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和氏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6 11:34:08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和氏璧2010/01/05 11:43am 发表的内容:
可以
先说说你对“至柔”“至坚”“无为”“不言”的理解与看法。
    我认为,天下之至柔者水,天下之至坚者石;先生认为呢?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1:48:51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gl01012010/01/06 11:34a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天下之至柔者水,天下之至坚者石;先生认为呢?
不对
“水”“石”只是作为一种比喻、表达的对象。是帮组读者认识领悟的媒介。
如果水是至柔的它就可以无孔不入,而现实不是。
如果石是至坚的它就不这么容易被击碎。
再思考一下。
23
发表于 2010-1-6 12:42:08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和氏璧2010/01/06 11:48am 发表的内容:
不对
“水”“石”只是作为一种比喻、表达的对象。是帮组读者认识领悟的媒介。
如果水是至柔的它就可以无孔不入,而现实不是。
如果石是至坚的它就不这么容易被击碎。
再思考一下。
    希望先生好好思考一下,也希望网友们好好思考一下,再谈。
24
发表于 2010-1-6 13:53:15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和氏璧兄,“有无相生”在《老子》第二章里,的意义是现实中的“有无”。其全意为:“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显然,其它都是从宏观来说的,“有无”也当是宏观的实有与实无来理解。
25
发表于 2010-1-6 14:01:29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在太空飞翔2010/01/06 01:53pm 发表的内容:
和氏璧兄,“有无相生”在《老子》第二章里,的意义是现实中的“有无”。其全意为:“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显然,其它都是从宏观来说的,“有无”也当是宏观的实有与实无来理解。
    我很赞同。
26
发表于 2010-1-6 14:11:28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谢谢 gl0101 兄的赞同!
我们探讨的物质应是广义的物质,非侠义物质。
27
发表于 2010-1-6 14:22:10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在太空飞翔2010/01/06 02:11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 gl0101 兄的赞同!
我们探讨的物质应是广义的物质,非侠义物质。
    我认为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物质”,只有“万物”。先生说的“广义的物质”是指的“万物”,或者相当于“万物”吗?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5:39:03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两位仁兄都能发出自己的见解,不分彼此,相互探讨。和氏璧谢过!
《道德经》之所以鼎立于中华文明,就在于“道德”在于“有无”在于“三才”等之道。
然《道德经》问世,主要是针对西周王道的没落,故写法是从各个方面来解剖“三才”(天地人)的变化关系,而不是纯哲学著作(相对而言)。所以在表达描述的过程中,不是按照“理法”的顺序层次分解细说,而是,非常灵活的交错运用。
所以,在许多字眼或词语上是存在多义的变化。(一字、一词多义,在古今其实是非常多见。),因此应注意其中的变化。
29
发表于 2010-1-6 15:43:47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和氏璧2010/01/06 03:39pm 发表的内容:
两位仁兄都能发出自己的见解,不分彼此,相互探讨。和氏璧谢过!
《道德经》之所以鼎立于中华文明,就在于“道德”在于“有无”在于“三才”等之道。
然《道德经》问世,主要是针对西周王道的没落,故写法是从各 ...
    我很赞同。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5:58:33 | 只看该作者

请“在太空飞翔”与“gl0101 ”共同探讨:“无、有”、“物质”、“思维、意识”与中医

下面引用由在太空飞翔2010/01/06 01:53pm 发表的内容:
和氏璧兄,“有无相生”在《老子》第二章里,的意义是现实中的“有无”。其全意为:“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显然,其它都是从宏观来说的,“有无”也当是宏观的实有与 ...
首先这个世界是“无、有”所构成的。
正因为“无、有”才能构建形形色色“物”与其“特性与功能”。
“无、有”可以贯穿于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中医思维(中华文明哲学观)不但可以正确指导中医,同样可指导现代医学,甚至。。。。。。等一切。
。。。。。。。。。。。。。。。。。。。。。。。。。。。。。。。。
一开始我就确认:“无、有”可以贯穿于宏观与微观世界。
《道德经》虽不是纯哲学著作,但处处体现远古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其抓住事物的根本变化规律,跨越于时空。归根揭底还是落在于“道德”之上。
道德:道,物化之道;德,应道而行。
“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其小有内,其大无变。故,“无、有”可穿于宏观与微观。
那么,如果你单独从宏观来解释或单独从微观来解释都会出现问题。只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它不但能适应于宏观与也适应于微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8 10:24 , Processed in 0.0608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