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于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5-30 13:0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任应秋先生曰:"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运气学说这门古老的科学呢?自古迄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首先我们要承认气候变化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疾病的影响,是十分密切的。古代的人们在很早时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就认识到这一点,并尽他们当时的科学水平,不断认识,反复提高,终于总结出认识气候变化的一套规律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从运气学说的具体内容来看,他们立足于所生存的地带,逐渐扩大到所能了解到的地带(基本是以黄河流城大平原为中心地带),经过长时期的“则天之明,因地之性”进行观察,把中国一年的气候变化,基本上分为五个季节,井总结出一般的运行规律——五运。又从气候的区划和特征,总结出三阴三阳六种不同的气旋活动——六气。虽然与今天的气候学、气象学比较起来,相当朴素,甚至还有不尽符合的地方,但是,毕竟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亦反复经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验证,说明它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的。从生产方面来说,二十四节气之指导农业生产,直到科学发达的今天,它还是对农业起着指导作用。从生活方面来说,许多流行病的发生,是与气候有密切关系的,1959年丙申,少阳相火司天,乙型脑炎猖獗,多数都用白虎汤加减治愈。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运气学说本身,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科学水平的种种局限,仅凭直觉的观察,不可能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得出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规律来。尽管说什么“五运相袭”,“六
气分治”,五六之说虽辩,究嫌其过于简单化,不足以尽气流运动之穷,实有待于运用先进科学方法整理提高。因此对运气学说持完全否定、或完全肯定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所以尽管《素问》七篇大论,阐发运气学说甚详,但亦一而再地告诉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不能胶柱鼓瑟。如《六元正纪大论》说:“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曰:行有顺逆,至有迟速。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又《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又《至真要大论》说:“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这都说明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气候迥殊,决不能不辨方隅高下,一概而论。在前人的争论中,惟汪省之、张宾持论较为允当,兹录如下,以殿吾文。
  汪省之《运气易览“序》云:
    “运气一书,古人启其端,口口口牺之士,岂可徒泥其法,而不求其法外之遗耶?如冬有非时之温,夏有非时之寒,春有非时之燥,秋有非时之热,此四时不正之气,亦能病人也。又况百里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邦,寒暖各异,此方土之侯、各有不齐,所生之病,多随土著,乌可皆以运气相比例哉?务须随机达变,因时识宜,庶得古人未发之旨,而能尽其不言之妙也。奈何程德斋、马宗素等,妄谓某人生于某日,病于某经,用某药,某日当汗瘥,某日当危殆,悖乱经旨,愚惑医流,莫此为甚。后人因视经为繁文,置之而弗用者有也.又有读其书,玩其理,茫然天入手处,遂乃弃去而莫之省者有也。是以世医罕有能解其意者焉。”
  张介宾《类经•运气类》十注云:
    “该运气者,当知天道有是理,不当曰理必如是也。自余有知以来,常以五六之义,逐气推测,则彼此盈虚,十应七八,即有少不相符者,正属井蛙之见,而见有未至耳,岂天道果不足凭耶?今有昧者,初不知常变之道,盛衰之理,故每凿执经文,以害经意,徒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管测求全,陋亦甚矣。此外复有不明气化,如马宗素之流者,假仲景之名,而为《伤寒鈐法》等书,用运气之更迁,拟主病之方治,拘滞不通,诚然谬矣。然又有一等偏执已见,不信运气者,每谓运气之学,何益于医?且云疾病相加,岂可依运气以施治乎?非切要也。余喻之日:若所云者,似真运气之不必求,而运气之道,岂易言哉? 凡岁气之流行,即安危之关系。或疫气遍行,而一方皆病风温;或清寒伤脏,则一时皆犯泻利。或痘疹盛行,而多凶多吉,期各不同;或疔毒遍生,而是阳是阴,每从其类。或气急咳嗽,一乡并兴;或筋骨疼痛,人皆道苦。或时下多有中风,或前此盛作痰火。诸如此类,以众人而患同病,谓非运气之使然欤!第运气之显而明者,时或盛行,犹为易见;至其精微,则人多阴受,而识者为难。夫人殊禀赋,令易寒喧,利害不佯,气交使然。故凡以太阳之人,而遇流衍之气;以太阴之人,而连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遇扶,气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强阳退火,则炎烈生矣;阴寒遇水,则冰霜及矣。天有天
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能先觉预防者,上智也; 能因几辨理者,明医也;既不能知,而且云乌有者,下愚也。然则,运气之要与不要,固不必辩,独慨乎知运气者之难其人耳。由此言之,则凿执者本非智士,而不论者又岂良材。二者病则一般,彼达人大见,自所不然。
故善察运气者,必当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故杜预之言曆曰:‘治曆者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知乎此,则可以言曆矣。’而运气之道亦然,既得其义.则胜复盛衰,理可窥也。随其机而应其用,其有不合乎道者,未之有也。”
    汪张两氏的论点,是很有可取的。第一认为运气学说,十之八九是有征验的,不能完全否定。第二当知天道有是理,不当曰理必如是,故不能拘泥其法。第三对待运气学说,应该是随机达变,因时识宜,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也就是要灵活地掌握和应用。第四对运气学说既不知不渝,便云乌有而不信,这种态度,只能说明他下愚无知。第五“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也就是过份夸大运气学说的作用,这也是不科学的。第六运气虽有一定的征验,但亦必须结合人体本身的强弱来因几辨理,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对待运气学说的态度,应该是这样。"
22
发表于 2008-5-31 10:5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
23
发表于 2008-5-31 14:0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哈哈  老罗发的文,一个字,好。
24
发表于 2008-6-1 03:2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戊子年,戊午月 將是EV71腸病毒爆發的最佳時期
戊子年:『戊癸化火』在子、午、寅、申之月,天運太過,地運不及。
〈火克金〉天火太過,地火不及:陽腑大腸金受傷;
地火太過,天火不及:陰臟肺金受害。所謂:〝肺〞與〝大腸〞為表里。
治宜:
清此邪熱,中药:首選 石膏、大黄、朴硝、黃柏。
解此疫毒,中藥:白頭翁、蝸牛、綠豆、最為效速。

25
发表于 2008-6-1 05:4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当知天道有是理,不当曰理必如是。
26
发表于 2008-6-1 08:4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中医博大精深并不等于学中医要面面俱到。中医五运六气归根到底阴阳尔,《内经》中的五运六气是王冰加进去的,杨善尚的《黄帝内经。太素》就无专章讲五运六气,难道唐以前的中医就不是真正的中医?!
27
发表于 2008-6-1 10:4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刘仲永先生说得好!!!!!
28
发表于 2008-6-1 16:2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本草納經》
正月:立春-雨水節,月建寅;
【天度与氣數】:
上有寅申少陽相火司經,与子午少陰君火為表里。
下有己亥厥陰風木司緯,与卯酉陽明燥金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寅午戍火,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手少陽三焦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人參、黃苠、白朮、藿香。
〔瀉〕柴胡、枳殼、枳實、青皮、山茨菰。
〔溫〕大附子、厚朴、干姜、沉香。
〔涼〕連翹、滑石、膽草、地骨皮。
〔引經〕柴胡、川芎、青皮。
2.〈少陽相火主令用藥〉先用甘味藥緩和火氣的急迫,屬于瀉法。
后用咸味藥順從火氣的柔軟性質屬于補法。
3.少陽相火司經:產生苦味,屬火,故紅色,宜食紅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二月:驚蟄-春風節,月建卯;
【天度与氣數】:
上有卯酉陽明燥金司經,于丑末太陰濕土為表里。
下有子午少陰君火司緯,与辰戍太陽寒水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亥卯末木,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手陽明大腸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蓮肉、糯米、白砂糖、薏苡仁、粟殼、木香、肉豆蔻、龍骨、牡蠣。
〔瀉〕大黃、芒硝、枳實、桃仁、檳榔、蔥白、麻仁。
〔溫〕人參、干姜、半夏、肉桂、吳茱萸。
〔涼〕黃芩、槐花、大黃、地榆、胡黃連、連翹、石膏、秦艽。
〔引經〕葛根、升麻、白芷。
2〈陽明燥金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辛味藥宣散亢盛的收斂之氣屬瀉法。
后用酸味藥順從燥氣的收致性質屬于補法。
3.陽明燥金司經:產生辛味,屬金,故白色,宜食白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三月:清明-谷雨節,月建辰,
【天度与氣數】:
上有辰戍太陽寒水司經,与寅申少陽相火為表里。
下有丑末太陰濕土司緯,与巳亥厥陰風木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申子辰水,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手太陽小腸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石斛、牡蠣、甘草梢。
〔瀉〕木通、赤茯、車前草、紫蘇、羌活、檳榔、瞿麥。
〔溫〕巴戟天、茴香、鳥藥。
〔涼〕滑石、木通、梔子、茅根、車前子、豬芩、澤瀉、芒硝。
〔引經〕羌活、蒿本、黃柏。
2.〈太陽寒水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咸味藥使水寒堅固火氣得到軟化
為瀉法。后用苦味藥順從寒氣堅固的性質為補法。
3.太陽寒水司經:產生咸味,屬水,故黑色,宜食黑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四月:立夏-小滿節,月建已,
【天度与氣數】:
上有巳亥厥陰風木司經,与卯酉陽明燥金為表里。
下有寅申少陽相火司緯,与子午少陰君火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已酉丑金中,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手厥陰心包絡主氣:本草納經:
〔補〕地黃。
〔瀉〕枳殼、鳥藥。
〔涼〕梔子。
〔溫〕桂肉。
〔引經〕柴胡、川芎上行、青皮下行。
2.〈厥陰風木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酸性味藥收斂亢盛的風氣為瀉法。
后用辛味藥順從風木的宣散性質為補法。
3.厥陰風木司經:產生酸味,屬木,故青蒼色,宜食青蒼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五月:芒種-夏至節月建午,
【天度与氣數】
上有子午少陰君火司經,与辰戍太陽寒水為表里。
下有卯酉陽明燥金司緯,与丑未太陰濕土為表里。
時空三統一為寅午戍火,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手少陰心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當歸、生地黃、茯神、遠志、酸棗仁、麥冬門、柏子仁、
山藥、蓮肉、人參、紅藍花。
〔瀉〕黃連、枳實、木香、知母、天竺黃、郁金、赤茯芩、玄胡索。
〔溫〕石菖蒲、籗花、沉香、木香、桂枝、麻黃。
〔涼〕:連翹、丹參、石蓮子、梔子、犀角、牛黃、朱砂、石膏。
〔引經〕獨活、細辛、燈芯、圓眼。
2.〈少陰君火主時令用藥〉先用甘味藥緩和火氣的急迫為瀉法。
后用咸味藥順從火氣的柔軟性質為補法。
3.少陰君火司經:產生苦味,屬火,故赤色,宜食赤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六月:小暑-大暑節,月建末,
【天度与氣數】:
上有丑未太陰濕土司經,与巳亥厥陰風木為表里,
下有辰戍太陽寒水司緯,与寅申少陽相火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亥卯末木,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手太陰肺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人參、黃苠、山藥、五味子、紫菀、棗仁、阿膠、麥冬門、
車前子、百部根、白膠、瓜簍仁、白茯芩。
〔瀉〕葶藶、防風、檳榔、桑皮、枳殼、蛤蚧、通草、澤瀉、琥珀、
赤茯芩、冬葵子。
〔溫〕款冬花、干姜、生姜、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半夏、橘紅。
〔涼〕沙參、天門冬、元參、貝母、桔梗、馬兜鈴、香薷、爪簍仁。
枯黃芩、王瓜子、萊菔子、犀角、百部根、山桅子、枇杷葉、知母、
石膏、人尿、青袋。
〔引經〕白芷、升麻、蔥白、生姜。
2.〈太陰濕土主時令用藥〉先用苦味藥去除濕氣之壅滯為瀉法。
后用甘味藥順從土氣緩和性質屬補法。
3.太陰濕土司經:產生甘味,屬土,故黃色,宜食黃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七月:立秋-暑節,月建申,
【天度与气數】:
上有寅申少陽相火司經,与子午少陰君火為表里,
下有已亥厥陰風木司,与卯酉陽明燥金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申子辰水,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足少陽膽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當歸、酸棗仁、山茱萸、五味子。
〔瀉〕柴胡、青皮、黃連、白芍藥、川芎、貝母、瓜簍、天竺黃。
〔溫〕干姜、肉桂、陳皮,半夏。
〔涼〕黃連、黃芩、柴胡、竹茹、甘草。
〔引經〕川芎、青皮、柴胡。
2.〈少陽相火主令用藥〉先用甘味藥緩和火氣的急迫,屬于瀉法。
后用咸味藥順從火氣的柔軟性質屬于補法。
3.少陽相火司經:產生苦味,屬火,故紅色宜食紅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八月:白露-秋風節,月建酉;
【天度与氣數】:
上有卯酉陽明燥金司經,与丑未太陰濕土為表里。
下有子午少陰君火司經,与辰戍太陽寒水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己酉丑金,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足陽明胃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人參、白朮、黃苠、石斛、山藥、連子、糯米、白糖。
〔瀉〕枳實、厚朴、木腹皮、前胡、三棱、莪朮、檳榔、大黃、
石膏、礞石。
〔溫〕肉桂、肉果、附子、砂仁、籗香、半夏、蒼朮、白豆蔻、
川芎、香附、干姜。
〔涼〕葛根、知母、石蓮子、滑石、竹如、胡黃蓮。
〔引經〕石膏。
2〈陽明燥金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辛味藥宣散亢盛的收斂之氣屬瀉法。
后用酸味藥順從燥氣的收致性質屬于補法。
3.陽明燥金司經:產生辛味,屬金,故白色,宜食白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九月:寒露-霜降節,月建戍。
【天度与氣數】:
上有辰戍太陽寒水司經,与寅申少陽相火為表里。
下有丑未太陰濕土司緯,与巳亥厥陰風木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寅午戍火,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足太陽膀胱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龍骨、續斷、益智仁、橘核。
〔瀉〕豬苓、澤瀉、滑石、車前草、木通、茯芩。
〔溫〕茴香、鳥藥、沉香、山茱萸、桂枝、麻黃、朱砂。
〔涼〕膽草、石蓮子、防風、羌活、茵陳、大黃、石膏。
〔引經〕羌活。
2.〈太陽寒水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咸味藥使水寒堅固火氣得到軟化
為瀉法。后用苦味藥順從寒氣堅固的性質為補法。
3.太陽寒水司經:產生咸味,屬水,故黑色,宜食黑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十月:立冬-小雪節,月建亥。
【天度与氣數】:
上有已亥厥風木司經,与卯酉陽明燥金為表里。
下有寅申少陽相火司,与子午少陰君火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亥卯末木,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足厥陰肝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當歸、熟地黃、酸棗仁、阿膠、木瓜、沙參、枸杞子、
菟絲子、山茱萸、白朮、蓮肉、甘草、蒺藜。
〔瀉〕白芍藥、赤芍藥、柴胡、青皮、枳實、青黛、羌活、木賊。
甘菊、桃仁、蔓荊子、常山、五靈芝、益母、前胡。
〔溫〕木香、肉桂、香附子。
〔涼〕黃連、黃柏、胡黃連、龍膽草、草決明、牛黃、羚羊角、車前子、
甘菊花、地榆。
〔引經〕川芎(行上)、青皮(行下)、柴胡、鳥梅。
2.〈厥陰風木之氣主時令用藥〉先用酸性味藥收斂亢盛的風氣為瀉法。
后用辛味藥順從風木的宣散性質為補法。
3.厥陰風木司經:產生酸味,屬木,故青蒼色,宜食青蒼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十一月:大雪-冬至節,月建子,靜順之紀;
【天度与氣數】:
上有子午少陰君火司經,与辰戍太陽寒水為表里。
下有卯酉陽明燥金司緯,与丑未太陰濕土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申子辰水,萬物平衡于金木對立之中。
1.足少陰腎經主氣:本草納經:
知母、黃柏、地骨皮、阿膠、豬伕、牡丹皮、玄參、敗醬
牡蠣、鳥藥、山茱萸、天門冬、豬芩、澤瀉、白茯芩、檀香、
甘草、五味子、益智、丁香、獨活、砂仁、黃柏、茯芩。
〔引經〕知母。
2.〈少陰君火主時令用藥〉先用甘味藥緩和火氣的急迫為瀉法。
后用咸味藥順從火氣的柔軟性質為補法。
3.少陰君火司經:產生苦味,屬火,故赤色,宜食赤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十二月:小寒-大寒節,月建丑。
【天度与氣數】:天女同化
上有丑末太陰濕土司經,与巳亥厥陰風木為表里。
下有辰戍太陽寒水司緯,与寅申少陽相火為表里。
時空三合統一為己酉丑金,萬物平衡于水火對立之中。
1.足太陰脾經主氣,本草納經:
〔補〕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藥、山藥、蓮肉、
白扁豆、木瓜、蒺藜、當歸、黃苠、茨實、陳皮、大棗。
〔瀉〕枳實、大腹皮、山楂、麥芽、神曲、半复、南星、
檳榔、三棱、來菔子、升麻、防風、石膏、豬苓、桑寄生。
〔溫〕砂仁、白豆蔻、籗香、破故紙、黑干姜、官桂、附子。
蘇葉、肉果、木果、蒼朮、吳茱萸、丁香。
〔涼〕黃連、玄明粉、竹瀝、連翹、大黃。
〔引經〕白勺、麻黃、大棗、蓮米。
2.〈太陰濕土主時令用藥〉先用苦味藥去除濕氣之壅滯為瀉法。
后用甘味藥順從土氣緩和性質屬補法。
3.太陰濕土司經:產生甘味,屬土,故黃色,宜食黃色的谷類,以保全真氣。

29
发表于 2008-6-1 21:3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前些日子,我给一位铁杆西医爱好者讲述了类似“人乃是宇宙中的一分子,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无时无刻不受着宇宙的牵制”,其终于领悟中医是比西医更为完备的生命科学。
很是高兴,呵呵
30
发表于 2008-6-1 21:3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

不然,伤寒论里就有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

-=-=-=-=- 以下内容由 westsourcer2008年06月01日 09:35pm 时添加 -=-=-=-=-
回复26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0 18:56 , Processed in 0.05443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