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4-1-12 01:04:0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您问“天再上升是什么?”。天不存在再上升的问题,如果“天”再上升就不是“天”。其余类似不再复述。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4 11:21: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难经难 兄说“  您问‘天再上升是什么?’。天不存在再上升的问题,如果‘天’再上升就不是‘天’。其余类似不再复述”
答:“天再上升”好象不是我的源话,因为天没有升降因素。如果天为阴,阴就可以降了。用您的话说“天”状态,必须有因素,然后才能有阴阳升降的过程。还请兄把“天在上升”我的这句话到底在哪段里指出来,我马上修改!谢谢!
另外,我们争论的是天地阴阳,请兄主要的还是拿出天为阳的证据,而且,要求提供的证据符合自然。
23
发表于 2007-1-20 19:32: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还有这篇,也应该好好欣赏!
24
发表于 2007-1-21 22:06: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首先,阴阳学说是一种辩证法辩证,你要明白你要辩证的主体。
世界以物体为单位,逐级形成的。这是整体观念的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表是身体与环境联系的部位。自然界是地球受太阳热能影响而运作的部位,它既受地球重力影响,又受太阳热能影响,有升有降。
地表本身是寒的,不信你到两极玩会儿去。太阳是热的,不信你到上面玩会儿去。受地球和太阳双重影响,空气要上下流动。
25
发表于 2007-1-22 02:37:4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11/06 07:05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中医阐述事物的理论工具。所以,争论这一命题,实属必要!
阳热、升(散)、动等,阴寒、降(向内聚)静等,是自然的现象。天阳、地阴是古 ...
    翟鉴先生要争论的问题如下:“定义天在上为阳;自然是阳向上升;按定义阳已经在上了还向哪升”?
    翟鉴先生错误的原因是受西方线性逻辑思维束缚严重,使得概念不清,以致失去了中华文化智慧的灵性,才有了“摧毁了古人天地阴阳的错误定义”的“豪言壮语”。
    翟鉴先生 “摧毁”的理由,是看到“阳”在向上升,而上升必须要在下才能有上升的空间,如果在上,则上升就没有空间了,因此“阳”的位置应当在下。
    翟鉴先生如果再想得深一点点,就不难克制住那“豪言壮语”的冲动。
    如果阳的本位在下,阳为什么要上升?它的本位不在上,它就不应该上升,它就应该在自己的本位上安生。
    西方科学讲“实事求是”,但她是对所看到“实事”进行“求是”的,而没看到的事实它不去求是,翟鉴先生也一样,他看到阳从下往上升的事实,但他没有再深一步看到,在下的阴转变为阳的事实,本位在下的阴,转变为阳,而阳的本位在上,所以阳要到它的本位去,所以阳要上升。
    翟鉴先生一定不知道阴在下,怎么会转变为阳的,这里必须还要详细对他讲授清楚,他才可能明白。古人的阴阳观有:热为阳冷为阴、清轻为阳浊重为阴、发散为阳收敛为阴、……。作为浊重的地(阴)在下,它在各种机缘下(如化学反应、人为的起火、雷电的原因、阳光的辐射、重力的挤压致使地热等等)产生热,但地以浊重为阴,它虽然有热还是以浊重而在下,否则,翟鉴先生怎么解释电焊的火星要往下掉呢?烧化的铁水为什么要往下流呢?你在这一事实上会不会又说阳在上了呢?因为如果阳在下,烧化的铁水就没有向下的空间了呢?
    由于浊重的阴,将其热转移给冷水(阴),使冷水(阴)转变为热蒸汽(阳),而阳应该在上,所以它就升,一直升到上,在上又遇到更清轻的阳,但以其冷而清轻的阳,使得热蒸汽又转化为冷水(阴),而阴在下,所以它就降,一直降到比它更浊重的阴上。
    翟鉴先生要争论的问题,是否就此明白了呢?
    翟鉴先生以局部的、井口观天的事实作逻辑推论,谓“西方线性逻辑思维束缚”;以阳向上升推论阳定义在下,而不考虑阴转阳而使之从下向上升,谓“概念不清”;不思古人阴阳理论的深邃,也不理会网上众人的批判,更没有拓展的、反思的思辨,谓“失去了中华文化智慧的灵性”。
    劝君能领会古人阴阳理论的深邃,而不要作“摧毁”的妄言,才是发扬中医的正途。
26
发表于 2007-1-24 04:00:3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混乱是虚弱的表现。翟鉴先生将自己在此处所设的题目,拿到另一处去躲避那处自己要先讨论的提议,我将其言复制过来,针对此处的题目,逐条阐明而不要混乱。
    其文如下:
    张建国兄说:
    如果阳的本位在下,阳为什么要上升?它的本位不在上,它就不应该上升,它就应该在自己的本位上安生。
    答:看来张兄连阴阳的一点皮毛都没有进入。以“升”字而言,只有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才叫它升;在上向下运动的过程为下降。如果阳在上,阴在下,阴阳相交的过程必然是阴升而阳降,否则,阴阳就不能相交。
    但是,这些只是没有根据的空话,根据是什么?是事理。我有我的阴阳事理(阴阳的定律),所以,我有资格谈阳升阴降。如果张兄没有自己的阴阳事理(阴阳的定律),必然没有资格谈阴阳的升降!
    这么多天了,只见张兄吞吞吐吐说了个半截话,想用精神“积极向上的”来说明阴阳的事理;“积极向上的”的“向”字和阳在上自相矛盾;既然阳在上了为何还要用向字多此一举?您的精神阴阳和中医的阴阳(表里阴阳)还不是一回事,而且,始终也没有说出个结果来。但是,与辩论阴阳无关的污七八糟的却说了很多:望翟鉴兄,不要陷入画地为牢的窘境;您的学说是片面的;劝君能领会古人阴阳理论的深邃,而不要作“摧毁”的妄言,等等。
    如果您能说出一个阴阳的事理来,不是比这些污七八糟的更有说服力吗?您用什么天平砝码评价我的学说片面呢?劝我的理据又是什么呢?用说不出事理(信口开河)的空话,让我怎么相信您?
    其文结束。
    您所答第一段是以重复来搪塞,第二段有说谎之嫌吧。
    因为升降问题我已代您言明,并指出“他看到阳从下往上升的事实,但他没有再深一步看到,在下的阴转变为阳的事实”,并事先指出“翟鉴先生一定不知道阴在下,怎么会转变为阳的”,且详细举例说明之。您将并无争议的升降概念重复,仅起搪塞的作用而毫无其他意义。
    您避开“由在下的阴转为阳,才有阳升,由在上的阳转为阴,才有阴降,才有阴阳相交”的详细事理,硬说成没有事理,是否有说谎之嫌呢?
    您的第三段有偷换概念之嫌,将“阳的本位在上”说成“阳在上”,以便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这样不好吧!
    您后面所叙是《阴阳是物质的辩解》内的话题,我们在此不去混乱,此处仅针对这里的命题。
    您的“摧毁了古人天地阴阳的错误定义”的阴阳理论,在“由在下的阴转变出阳来”、“由在上的阳转变出阴来”的事例面前,还能理直气壮吗?
    仔细想想吧!
27
发表于 2009-12-4 20:36: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翟鉴先生有勇气,哪位纯中医和铁杆敢应战?
28
发表于 2009-12-5 09:11:1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看了之后,真是可笑。现说个故事:
一个人到饭店吃饭,叫了一碗面条,等了半天也没上,就对服务员说,把面条给我换成饺子。吃晚饭后,服务员来收钱,这个人就说:你收什么钱?服务员说:我收饺子钱啊。这个人说:饺子是我用面换来的。服务员说:那你就给我面钱。这个人又说:我没有吃你的面,怎么能给你面钱那?
哈哈哈,我觉得楼主和这个人差不多。
理太简单。故事里的理就不说了,说说楼主的问题吧。
阴阳的最初含义为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气候的温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
知道了这个,来说你的问题。
“定义天在上为阳;自然是阳向上升;按定义阳已经在上了还向哪升?”
上为阳,下为阴,是以部位来分阴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是以状态来分阴阳。同为“阴”字和“阳”字,但含义不一样。而你,楼主,只看到“阴阳”两个字,但对含义不懂,故认为此“阴阳”和彼“阴阳”一样。按你的理解,你可以到任意一个“家”里拿东西,因为你经常在“家”里拿东西。同为“家”之字,但你的感觉应该很不一样吧。遇到事后,你同样的“朋友”怎么表现就不一样那?
为什么学中医的要学医古文那,就是因为同样的字,但更多的时候含义是截然不同的,还需要我举例吗?
“既然在上在外(表)为阳,里为阴;而实际人的体表36到左右,体内38度左右,为什么表阳反而寒,里阴反而热?”
这个也是概念问题。
而且,谁告诉你阳一定就热,阴一定就寒?“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由前提条件的,先生。更何况还有一个“盛”字在这里那,不要忘了。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0:44: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翟鉴先生有勇气,哪位纯中医和铁杆敢应战?
回复:7年来,我还没有遇到与迎战的对手!
30
发表于 2009-12-5 11:50: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阴阳学说向学术界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9/12/05 10:44am 发表的内容:
翟鉴先生有勇气,哪位纯中医和铁杆敢应战?
回复:7年来,我还没有遇到与迎战的对手!
看到此情此景,想起了两个故事,说粗来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

  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扬州]九江 [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自以为是的蒋干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导致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而蒋干却自以为立功,成为天下笑柄。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蒋干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诸葛亮曾经在江东大规模的舌战群儒,但诸葛亮对蒋干这般的人物会值得一哂吗?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南郭处士: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故事】是说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不学无术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正所谓滥竽充数。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可贵的是南郭先生具有自知之明,能够审时度势、知难而退,最终保存了自己。而现在南郭先生却骄恣不论于理,恬然而对天下,不能不令人咂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15:45 , Processed in 0.15302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