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天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7-30 10:09:2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老张是有真实修炼经历的,可惜被机械的唯物主义所拘。好比拿到水晶,却当成为玻璃!
22
发表于 2006-7-30 22:45: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20楼:你的发现将推翻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相关结论,进而引起临床医学的大变革。因此,你的发现可能获大奖,起码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可惜在鉴定及获奖前你就泄密了。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7:15:1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这没什么!
我是不已而行之!
--有人到我家,窃走我的资料,只好上网。
24
发表于 2006-7-31 08:15:4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不知所云
25
发表于 2006-7-31 21:23:1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下面引用由瞽者2006/07/28 00:07pm 发表的内容:
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
如果是动物呢,吃进的食物是转化为炁吗?经脉中也运行炁吗?那么植物呢?
按照张天宇先生的意思,应该也是炁!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05:54:2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只要吃进去的食物,无论是动物、植物也好都变成炁!
27
发表于 2006-8-1 19:23:3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转帖
"炁"字杂议
褚洪深

茅山顶宫山门两侧有"道炁长存,万寿无疆"八个大字。
这个不多见的"炁"当作何解?

据《句容文史资料》第五辑《"炁"字解》:"道经中用
';炁';作先天气的代号,用';气';作后天气的代号;在丹
经里,精化之气用炁,吐纳导引之气用气,';炁';字实
即丹田的同义词。"又引"《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
之妙,凡有关道术的都用炁字,有关呼吸气则用气字,
两字用法有明显的区分。"

"炁"不见于《说文解字》,在《康熙字典》中属火部,
解释为:"同气,详气部气字注。《关尹子·六匕》';
以一炁生万物';。"《辞海》(1979版)属无部,解释为
:"同气。多见于道家的书。《关尹子·六匕》';以神
存炁,以炁存形';。"可见无论古代文字学家,还是现代
文字学家,均将:"炁"定为气的异体字,综合两工具
书,"炁"字是由旡与火两部分组成的形声字,其形从火
,其声从旡。

现代道教文章中,常常出现"炁"字,由于印刷技术问题
,成书中往往错成""字,分析致错原因,"炁"是冷僻
字,印刷厂的铅字库没有,现代电脑汉字库可能也缺。
手民只好勉为其难,用一个有无的无下面加四点来凑乎
。严格地说,凑乎的""是错字。李汝珍早在《镜花缘
》中有所指点,第九十六回四个关名为:"北名酉水,
西名巴刀,东名才贝,南名无火。"暗喻酒色财气。作
者借书中人物尹玉之口:"就只';炁';字暗中缺一笔未免
矫强。"李汝珍也知道无火组合之""是错字。

《关尹子》名为春秋著作,实乃后人依托,史家已有定
论。《说文解字》未收"炁",说明创造"炁"字的内丹
学家当在许慎之后。内丹学家为何要造"炁"字?内丹的
炼丹炉就是人体,人之元气为炼丹之药。既然是炼丹,
借鉴于外丹炼法,炉中必须生火。于是其形从火其声从
的"炁"字便应运而生了。这想当然的推理,未知能合
丹学造字家的初衷否?

近代一些道教学者,特别内丹学家,不买语言文字学家
的帐,不信《字典》《辞海》那个邪,不承认"炁"是
气的异体字,声称"炁"有特殊涵义,强调先天"炁"与
后天气的区别,看似用法分明,实则无所适从。以道教
书刊的实践为例,有的用"炁"(其中不乏错""早年尤
盛,近年渐纠),有的用气,莫衷一是。

《上海道教》1993年第2期第3页:"人生是由精气神
三宝构成,三宝旺盛则百骸健壮,三宝又是精为根基,
精满自然炁足,炁足自然神旺。"其中三个气字,当指
同一物,应写同一字。若是幅书法佳作,无可厚非,艺
术切忌雷同,不同写法可增美感。然而这是印刷出版物
,"炁"气混用,莫非在搞文字游戏?

《上海道教》1992年第3期,署名陈撄宁先生审改的《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也许还是铅字印刷
年代,"炁"字甚多,难以现造大量"炁"字排版,生一
妙法,用注:Q=炁应急。满纸Q倒不失为道教空前绝
后天书般大作。六年之后,此文有所修订,在《河北省
道教通讯》总四、五期合刊上刊出《丘长春真人秘传大
丹直指》,通篇未用"炁"而用气。是河北印刷单位无"
炁"字用气字取代,还是校注者已然舍弃Q自取其气就
不得而知了。有一点可以肯定,弃"炁"取气并不影响减
轻论文的学术价值,比之满纸Q的天书,河北道讯所刊
文字赏心悦目。

秦皇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功著千秋。千余年
来,印刷作坊造字家层出不穷,打开古籍,异体字比比
皆是,这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弊大于利。建国后国家在规
范语言文字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简化汉字,废止
异体字形。现代报刊书本用字都规范了标准字型。内丹
学家对其它异体字的废止似无反感,而对"炁"字却情
有独钟。认为在内丹学里,"炁"有气字不可取代的功能
。汉字的博大精深已为内丹学家忘怀。一个汉字有几种
、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涵义都有可能,并能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如果每一种涵义都造一个字形,将要增加国人多
少识字负担。

与气字常相伴的道,《道德经》中"非常道",众多道学
家对玄之又玄的道的论述,不亚于对气的论述,太上及
其门徒们并未创造一个特殊的道字来弘道。道家学者、
道教学者及普通读者,不都同样认可了这个道吗?《辞
海》气字第6解:"通常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本原。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
生。';(《论衡·自然》)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
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认为';
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南宋朱熹则提出';理先气后';说
,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便
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卷二)认为气是
由世界的精神本原派生出来的。"气字这种涵义,难道
不能蕴含"以一炁生万物"的先天之"炁"吗?

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问题要强调的三句话中:三是"积
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叶小文局长进一
步解释:"宗教界应当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继
续前进,而不能倒退"。(《中国道教》1996年第2期
《讲政策讲管理讲适应》)

现代道教研究,不可能超越现代汉语文字这一载体,应
当适应这个载体,适应现代汉语文字的规范要求,而不
应故作高深。让中华现代大文化适应几百年前的道教文
化,把倒退当作弘扬。

读《道风集》感慨颇深,《道风集》没有一个"炁"字。
第八讲《众术合修》中多处谈及气,其"炼气化精"句
更是典型的丹家句式。按丹学家观点,该用"炁",然而
陈莲笙道长未用"炁"而用气。莫非陈道长是正一派,
不炼内丹,不知"炁"之妙用。从书中有一讲曰"适应时
代"看,陈道长是讲适应,不故弄玄虚。

任法融道长的勒石碑文《楼观台沿革记》(《中国道教
》1998年第1期)中有"观星望气","瞻见东方紫气西
迈"等句。上气当非云气雾气,应为先天之气,按"炁"
学家说,当用"炁"。然而任道长在留之千古的刻石大
作中,舍"炁"取气。

论述气在内丹学中的精妙涵义是门学问,把极力提倡异
体字"炁"也当成学问,说句刻薄的话,其学问和鲁迅
笔下孔乙己的"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学问,各有多少千秋
呢!

既然古今权威工具书都判定"炁"是气的异体字,既然国
家语言文字部门早在五六十年代就统一了许多异体字,
在出版物不再使用异体字。那么,道教界的专家学者,
为何不扬弃异体之"炁",适应现代汉语文字的一统正
气!

28
发表于 2006-8-1 20:34:1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不就是精气吗?精气为水谷所化,中医已经早就知道了,什么"炁"?馍馍叫成馒头就变味了?

-=-=-=-=- 以下内容由 含灵普渡2006年08月01日 08:35pm 时添加 -=-=-=-=-
这也是医理探源讨论的内容?
29
发表于 2006-8-1 20:37:3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炁字的确是道家的字语!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07:42:2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吃进的食物转化为炁,经脉中运行的是炁

体内之炁,是吃进的食物消化后产生炁,也是营养之炁,是人必须的能量来源,这种炁是看不见的,是无形的,他行走在经脉中,温蕴筋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03:41 , Processed in 0.1797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