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川耗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2-19 16:2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下面引用由张济风2008/02/18 07:02am 发表的内容: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只要辨证正确,施治才能有效.治愈率,可重复性就高.
===================================
有问题吧,中医理论正确.辨证施治才能正确,
中医理论正确吗
    首先谢谢提问.
    1  中医理论正确.辨证施治才能正确
    回复:理论正确,诊断治疗不一定正确,因为医生的经验,水平,悟性不一样.但是理论不正确诊断和治疗就要靠运气了!
    顺便说以下,我说的是"只要辨证正确,施治才能有效"我没有说"中医理论正确.辨证施治才能正确".
    2  中医理论正确吗
    回复:只要在历史上长期存在过的理论,其正确性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是相对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牛顿力学,进化论,相对论,系统论,毛泽东思想,佛经,古兰经,圣经,论语,道德经,马克思主义都是相对真理.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坦然宣称:辩证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很清楚,辩证唯物主义不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如果布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如,发动无产阶级)指导战争,打伊拉克美国能够胜利吗!布什运用资本主义的"优胜劣汰';,"弱肉强实"的理论指导才能打败伊拉克!同样,辨证施治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如鱼得水,而在西医体系内寸步难行!只有中西医理论体系融合之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问题吗?谢谢!
22
发表于 2008-2-19 21:1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不了解个体之平,辩证是十分困难的,换句话说,辩证是辩平与正的差。如果把平作为所有人的规定性,即不符合经旨,同时也否定了个体的差异,这就不可避免的在现有条件下造成了每个医者对同一患者,在辩证施治中产生差异。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当我们利用现代仪器,在人年轻健康的某个阶段,比较准确的记录其影像资料(注意,这绝对不是文字资料,因为用文字描述会丢失很多东西。),出现病症,辩证就有法可依,即,《内经》所言“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如果真能实现,这将是社区式的档案管理。还可以进行网络式的信息交换。经济、简便、快捷、准确,并跟踪提供个体整体的健康服务,应该说这是真正现代的中医特色!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优势!不走此路,很难适应现代的要求。
    提醒楼上几位朋友,既然辩证,按道理就应当知道,个体无证的常态,这样辩证则更容易把握,这也是判断任何事情的常识!辩证的正确与否,也是以把握或者说推测,无证之常态,是否准确为前提。还是那句话,当你熟知某个体健康时的脉象(不是语言描述),诊断则非常容易。“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本来我想发明创造,可惜两千多年前,《内经》早已提出了~哈哈哈。。。 。。。
    正因为中医理论的滞后,所以从理论上,必须首先回归中医,对于中医经典,现代人究竟认识多少,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是围着经典打转转,这绝不是对中医经典的回归。这是发展中医的先决条件,是不能回避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捷径。换句话说,对中医理论,没有准确的认识,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根源。


-=-=-=-=- 以下内容由 2008年02月19日 09:16pm 时添加 -=-=-=-=-
更正:证是辩平与正的差
正:证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1:18: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有人说中医疗效滑坡,中医一代不如一代,全是后人不熟读经典惹的祸,这种说法实在有点强词夺理。包括医学在内的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之前,学中医的哪个不熟读四大经典?谁人不背颂四小经典?哪个中医师的匣箧里找不出几本历朝历代的医籍来?那个时代想不读经典都难,因为少有中医典籍以外的其它书籍可寻。照理说这些精通古籍,深得经典真谛的老祖宗们,绝对是中医纯正,在临证时一定是效如桴鼓,药到病除,很受病人欢迎的,“落后”的外来医学在国门内外叫板,只能是“鲁班门前耍大斧,李白笔下吟诗文”,病人更不会搭着性命跟着人家老外跑吧?然则,凡不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者,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无情捉弄,这好象也是一个铁律,以煌煌数千年经典作为技术支撑的纯老中医们,最终没能挡住势如洪水的外来医学冲击,中国的医疗市场一夜之间竟被“落后”的外来医学占据了大半河山。在这里,我不竟要问: 精通经典的老祖宗们啊!你们为何不施展出经典的魔力,把这吞噬中医的外来医学猛兽抵挡在国们之外,好给你们原本就“弱智”的子孙们排除干扰,让他们一心一意踏着你们开创的纯中医之路阔步前进啊?!
24
发表于 2008-2-20 04:57: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支持23楼张先生的观点!!!!
25
发表于 2008-2-20 21:2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国家像您这种认识的耗子并不少,很多还是博士硕士,并且专门研究现代中医发展。吃着国家俸禄的耗子们,没有看到有多大的成就,反倒成了耗子爷,养家糊口搞临床的是孙子,不过,最起码还是个人,吃着国家俸禄的耗子们,抱歉,这样称呼是你们几十年争取到的。耗子们名利双收了,最后搞出的结果却是那样的“弱智”。难道这不是事实?不值得反思吗?当然,如果我是耗子,我不会反思。招来猫则是最可怕的。
   川先生对我13楼和22楼的内容视而不见,我感到遗憾。看来先生并不想做学问,只想当吹鼓手,这也许是您敢于在猫肚皮上跳舞的真正原因。吹吧!耗子博士们也许会公你为王。
   对23楼也提醒你注意,熟读、背诵与精通不能混为一谈,本人没什么文化,这几个词的区别还能认清。本人有些近视,不过自认为不是鼠目寸光,虽然有些弱智,不过背诵和精通还能分清。唯一让我犯傻的是,这几十年不知耗子在干什么。
   楼上两位朋友,在论坛精华帖都很多,应当是学问人。请教罗先生,23楼的观点是什么?我只看到23楼对现代人学经典的态度。背诵、熟读就等于精通并深得经典真谛,这恐怕是幼稚的观点吧!如果两位先生觉得我说错的话,哲医一个“弱智”者,在个人栏目提出了向老师请教的问题,敬请两位高人给予指教,我想很多人都想学习。如果你们是个人前的爷们儿的话,不细说,明确的说,你们懂也可以。我先在洞里呆着,你们不要进来呦!这总可以了吧?
   声明:(1)现阶段中西结合在临床也是可行的,但理论的结合是行不通的。(2)对脚踏实地得研究发展中医的人表示敬佩。


-=-=-=-=- 以下内容由 2008年02月20日 09:33pm 时添加 -=-=-=-=-
言过之处,还请海涵,在此谢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0:4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这个贴子最后由川耗子在 2008/02/21 11:01am 第 1 次编辑]

向“无”先生请教一个问题:您给病人诊脉常在平旦吗?
歧伯老师教导我们说:“诊法常以平旦,以其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如果不是照歧老师做的,就不能算“纯中医”?而实事上很多名老中医都不可能做到。但因为这是经典上说的,“无”老师一定做得很标准吧,不然您的诊脉一定是在扯花架子。
27
发表于 2008-2-21 20:4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知平人脉法,平旦乃脉法之始,通脉法则明诊法。在惜字如金的古代,“诊法常以平旦”非诊以平旦,多了法常两个字。26楼,引用的没错,为什么解说时,把法常这两个字藏起来了?扯花架子!称呼老师,真的不敢当,我看探讨也有些困难。因为要说精通,我还真得差很远。
28
发表于 2008-2-21 21:2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诊法常以平旦",非拘泥不化,如果能明了道家“活子时”之说,对学习古典应有所帮助。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2:1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总的意思是,中医必须与时俱进,不然就会出现“诊法常以平旦”之类的尴尬事情。
30
发表于 2008-2-22 18:5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川先生,对经旨“诊法常以平旦”理解成“诊以平旦”,难道不觉得尴尬?看来回归中医更加必要。

-=-=-=-=- 以下内容由 2008年02月23日 10:25pm 时添加 -=-=-=-=-
看来回归中医更加必要。
更正:回归中医改为回归经典 总是打错子,看来水平还是低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6:56 , Processed in 0.0682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