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24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哈哈哈,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以前说了,能用上的就是宝贝,用不上或是不会用的就是糟粕。由于学生在临床常用,故而,这是学生的宝贝,理由嘛,用老罗的文章做支架:
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9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9lYH<-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7G[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n*ZNm
醉翁在论坛发了一个帖“‘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X
其帖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出自《素问·刺禁论》,有人以肝、肺的生理特性及五行来解释,纯属牵强附会。此处的“肝”与“肺”均作“脏”解,意为:肝生在左边而肺藏在右边。‘铁杆中医’或‘纯中医’有不同意见,可以参与讨论。”~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a
此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看了许多跟帖,19楼金栋先生回帖及29楼曹先生回帖较有水平,但都没有解释清楚,也驳不倒醉翁,这醉翁偏偏又醉了,不能解答为什么‘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我暂且代他解答,等他酒醒后再请他老人家指正。JC"C----酒醉说真话,中医理论中确实有好多糟粕,但这个不是,真的不是。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m
《素问•刺禁论》原文,“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U----------什么是要害?要害等于体吗?《汉书西南夷传注》说:“要害者,在我为要,于敌为害也。”“要害,谓攻守必争之地,我可以害彼,彼也可害我,谓之害。”陈修园说:“要害”二字,当知非刺中五脏,。。。。。汉华佗传,有刺胃管者,误中肝而死,此乃伤其肝气也。故而,“脏有要害”是指脏气所出的关键之处,并非五脏的解剖位置而言。
对于第一段的解释,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尤其是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解释,有的以五行解之,有的以阴阳升降解之,有的以脏腑之气解之,有的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用在左,如清•罗定昌《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云:“左肝右肺之说,今古无辨,岂知肝之体不在左而在右,经曰:左肝右肺 者,以肝之用在左,肺之用在右也。”。Ms&#36;
   目前最普遍的解释是综合五行、阴阳升降及脏腑之气之说,认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理由有:n_b4G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王冰:“肝象木,主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主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马莳:“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之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张志聪《素问集注》:“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曰生曰藏者,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之从左右而出于外也”。MD----------只要能结合临床的解释都是可以的,一块自然玉石,只要自己喜欢,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决定它象什么。
下面我们先就上述解释进行分析,然后考查原文。B
首先,五行金、木、水、火、土,喻方位,则分别为西、东、北、南、中,亦即左、右、上、下、中,应于五脏,则为肺、肝、肾、心、脾。如果以解剖位置来看,五脏的位置则是西右肺、左东肝、上北肾、下南心、中为脾,这显然是错误的。5%s
其次,从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来分析,必须弄清肝气、肺气是什么?《中医大辞典》肝气条:1、指肝脏的精气;“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2、指肝的功能活动。肝气有升发透进泄的作用,能舒畅全身气机。肺气条:1、指肺的功能活动。2、指呼吸之气,包括胸中的宗气。3指肺的精气。“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H)aiLX-------楼主说了,气是脏腑功能。
如果肝气、肺气指的是肝脏和肺脏的功能活动和肝脏和肺脏的精气,那么从《内经》中,我们所知的肝脏的和肺脏功能是:《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素问•经脉别论》: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而肝脏和肺脏的精气为:《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C-------既然气是脏腑功能,那么,中医上肝肺的功能是什么?肝藏血调气主疏泄,肺主呼气,主肃降。正常情况下,清气自然上升,,浊气自然下降。查“生”的本意,即有生发向上之意。肝生于左,说明了肝的生理功能具有生发、运动的特点,只有运动,肝才能“主疏泄”。
以上肝肺这些功能显然不可能左升右降,因而“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的解释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如硬要牵强附会五行,肝气在左,肺气在右,那么,心气并不是在表,而是在下,肾气在上,而不是在里了。}--------哈哈哈,既然降的是功能,那么心气的功能是布散向外,肾气的功能就是深入于里了。试看,说谎心虚时为什么脸红?心,其华在面,阴不制阳,虚阳外越。试想,为什么骨头感到冰凉之人用热盐外敷,效果更好于它物外敷?为什么积食消化不好的人用烧焦的的东西服用后效果很好那?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究竟指什么?这就必须考查原文了。 原文“肝、肺、心、肾”、“生、藏、部、治”与“左、右、表、里”十二个字值得研究,其中“左、右、表、里”明显地是在指代人体部分的相对方位,无容质疑,“肝、肺、心、脾”可以说是脏腑气也可说是脏器。而“生、藏、部、治”最为关键,生,生长也,肝生于左,即肝长在左边;藏,《说文》:匿也,肺藏于右,即肺藏匿如右;部,《荀子•王霸篇》名声部发于天地之间闲,《注》部,犹分布,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心部于表,即心布列于表浅的部位;肾治于里:《云笈七签》卷五十七引“治”作“位”,那么,肾治于里即是肾位于深部之处。至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的解释:“使”,据郭霭春《黄帝内经词典》载,有“佐使、使役”之意。脾为之使,即脾能气散精,以资四脏之用。意为脾是辅佐四脏的器官,胃为水谷杂聚之处。为什么这里不说脾胃的位置呢?因为在《内经》已有提及明确脾居于中,是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注》:成形曰器。从以上分析可知,原文中的肝、肺、心、肾、脾实为脏器,而非指脏腑之气。此外,《内经》反复强调的刺避五脏,《素问•诊要经终论》:“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 终《内经》一书,没有一篇文章完整的描述五脏的具体位置,仅《刺禁》一章提到五脏所居的大致位置,即:“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刺禁》是阐述人体禁刺的部位及误刺后引起的病变和危险的篇章,如果不提及五脏的位置,如何刺避五脏呢?如果“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不是解剖位置,只是“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那么,第二段刺中心、肝、脾、肺、肾等是刺中脏腑之气呢?还是刺中脏腑之质?脏腑之气是刺不中的,只能是刺中脏腑之质,在《刺禁》篇中不明确心、肝、脾、肺、肾的位置,针刺什么部位才会刺中心、肝、脾、肺、肾呢?至此,已非常明确第一段中的肝、肺、心、肾、脾、胃均是指实质器官。既然《刺禁》“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实质器官,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可视为糟粕。------------临床上应这个理论来治疗更多的病人,其效果真的很不错。肝生于左,肝气从左生发,因肝又藏血,故而左侧的病变更多为血瘀气滞,肺降于右,肺主排浊气,津液的代谢都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排,故有“肺为贮痰之器”一说。所以,右边的病症多从痰湿论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比如在中焦,还有“在中者,属于痰湿,在左属于死血,在右为积食”等,这些理论在临床上很有用。比如脂肪肝,用消食导滞为大法,结合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效果就很好。
还是那句话:能用上就是宝贝。望更多的老师在临床上更好。
可以看看《肝生于左气化论》《中医升降学》等书。
22
发表于 2010-1-24 23:1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后皇嘉树 :“罗先生是怎么把自己错误的观点强加于他人与中医的?”
罗鸿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究竟指什么?这就必须考查原文了。 原文“肝、肺、心、肾”、“生、藏、部、治”与“左、右、表、里”十二个字值得研究,其中“左、右、表、里”明显地是在指代人体部分的相对方位,无容质疑。
。。。。。。。。。。。。。。。。。。。。
这是罗鸿声自己推导出的观点。这种理解违背中医《内经》的观点。
后皇嘉树 :《素问•五运行大论》是否是《内经》原文?
。。。。。。。。。。。。。。。。。。。。。。。。
问得好。
1.首先,客观现实就是这样存在的。(不论对错)
2.关键的问题其实是落在中医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是不是内经的原文其实也不重要。)
如果是错误的,按其理论去指导临床其结果自然是不能治病而且是害人的,那就是你们所说的糟粕,和氏璧同样赞成剔除。然而现实是这些理论已临床几千年并得以证实是正确的。
如果以这样的事实证明都不能说明问题,这个世界就没有道理可跟你们谈。
至于其中背后的客观生理实质,大家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与价值。
。。。。。。。。。。。。。。。。。。。。。。。。。。。。。。。。。。。。
大家可以看这几个曲解中医的人哪一个能回答得出来。
大家在等着你们的正面回答!
23
发表于 2010-1-25 06:5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这里肝、肺不是西医说的脏腑肝、肺,是中医藏象肝、肺!肝不生发肺不肃降人就病。肝的生发在左,肺的肃降在右。肝不生发怎使血运行到心脏,肺不肃降怎纳新?健身揉腹逆时针方向为补,顺应人体生理也,反之为泻,是因生发太过肃降不够,辅以调之使适也!
24
发表于 2010-1-25 07:0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笔误,末行:“生发太过”应是“生发不足”。道歉!
25
发表于 2010-1-25 07:3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开了个玩笑!切请注意:对中医表述的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错解歪解。因为她说的常常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实验就明的。她说的常常是运行变化着的。揉腹顺时针方向就是泻法,调升过降不够!——中医,升肝即补肝!过就要平抑了!
26
发表于 2010-1-25 08:05: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知道: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中医是怎么样运用这个说法指导中医临床的。如果这个说法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大多数中医人的反对,我们不采纳他,不使用他就是了,自然被淘汰。不要把中医的概念与西医的概念直接对照,比较,不能以西医的概念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我们就不能够准确认识中医。不能正确认识中医,中西医结合或者中西医融合必然是错误的!因为你结合的或者融合的是错误的中医!
27
发表于 2010-1-25 09:01: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10/01/25 08:05am 发表的内容: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知道: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中医是怎么样运用这个说法指导中医临床的。如果这个说法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大多数中医人的反对,我们不采纳他,不使用他就是了,自然被淘汰。不要把中医的概念与西医的概念直接对照,比较,不能以西医的概念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我们就不能够准确认识中医。不能正确认识中医,中西医结合或者中西医融合必然是错误的!因为你结合的或者融合的是错误的中医!
    我很赞同。
28
发表于 2010-1-25 09:03: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10/01/25 08:05am 发表的内容: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知道: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中医是怎么样运用这个说法指导中医临床的。如果这个说法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大多数中医人的反对,我们不采纳他,不使用他就是了,自然被淘 ...
如果,管理都能像“中西医融合观”这种认真对待中西医的态度,论坛自然日日增上。
而事实就是一些人在自己还不懂得德情况下,不但,不去思考,反而自以为是的自大破坏讨论、破坏中医发展、破坏医学发展。
经过一两个月来探讨与争议,问题的所在逐渐浮出水面,相信广大的会员与版主时能认识得到,希望关心中医的会员为中国中医论坛的纪律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从而建立起真正有利于中医继承与发展,具文明又有高素质中医论坛。
29
发表于 2010-1-25 09:0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10/01/25 08:05am 发表的内容: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知道: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中医是怎么样运用这个说法指导中医临床的。如果这个说法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大多数中医人的反对,我们不采纳他,不使用他就是了,自然被淘 ...
非常同意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意见。
楼主说“既然《刺禁》“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实质器官,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可视为糟粕。”真是不独有偶!先前有人把五行学说视为糟粕,要剔除。现在又有人把中医学的脏腑学说视为糟粕了!长此以往,中医真的要岌岌乎殆哉了。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说得好“不要把中医的概念与西医的概念直接对照,比较,不能以西医的概念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我们就不能够准确认识中医。”,中医了解一些西医知识是可以的,但如果胡乱参照,乱点鸳鸯谱就不应该了,就要出纰漏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2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代醉翁解答“‘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10/01/25 08:05am 发表的内容: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知道: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中医是怎么样运用这个说法指导中医临床的。如果这个说法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大多数中医人的反对,我们不采纳他,不使用他就是了,自然被淘 ...
回李老先生:
不论中西医结合也好或融合也好,必须有个前提,即两种医学理论都必须是正确的,只要其中一种不正确,那是结合或融合不了的,中医理论有精华,也有糟粕,中西医结合或融合是结合或融合中医的精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错误是由于五行所致,如果不指出,怎么结合或融合,我在1楼已分析,内经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解剖概念,是错误的。先生说“不要把中医的概念与西医的概念直接对照,比较,不能以西医的概念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我们就不能够准确认识中医。”那么,内经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肺不是脏器,那是指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22:07 , Processed in 0.1093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