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丁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0-4 20:14:43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0/04 02:1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说法,是传统的,行家熟识的说法,但也是朦胧含糊的说法?我这里“桂枝气味俱轻……”是特指桂枝单味,
心阳,是一个很朦胧的表达式,如背为阳,腹为阴,;心为阳中之阳;血为阴,气为阳;
以当今认识冠状 ...
其实心阳就是心火,心气是心气,心血载心阳以运行全身,在全身无处不到,心阳外达皮表则不恶寒,内达于里则胃肠不寒,如同现在医学的动脉血,以遍布全身.
22
发表于 2008-10-4 20:42:24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心血载心阳以运行全身,在全身无处不到,心阳外达皮表则不恶寒,内达于里则胃肠不寒,如同现在医学的动脉血
先生對心血恐有誤會
23
发表于 2008-10-4 20:56:16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8/10/04 08:42pm 发表的内容:
心血载心阳以运行全身,在全身无处不到,心阳外达皮表则不恶寒,内达于里则胃肠不寒,如同现在医学的动脉血
先生對心血恐有誤會
听听先生的理解.
24
发表于 2008-10-5 09:24:37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下面引用由中医振兴者2008/10/04 08:56pm 发表的内容:
听听先生的理解.
動脈血
走到肝臟就成為肝血
心血
要從兩方面看
靜脈入
動脈出
都是"過路"的
真正
進入心的是由冠狀動脈
供給心肌營養的
是由命門與心俞掌控
請參考
25
发表于 2008-10-5 21:14:57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个人浅见:桂枝解肌之风
          麻黄解肌之寒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06:24:37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ty166 先生:久违,
桂枝解肌之风
         
麻黄解肌之寒
当然是对的,但这是一个旧传统的习惯说法,也是一种含糊说法;潜意识下是以外风外寒为表述对象。
但是试想,风与寒的区别,就发现问题,“东方生风”?风只有东方有吗?风不寒吗?俗语说穷,穷之铜,冷,冷之风。也就是寒借风势更伤人;东方生风使人病,那西方没风吗。北方没风吗。不,《内经》的“东方生风”应该与{六节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结合,是说人体气机的生化源头及其运行顺序。
故《伤寒论》风、寒是人体气化状态,所谓“风从外入”是说风寒之病由外因触发,从外及里影响气化的。
风、寒是人体气化状态,也就有外因触及五脏分部的不同部位,经脉的不同层面,而产生风的状态以及寒的状态。
一家之见。
27
发表于 2008-10-7 07:47:33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風與寒
都是外感
風與寒
造成身體的改變
才是要治療的"對象"
28
发表于 2008-10-7 12:02:22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丁先生,我的说法很传统嘛,呵呵,很高兴听到你这样说,这是看太阳证篇冒出的想法。
个人浅见,伤寒论如果在稍稍扩展一下,可以称谓伤寒中风论(中风相当于今天的伤风),如果外感以寒为主,其总纲为《素问》中 热论篇 的六经传变,如果以风为主,《素问》对其描述:其善行而数变,无常方。既其传变不按六经顺序。
29
发表于 2008-10-7 12:22:51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0/07 06:24am 发表的内容:
ty166 先生:久违,
桂枝解肌之风
         
麻黄解肌之寒
...
先生,学习了,你说的风寒为汽化状态,本人有不同的见解,希望能交流
汽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风寒从外而入,是为邪,怎么能与气化有关,气化是针对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来说的,对外邪也按照气化来论,你说影响气化是对的,但是说"风寒是人体气化状态",不明白.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8:42:01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本为解肌]之我见

《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热,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喜怒不节,则伤藏,伤藏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佚,不可胜数。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恋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阳气不精不柔,开阖不得,随寒气而从之,留连肉腠。
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我读后感,是风寒使原本有虚的穴俞关闭,阳气、营气、魄汗留连发病,“至于其淫佚,不可胜数”,

而“风者,百病之始也”。故《伤寒论》桂枝汤 治 伤寒 太阳中风 居全书第一方。
寒,是故人的术语,与中风区别;寒象严重的,实际是寒伤气,内有火。
可以看到一些案例,病人说有火,而医生诊断为 寒;
别外可以自己细心体会,比如,打喷嚏,有时是外因刺激引起的,而有时是体内某处气的喷发,打喷嚏后会感到体内某处凛凛的凉气,特别是热伤风。
自己体会到的才是真的,咱只是说说经历体会,千万别说给咱误导哦。


-=-=-=-=-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8年10月08日 08:44am 时添加 -=-=-=-=-
寒,是故人……——寒,是古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6 08:42 , Processed in 0.0745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