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版纳福龄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9-1 23:57: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8/09/02 00:0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8/31 07:58am 发表的内容:
而对于病因的判断,最重要的是问诊。
这样就跟这个帖子遥相呼应了: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8&topic=4517&show=0
22
发表于 2008-9-2 00:05: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9/01 11:38pm 发表的内容:
病邪因为人的体质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性质,这个古人其实已经认识到了。最明显的是伤寒论里面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的区别。
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孙版主一望就知道?真厉害呢,呵呵。
23
发表于 2008-9-2 00:07: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个人理解体会:问诊特别适合网诊。
24
发表于 2008-9-2 15:10: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赞同楼主观点
25
发表于 2008-9-2 17:35: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望而知之谓之神,问而知之谓之明”,过分强调哪个更重要是没意义的。把病看明白了是根本。
26
发表于 2008-9-2 17:54: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在特殊情况下,病证与症状和征象有矛盾,运用四诊合参的原则,周密详尽地掌握各种疾病信息,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的真寒假热,因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所致的真热假寒,以及真虚假实证和真实假虚证,可出现许多假象。在临床上综合四诊信息,而以脉、舌、大小便等的变化为主,并结合病人体质以及病程长短等进行分析,便可防止仅依靠某一诊法得出错误诊断结论,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程度。
27
发表于 2008-9-2 18:30: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中医查病辨证,素重四诊合参,但因小儿言语不能,精神未备;脉体不全,切脉难凭,闻问切三诊往往难以实施,唯有望诊反映疾病的信息较为可靠,可赖医者望形色、审苗窍以辨明寒热虚实。故《幼科铁镜·十传》指出“皆以望面色,审苗窍为主。”
28
发表于 2008-9-4 14:29: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不能分那个第一。现在是独取寸口,复杂的病应该三部九侯,细细诊察,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脉诊是区别于西医的中药标志之一。都是问诊,中医和西医也有许多本质的区别。
29
发表于 2008-9-6 00:45: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非常道2008/09/04 02:29pm 发表的内容:
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不能分那个第一。现在是独取寸口,复杂的病应该三部九侯,细细诊察,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脉诊是区别于西医的中药标志之一。都是问诊,中医和西医也有许多本质的区别。
回复:神圣工巧,层次不同,读内经自知。
30
发表于 2008-9-6 10:58: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其实,作为四诊的望闻问切,都很重要!
    中医有:“望而知之”的说法,也有“切而知之”的做法,还有“闻而知病”的事例,这些方法古人是最为推崇的,因为这些是对医生揣外测内理论的验证,但这个验证离不了对患者的反馈-问。
    同时,望闻切是对患者体征的收集,应该排于第一位,而求证-问则应排于末位。前三者应该是并排的,不应该有先后的分层。当然临床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优势选择,但不能以自己的认识而误导别人!
    望闻切和问诊之间的辩证,可以看出中西医、或重望闻切和问诊的思维优劣:前已言之,望闻切是医生收集病人的外在体征,根据生命理论,推出生命体内部的异常和脏器的变化,通过问诊来验证,不但充实和验证了中医理论,而且使学者的思维更加广泛,对于疾病的处理更快,更稳,更准确;但问诊者则直接问患者,而后才作前三者的工作,拿唯物论而言,这很科学,但唯心-思维却越来越闭塞,理论的验证不如前者。在临床上好像显得很科学,但在事实上输了一大截。这也是外国人看到有些中医不用接触人体、或只切脉就可以说出病人症状,感到惊奇,认为中医神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7 06:08 , Processed in 0.0761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