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er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08:22:49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快来看呀!快来看呀!又游过来一条“大鱼”!
    前面看了‘泰然居士’的“论神”,让人们初步认识中医的‘神’是什么!
    接下来再看看‘东方医学’的[转帖][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 中国中医研究院 傅景华 徐岩春 2006/06/29 01:03pm
    大千宇宙,无穷无尽,万象更新,无始无终,自然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杳杳渺渺,无边无际,浩浩茫茫,涵盖八荒,至微至著,至隐至
显,如《内经》所谓:“神转不回,回则不转。”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万千变化,如果我们想简单和谐地把握自然的真谛,则需要把自然看作一个“过程”。自然过程是无限的运动方式及其
相互作用的总和。无限的运动方式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无限的变化,在这无限的变化又有相应的“数”和“序列”的规律可循,而各
种变化又分别处于特殊的态势、趋势和时势之中,并以气、以形、以类、以象展示着多彩的世界。神莫大于化道 当古代的西方醉心于在有形的
“物质”世界孜孜以求那万物的本原的时候,中国人却异乎寻常地执着追求那变化莫测之“神”。《荀子.劝学》推崇“神莫大于化道”;《尸
子》以“化合神者称皇”;《易.说卦》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系辞》则谓“穷神知化,德之盛也”;《管子.内业》称
“一物能化谓之神”。
    原来中国贤哲们心目中的“神”就是那神奇的变化。神之大,以其隐形藏景,超然无累,恍惚不测,精微难见,总万变以经纬,妙一机而
转移,超形气之外而其迹不露,尽变化之极而其功莫窥。于是有人便把这一变化之神机称作“易”。如果以“易”代表那无限的变化,而变化
的无限即是那永远不变的“易”,所以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系辞》
)。
    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永恒的只有变化,在无限的变化中产生的是无限的运动方式。中医学引入古代哲学的概念“无”,即是指无
限和无形。如《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淮南子.本经训》谓“神明藏于无形”;《礼记.乐记》谓“神则无体,理如
幽深”。还有那佛经中的“无”,乃是指动态的佛性,包涵着无限运动和变化无形的双重意义。
    ……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的支撑,那无疑是民族的危机。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而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
华夏文明,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一脉相承,并因此而与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们真诚地期待着一场空前的民族文化的
复兴运动,重现中华千古魂。当中医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使者(而不是作为被解释、被验证、被改造的对象)走进那神圣的未来科学的殿堂的时
候,人类将真正开始对东方文化及中医学的重新认识,从而最终导致古代东方文明的回归,并在人类宏大的精神背景下,实现那古老与年轻、
固守与革新、结构与过程、阳刚与阴柔相反相成的和谐。
(原载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6期)
    ----要看全文请连接: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2285&show=0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10:12:32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wangerhong2006/06/30 08:42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经典中有关治疗中涉及到神的内容有那些?
请看我的部分摘要:
《灵枢经》黄帝灵枢经叙:“…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
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
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
睹其疾,恶知其原。…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
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
    ----这中医治疗疾病的金标准是我研究医学的动力!!!
所以,中医的神在治疗中起到核心作用,现在,有老师教吗?
23
发表于 2006-7-4 17:20:16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神与电完全是两码事,神是哲学概念,电是具体科学概念。神是整体作用的代名词。关于整体观念我还没有发表,我用系统观给你解释一下。一个系统,其内部个体相互联系,显示了一个综合的功能或属性,它需要内部个体运动的协调。使内部个体协调作用,内部个体协调的运作,系统所形成的综合作用,把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的特点,称为神。我的语言表达得不好,看你是否领会精神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4 05:20pm 发表的内容:
神与电完全是两码事,神是哲学概念,电是具体科学概念。神是整体作用的代名词。关于整体观念我还没有发表,我用系统观给你解释一下。一个系统,其内部个体相互联系,显示了一个综合的功能或属性,它需要内部个体 ...
不急,又犯主观错误了是吧!应该先理解中医的经典,再说。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08:52:41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所以,中医的神在治疗中起到核心作用,现在,有老师教吗?
回答是中医‘一脉相传’的[脉]断了!!!
26
发表于 2006-7-23 10:31:58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电’是现代科学的精确概念,是可以测知和量化的。人一身都充满着这种‘电’——生物电和由这个生物电活动而产生的‘场’。中医认知的人体与这个电相对应的就是‘神’,这个‘神’包括了‘气’-营气、卫气、宗气、五脏六府之气和这个‘神’‘气’出入运行的通道-经络和三焦。中医还认为,人体的‘神’‘气’源自于生命的本源物质——元气。.....中医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这片沃土的,摒弃传统文化怎么谈中医呢?可以武断地说,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不可能学好中医的!可以说,中医自身的理论构架已具相当的成熟完善。虽然她仍应该、也可以继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但,对‘阴阳五行’这个中医的核心理论,不容许去否定!更不容许有些别有用心者,打着‘科学’的幌子,用所谓科学的概念去偷换中医的核心概念方式去支解中医!可以预言,只要我们所处的这个时空界别存在,中医就会有无穷的生命力。
27
发表于 2006-7-23 12:06:57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wangerhong2006/06/17 10:37am 发表的内容: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引申到中医发展上,就是有的要继承和传承,无的要探询、研究!你在中医未真正弄懂,不知深浅之前,给探询、研究中医宝藏者让一条路,行吗?
好!赞同和支持之个观点。
28
发表于 2006-7-23 12:13:09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三生万物2006/07/23 10:31am 发表的内容:
...但,对‘阴阳五行’这个中医的核心理论,不容许去否定!
又是一个被“把认识方法定论为《核心理论》”蒙蔽了灵魂的人!
29
发表于 2006-7-23 12:39:42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4 05:20pm 发表的内容:
神与电完全是两码事,神是哲学概念,电是具体科学概念。神是整体作用的代名词。关于整体观念我还没有发表,我用系统观给你解释一下。一个系统,其内部个体相互联系,显示了一个综合的功能或属性,它需要内部个体运动的协调。使内部个体协调作用,内部个体协调的运作,系统所形成的综合作用,把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的特点,称为神。 ...
一、任何“定论”都必须是在《有根据有道理》的基础上才能成立!你应拿出《“定论”中医学中神明、神气、神机表达的神是哲学概念、不是具体科学概念》的根据和道理。
二、你把中医学里的“神”,捣古成《使内部个体协调作用,内部个体协调的运作,系统所形成的综合作用,把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的特点,称为神。》后,使人更加难懂了!这与“把水搅混”的实质有什么区别?!

30
发表于 2006-7-24 11:41:35 | 只看该作者

大辩论:科学启蒙:神与电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三生万物2006/07/23 10:31am 发表的内容:
‘电’是现代科学的精确概念,是可以测知和量化的。人一身都充满着这种‘电’——生物电和由这个生物电活动而产生的‘场’。中医认知的人体与这个电相对应的就是‘神’,这个‘神’包括了‘气’-营气、卫气、宗 ...
有点意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 05:58 , Processed in 0.0691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