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rye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铁杆中医》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6:03:4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附  方
1 葛根汤加减(彭坚经验方)
葛根5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5克  麻黄5克    附片10克  黄芪30克  苍术15克  羌活10克  威灵仙15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用方心得:
《伤寒论》葛根汤,原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痛,项背拘急疼痛。方中以葛根为君,升津达表,解肌散邪,缓解颈肩部的肌肉痉挛;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祛除风寒;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我在原方中加黄芪、附片益气温阳,苍术、羌活、威灵仙去湿,重用葛根达50克,以其甘淡生津之性,制约方中诸药的温燥,使之成为一首治疗颈椎病属于寒证的常用方。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葛根汤是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而设,用于治疗颈椎病感受风寒而发作,颈肩疼痛拘急不舒,是完全对证的。但颈椎病的基础,除了感受风寒之外,更是内有虚寒,兼挟湿气。这个湿,既是因寒而生的内湿,又是因时令而致的外湿。因此,我于原方中加少量附片、黄芪温阳气,加大量苍术去内湿,加羌活、威灵仙去外湿,则更加与病机相合。 如果头痛加川芎15克、白芷10克;头晕加天麻30克、半夏15克,晕甚再加陈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即合用白术半夏天麻汤与茯苓泽泻汤;手臂疼痛,加姜黄10克;心慌怔忡,去麻黄,加红参10克、麦冬10克、枣仁30克;即取炙甘草汤之意;咽中不适,似乎有痰梗塞,加白芥子10克、石菖蒲10克、诃子10克。
现在很少有人将葛根汤普遍用于临床。十多年前我到广东汕头时,听中医朋友张彦忠先生介绍,当地有一位名医,专以葛根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往往一剂知,二剂已,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汕头地处东南海边,气候炎热潮湿,患病当属阴虚湿热者多,外感当用温病诸方为妥。后来得到这位先生的一张处方,即葛根汤加苍术、附片,并重用葛根。仔细玩味,感到先生深得仲景方的精髓,又能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通过原方剂量的调整和一、二味药的增减,即创出新意和独特的疗效,值得学习。我在此基础上加减,完成了这首治疗颈椎病的方剂。多年来,用以治疗颈椎病引起的颈肩疼痛、头痛、手臂头痛等数百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6:04:1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2 益气聪明汤加减(彭坚经验方)
葛根5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5克  升麻10克  黄柏15克  曼京子10克  黄芪30克  沙参30克  木瓜30克  薏苡仁30克  山萸肉15克  
用方心得:
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以人参、黄芪、炙甘草为君,甘温益气;升麻、葛根为臣,升举清阳;黄柏为佐,苦寒坚阴,泻下焦相火;白芍敛阴柔肝,蔓荆子清利头目,共为使药。清阳上升,阴火下降,则自然耳聪目明。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不单用治耳目失聪,是为一切清阳下降、阴火上乘所致的病症而设,故可广其用途。以之治疗颈椎病属于气阴两虚兼挟湿热者,适当加减,亦相吻合。原方中的人参,宜改用沙参,再加山萸肉,养阴柔肝;加木瓜、薏苡,淡渗去湿。其中沙参养肺胃之阴,大剂量则善治背心痛,山萸肉柔肝缓急,大剂量善治肩背痛,木瓜、苡米擅长治疗湿热引起的肌肉酸疼挛急,所加诸药合原方中的葛根、芍药、甘草,大能缓解颈肩部的肌肉拘急疼痛。明显是因为时令变化、感受暑热或湿热而起,加香薷6克、茵陈15克,开表利湿,往往见效很快,不一定要有发热、无汗等表证;头痛加白蒺藜15克、首乌藤30克;头晕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手臂疼痛加桑枝30克;心慌失眠加琥珀10克、远志10克、枣仁30克;咽中不适有痰,加玄参15克、金果榄10克、浙贝10克;视力明显下降,加枸杞子30克、车前子15克、五味子10克。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6:04:4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3 治疗颈椎病方(石仰山创制)
牛蒡子  僵蚕  葛根  天麻  桂枝  芍药  甘草  穿山甲  当归  黄芪  南星  防风  全蝎  草乌  磁石  狗脊  羌活  独活  白蒺藜
用方心得:
石先生认为:牛蒡袪痰散结,通舒十二经络;僵蚕化痰通脉,行气化结;葛根升阳解肌,以解颈项之苦;天麻消风化痰,清利头目;桂芍调和营卫,以通利太阳经脉;且芍药甘酸化阴,养肝血以充肾阴,而缓急止痛;桂枝甘辛化阳,助膀胱气化,行太阳之表,通经脉气血;羌活、独活畅通督脉膀胱之经气;半夏化痰燥湿,白蒺藜补肝散结,穿山甲软坚消结;狗脊壮补肾本,填精固髓,以滋肾气之源;肺朝百脉,用黄芪配当归、川芎以助一身之气血,而又益宗肺之气,以化生肾水,行气活血化瘀。
其中,有三组重要的“药对”:一是牛蒡配僵蚕,可化痰通结。痰湿入络,是颈椎病的病因之一,牛蒡性凉,味辛苦,袪痰消肿,通行经络;僵蚕性平,味辛咸,袪风散结,燥湿化痰,且两者配伍,一降一升,可开破痰结,宣达气血,滑利椎脉。二是草乌配磁石,可通脉息痛。头颈肩臂疼痛,是颈椎病的主要见症,草乌大温大热,袪寒止痛的效力雄厚;磁石性平,味辛咸,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且磁石之咸凉可制约草乌之峻烈,草乌之温燥又可启磁石之阴寒,两者相辅相成,共奏通利血脉、消肿息痛之效。三是南星配防风,可袪风解痉。颈项拘急痉挛,也是颈病的主要见症之一,治疗破伤风角弓反张的古方玉真散,就是这两味药等分为末。南星既可行血袪滞,又能化痰消积,为方中主药,虽有小毒,防风可制,服之不麻人。李杲说:“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正当用防风”。两药相合,行无形之气,化有形之痰,使痉挛得解。[7]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6:05:0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4 颈椎宽松散(彭坚经验方)
牛蒡10克  僵蚕15克  生草乌30克  磁石30克  南星30克  防风30克  急性子10可  石见穿10克  乌梅10克  白芥子10克  诃子30克  石菖蒲3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苏合香5克  全蝎30克  蜈蚣10条  天麻15克  白芍15克  木瓜15克  龟板15克  鹿角霜15克  狗脊20克  续断20克  巴戟天30克  川芎15克  葛根30克  
以上共27味药,分别以酒、醋炮制后,研末制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3克,饭后开水送服。
用方心得:
这首方剂由五个药对构成。石仰山先生治疗颈椎病方中有三个药对,即牛蒡对僵蚕,草乌对磁石,南星对防风,我用之作为组方的基础。加急性子、石见穿、白芥子、乌梅、诃子,强化第一个药对的软坚散结作用;加乳香、没药、苏合香,强化第二个药对的温通止痛作用;加全蝎、蜈蚣、天麻、白芍、木瓜,强化第三个药对的缓解痉挛作用。此外,我再增加两个药对:第四个药对即龟板对鹿角霜,一补肾阴,一补肾阳,又能止痛散结;再加狗脊、续断、巴戟,以强化其补肾益督作用。第五个药对即川芎、葛根,作为引经药,引领诸药升达于上。通过这五个药对,组成一个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的颈椎病治疗效方。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病是一种以一系列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用以葛根为主的汤剂,加减得体,确能很快缓解症状,取得疗效,但要治本,即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退化的问题,靠汤剂很难做到,必须用丸散缓图。鉴于本病的复杂性,在组方时,又应考虑到病机的各个方面,将散寒、祛风、去湿、化痰、活血、软坚、止痛、通络、补肾、柔肝等,融合在一起,并权衡阴阳之间的平衡,消补之间的得体,这样,就有了五个组合,多达二十七味药的处方。在实际运用时,往往要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确定每组药物的使用以及每味药物的剂量,才能切中肯綮。我在临床治疗颈椎病达数百例,用本方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6:05:2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验案举隅
案例一:颈椎病,多发性脑梗塞
李某,男,59岁,会计,湖南郴州人,2000年7月4日初诊。
自诉患颈椎病十多年,三年前拍片,可见第4、5、6颈椎轻度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多发性脑梗塞,常年颈部发胀,头昏沉,胸懑,咽喉梗塞,时而一侧头痛,记忆力、视力下降。一周前,因吹空调,引起颈肩强直疼痛,右侧头痛头晕,畏寒,不出汗,恶心欲呕,脉浮,舌苔淡白。
处方:
葛根3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5克  苍术10克  羌活10克  附片5克  威灵仙15克  香薷10克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白芷10克  川芎10克  茵陈10克  服5剂。
7月10日二诊:药后微汗出,全身松解,要求继续服药,希望能得到根治。处以“颈椎宽松散”加减: 炙草乌30克  羌活10克  白芷15克  葛根30克  黄芪30克  丹参15克  川芎15克  白芍15克  三七10克  穿山甲10克  威灵仙10克  白芥子10克  牛蒡子10克  鹿角霜10克  诃子15克  乌梅10克  全蝎10克  僵蚕15克  蜣螂10克  九香虫10克  竹蜂5克  补骨脂10克  骨碎补15克  天麻15克  山萸肉15克 以上诸药研末,为蜜丸,每丸重10克,日2次。
8月23日三诊:多年以来的头痛、昏胀大为好转,咽喉梗塞基本消失,仍精神较差,视物模糊,睡眠不好,舌胖淡,脉弦滑,再以“颈椎宽松散”加减: 附片30克  羌活10克  白芷15克  葛根30克  远志15克  石菖蒲15克  黄芪30克  丹参15克  川芎15克  白芍15克  三七10克  穿山甲10克  威灵仙10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0克  全蝎10克  僵蚕15克  水蛭30克  蜣螂10克  九香虫10克  楮实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10克  骨碎补15克  天麻15克  山萸肉15克  紫河车30克  大海马1对  
以上诸药研末,为蜜丸,每丸重10克,日2次。
连续服3个月后,感觉一切正常,视力也有好转,颈椎片维持原来的结论,但多发性脑梗塞结论已被否决。观察至今,未曾复发。
治疗心得:
这是典型的颈椎病先治标、后治本的例子。治标用葛根汤加减,不用黄芪,是因汗不出;不用麻黄改用香薷,是因时处夏月,古人云:“夏月之香薷,犹冬月之麻黄也”,香薷除了能温寒解表之外,尚能祛暑利湿;加厚朴,取香薷饮原方之意;再加半夏,复取厚朴半夏汤之意,和胃止呕,消除咽部梗塞;加白芷、川芎,散寒止痛,加茵陈,清利湿热,于夏月颇宜。治本则用颈椎宽松散加减,坚持服药数月,最终取得根治的效果。
此外,我在临床发现:许多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萎缩、早期老年性痴呆,可能与颈椎病颈动脉长期受压迫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有关,这类患者从颈椎病着手治疗,可能是一条新的途径。本例多发性脑梗塞最后消失,即证实了这一点。
用药心得:
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香薷配茵陈解表清热利湿。香薷有很好的解表祛暑、化湿和胃的作用,其性辛温发散,是夏天寒气外束,暑湿内闭的必用之品,古人云:“夏月之香薷,犹冬月之麻黄”,说明其发汗之力很大,不可轻易使用。受其影响,当代医家善用香薷者不多,所见方剂,也只有香薷饮、新加香薷饮两首方。然而在夏季,常常暑湿内闭,变生多症,发汗利尿,给邪气以出路,往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可轻易放弃。我在临床,常将辛温之香薷与苦辛微寒的茵陈同用,如此则药性趋于平和,一能发汗,一能利尿,一主开泄,一主渗利,对于暑湿或湿热内蕴,表气不开,无汗或汗出不畅,小便不利或不畅,能起到“开鬼门,洁净府”的双重作用。
26
发表于 2007-11-27 18:06:4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请问楼主,是原创吗?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9:19:2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ryee在 2007/11/27 07:21pm 第 1 次编辑]

《我是铁杆中医》
作者: 彭坚
副标题: 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
ISBN: 9787117092814
页数: 400
定价: 49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装帧: 精装16开
出版年: 2007
简介 ······
  这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中医学术著作。撰写人是湖南著名的医史文化学者、中医临床名家。作者出生于名中医世家,当过中医学徒,具有研究生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学术研究30余年,将其大半生心血熔铸一炉,撰成本书。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学术篇,主要从东西方文化、哲学、历史、科学史、医学史的角度,对中医的科学道理、中医的优势所在、学好中医的诀窍、中医问题的症结、中医改革的方向、中西医结合的前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下卷为临床篇,对中医具有治疗优势的各种慢性疼痛、慢性炎症、病毒性疾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失调与功能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7大类30多种病症,系统介绍了自己的诊疗经验和用方心得、治疗心得、用药心得。病案真实,体会独特,有画龙点睛之秒。
  本书用第一人称写成,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读书临床所获为主要线索展开。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文笔优美,细节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不仅为希望全面了解中医的众多读者铺设了一条入门之径,而且为广大中医院校的师生、中西医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厚重翔实、见解独到、回味无穷的临床读物。
上卷 学术篇:
导 论
第一篇 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
一、我的学徒生涯
1 家学渊源
2 入门之阶
3 最后一课
二、史峰回眸
1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2 中西医学的分道扬镳
三、中医的科学方法
1 叩问中医
2 方法之谜
3 《伤寒论》与信息方法
4 辨证论治的本质
5 复杂科学
6 《黄帝内经》与模型方法
四、中医的优势领域
1 治疗方法的优势
2 文献资源的优势
3 医学模式的优势
4 养生保健的优势
5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
1 成才的诀窍
2 读书的诀窍
3 临证的诀窍
六、东西方文化冲撞激荡下的中医
1 百年风云
2 症结何在
3 凤凰涅槃
第二篇 中医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
一 和谐文化与中医学
二 中医应当由中国人说了算
三 中医要有自己的金标准
四 中医院发展改革的方向
第三篇 面对传染病的猖獗,我们应当有所准备
一 历史与现状
二 思路与方法
三 结语
第四篇 抗击流感第一人
一 张仲景其人
二 《伤寒论》其书
三 伤寒是何病
四 走向世界的《伤寒论》
第五篇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驳《告别中医中药》
一 不平等的比较和有意的欺瞒
二 中西医发展的历史真相
三 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学优势
四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下卷 临床篇:
第一类 慢性疼痛
一、头痛
二、颈肩疼痛
三、肩臂疼痛
四、心胸疼痛
五、胸胁疼痛
六、腹痛
七、腰腿疼痛
八、肢体疼痛
九、痛经
第二类 慢性炎症
一、慢性鼻炎
二、慢性咽喉炎
三、慢性扁桃体炎
四、慢性支气管炎
五、慢性口腔炎
六、慢性胆囊炎
七、慢性胃炎
八、慢性结肠炎
九、妇科慢性炎症
第三类 病毒性疾病
一、感冒与流感
二、病毒性肝炎
第四类 增生性疾病
一、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
二、乳腺增生
三、前列腺增生
第五类 恶性肿瘤
一、克服放化疗毒副作用
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防止癌症的扩散复发
四、减轻癌性疼痛
第六类 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
一、不规则出血
1 宫血症
2 排卵期出血
二、月经周期紊乱
三、闭经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五、更年期综合症
六、不孕症
第七类 老年性疾病
一、古代养生延年之法
二、冠心病
三、中风
四、糖尿病
五、老年脑病
六、其他老年病症
1 皮肤搔痒
2 手足麻痹
3 腿脚无力
4 夜尿频数
5 习惯性便秘
28
发表于 2007-11-28 22:44:5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看了介绍,应该是一本好书。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14:33:3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案例二:颈椎综合征
黄某,女,27岁,未婚,办公室秘书,2004年5月14日初诊。
患者头晕,睡眠不佳,颈椎和两肩胀痛,须捶打方舒,每伏案工作时加剧,月经来前后加重,右手指尖常发麻,工作紧张时,常出现心悸,心悸的感觉似乎直冲喉咙,几分钟之后才平息,多次做颈椎拍片和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察其面色油红,有数颗痤疮,舌苔黄腻,询其月经每提前四、五天,量多,月经来之前白带多,色黄,脉滑,此为湿热为患,处以益气聪明汤加减:
葛根5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升麻10克  蔓荆子10克黄柏15克  苡米30克  木瓜15克  山萸肉30克  豨莶草30克  苍术30克  茯神15克  香附子15克  七剂
5月23日二诊:服上方后,颈肩酸胀疼痛、手尖麻木、头晕、心悸、睡眠不佳均有好转,月经将来,白带增多,颜色偏黄,脸上痤疮加重,舌苔黄腻,脉滑,处方:
葛根5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升麻10克  黄柏15克  苡米30克  木瓜15克   苍术30克   金银花15克  土茯苓30克  蒲公英15克  地榆15克  丹皮10克  生地15克  地骨皮15克  七剂
6月1日三诊:服上方白带减少,服至五剂后,月经即来,比原来推后四天,经量有所减少,五天干净,此次月经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均较以前大为减轻。 处方:
葛根3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升麻10克  黄柏15克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山萸肉10克  苡米30克  木瓜15克   苍术10克  龟板10克  生地15克  地骨皮15克  七剂
以上三方,前后服两个月,颈肩疼痛诸症均痊愈,月经提前及白带多亦好转。
治疗心得:
从证候来看,本例颈椎病涉及到四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表现为颈肩局部酸胀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一只手臂的麻木疼痛,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晕,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心忡。患者的反应如此严重,但拍片没有发现颈椎、心脏有任何器质性改变,患者多次上西医院,都得不出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情绪十分悲观。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这一系列症状,多为颈椎松动、椎体与椎间盘衔接不严所致。拍片检查,常看不出骨质增生、心电图ST波改变等器质性变化,需要医生从经验出发,给以准确的判断。这类患者,在青少年中特别多,在得病的初中期,还不至于发生骨质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有的医生过分依赖仪器检测的结果,导致很多人被误治、失治,有的医生甚至不认为患者真的有病,建议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本例患者表现为湿热内蕴,故一诊处以益气聪明汤去人参、黄芪,加木瓜、山萸肉、苡米、豨莶草、茯神、苍术、甘松、香附子等清热利湿、柔肝舒络、理气之品,如此加减后,疗效立显。二诊月经将来,白带色黄,与颈椎病的病机基本吻合。故仍用一诊方加生地、地骨皮、丹皮、即合傅青主清经散清热凉血,加蒲公英、地榆止带,加金银花、土茯苓消痤疮,三诊湿热减退,加黄芪、当归、龟板以益气养血、滋阴潜阳。调治两个月得愈。
用药心得:
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以用苓桂术甘汤合交感丸(香附子、茯神)调节心脏神经。颈椎病引起的心率失常,常与水湿内停有关,用酸枣仁、柏子仁等养血安神药效果不佳,须用苓桂术甘汤温寒化饮。其中,白术宜改为苍术,且剂量加大至30克以上,茯苓宜改为茯神,并加香附子理气,即合用交感丸,有很好的调气化饮安神的作用。如果无寒象,或用桂枝上火,则改桂枝为甘松,如果湿热并重,舌红、苔黄、脉数,心动过数,则改桂枝为苦参。本案湿热内蕴,脉不数,尚未至心动过数,不宜用桂枝、苦参,故改用甘松。
30
发表于 2007-11-30 15:49:0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杆中医》

今天,<伤寒论>重新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与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6-29 08:24 , Processed in 0.07247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