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川耗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丑陋的中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4-5-19 16:31:09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鲁迅先生曾无情地嘲弄过一张治水肿病的处方。这张处方要病家加“原配蟋蟀一对”的药引子,当然,这之中医生自然要给病家讲许多令人云里雾里的东西,但有一点病家非常清楚:如果找不到这对“结发夫妻”,那就不敢保证疗效。我们姑且不说这究竟有多么荒唐,但水肿病是否能治愈,医生都会是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这味极神秘的药引子的遮掩下,水肿病被治愈了,病家和医生都不会去计较这对蟋蟀是“原配”还是“续弦”。如果水肿病没有被治愈,医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病人说:没有治不好的病,辨不准的证,只有用不精的药。您的药引子不是“原配”的,不然这病怎么会越治越深沉?显然,这是在用水肿病的愈否来确定蟋蟀是否“原配”,也就是这么一味药引子,有功时可以据为己有,有过时可以推为他责。只可怜不知究里的病家,被诓得自责不已,追悔莫及。医术并不高明的巫医游医们,正是借助中医神秘主义这一缺陷,故弄玄虚,夸大其词,海侃神说,竭力使自己的“医术”披上中医神秘的外衣,把自己妆扮得既“合”学理,又很博大精深。
有位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年已三十,至今没有心仪。不是他执意要过单身生活,实在是迂腐过人,伤了不少佳人的心。有一次他和女友去看电影,自己买了一袋瓜子,把女友撇在一旁,独自边嗑瓜子,边进入电影情节,女友羞愤不已,当即就喊“拜拜”。
(他是中国人,那是不是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素质???)
当然,这个例子也不是一定就只出现在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身上,我想说的是,拿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和西医院校的毕业生相比较,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现在很多中医院在接收新进人员时明确表示,如果在中、西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进行选择的话,他们一定是只要后者,理由是: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西医院校的差。问题又出在哪里呢?一位刚毕业的学生说:中医学起来枯燥了,除了背还是背。学西医课就不同了,有模具,有实物,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实践,理论和实践之间很容易贯通。
(那你区看看疗效)
中医的课程就不行了,理论上头头是道,实践起来一头雾水,28种脉象,讲得“明明白白”,背得头晕目眩,进入临床实习后,各位带习老师对同一位病人的脉象有不同的解释,我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的。到最后就有老师对您说:中医这玩意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的天!这么多课程都要告靠“意会”,再灵光的人也要被引入死胡同,不整成迂腐子那才怪呢?!
(你老师学得真差)


你以点概面 不足以与之辨
22
发表于 2004-9-14 10:33:11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23
发表于 2004-9-14 14:32:11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不错,大家还是把知识学好再发……
24
发表于 2004-9-14 20:35:15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忠言逆耳啊
25
发表于 2004-9-21 17:51:08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这个首贴,可从各个论坛看到,楼主因此为中医增色不少。
看到的人,没有人对中医有好印象的。不知违背了楼主的写作初衷否?
26
发表于 2004-9-21 19:42:05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下面引用由医林春风2004/09/21 05:51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首贴,可从各个论坛看到,楼主因此为中医增色不少。
看到的人,没有人对中医有好印象的。不知违背了楼主的写作初衷否?
不懂临床,有什么资格谈论中医,大可一笑唾之。
27
发表于 2004-9-22 11:41:13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川耗子     
  
   

信息:  
威望: +2
来自: 保密 
总发贴数: 105 篇
注册日期: 2003/04/09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我认为桂先生的这种构想是可行的,但需我们这些中医人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牺牲.


一只专供中医学试验用的小白鼠

回:“一只专供中医学试验用的小白鼠”,好,好,好!
精神可佳!但只不知应如何 “供中医学试验之用”?
28
发表于 2004-9-22 17:37:49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newcoperny在 2004/09/22 06:47pm 第 2 次编辑]

请问楼主:同一药物,给人体试验与给小白鼠试验,所得的疗效,有否可能性100%一样的疗效结果?
换言之,人的生理结构与思维生理结构,有可能与小白鼠是完全同样的吗?
同一药物,如果对人体治疗很有效,但对小白鼠的治疗却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同一药物,如果对小白鼠治疗很有效,但对于人体的治疗,却也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那么,应当作何处理?
29
发表于 2004-9-30 11:48:28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的学习中医!
30
发表于 2004-10-3 21:02:33 | 只看该作者

丑陋的中医

这种最典型的实用主义态度,直接导致对基础理论研究的轻视,成为中医的致命弱点“治病必求其本”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是很有哲理性的,问题是几千年来,如何“求本”,什么状态下才算求住了“本”,既无形质也无重量,更缺少一般性、简洁、准确、通用的“科学语言”,于是乎就出现了在中医的医案医话里,各位医师自以为是的“求本”准则和 对“本”的状态描绘。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的书是医宗“金鉴”,他的书是医门“法律”,甲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乙,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丙,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尴尬。最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认可谁,导致各自为是,门派林立,学术无法勾通,经验无法交流,使后学者在似是而非,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作无谓消耗。
“治病必求其本”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是很有哲理性的,问题是几千年来,如何“求本”,什么状态下才算求住了“本”,既无形质也无重量,更缺少一般性、简洁、准确、通用的“科学语言”,于是乎就出现了在中医的医案医话里,各位医师自以为是的“求本”准则和 对“本”的状态描绘。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的书是医宗“金鉴”,他的书是医门“法律”,甲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乙,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丙,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尴尬。最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认可谁,导致各自为是,门派林立,学术无法勾通,经验无法交流,使后学者在似是而非,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作无谓消耗。
“治病必求其本”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是很有哲理性的,问题是几千年来,如何“求本”,什么状态下才算求住了“本”,既无形质也无重量,更缺少一般性、简洁、准确、通用的“科学语言”,于是乎就出现了在中医的医案医话里,各位医师自以为是的“求本”准则和 对“本”的状态描绘。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的书是医宗“金鉴”,他的书是医门“法律”,甲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乙,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丙,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尴尬。最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认可谁,导致各自为是,门派林立,学术无法勾通,经验无法交流,使后学者在似是而非,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作无谓消耗。
面对超过自己的同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美国人的宽容,日本人的好胜,而非要拆同行的台让他和您平起平坐?真是这样,我们又靠谁来推动事业的发展呢?
在中医的传统典籍中,说得最多的是某方某法治病“效如桴鼓”,真到临床上依样“辨证施治”,您才知道“病去如抽丝”的真正含义。说误把某药与某药相配时“祸不旋踵”,结果仅仅是使“粗心”的医生虚惊一场。中医神秘主义本身就是道不清,说不明,看不透,可以让人超想象发挥,这种类似“蒙太奇”的表象,掩盖着中医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精密的治学态度,这给不学无术的巧言令舌者施展伎俩提供了广阔空间。
最后就有老师对您说:中医这玩意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的天!这么多课程都要告靠“意会”,再灵光的人也要被引入死胡同,不整成迂腐子那才怪呢?!
这有如一只漂亮的金杯,被使用的人弄得黑糊糊、脏兮兮的,但她“漂亮”的本身并不会因此消失,如果我们长久不去除脏去黑,不知道她真实身份的后来者,一定会把她当成一只瓦罐连同她的“漂亮”一齐被倒入垃圾堆。有人把中医譬喻为“蒙尘瑰宝”,这极为贴切。是谁让她蒙尘而变得丑陋不堪呢?是我们,我们这些中医人心灵的尘埃,洒落在了她漂亮的身上。只有我们先净心,断除使她变得丑陋的尘源,才能使中医这块美丽的瑰宝闪闪生辉,免遭抛弃。
中医人士当自“醒”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1 02:59 , Processed in 0.07745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