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驳张功躍先生以退为进的高论
尊敬的 胡主席 温总理:
您好:
占用您十分宝贵的时间,请允许我以一名普通退休老中医的名义,想就当前提出的所谓“医改”方案 ,提一些看法和建议,冒犯之处望恕罪。
据报道,今年国家将加大对“医改”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城市“医保”和农村“新合”的投入,从每人每年50元增加到100元。这是中央领导以人为本为全国人民做的又一大好事。全国十三亿人口,算来国家至少得拿出两千多个亿吧。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但我知道国家已经是尽力而为了。可是,这就能满足“医改”方方面面的需求,这就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我觉得不能,绝对不能!首先这些资金满足不了大医院日益增强的向西方先进医疗技术看齐的欲望、也不能满足其他医疗机构职工队伍越来越庞大的要求;况且各级医院又巧立名目、设置关卡(以前一百元能治好的病,现在由于实行了“医保”“新合”恐怕二百元也不一定够用了),区区一百元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又有多少。那么国家再加大其投入力度,增加十倍、百倍呢,以我看即使国家财力允许也仍然不行!因为财力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仅以加大投资为前提的"医改"只能说是形式上的。而不是从根本上治愈困饶着老百姓身上多年的疾病,老百姓依然永远离不开医院、离不开药罐子,也就谈不上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胡主席 温总理 您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村)患什么病的居多吗?根据我40余年的临床体会,我觉得文化大革命前排在前几种的疾病是咳喘病、妇科病、风湿病、胃病;文化大革命后直到现在,排在前几种的疾病应该是妇科病、胃病、风湿病、。而妇科病的患病率约占农村妇女的70%--80%左右,并且妇女患者却占农村(城镇内也大概如此)患者总数的70%--80%。也就是说只要彻底根治妇科病(当然也包括风湿病、胃病等在内的各种慢性病),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看病问题。否则任何形式的“医改”恐怕最终也象外国一样是不会成功的。我以为凭我国现在的国力,以及我国独有的雄厚的中医队伍(也可包括西医),遍地的中药资源,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能彻底的治愈这些慢性病,彻底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能把中国人总的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决不是异想天开。
众所周知,西医在治疗急性病、急救、急性炎症、外伤以及公共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是十分先进的,这在疾病的急性期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当疾病到了慢性病阶段,或者是那些非细菌性炎症而导致的各类慢性病,如继续使用激素和抗菌素治疗,不但根治不了这些慢性病,反而还增加了药物对肌体的损害。中医却不然,中医走到今天已经历数千年,他几乎全部是在同这些慢性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积累了十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中医可通过中药、针灸或其他疗法,调节机体的平衡来改变患处的血流流速和温度,也就是说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变疾病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来治疗疾病的。这些疗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并且大多数是从民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因此,中医药本应该在这次“医改”中担当主角。
我是个在基层工作40余年的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我具备了能治愈几乎所有慢性病的能力。并且能做到疗程短(一般两周至四周)、费用低(最多三、五百元)、见效快且不易复发。这决不是空谈,也不是什么宣传。相信同我有一样经历的传统中医们一般都能做得到。如果按每个中医每年治愈三、五百患者计算,若发动全国的中医共同努力,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会彻底根治中国老百姓身上的慢性病。到那时,人们没有了经久缠身“老病”,也就不用每年都花费很多钱四处求医了;即使偶感风寒或身体不适,自己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近就可以解决,还用得着去医院排队吗?这也就彻底的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到那时国家也就不必每年都要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真正成了全民的福利事业,施行全民公费医疗已不是遥远的梦想,这是一劳永逸的改革。问题是现在在各级医院工作的中医们,由于受到西医化50余年的教育,以及医院各种不适合中医发展的各项规定的限制,使他们完全成了戴着西医眼镜的中医,或是穿着中医外衣的西医,基本没有传统中医们博采众家之长、取多家医学之精华、灵活多变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因此,他们需要补上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实践课——走出医院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磨练、去实习。
传统中医是我国独有的财富。他和西医共同成为我们国家医疗领域两大缺一不可的支柱。中医、西医本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多年来由于过份的宣传西医,提倡西医,强化西医,人为的造成重西医轻中医的事实。同时也严重的误导了广大患者。在此背景下,人们乱用西药、乱挂吊针、乱手术、盲目化验检查。本来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只用中草药就能治好的病,也要到医院去排队治病。其结果是白血病、再生障耐性贫血、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病较以前增加无数倍,更主要的是我国全民族对疾病的抵抗力及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儿童。因此,如何重视中医、发展中医和提倡中医药,不仅仅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对我国民众健康的态度问题。也同样应该是我国的国策。所谓重视中医药,不是只喊几句口号,拨点资金,成立个什么中医药管理机构了事。而是要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性质和特点,并且针对其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扶持和鼓励、而不是限制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决不能简单的用管理西医的法规来强行管理中医。就好象用裁判篮球的规则裁判足球一样。当然,中医药本身也需要改革。而中医药的改革恐怕是目前我国最容易的改革了。他几乎不用国家多花一分钱,就能收到十分良好的效果。就好比七八年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的搞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或许比那还要简单。那就是去除掉强加在中医头上50余年的紧箍咒——阻碍和限制中医药发展的那些法律法规。放手充分发挥中医的积极性,让其按照中医的自然规律去发展。
党和政府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食品药品管理局》,其初衷无疑是好的。可是事情的发展却那么不近人意;不知是这些机构的人员不懂中医,还是他们本来就不是中医,或者本来就是代着欲取消中医的暗示来工作的——他们所制定的所有法律法规几乎都是管制、控制、限制中医药的,没有一项法规是鼓励、扶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比如:不许普通有经验的老中医带徒,不许治疗审批科目以外的疾病(中医是不应该分科的)否则即算无证行医;不许自制除汤药(丸、散、膏、丹 均在禁止之列)以外的制剂;不许自种、自采中药材,购买中药材必须到指定的厂家购药、必须要有批号、要有生产厂家、要有产地(这是中药大涨价和管理人员腐败受贿的根本,使假药比以前更多更合法),否则既按假药论处;中成药新处方也要象西药一样,必须经上百例患者试用、专家论证才能获批、才可使用(如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淤丸”早已失传了)等等。试想,假如几百年前清政府若成立类似的机构,中医药恐怕早已废除了。时至今天,中医药也是苟延残喘。对中医药“存”“废”的争论声始终此起彼伏。为了证明自己是中医药的维护者而决不是数典忘祖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于去年组织几路人马,分布全国各地,拿着财政的拨款搞所谓的(宣传中医药万里行)活动,说是要提高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中医药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有着深厚感情基础的,是根深蒂固的,根本用不着搞什么宣传,发什么小册子。真正需要提高认识的正是管(制)理中医药生死大权的官员们自己。
我没读过任何中医院校,青年时只是和父亲学中医。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中医统考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执业中医师证书。40余年来除了在医院工作8年多外,一直在最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各种慢性病的经验。同时在治疗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病、难治病上也多有建树。比如用纯中药治疗宫颈癌(已转移),早已不算什么疑难病。本想把这些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无偿的传给下一代,然而,却得知我还不具备带徒和给人讲课的资格。无奈只好让自己的家人去就读成人大学,以取得相应的资格后再传给家人。没想到家人读书将近一年时,国家《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通知,这一届学生不许报考执业医师。眼看学习计划即将成为泡影,这时学校老师给同学出主意,花钱买一份中专毕业证吧,因为有中专毕业证就有资格考中医师证了。就这样,几乎每个同学都另花3000元钱,由学校统一给买中专毕业证,以将来报考执业医师用。真不知道等待他(她)们的是什么结果。这就是我们现行的中医(药)政策,这简直就是对传统中医的扼杀和摧残。
目前,我们党正在提倡以人为本、要突出人性化、建造和谐社会。不知这样好的政策什么时候才能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体现,这和煦的春风何时才能度过玉门关。否则,我只好把那些真正算得上是宝贵的临床经验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弄不明白我们党和政府对待中医究竟是什么态度;是扶持鼓励让其发展,还是控制限制让其自消自灭。半个世纪来,除了毛泽东“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题词,和把中医和西医同等地位写入宪法外,就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是具体的扶持和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我觉得国家可以不重视中医,不支持中医,不为中医药事业投资。但是只要不公开宣布取消中医药,不为中医药设置障碍,中医药就有希望按自己的规律健康发展。如此,中医甚幸、国人甚幸、人类甚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