羡林先生弟子钱文忠在博客中称,除了书籍外,还有数量不等的佛像、铜像,其价值是难以计算的。“若论市场价格,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起码以百万计的数目。”(阅读更多)
  

  20日,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就季羡林先生原居所被盗一事向学校有关部门了解了有关情况。学校领导对此高度关注,责成学校保卫部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区域的巡查力度。据悉,12月16日中午,燕园派出所接季老家属110报警:朗润园13号公寓原季羡林先生住所被盗。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刻赶赴现场,了解基本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海淀分局刑侦支队,海淀刑警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察。(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北大回应季羡林旧居失窃:6月已将季老物品移交其子
  此前,根据季羡林先生的意愿,学校有关方面已于2009年6月19日和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一起,对朗润园13公寓季羡林先生住所共同进行了整理清点,对其中的重要书籍、物品登记造册,并将物品清单、住所钥匙和所有书籍、物品全部移交给了季承。(阅读更多)
  谜团:丢失物品20日已找到 警方未证实属盗窃
  昨(20日)晚,知情人透露,季羡林旧居丢失的物品已找到,此事界定为盗窃还是因纠纷引起的财物流失,警方还在甄别。但该说法未得到警方证实。
  据报道,李玉洁曾称,季老立有遗嘱,表明财产都捐给北大,不留给儿女一分钱。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说,季老保管在北大处有577幅字画,其中207幅名贵古画,这些画季老曾经捐赠给北大,但季承认为捐赠程序并不正常。季承称,据说北大已拍照存档,但至今没有公布清单。他希望北大校方能够提供这部分文物的目录和清单。
  在外人看来,季羡林遗产纷争形成了一个越来越让人看不透的谜团。
28
发表于 2009-12-21 23:51:2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俺再来也八卦一把!
http://www.go-cool.org/bbs/viewthread.php?tid=29785&extra=page%3D39

季家那点事
季承牛啊.  
http://xys3.dxiong.com/xys/netters/others/comments/jixianlin.txt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富则多事,寿则多辱:连季老也逃不出的魔咒
  作者:孝慈
  最近,所谓的“季老藏画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中曲折,可谓是扑朔
迷离。笔者认为,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又一场争夺遗产的闹剧。解开这个
谜团的钥匙,可以从三封季家的信件说起。
  2002年底,季老因为身体原因开始在301医院长期住院。2003年的3月,季老
唯一的儿子季承(季延宗)曾试图到301医院与季老见面。3月24日,季老亲笔给
当时北大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新英老师去信,信中称,
  “新英:我们家的事情你大概知道一些,父子决断已近十年。季延宗此次来
301医院完全另有用心。以后见面时我可以向你详细汇报。反正我决不见他。我
见谁不见谁的权力总还有吧。敬礼 季羡林 2003.3.24 301医院。”
  2006年10月11日,季承通过吴新英老师转交给北大一封信,信中有这样几段
文字:
  “近期,我打算去医院看望医生,了解季羡林的病情(请注意,此信前后有
八处提到季老,都是直呼其名),感谢医院和大夫们,并了解医院需要我做什么。
今后我会常到医院去并与他们保持联系。请学校给以协助”。
  “这里要说明一点:为了稳妥起见,我去医院并不要求马上就见季羡林,也
不强求马上就我们父子的关系和他交换意见。这件事要看情况而定,希望学校帮
忙做些工作,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谈。我估计,解决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时间和耐心,
可从长计议。”
  “关于家庭财产的继承,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通
过法律程序加以解决。季羡林现在的做法,包括捐献等,都与法律不合。”
  2008年上半年,远在美国的季清(季承的女儿,季老的孙女)突然给温总理
写了一封信,要求回国照顾98岁的爷爷。这封信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专门来电询问情况。北大立刻把季清的要求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转达给了季老。
季老再次亲笔起草一信,意思是说季清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但是季清胆子很大,
对季清的为人没有把握,不用她来照顾等等。北大把季老的亲笔信转呈给了国务
院。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杨锐为了安排季老与孙女见一次面,为什么要冒着
“生命危险”了。
  上面是季家的三封信件的一些内容,这三封信都是真实存在的。对这三封信
进行一下简单分析很容易触摸到事情的真相。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作为季老的儿子兼秘书,已经60多岁的季承(季延宗)
与季老20多岁的保姆发生了感情,后季承与原配离婚与保姆结婚。季老出离愤怒,
与季承断绝了父子关系。多年之后,2001年,季老与北大签署捐赠协议,把所藏
图书、字画、文稿等全部捐赠给北大图书馆,建立季羡林工作室。
  2003年,季老病重住院。与父亲断绝关系近10年的季承突然出现,要见季老,
看似幡然悔悟,要在老人病榻前尽孝,给老人孤独的晚年带来一些安慰。但事实
却是“完全另有用心”。季承到底另有什么用心?从2006年的第二封信可以看出
来。
  在第二封信中,季承似乎并不急于见他的父亲,他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与父亲
之间芥蒂很深,要“从长计议”。他首先要见医生,了解季老病情,或者说还能
坚持多久。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遗产继承的问题,季承对老人遗产的迫切
渴求跃然纸上。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相互矛盾的季承。一个是自称“在一年寒冬
时在医院苦候两小时”,为求父子见面的季承,一个是毫无亲情,白纸黑字地连
续八次直呼季老名讳的季承。任何一个人,即使与季家毫无关系,在面对季老这
样一位世纪老人时都至少会道一声“季老”吧。这两个季承,到底哪一个是真实
的季承呢?
  2008年7月,季承老来得子,与30多岁的妻子生了个儿子。此时,季承已经
年过古稀,家里是少妻幼子,妻子是保姆出身,季承百年之后何以安身立命?这
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且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几乎与此同时,新生儿同父异母的姐
姐,远在美国的季清听说自己多了一个弟弟,季老的单传孙子,在兴奋之余立刻
写信给温总理,要求回国尽孝,其争夺遗产之心昭然若揭。
  很快,所谓季老藏画被盗案浮出水面,13年父子不能相见的人间惨剧被媒体
热炒。
  季老虽然已经把所有家当捐赠给北大,设立季羡林工作室,但由于种种原因
并没有全部移交(北大要真是能够完全控制季老,早就把东西收拾收拾搬走了,
名正言顺,毫无后患)。而且,季老也刚刚表示过希望能够尽快移交。在这个档
口,机不可失,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北大的人从季老身边赶走。于是有了季老
藏画被盗,杨锐虐待老人,季老给总理写信换秘书,一帮人拿着季老的委托书要
接管季家事务,北大阻断父子相见,等等等等,不亦乐乎。
  从网上笔者还了解到,就在今年六月,北大校长还专程到301医院看望季老,
感谢他捐赠百万,设立季羡林助学金。老头子这点家当捐的捐,送的送,能不让
人着急吗?
  古人云,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季老这样一位世纪老人,虽贵为国学大师,
也逃不出这个魔咒,不免让人唏嘘感叹。
(XYS20081222)
29
发表于 2009-12-22 01:16:1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唉!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4:53:3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呵呵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0:01 , Processed in 0.0521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